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一、单选题
1.北宋的统治危机主要来自军事和
A.政治 B.财政 C.社会 D.道德
【答案】B
【详解】
北宋存在着积贫积弱的问题,因此与军事、财政有关,B正确,排除ACD。
2.下图皇帝进行的社会变革的中心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
A.加强军事 B.整顿财政 C.整顿吏治 D.奖励垦荒
【答案】B
【详解】
宋神宗任用王安石进行变法,王安石变法的中心措施是整顿财政,解决“积贫”问题,故选B;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21cnjy.com
【点睛】
3.五代十国局面形成的主要历史根源是
A.宦官专权 B.藩镇割据 C.唐末农民战争 D.朋党之争
【答案】B
【详解】
根据题意可知,五代十国的实质是藩镇割 ( http: / / www.21cnjy.com )据的延续,故B项正确;宦官专权与五代十国无关,排除A;唐末农民战争加速唐朝灭亡,朋党之争危及国家政治统治,但这些不是五代十国形成的主要历史根源,排除CD。21·cn·jy·com
【点睛】
4.庆历新政最终以失败而结束,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B.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
C.与统治者的要求不符 D.用人不当
【答案】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庆历新 ( http: / / www.21cnjy.com )政一些较为激进的改革措施,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反对和诽谤,这成为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故选B;庆历新政符合历史发展潮流,故排除A;庆历新政是在宋仁宗的支持下进行的,统治者的要求并不是失败的主因,故排除C;用人不当也不是失败的主要原因, 故排除D。
5.北宋与南宋的关系类似于
A.新朝与汉朝 B.南朝与北朝 C.隋朝与唐朝 D.西晋与东晋
【答案】D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北宋和南宋是赵 ( http: / / www.21cnjy.com )宋王室先后建立的两个政权,类似与西晋和东晋的关系,故选D;新朝和汉朝不是同一个王室建立的,排除A;南朝和北朝是对峙关系,排除B;隋朝和唐朝不是同一个王室建立的,排除C。21*cnjy*com
6.下面是我国古代某一时期的形势图,图中“口”处应填
( http: / / www.21cnjy.com / )
A.东晋 B.南宋 C.元 D.后金
【答案】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南宋的都城是临安,故选B;东晋的都城是建康,元朝的都城是大都,后金的都城是盛京,排除A、C、D。
7.公元997年,宋廷岁收22000多万缗,收支却亏1500多万缗,造成这种统治危机的根源是
A.经济衰退 B.起义频繁 C.边患严重 D.吏治腐败
【答案】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导 ( http: / / www.21cnjy.com )致官僚机构臃肿,并由此引起“冗官、冗兵、冗费”,所以是吏治腐败导致财政困难,故D正确;经济衰退不符合北宋中前期的史实,排除A;起义频繁只是重要原因,不是根源,排除B;边患严重是影响因素,但更多的和“冗官、冗兵、冗费”及积贫积弱的局面有关,排除C。故选D。
8.北宋初年,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威胁皇权,宋太祖采取的措施是
A.废除宰相 B.分化事权 C.设置通判 D.控制禁军
【答案】B
【详解】
宋初实行二府三司,分化事权,削 ( http: / / www.21cnjy.com )弱宰相权力,B正确;明朝废宰相,排除A;通判是为了监察地方,加强中央集权,排除C;控制禁军并不能削弱相权,排除D。
9.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最突出的特点
A.极力提高皇权 B.竭力削弱相权 C.削弱大将兵权 D.削弱地方势力
【答案】D
【详解】
根据所学,宋太祖通过派文臣担 ( http: / / www.21cnjy.com )任地方长官,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削弱地方的权力。同时设置转运使,把地方的财政权收归中央,故D项符合题意;AB项是加强皇权的,排除AB项;C项不是最突出特点,排除C项。故选D。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10.史学界常称宋朝的中央机构是“二府三司制”。“二府”是
A.三省长官和枢密院 B.中书门下和枢密院
C.三司使和枢密使 D.同平章事和枢密使
【答案】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宋朝的“二 ( http: / / www.21cnjy.com )府”指的是“中书门下”和“枢密院”;“三司”指的是“盐铁”“度支”和“户部”;宋朝“二府三司制”的实行,削弱了相权,加强了君权,故选B;三省长官是隋唐三省六部制中官职,不是宋朝的中央机构名称,故排除A;“三司使”对应的是“三司”,而不是“二府”,故排除C;同平章事是“二府”的长官名称,不是中央机构名称,故排除D。
11.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取得一些成果。下列有关王安石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A.得到了宋仁宗的支持 B.变法涉及领域比较单一
C.强兵的效果比较明显 D.变法过程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答案】D
【详解】
王安石变法的一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加重了人民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负担,D项正确;A项错在“宋仁宗”,应是宋神宗,排除;B项错在“比较单一”,王安石变法涉及领域比较多,排除;C项错在“比较明显”,王安石变法的强兵效果不明显。故选D。
12.“中书主民,枢密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权力分散局面出现在
A.秦朝 B.隋唐 C.宋朝 D.明清
【答案】C
【详解】
材料是对宋朝“二府三司制”的描述,因此C正确,ABD排除。故选C。
13.北宋建立后, 鉴于唐后期以来军阀割据、武将专权的历史教训,宋太祖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委派转运使掌握地方军政大权 B.强干弱枝、重文轻武
C.各州郡财赋大部分由中央掌握 D.派文臣做知州和通判
【答案】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的转运使负责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是转运地方财赋,非掌握地方军政大权,A错误,符合题意;BCD均是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不符合题意。故选A。
14.北宋的山水画大气磅礴,南宋的只有“残山剩水”。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作者的主观意识 B.宋代重文轻武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南宋偏安一隅
【答案】D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由于南宋偏安,只占据半壁 ( http: / / www.21cnjy.com )江山,所以山水画由北宋时期的大气磅礴演变为南宋的“残山剩水”,故选D;ABC均不是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排除。
15.小明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时,搜集了“契丹的兴起”“澶渊之盟”“宋夏和战”“岳飞抗金”等相关资料,由此可知他探究的主题是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统一国家的建立 C.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D.繁荣与开放的唐朝
【答案】C
【详解】
由材料“契丹的兴起”“澶渊之盟”“宋夏和战” ( http: / / www.21cnjy.com )“岳飞抗金”可知,小明探究的主题是多民族政权的并立,即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历史,故选C;中华文明起源阶段国家都还未形成,何来宋夏和战之说,排除A;辽宋夏金元时期国家并不统一,排除B;唐朝在宋朝建立前就已灭亡,排除D。www.21-cn-jy.com
16.以盟约的方式达成和解来解决纷争,可以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经济文化发展。结束南宋与金之间战争状态的盟约是( )
A.澶渊之盟 B.长庆会盟 C.绍兴和议 D.庆历和议
【答案】C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1141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南宋与金之达成绍兴和议,结束南宋与金之间战争状态,故选C;1004年,辽和北宋缔结的盟约——澶渊之盟,排除A;长庆会盟是唐穆宗时期唐与吐蕃缔结友好盟约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排除B;庆历和议即公元1044年的“宋夏和议”,排除D。
【点睛】
17.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与公元960年对应的重大事件是( )
A.北宋的建立 B.王安石变法 C.绍兴和议 D.南宋建立
【答案】A
【详解】
据所学可知,960年陈桥兵 ( http: / / www.21cnjy.com )变,北宋建立,A符合题意;王安石变法是1069--1085年,与材料不符,B错误;绍兴和议是1141年达成,C不符题意;1127年康王赵构建立南宋,D错误。
18.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
