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一、单选题
1.顾炎武《日知录》指出∶唐代州县政府 ( http: / / www.21cnjy.com ),修筑的城郭必皆宽广,街道必皆正直,官署也多基址弘敞。而宋代以降,州县政府所修筑的城郭、街道和官署,则相对简陋,且有越来越简陋的趋势。材料反映21·世纪*教育网
A.唐代国力强盛;宋代以降国力转趋衰弱 B.唐代建筑技术已达颠峰,后代难以超越
C.宋以后坊市制崩溃,无力维修城郭街道 D.宋代以降财政集权中央,地方经费困窘
【答案】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唐朝相比,宋代及 ( http: / / www.21cnjy.com )其以后的地方政府修筑的城郭、街道和官署等公共建筑越来越简陋,反映出中央集权的加强导致了地方财政经费困窘,D项正确;唐代以后,封建社会继续发展,地方公共建筑日趋简陋并非因为“国力衰弱”,排除A项;材料不能说明唐代建筑技术“难以超越”,排除B项;宋以后坊市制崩溃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并非封建国家无力维修城郭街道,排除C项。
2.宋朝时期推行的任官回避制度,是在前代的基础上逐渐完善起来的。《宋史》载:“惟不许官本贯州县及邻境”。该制度旨在
A.瓦解宗法体系 B.健全地方行政机构
C.加强中央集权 D.完善地方监察制度
【答案】C
【详解】
根据材料“惟不许官本贯州县及邻境” ( http: / / www.21cnjy.com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任官回避制度有利于防止家族势力形成,造成地方割据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C项正确;材料与宗法体系无关,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地方行政机构的完善,排除B项;材料与监察制度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3.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出现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
A.皇权加强 B.加强中央集权 C.监察权力加强 D.阶级矛盾尖锐
【答案】A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 ( http: / / www.21cnjy.com )等这些中央机构的变革主要是解决皇帝和大臣之间的权力分配,在此过程中,丞相制度消亡,皇帝大权独揽,A项正确;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体现的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排除B项;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的改革不体现监察权力,排除C项;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的变化未涉及阶级矛盾的内容,排除D项。
4.唐代五代,中央集权大为削弱,扭转这一局面,宋初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
A.文官任知州 B.设三司使 C.设枢密院 D.刺史制度
【答案】A
【详解】
根据材料“扭转这一局面”即是指加强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央集权,中央集权主要是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言,即中央政府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削弱地方自主性。根据所学可知宋初派文官任知州,以防止武将在地方专权、割据称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A项正确;设三司使、设枢密院是分割宰相的财政权和军权,有利于君主专制的加强,但与中央集权无关,排除BC项;根据所学可知刺史制度是为了监察地方官员的一种制度,和材料中的加强中央集权无关,排除D项。21*cnjy*com
5.宋代中央政府发递文书有两大渠道:一条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按制度规定,经过门下省的通进司、进奏院进行发布;另一条是制度外,绕过中央官僚集团,由御前经入内内侍省直接下发。这体现了宋代
A.监督官员力度较大 B.君相权力矛盾突出
C.国家官僚机构臃肿 D.地方管理制度混乱
【答案】B
【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另一条是制度 ( http: / / www.21cnjy.com )外,绕过中央官僚集团,由御前经入内内侍省直接下发”可知,即绕过了宰相政治集团,可见君相矛盾尖锐,故B正确;内侍省是皇帝的亲信,不是监督官员,故A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宋代中央发递文书的渠道,无法判断国家官僚机构是否臃肿,故C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宋代中央发递文书的渠道,“地方管理制度混乱”不能反映材料主旨,故D错误。
6.宋朝经过摸索,创建了路制。一改汉 ( http: / / www.21cnjy.com )州、唐道固定区域、固定治所、固定机构、固定人员、权力集中的设置原则。路以交通路线为主干来划分,采取分而治之、相互牵制的方针。这一建制( )
A.旨在扩大宋朝疆域 B.体现了文武分权的特点
C.打破了市坊的界限 D.有利于解决藩镇割据现象
【答案】D
【详解】
根据材料“以交通路线为主干 ( http: / / www.21cnjy.com )来划分,采取分而治之、相互牵制的方针”可知,宋朝的地方建制强调“分而治之、相互牵制”的原则,这可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解决藩镇割据现象,故D正确;材料中宋朝的地方路制旨在加强中央集权,疆域并未因此而扩大,故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地方路制,没有涉及到官员“文武分权”,故排除B;“打破了市坊的界限”是宋朝商业发展的表现,而材料反映的是宋朝的地方制度,二者主旨不符,故排除C。