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君权加强相权削弱 D.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答案】C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中书省掌民政即行政,枢密院掌 ( http: / / www.21cnjy.com )军事,三司使掌财政,互不统属,分别对皇帝直接负责,通过这样的方式进一步分割了宰相的权力,强化了皇权,C项正确;材料中体现的是分割宰相的权力,排除A项;专制皇权达到顶峰的标志是清军机处的设立,排除B项;材料主要体现的是中央官制,排除D项。故选C项。
19.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北宋与西夏达成协议,史称“庆历和议”。关于这次和议的说法正确的是21教育网
A.西夏取消帝号 B.西夏向宋称臣 C.宋送西夏“岁币” D.确保战争不再发生
【答案】B
【详解】
“庆历和议”规定西夏保持帝号,同时向北宋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钱物,称为“岁赐”,故选B项,ACD项排除。
20.下图所示的中央机构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
A.二府三司制 B.三省六部制 C.三公九卿制 D.行省制
【答案】A
【详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宋朝建立后,中央设置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并称“二府”,分别负责行政和军事。中央政府还设置盐铁、度支、户部为“三司”,管理财政赋税。这与图中所示的中央机构相吻合,故A项正确;三省六部制为唐朝中央机构,三省指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六部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这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三公九卿制为秦朝中央机构,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指典客等中央机构,这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元朝实行行省制,是地方管理机构,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
21.下图是北宋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ABC处对应正确的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
A.中书门下三司三衙 B.中书省财政太尉
C.中书省三司太尉 D.中书门下财政三衙
【答案】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北宋中央权力分配 ( http: / / www.21cnjy.com )示意图中,与A处即中央行政机构相对应的是中书门下,与B处对应的是度支、盐铁和户部(即三司)的职能——财政,C处对应的是和枢密院共同执掌军事的中央机构三衙,所以图中与ABC对应的依次为中书门下、财政和三衙,D项符合题意;度支、盐铁和户部虽然统称三司,但B处要对应的是三司的职责,不是其名称,A项错误;宋代负责中央行政的部门是中书门下,不是中书省,当时与枢密院一起掌管军事的是三衙,不是太尉,BC两项不符合题意。
22.宋太祖赵匡胤派文官出任地方长官知州,设诸路转运司总理地方财政,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其目的是www-2-1-cnjy-com
A.加强中央集权 B.削弱宰相权力
C.缓解边境压力 D.解决财政危机
【答案】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派遣文官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任地方长官知州,设诸路转运司总理地方财政,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等措施是为了分化地方权力,实现中央集权的目的,A正确;BC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A。【来源:21cnj*y.co*m】
23.北宋初年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其中设置统管地方财政的官员是
A.节度使 B.三司使 C.枢密使 D.转运使
【答案】D
【详解】
根据所学,北宋在地方设转运使,加强对地方财政的控制,加强中央集权,D项正确;ABC项都不是管理财政的,排除。
24.宋既“收其精兵”“制其钱谷”“稍夺其权”,又以转运使、提刑、提举常平、安抚使收夺州县诸权和监察地方官吏。这说明宋代
A.完成了国家大一统 B.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
C.强化了君主专制 D.加强了中央集权
【答案】D
【详解】
材料“又以转运使、提刑、提 ( http: / / www.21cnjy.com )举常平、安抚使收夺州县诸权和监察地方官吏”是对宋朝强化中央集权措施的描述,D正确;这些措施是在宋朝实现国家统一之后推行的,A排除;B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材料未涉及君权同相权之间的关系,C排除。故选D。
25.“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
A.宋辽对抗 B.南宋与金对峙
C.宋夏和议 D.北宋与金对峙
【答案】B
【详解】
材料是对南宋统治者偏安江南地区,不思故土的批判,当时的时代背景是南宋与金的对峙,因此B正确,ACD排除。故选B。
26.观察如图,画面主角的行为意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 )
A.发动兵变,夺取帝位 B.筹划统一,巩固政权
C.夺回幽云,安定北疆 D.实施变法,管控国家
【答案】B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雪夜访普”指的是宋太祖赵匡 ( http: / / www.21cnjy.com )胤夜访宰相赵普,是为了筹划遏制武将,加强专制和集权的措施,最终目的是为了巩固政权,故选B;此时赵匡胤已经夺取了帝位,排除A;宋朝始终没有夺回幽云,排除C;此时宋朝初立,并没有实施变法,排除D。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7.宋人评价:“唐失其道 ( http: / / www.21cnjy.com ),化内地为藩镇,内外皆坚,而人至不能自安;本朝反其弊,使内外皆柔,虽能自安,而有大不可安者。”下列措施体现宋朝“反其弊,使内外皆柔”的是
①派文官出任知州 ②设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
③实行崇文抑武方针 ④实行南、北面官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宋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 ( http: / / www.21cnjy.com )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产生,故实行了崇文抑武方针,派遣文官出任知州,同时还设了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将财政权收归到了中央,①②③皆能体现宋朝“反其弊,使内外皆柔”的做法;南北面官制是辽朝统治者针对统治区域内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民族,采取“因俗而治”统治方法建立的两套行政体制,其不是宋朝的统治措施,④不能体现宋朝“反其弊,使内外皆柔”的做法;综上,故选A;B项包含的内容不全面,排除;CD均含有错误选项,排除。
28.“千秋疑案陈桥驿,一著黄袍便罢兵”。与此句有关的史事是
A.北宋建立 B.宋辽对峙 C.靖康之变 D.元灭南宋
【答案】A
【详解】
根据“千秋疑案陈桥驿,一著黄袍便罢兵” 可得出是指陈桥兵变,这是宋代的建立,A正确;BC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29.相权削弱,皇权加强,是专制集权制度发展的重要特点。下列史实不符合这一特点的是
A.汉武帝平定“七国之乱” B.隋唐设三省六部制
C.北宋设参知政事 D.汉武帝时形成的“中朝”制度
【答案】A
【详解】
专制集权制度反映的是皇权和相权的矛盾, ( http: / / www.21cnjy.com )汉武帝平定“七国之乱”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A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隋唐设三省六部制削弱了相权,北宋设参知政事,汉武帝时形成的“中朝”制度,三者都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是专制集权制度的重要特点,不符合题意,排除B、C、D。
【点睛】
30.下图所示的中央机构存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 )
A.秦朝 B.唐朝 C.宋朝 D.清朝
【答案】C
【详解】
根据“三司”、“中书门下” ( http: / / www.21cnjy.com )、“参知政事”、“枢密院”等机构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些应该出现在宋朝,故选C;秦朝和唐朝没有出现“参知政事”,排除AB;清朝与“三司使”、“参知政事”不符,排除D。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填空题
31.南宋的偏安
1127年北宋金攻灭,宋 ( http: / / www.21cnjy.com )徽宗和宋钦宗被俘虏,史称________赵构在应天府称帝定都________史称南宋。南宋与金多次战争,最终在1141年年与金订立和议,以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划界,南宋对金称臣,每年向金朝缴纳________。________被南宋朝廷逮捕杀害。
【答案】靖康之变 临安 岁币 岳飞
【详解】
略
32.北宋与契丹建立的________和党项建立的________发生战争,最后都和议。北宋每年给辽和西夏大量的岁币,加上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造成财政日益恶化。
【答案】辽 西夏
【详解】
略
三、简答题
33.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的推行,有哪些影响,请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合理回答。
【答案】积极影响:解除了藩镇割据,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消极影响:政府机构重叠,导致冗官现象,财政开支过大。军队战斗力下降,地方财政困难,导致北宋积贫积弱局面的出现。2·1·c·n·j·y
【详解】
依据所学从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导 ( http: / / www.21cnjy.com )致的积极和消极两个角度回答。积极的从维护国家统一以及加强中央集权回答。消极的从官员众多导致财政开支过大以及军队战斗力下降等思考回答。【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4.汉武帝、宋太祖、明太祖都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有作为的皇帝。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他们实行了什么共同的政治体制
(2)简述为维护这一制度他们各自采取的措施。
(3)通过这一制度的不断演变,从中可看出其呈现什么趋势
【答案】(1)政治体制: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体制(或中央集权体制)。
(2) 措施 :汉武帝建立中朝、设置刺史 ( http: / / www.21cnjy.com ),实行推恩令等;宋太祖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等;明太祖废丞相,亲管六部,直接管理国家大事。(答教材上可给分)
(3) 呈现趋势: 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设问汉武帝、宋 ( http: / / www.21cnjy.com )太祖、明太祖实行了什么共同的政治体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宋太祖、明太祖实行的共同的政治体制从本质上说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体制,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学生据此回答即可。
(2)他要求学生简述为维护这一制度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们各自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汉武帝建立中朝、设置刺史等;宋太祖设三司、派文臣、转运使等;明太祖废丞相、设置锦衣卫,直接管理国家大事。
(3)本题设问通过这一制度的不断演变,从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可看出其呈现什么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趋势是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2-1-c-n-j-y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过程特点趋势
四、材料分析题
3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朕”上古为人们的自称,无 ( http: / / www.21cnjy.com )贵贱之分。秦灭六国后,定为皇帝自称,他人禁止使用。皇帝的命为“制”,令为“诏”,印称“玺”,一切臣民皆不得使用。因秦始皇名政,下令改正月为端月。
——节选自《中国历史文选参考资料》
制曰:“自今已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史记·秦始皇本纪》
康熙皇帝说:“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断可不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
——摘自《东华录》
材料二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 ( http: / / www.21cnjy.com )后,历代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21·世纪*教育网
(1)根据材料一,概括出中国古代皇帝制度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宰相的主要职责。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答案】(1)皇帝独尊。
( http: / / www.21cnjy.com )(2)职责: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统领百官。措施:汉武帝设立内朝,削弱相权;唐太宗实行三省六部制,分散相权,加强君权;宋太祖设立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丞相的行政、军事、财政权力,加强君主专制。
【详解】
(1)“朕”为皇帝自称,“制”“诏”“玺”为皇帝专用,体现了皇帝独尊。
(2)职责:根据“宰相之职, ( http: / / www.21cnjy.com )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得出宰相的主要职责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统领百官。措施:根据所学可知,汉武帝设立内外朝制度,唐太宗实行三省六部制,宋太祖设立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丞相的行政、军事、财政权力,目的都是削弱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点睛】
3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仁宗之世,契丹增币,夏国增赐,养兵西陲。费累百万
——《宋史》
材料二 陛下(宋神宗) ( http: / / www.21cnjy.com )即位五年,更张改造;者数千百事…其议论最多者,五事也:一曰和戎,二曰青苗,三曰免役(也称募役),四曰保甲,五日市易…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易之法成,则货贿通流,而国用饶矣。
——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北宋“积贫”原因有哪些?
(2)针对当时的统治危机,在宋神宗的支持之下进行了一次“变法”,这次“变法”的名字叫做?变法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3)结合材料二,“变法”针对当时的统治危机在经济和军事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答案】(1)原因:冗官;冗 ( http: / / www.21cnjy.com )兵;对辽、西夏战争耗费;高额赔款。
(2)名字:王安石变法。目的:富国强兵。
(3)措施:经济上,推行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等。军事上,实行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等。
【详解】
(1)根据材料“契丹增币 ( http: / / www.21cnjy.com ),夏国增赐,养兵西陲,费累百万”,结合北宋初期政治制度改革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宋初为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广设官职和大量养兵,造成冗官、冗兵、冗费;边境民族矛盾尖锐,边患严峻加剧财政耗费;向少数民族政权输纳岁币等,这些原因导致北宋“积贫”。
(2)名字:根据所学知识,针对当时的统治危机,在宋神宗的支持之下,王安石推行变法。
目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变法的目的是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实现富国强兵。
(3)根据材料“二曰青苗, ( http: / / www.21cnjy.com )三曰免役(也称募役),四曰保甲,五日市易…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易之法成,则货贿通流,而国用饶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安石变法在经济上的措施有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等;在军事上的措施有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等。
37.阅读下列材料: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 ( http: / / www.21cnjy.com )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 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镇“奉行”而已。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二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逐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逐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败。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 ( http: / / www.21cnjy.com )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
材料四 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 ( http: / / www.21cnjy.com ),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者(军机大臣)亦只供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 其间也。
——《清史稿 军机大臣年序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如果唐朝准备在长安城内兴建一大型工程,该工程在中央从决策到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如何?21*cnjy*com
(2)材料二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具体措施有哪些?作者对此有什么看法?