7.宋代除向工商行户收取商税外,官府需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材料、人工,都向各行初派;熙宁六年(1073 年)八月,开封府开始实行免役法,各工商行户出免役钱后,不再向官府无偿提供物品或 服劳役。免役法的推行
A.反映了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弛 B.使商人政治地位得到提高
C.导致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出现 D.有助于宋代工商业的发展
【答案】D
【详解】
由材料“各工商户出免役钱后,不再 ( http: / / www.21cnjy.com )向官府无偿提供物品或服劳役”及所学知识可知,免役法推行后,工商业者可以相对安心地进行生产和经营,有助于宋朝工商业的发展,故选D项;重农抑商是古代封建国家的基本政策,免役法的推行不能反映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弛,也无法反映商人政治地位的提高,故排除A项和B项;免役法的推行是宋代工商业发展的原因之一,但不是大土地所有制出现的原因,故排除C项。
8.唐代政事堂下发政令的文书,称为“堂帖” ( http: / / www.21cnjy.com )。宋代皇帝认为“前代中书以堂帖指挥,其势重于敕命”,遂用“札子”代替“堂帖”,由宰相、副相、参知政事依次押字于下。这反映了宋代
A.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B.中书门下职责分工不清
C.政事堂议政功能丧失 D.三省长官权力日趋集中
【答案】A
【详解】
根据“宋代皇帝认为‘前代中书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堂帖指挥,其势重于敕命’”,遂用由宰相、副相、参知政事依次押字于下的“札子”,说明宋代皇帝采取相互牵制的方法,削弱相权,加强君主专制,故选A;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表述太绝对,错误;北宋设立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化相权,D错误。
【点睛】
9.宋太祖不仅自己手不释卷,还经 ( http: / / www.21cnjy.com )常督促文武大臣们读书明理。大臣赵普文化水平低,在宋太祖的劝说下,每天退朝后都读书到深夜,所以有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宋太祖重视读书人意在
A.克服藩镇割据祸患 B.完善官员选拔机制
C.倡行重文抑武方针 D.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答案】A
【详解】
据材料可知,宋太祖不仅自己爱读书,还鼓 ( http: / / www.21cnjy.com )励文武大臣读书使其读书明理,这一政策的实施有利于形成读书风气,且有利于克服唐末以来的藩镇割据祸患,故选A;材料未涉及选官制度,排除B;材料未涉及其抑武方针,C排除;材料只是强调宋太祖重视读书,未涉及提高政府工作效率,D排除。
10.史料记载,赵宋立国后,“惩五季之乱, ( http: / / www.21cnjy.com )藩镇擅有财赋,不归王府,自乾德以后僭伪略平,始置△以总利权催科征赋,出纳金谷,应办上供,漕辇纲运,经度一路财赋。材料中的“△”应为
A.参知政事 B.三司使 C.转运使 D.通判人数
【答案】C
【详解】
根据“始置△以总利权催科 ( http: / / www.21cnjy.com )征赋,出纳金谷,应办上供,漕辇纲运,经度一路财赋”可得出其反映出的是在地方设立转运使,把地方的财政收集到中央,以削弱地方的经济实力,C项正确;AB项是中央的,排AB;通判是监督地方的长官的,排除D。
11.曾有西北边境官员向朝廷报告紧急军情,皇 ( http: / / www.21cnjy.com )帝即刻召集宰相及相关长官共商对策。由于宰相无权调动军队,乃由主管军事的长官提出作战方案,由主管财政的长官调度后勤物资,经皇帝裁决后,才调动军队增援前线。以上场景最有可能是
A.汉代匈奴入侵山西 B.唐代吐蕃入侵河西走廊
C.宋代西夏入侵陕西 D.元代回回入侵河套地区
【答案】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为了加强中央 ( http: / / www.21cnjy.com )集权,将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枢密院负责军事,三司使负责财政,参知政事负责行政,所以材料中场景应该是北宋时期,故C项正确;汉代的宰相负责行政大权,不需要其他部门的配合,故A项错误;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度,不符合材料现象,故B项错误;元代设中书省,替代前代的三省,宰相的权势很大,不符合材料现象,故D项错误。
12.宋代名将狄青虽官至枢密使,却 ( http: / / www.21cnjy.com )因出身行伍而备受歧视,共事的韩琦对他多次羞辱。狄青慨叹,“韩枢密功业官职与我一般,我少一进士及第耳”。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宋朝
A.“冗官”“冗兵”严重 B.“崇文抑武”国策
C.宰相权力被严重削弱 D.理学观念影响政治
【答案】B
【详解】
宋代名将狄青虽官至枢密使,却因出身行伍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备受歧视。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宋朝“崇文抑武”国策,故B正确;“冗官”“冗兵”严重、宰相权力被严重削弱、理学观念影响政治和这一现象无关,故ACD错误。
13.“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展现了王安石变法的决心,变法取得的成果是
A.澄清吏治 B.增加大笔收入 C.强兵 D.减轻人民负担
【答案】B
【详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为富国强兵 ( http: / / www.21cnjy.com ),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变法涉及农业、商业、军事、科举、教育等诸多领域。经过努力实践,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富国的目的,增加了大笔收入,但强兵的效果并不明显,故B项正确,C项错误;王安石变法后,北宋吏治仍旧腐败、因循守旧,故A项错误;由于用人不当,一些变法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加重了人民负担,故D项错误。