【答案】(1)程序:中书省草拟皇帝关于兴建此项工程的报告;门下省审议;尚书省将审议通过的兴建计划提交工部;由工部具体实施。
(2)措施:建立禁军,在军事上统兵权和调兵权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离;在行政上重视文官;在财政上地方财赋由中央掌握。(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看法:防止了地方割据,加强了中央集权;但导致地方军事力量削弱,官僚机构膨胀,在北宋后期形成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局面。
【详解】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唐代实 ( http: / / www.21cnjy.com )行三省六部制。兴建大工程先由“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然后“中书付门下”,让门下省进行审议,通过后由尚书省交由工部,最后由工部具体实施。
(2)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尽夺 ( http: / / www.21cnjy.com )藩镇之权”的具体措施有,收回将领的兵权,充实中央禁军,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派文官出任地方知州,并设通判监督;设转运使转运地方钱粮等。
看法:根据材料“州郡逐日就困弱。……靖 ( http: / / www.21cnjy.com )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作者认为这些措施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但也导致官僚机构和军队的臃肿,形成了“三冗”局面,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38.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在历史的大潮中不断更替与进步,对中国政治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材料二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祸,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子语类》
(1)图1所示的中央政治制度是什么?创立于哪一朝代?
(2)图2所示的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是什么?它的实施有什么作用?
(3)根据图3和材料二,概括宋太祖为加强集权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案】(1)制度:三公九卿制。朝代:秦朝。
(2)制度:三省六部制。作用:三省分工明确,相互牵制;提高了行政效率;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3)措施:设置枢密院和三司分割宰相权力;严格管理地方兵权和财政权。
【详解】
(1)根据图1中“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图示制度是秦朝的三公九卿制。
(2)制度:根据图2中“中书省 ( http: / / www.21cnjy.com )”“尚书省”“门下省”等信息可知,其指的是三省六部制。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省六部制,使三省分工明确,相互牵制;提高了行政效率;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3)措施:根据图3中“三司”“政事堂”“ ( http: / / www.21cnjy.com )枢密院”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宋太祖为加强集权,设置枢密院和三司分割宰相权力;根据材料“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严格管理地方兵权和财政权。
3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 )
材料二 唐朝的宰相权力很大,赵匡胤反其道而行之,分割宰相权力。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一是确立于哪一个王朝的什么制度?图二是什么制度以及有怎样评价它?
(2)据所学知识指出,赵匡胤是如何分割宰相权力的?
【答案】(1)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评价:①、相权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加强了君主专制。②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成熟的标志,为后世所沿用,影响深远。
(2)赵匡胤分割相权的措施:实 ( http: / / www.21cnjy.com )行二府三司制:中央设中书门下省作为最高行政机关,行使宰相权力。设参知政事分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使分宰相的军权,设三司使分财权。
【详解】
(1)王朝与制度:根据材料一图一中的皇帝及丞 ( http: / / www.21cnjy.com )相、太尉、御史大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为秦朝的三公九卿制;根据图二的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及下属的吏部等六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二为唐朝的三省六部制。评价:根据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可知,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将相权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加强了君主专制;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成熟的标志,为后世所沿用,影响深远。
(2)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初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为加强君主专制,赵匡胤分割相权的措施有,实行二府三司制,中央设中书门下省作为最高行政机关,行使宰相权力;设参知政事分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使分宰相的军权,设三司使分财权。
4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
——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二 天下之势,方病大肿,一胫(小腿)之大几如腰,一指之大几如股。
——《汉书·贾谊传》
材料三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
——朱熹《朱子语类》
(1)指出材料一,针对封建诸侯其后积弊日甚,秦朝在地方制度上是如何求“变”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初地方制度的弊端。汉武帝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3)根据材料三北宋初年“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的具体措施指哪些?
(4)依据以上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出古代中国政治发展的趋势?
【答案】(1)变:郡县制。
(2)弊端:诸侯(封国)势力膨胀,威胁中央集权。
措施:颁布“推恩令”。
(3)措施:①军事上:把兵权收归中央,充实禁军。②政治上:派文官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③经济上:地方财赋大部分由中央掌控。
(4)发展趋势: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总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详解】
(1)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其变是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
(2)弊端:根据材料“天下之势,方病大肿,一胫(小腿)之大几如腰,一指之大几如股。”可知,其弊端是诸侯(封国)势力膨胀,威胁中央集权。
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其采取的措施是颁布“推恩令”。
(3)措施:根据问题要求,可以从 ( http: / / www.21cnjy.com )军事、经济和政治三个方面来回答其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中,军事上的措施是把兵权收归中央,充实禁军。政治上的措施是派文官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经济上的措施是地方财赋大部分由中央掌控。
(4)发展趋势:根据材料信息并结 ( http: / / www.21cnjy.com )合所学知识,可以概括出中央与地方关系方面的发展趋势,即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总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中央集权的政治功能,根本在于保 ( http: / / www.21cnjy.com )障国家的版图统一,而国家的统一对百姓而言是安居乐业的前提条件,否则分裂必然导致内战,内战则百姓生灵涂炭。由此,我们才能够理解为何中央集权对于我们这样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行为具有如此深厚的影响和心理基础,以至于今日依然规制着我们变革的基本方向和选择空间。
——摘编自搜狐网《曹锦清、刘炳辉: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传统及其当代挑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维护中央集权的政治功能,古代中国政府的国家治理举措。
材料二 宋太祖时,遇某官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缺,他叫宰相赵普拟名,赵普拟后交给太祖,恰好这人是太祖平时最讨厌的,他愤然说:“这人怎好用?”就把这张纸撕了,掷在地上。赵普不作声,把地上的废纸捡起来藏了。过一两天,太祖又要赵普拟,赵普早把前日捡起的破纸用糨糊粘贴了携带身边,即又把这纸送上。太祖诧问:“为何还是此人?”赵普答道,据某意见,暂时更无别人合适。太祖也悟了,点头说:“既如此,便照你意见用吧!”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2)依据材料二概括宋代皇帝和宰相(丞相)关系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是否符合当时的真实情况。
【答案】(1)秦朝在地方全面推行郡县制; ( http: / / www.21cnjy.com )汉代实行“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宋代将地方兵权、财权收归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元代在地方实行行省制;明代在地方设“三司”。
(2)特点:相权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示例一:是真实情况。自秦朝设置丞相以来,丞相 ( http: / / www.21cnjy.com )都是皇帝的副手,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对于军政大事的决策,一般先由丞相和其他官员进行朝议, 因此材料二是真实情况。
示例二:不是真实情况。宋代设立参知政事、枢密使及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及财权,导致相权削弱,皇权加强。
【详解】
(1)结合所学,秦朝为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全面 ( http: / / www.21cnjy.com )推行郡县制;西汉时期,汉武帝颁行“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宋代实行二府三司制,为加强对地方管理,将地方兵权、财权收归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元代实行行省制;明代在地方设“三司”。
(2)关于“特点”,由材料“既如 ( http: / / www.21cnjy.com )此,便照你意见用吧”,可得出相权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是否符合当时情况,言之成理即可。若认为是真实的,要从丞相是是皇帝的副手,位高权重,存在朝议制度说明。若认为不真实,则要从宋代相权分割,皇权至上说明。
4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如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 )
材料二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朱子语类》卷
材料三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 ( http: / / www.21cnjy.com )晋、鲁、内蒙及河南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材料四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值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蘑曝杂记》卷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中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中门下省的职责是什么?三省六部制设置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北宋初年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的具体措施指哪些?
(3)材料三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
(4)依据材料四,雍正帝设军机处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1)门下省负责审议。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分散相权,以加强皇权。
(2)宋初主要问题:藩镇割据问题。措施 ( http: / / www.21cnjy.com ):①收精兵:杯酒释兵权,抽调地方精兵充实中央禁军。②削实权:派文臣治理地方,并设通判监督。③制钱谷:地方财赋除一小部分自己使用其余大部分运由中央掌控。
(3)体现在职责不同:唐朝的中书省负责起草皇帝的诏令;元朝的中书省总理全国行政事务。
(4)为用兵西北,防止泄露军事机密。
【详解】
(1)职责:根据材料一内容结合所学可知门下省负责审议。目的:根据所学可知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分散相权,从而加强皇权。
(2)问题:根据材料二“本朝鉴五代藩 ( http: / / www.21cnjy.com )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结合材料可知宋初面临的问题是藩镇割据。措施:根据所学可知采用杯酒释兵权,收了武将兵权并且抽调地方精兵充实中央禁军;派文臣治理地方,并设通判监督,从而达到削弱了地方的实权;地方财赋除一小部分自己使用其余大部分运由中央掌控,从而严重削弱了地方的财权。
(3)根据所学可知,唐朝的中书省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负责起草皇帝的政令。根据材料三“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结合所学可知元朝的中书省总理全国行政事务。
(4)根据材料四“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值者多,虑漏泄事机”可知原因是为用兵西北,防止泄露军事机密。
4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 ( http: / / www.21cnjy.com )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是为宋太祖。赵匡胤当皇帝后,担心宋朝会成为继五代后的又一个短命王朝,为此而彻夜难眠。一天,他问宰相赵普:“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赵普回答说:“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回答,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局动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宋太祖为此采取了哪些措施着手加强中央集权?
【答案】(1)根本原因:藩镇权力太大,君弱臣强
(2)措施:削实权、制钱谷、收精兵
【详解】
(1)根据材料“此非他故, ( http: / / www.21cnjy.com )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局动荡的根本原因是藩镇权力大,藩镇节度使的兵权太重,君弱臣强而导致。
(2)根据材料“今所以治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太祖为此采取了削实权、制钱谷、收精兵等措施,即在地方派文臣做知州,并设通判加以监督;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税大部分收归中央;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吴发兵之权等。
4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户无主客,以现居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
——《资治通鉴》卷226
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爱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违反规定);浚(掠夺)我以求宠(加官进爵),敛索无冬春。织绢未成匹,缫丝未盈斤;里胥(官吏)迫我纳,不许暂逡巡(延缓)。……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买来了朝廷的恩宠)。
——《白居易集》卷2《重赋》
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奈何岁月久 ( http: / / www.21cnjy.com ),贪吏得因循(违反规定);浚(掠夺)我以求宠(加官进爵),敛索无冬春。织绢未成匹,缫丝未盈斤;里胥(官吏)迫我纳,不许暂逡巡(延缓)。……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买来了朝廷的恩宠)。
——《白居易集》卷2《重赋》
材料二 今介甫(王安石)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出处:21教育名师】
——司马光《家传集》
材料三 今之散青苗钱(农作物青黄不接时,官府提供的贷款)者,无问民之贫富,愿与不愿,强抑与之,岁收其什四之息。
——司马光《司马光集》卷60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税法的基本特点,并概括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王安石针对“兵农”的改革措施各一项。
(3)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赋税改革与王安石变法存在的相同弊端。
【答案】(1)特点:以人丁、资产及田亩缴纳税赋;一年分夏秋两次征税。
历史意义:有利于保证国家财政收入;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农民负担。
(2)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追求兵农合一;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
(3)弊端:官员在执行改革法令时,执行不力,腐败贪婪,增加了农民负担
【详解】
(1)特点:根据材料“户无主客,以现居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可归纳出特点是以人丁、资产及田亩缴纳税赋;根据材料“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可归纳出特点是一年分夏秋两次征税。意义:根据两税法的特点和所学知识可知,其影响需要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赋税标准的变化和减轻农民负担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
(2)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知,王安石变法在“兵农”方面的措施如:兵的方面有保甲法、保马法和将兵法等;农的方面有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青苗法等。
(3)弊端:根据材料“无问民之贫富,愿与不愿,强抑与之,岁收其什四之息”可知体现的是用人不当、加重农民负担等。
4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 )
材料二:唐朝的宰相权力很大,赵匡胤反其道而行之,分割宰相权力。
请回答:
(1)图一所示中央官制确立于哪一朝代?对比两图,简要指出图二在加强皇权方面的主要做法。
(2)据所学知识指出,赵匡胤是如何分割宰相权力的?
(3)上述内容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哪一趋势?
【答案】(1)秦朝。
做法:分割相权,使之互相牵制。
(2)军政权归枢密院,财政权归三司,宰相只保留行政权。
(3)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
【详解】
(1)朝代:依据图一中信息可知,该官制是三公九卿制,确立于秦朝。
做法:依据图二中信息可知,该官制是三省六部制,它使相权一分为三,使之相互牵制,加强皇权。
(2)结合所学可知,北宋时期实行二府三司制,设立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立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军政权,设立三司分割宰相的财政权。【版权所有:21教育】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这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的演变趋势。
4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
材料一 当时,不仅赵普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为陛下子孙设置条贯”,正在努力尝试从军阀到君主转型的太祖本人也与赵普谈及“使子孙谨守法度”事。开国皇帝的殷切期冀,使我们感觉到他心中挥之不去的担忧。
——摘编自邓小南《宋代“祖宗之法”治国得失考》
材料二 (宋太祖)一日召赵普曰 ( http: / / www.21cnjy.com ):“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之计,其道何如?”赵普:“唐季以来,战斗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语未毕,上曰:“卿勿复言,吾已喻矣!”
——摘自(北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一
(1)由材料一及图片能看出什么信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宋朝初立时的“弊”是什么。宋太祖是如何改变这一弊政的?
【答案】(1)宋太祖勤勉国政;宋太祖试图制定能为其后代效仿的有效制度。
(2)“弊”是藩镇割据。措施:为改变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一弊政,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行政上,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州;财政上,设诸路转运司综理地方财政;军事上,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定期更换驻地。
【详解】
(1)根据图片信息,宋太 ( http: / / www.21cnjy.com )祖夜访大臣赵普,可见他的诚意和急于解决问题的迫切之心,表现出宋太祖勤勉国政;与赵普谈及“使子孙谨守法度”事,宋太祖试图制定能为后代效仿的有效制度。
(2)弊:据材料二“兵革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息,苍生涂地”到赵普分析的原因“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可知其“弊”为藩镇割据。措施:据材料二“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结合所学,从行政、财政、军事三方面分析。
4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武帝从贤良文学或上书言 ( http: / / www.21cnjy.com )事的人当中,先后拔用了严助、朱买臣、吾丘寿王、主父偃、严安等人,在他们的本职以外,另给侍中、给事中、常侍等加官,让他们出入禁省,随侍左右,顾问应对,参与大政。……武帝还参用宦官为中书,掌尚书之职。这些人日在皇帝左右,逐渐形成一个宫内决策的机构,称为“中朝”或“内朝”,与以丞相为首的政务机关“外朝”相对应。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材料二 唐初,尚书左右仆射二人及侍中、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书令各二人是当然的宰相,在门下省政事堂办公,非三省长官不得入政事堂(唐太宗)给他官加上“参预朝政”、“参议得失”、“参知政事”、“参知机务”、“同掌机务”等名目,让他们进入政事堂分任宰相事……。
——《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宋承唐制,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同平章事为宰相之任,无常员,有二人则分日知印”。“参知政事掌副宰相,毗大政,参庶务”。……初期,参知政事“不押班,不知印,不升政事堂,殿廷别设专位,敕尾著衔降宰相”。“至道元年(公元995年),诏宰相与参政轮班知印,同升政事堂。押敕齐衔,行则并马”……。
——《中国政治制度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内朝”的人员组成及其设立的直接目的。
(2)根据材料二,分析唐太宗的行政措施与材料一汉武帝的不同之处。
(3)根据材料三说明“参知政事”地位的变化。
(4)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汉武帝、唐太宗及宋朝实施的行政措施的共同点及其根本目的。
【答案】(1)组成:被汉武帝另外加官特许的官员、被选作中书的宦官。直接目的:削弱相权。
(2)在相权一分为三的基础上,再加封其他官员“参知政事”等名目进入政事堂分任宰相事。
(3)从初期的副宰相低于同平章事到与宰相有同等的权力。
(4)共同点:给低级别的官员赋予相权。根本目的:加强皇权
【详解】
(1)组成:根据材料一,“在他们的本职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外,另给侍中、给事中、常侍等加官,让他们出入禁省,随侍左右,顾问应对,参与大政。……武帝还参用宦官为中书,掌尚书之职”加以归纳即可。直接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汉武帝实行内外朝制度,旨在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2)不同:根据材料二“ ( http: / / www.21cnjy.com )唐初,尚书左右仆射二人及侍中、中书令各二人是当然的宰相,在门下省政事堂办公,非三省长官不得入政事堂”可以得出唐初实行三省六部制;根据材料“(唐太宗)给他官加上‘参预朝政’、‘参议得失’、‘参知政事’、‘参知机务’、‘同掌机务’等名目,让他们进入政事堂分任宰相事”可以得出再加封其他官员“参知政事”等名目进入政事堂分任宰相事。
(3)变化:根据材料三“初期,参知政 ( http: / / www.21cnjy.com )事‘不押班,不知印,不升政事堂,殿廷别设专位,敕尾著衔降宰相’。‘至道元年(公元995年),诏宰相与参政轮班知印,同升政事堂’”加以归纳概括即可。
(4)共同点:根据上述材料,综合分析上述回答,可以得出三者的共同点在于给低级别的官员赋予相权,以分割相权,加强皇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一、单选题
1.北宋的统治危机主要来自军事和
A.政治 B.财政 C.社会 D.道德
2.下图皇帝进行的社会变革的中心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
A.加强军事 B.整顿财政 C.整顿吏治 D.奖励垦荒
3.五代十国局面形成的主要历史根源是
A.宦官专权 B.藩镇割据 C.唐末农民战争 D.朋党之争
4.庆历新政最终以失败而结束,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B.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
C.与统治者的要求不符 D.用人不当
5.北宋与南宋的关系类似于
A.新朝与汉朝 B.南朝与北朝 C.隋朝与唐朝 D.西晋与东晋
6.下面是我国古代某一时期的形势图,图中“口”处应填
( http: / / www.21cnjy.com / )
A.东晋 B.南宋 C.元 D.后金
7.公元997年,宋廷岁收22000多万缗,收支却亏1500多万缗,造成这种统治危机的根源是
A.经济衰退 B.起义频繁 C.边患严重 D.吏治腐败
8.北宋初年,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威胁皇权,宋太祖采取的措施是
A.废除宰相 B.分化事权 C.设置通判 D.控制禁军
9.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最突出的特点
A.极力提高皇权 B.竭力削弱相权 C.削弱大将兵权 D.削弱地方势力
10.史学界常称宋朝的中央机构是“二府三司制”。“二府”是
A.三省长官和枢密院 B.中书门下和枢密院
C.三司使和枢密使 D.同平章事和枢密使
11.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取得一些成果。下列有关王安石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A.得到了宋仁宗的支持 B.变法涉及领域比较单一
C.强兵的效果比较明显 D.变法过程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12.“中书主民,枢密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权力分散局面出现在
A.秦朝 B.隋唐 C.宋朝 D.明清
13.北宋建立后, 鉴于唐后期以来军阀割据、武将专权的历史教训,宋太祖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委派转运使掌握地方军政大权 B.强干弱枝、重文轻武
C.各州郡财赋大部分由中央掌握 D.派文臣做知州和通判
14.北宋的山水画大气磅礴,南宋的只有“残山剩水”。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作者的主观意识 B.宋代重文轻武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南宋偏安一隅
15.小明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时,搜集了“契丹的兴起”“澶渊之盟”“宋夏和战”“岳飞抗金”等相关资料,由此可知他探究的主题是21教育网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统一国家的建立 C.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D.繁荣与开放的唐朝
16.以盟约的方式达成和解来解决纷争,可以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经济文化发展。结束南宋与金之间战争状态的盟约是( )21·cn·jy·com
A.澶渊之盟 B.长庆会盟 C.绍兴和议 D.庆历和议
17.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与公元960年对应的重大事件是( )
A.北宋的建立 B.王安石变法 C.绍兴和议 D.南宋建立
18.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
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君权加强相权削弱 D.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19.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北宋与西夏达成协议,史称“庆历和议”。关于这次和议的说法正确的是21cnjy.com
A.西夏取消帝号 B.西夏向宋称臣 C.宋送西夏“岁币” D.确保战争不再发生
20.下图所示的中央机构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
A.二府三司制 B.三省六部制 C.三公九卿制 D.行省制
21.下图是北宋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ABC处对应正确的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
A.中书门下三司三衙 B.中书省财政太尉
C.中书省三司太尉 D.中书门下财政三衙
22.宋太祖赵匡胤派文官出任地方长官知州,设诸路转运司总理地方财政,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其目的是www.21-cn-jy.com
A.加强中央集权 B.削弱宰相权力
C.缓解边境压力 D.解决财政危机
23.北宋初年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其中设置统管地方财政的官员是
A.节度使 B.三司使 C.枢密使 D.转运使
24.宋既“收其精兵”“制其钱谷”“稍夺其权”,又以转运使、提刑、提举常平、安抚使收夺州县诸权和监察地方官吏。这说明宋代2·1·c·n·j·y
A.完成了国家大一统 B.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
C.强化了君主专制 D.加强了中央集权
25.“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
A.宋辽对抗 B.南宋与金对峙
C.宋夏和议 D.北宋与金对峙
26.观察如图,画面主角的行为意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 )
A.发动兵变,夺取帝位 B.筹划统一,巩固政权
C.夺回幽云,安定北疆 D.实施变法,管控国家
27.宋人评价:“唐失其道, ( http: / / www.21cnjy.com )化内地为藩镇,内外皆坚,而人至不能自安;本朝反其弊,使内外皆柔,虽能自安,而有大不可安者。”下列措施体现宋朝“反其弊,使内外皆柔”的是【来源:21·世纪·教育·网】
①派文官出任知州 ②设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
③实行崇文抑武方针 ④实行南、北面官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④ D.②③④
28.“千秋疑案陈桥驿,一著黄袍便罢兵”。与此句有关的史事是
A.北宋建立 B.宋辽对峙 C.靖康之变 D.元灭南宋
29.相权削弱,皇权加强,是专制集权制度发展的重要特点。下列史实不符合这一特点的是
A.汉武帝平定“七国之乱” B.隋唐设三省六部制
C.北宋设参知政事 D.汉武帝时形成的“中朝”制度
30.下图所示的中央机构存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 )
A.秦朝 B.唐朝 C.宋朝 D.清朝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填空题
31.南宋的偏安
1127年北宋金攻灭,宋徽宗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宋钦宗被俘虏,史称________赵构在应天府称帝定都________史称南宋。南宋与金多次战争,最终在1141年年与金订立和议,以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划界,南宋对金称臣,每年向金朝缴纳________。________被南宋朝廷逮捕杀害。2-1-c-n-j-y
32.北宋与契丹建立的________和党项建立的________发生战争,最后都和议。北宋每年给辽和西夏大量的岁币,加上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造成财政日益恶化。
三、简答题
33.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的推行,有哪些影响,请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合理回答。
34.汉武帝、宋太祖、明太祖都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有作为的皇帝。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他们实行了什么共同的政治体制
(2)简述为维护这一制度他们各自采取的措施。
(3)通过这一制度的不断演变,从中可看出其呈现什么趋势
四、材料分析题
3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朕”上古为人们的自称, ( http: / / www.21cnjy.com )无贵贱之分。秦灭六国后,定为皇帝自称,他人禁止使用。皇帝的命为“制”,令为“诏”,印称“玺”,一切臣民皆不得使用。因秦始皇名政,下令改正月为端月。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节选自《中国历史文选参考资料》
制曰:“自今已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史记·秦始皇本纪》
康熙皇帝说:“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断可不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出处:21教育名师】
——摘自《东华录》
材料二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 ( http: / / www.21cnjy.com )历代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1)根据材料一,概括出中国古代皇帝制度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宰相的主要职责。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3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仁宗之世,契丹增币,夏国增赐,养兵西陲。费累百万
——《宋史》
材料二 陛下(宋神宗)即位五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更张改造;者数千百事…其议论最多者,五事也:一曰和戎,二曰青苗,三曰免役(也称募役),四曰保甲,五日市易…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易之法成,则货贿通流,而国用饶矣。
——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北宋“积贫”原因有哪些?
(2)针对当时的统治危机,在宋神宗的支持之下进行了一次“变法”,这次“变法”的名字叫做?变法的目的是为了什么?www-2-1-cnjy-com
(3)结合材料二,“变法”针对当时的统治危机在经济和军事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37.阅读下列材料: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 ( http: / / www.21cnjy.com )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 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镇“奉行”而已。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二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逐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逐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败。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 元朝大政委于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
材料四 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者(军机大臣)亦只供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 其间也。
——《清史稿 军机大臣年序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如果唐朝准备在长安城内兴建一大型工程,该工程在中央从决策到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如何?
(2)材料二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具体措施有哪些?作者对此有什么看法?
38.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在历史的大潮中不断更替与进步,对中国政治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材料二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祸,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子语类》
(1)图1所示的中央政治制度是什么?创立于哪一朝代?
(2)图2所示的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是什么?它的实施有什么作用?
(3)根据图3和材料二,概括宋太祖为加强集权采取了哪些措施。
3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 )
材料二 唐朝的宰相权力很大,赵匡胤反其道而行之,分割宰相权力。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一是确立于哪一个王朝的什么制度?图二是什么制度以及有怎样评价它?
(2)据所学知识指出,赵匡胤是如何分割宰相权力的?
4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
——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二 天下之势,方病大肿,一胫(小腿)之大几如腰,一指之大几如股。
——《汉书·贾谊传》
材料三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
——朱熹《朱子语类》
(1)指出材料一,针对封建诸侯其后积弊日甚,秦朝在地方制度上是如何求“变”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初地方制度的弊端。汉武帝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3)根据材料三北宋初年“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的具体措施指哪些?
(4)依据以上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出古代中国政治发展的趋势?
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中央集权的政治 ( http: / / www.21cnjy.com )功能,根本在于保障国家的版图统一,而国家的统一对百姓而言是安居乐业的前提条件,否则分裂必然导致内战,内战则百姓生灵涂炭。由此,我们才能够理解为何中央集权对于我们这样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行为具有如此深厚的影响和心理基础,以至于今日依然规制着我们变革的基本方向和选择空间。
——摘编自搜狐网《曹锦清、刘炳辉: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传统及其当代挑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维护中央集权的政治功能,古代中国政府的国家治理举措。
材料二 宋太祖时,遇某官出缺,他叫宰相赵普 ( http: / / www.21cnjy.com )拟名,赵普拟后交给太祖,恰好这人是太祖平时最讨厌的,他愤然说:“这人怎好用?”就把这张纸撕了,掷在地上。赵普不作声,把地上的废纸捡起来藏了。过一两天,太祖又要赵普拟,赵普早把前日捡起的破纸用糨糊粘贴了携带身边,即又把这纸送上。太祖诧问:“为何还是此人?”赵普答道,据某意见,暂时更无别人合适。太祖也悟了,点头说:“既如此,便照你意见用吧!” 【版权所有:21教育】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2)依据材料二概括宋代皇帝和宰相(丞相)关系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是否符合当时的真实情况。
4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如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 )
材料二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朱子语类》卷
材料三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 ( http: / / www.21cnjy.com )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材料四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值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蘑曝杂记》卷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中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中门下省的职责是什么?三省六部制设置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北宋初年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的具体措施指哪些?21*cnjy*com
(3)材料三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
(4)依据材料四,雍正帝设军机处的原因是什么?
4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是为宋太祖。赵匡胤当皇帝后,担心宋朝会成为继五代后的又一个短命王朝,为此而彻夜难眠。一天,他问宰相赵普:“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赵普回答说:“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回答,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局动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宋太祖为此采取了哪些措施着手加强中央集权?
4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
——《资治通鉴》卷226
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爱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违反规定);浚(掠夺)我以求宠(加官进爵),敛索无冬春。织绢未成匹,缫丝未盈斤;里胥(官吏)迫我纳,不许暂逡巡(延缓)。……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买来了朝廷的恩宠)。
——《白居易集》卷2《重赋》
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违反规定);浚(掠夺)我以求宠(加官进爵),敛索无冬春。织绢未成匹,缫丝未盈斤;里胥(官吏)迫我纳,不许暂逡巡(延缓)。……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买来了朝廷的恩宠)。
——《白居易集》卷2《重赋》
材料二 今介甫(王安石)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21*cnjy*com
——司马光《家传集》
材料三 今之散青苗钱(农作物青黄不接时,官府提供的贷款)者,无问民之贫富,愿与不愿,强抑与之,岁收其什四之息。
——司马光《司马光集》卷60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税法的基本特点,并概括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王安石针对“兵农”的改革措施各一项。
(3)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赋税改革与王安石变法存在的相同弊端。
4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 )
材料二:唐朝的宰相权力很大,赵匡胤反其道而行之,分割宰相权力。
请回答:
(1)图一所示中央官制确立于哪一朝代?对比两图,简要指出图二在加强皇权方面的主要做法。
(2)据所学知识指出,赵匡胤是如何分割宰相权力的?
(3)上述内容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哪一趋势?
4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
材料一 当时,不仅赵普说到“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陛下子孙设置条贯”,正在努力尝试从军阀到君主转型的太祖本人也与赵普谈及“使子孙谨守法度”事。开国皇帝的殷切期冀,使我们感觉到他心中挥之不去的担忧。21·世纪*教育网
——摘编自邓小南《宋代“祖宗之法”治国得失考》
材料二 (宋太祖)一日召赵普曰:“天下自唐 ( http: / / www.21cnjy.com )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之计,其道何如?”赵普:“唐季以来,战斗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语未毕,上曰:“卿勿复言,吾已喻矣!”
——摘自(北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一
(1)由材料一及图片能看出什么信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宋朝初立时的“弊”是什么。宋太祖是如何改变这一弊政的?
4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武帝从贤良文学或上书 ( http: / / www.21cnjy.com )言事的人当中,先后拔用了严助、朱买臣、吾丘寿王、主父偃、严安等人,在他们的本职以外,另给侍中、给事中、常侍等加官,让他们出入禁省,随侍左右,顾问应对,参与大政。……武帝还参用宦官为中书,掌尚书之职。这些人日在皇帝左右,逐渐形成一个宫内决策的机构,称为“中朝”或“内朝”,与以丞相为首的政务机关“外朝”相对应。【来源:21cnj*y.co*m】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材料二 唐初,尚书左右仆射二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及侍中、中书令各二人是当然的宰相,在门下省政事堂办公,非三省长官不得入政事堂(唐太宗)给他官加上“参预朝政”、“参议得失”、“参知政事”、“参知机务”、“同掌机务”等名目,让他们进入政事堂分任宰相事……。
——《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宋承唐制,以同平章事为宰相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任,无常员,有二人则分日知印”。“参知政事掌副宰相,毗大政,参庶务”。……初期,参知政事“不押班,不知印,不升政事堂,殿廷别设专位,敕尾著衔降宰相”。“至道元年(公元995年),诏宰相与参政轮班知印,同升政事堂。押敕齐衔,行则并马”……。
——《中国政治制度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内朝”的人员组成及其设立的直接目的。
(2)根据材料二,分析唐太宗的行政措施与材料一汉武帝的不同之处。
(3)根据材料三说明“参知政事”地位的变化。
(4)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汉武帝、唐太宗及宋朝实施的行政措施的共同点及其根本目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