14.下表是宋太祖时期中央所辖州县数量统计表,根据下表中的信息,可以确认的历史结论是,宋初
时间 州 县
公元960年 111 638
公元979年 297 1860
A.财政状况日益恶化 B.地方治理得到强化
C.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D.地方机构人浮于事
【答案】B
【详解】
从数据可以看出,宋代治理管 ( http: / / www.21cnjy.com )辖的州县逐步强加,反映出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治理与管控,B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财政问题,排除A;从州县的数量看不出重心的南移,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到人事问题,排除D。2·1·c·n·j·y
15.宋朝时出现了《百家姓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后《百家姓》的开头随王朝的变化而变化。宋代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明代为:朱奉天运、富有万方……这种排序的变化主要体现了
A.中央集权的强化 B.皇帝权威的独尊
C.等级制度的森严 D.文化专制的扩展
【答案】B
【详解】
根据“宋代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明 ( http: / / www.21cnjy.com )代为:朱奉天运、富有万方……”并结合所学可得知,宋代是赵姓的天下,因此其姓氏排在了第一位,反映出了皇帝权威的独尊,B项正确;材料与中央集权无关,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等级与文化的专制,排除CD。
16.《宋史》中记载:“宋初,循唐、五 ( http: / / www.21cnjy.com )代之制,置枢密院,与中书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中书、密院既称‘二府’,每朝奏事,与中书先后上殿。”从上述材料中可以看出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枢密院与中书门下分掌军权与财权
B.枢密院的设立,分割了宰相的权力
C.加大各部权限,发挥官员的主动性
D.分割军队的指挥权,防止将领反叛
【答案】B
【详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宋朝为加强皇权 ( http: / / www.21cnjy.com ),设置中书门下,作为中枢部门的首脑;增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使,分割宰相军权;设三司使,分割宰相财权,故B正确;三司掌财政权,故排除A;材料没有反映出加大各部的权限,而是强调通过分化事权的方式削弱相权,故排除C;材料中体现的分权是指从中书门下分权,而不是军队内部的分权,故排除D。2-1-c-n-j-y
17.苏洵在《嘉祐集》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描述到:“有县令,有郡守,有转运使,以大系小,丝牵绳联,总合于上。虽其地在万里外,方数千里,拥兵百万,而天子一呼于殿陛间,三尺竖子驰传捧诏,召而归之京师。”苏洵评论的是( )【出处:21教育名师】
A.元代行省制 B.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
C.清朝理藩院 D.汉初郡县与分封并行制
【答案】B
【详解】
根据“转运使”,结合所学可知,北宋设置转 ( http: / / www.21cnjy.com )运使,负责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以大系小,丝牵绳联,总合于上”反映了中央集权的加强,故选B;结合所学可知,元代、清朝、汉代都没有设立转运使这一官职,以控制地方,故排除ACD。
18.某书写道:“他是一位天分很高的画家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书法家,不仅用内库开支搜集画作,而且他本人也开创了新的书法流派,首创了花鸟画,还常常教导宫廷画家如何作画。他对道教也深感兴趣。按流行的观点,由于他埋头于书画和宗教事务,他不仅失去了皇位,而且使国家失去了北方”。书中的“他”是
A.汉武帝 B.隋炀帝 C.唐玄宗 D.宋徽宗
【答案】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宋徽宗是一位天分很高的画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书法家,创造出独树一帜的“瘦金体”书法流派,首创了花鸟画,故选D;ABC不符合“首创了花鸟画”“使国家失去了北方”,排除。
【点睛】
19.北宋初年设立的某官职的职责为:“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该官职名称及设置目的分别是
A.通判 加强中央集权 B.知州 增加地方财政开支
C.知县 减轻地方军费 D.宰相 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答案】A
【详解】
通过材料中的“与守臣通签书试行” ( http: / / www.21cnjy.com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地方官在执行军事、经济、法律等方面政令时,都需要受到通判的制衡,以此达到限制地方主官的政治权力,将权力收归中央,因此达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A项正确;知州是管理地方民政的官员,排除B;知县是地方行政层级最低的行政官员,主要管理地方政务,排除C;宰相是中央官制的官员,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不管理地方,排除D。故选: A。
20.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历经 ( http: / / www.21cnjy.com )变迁:秦汉主要有郡、县两级,唐代为道、州、县三级,宋代为路、州、县三级,元朝为行省、路、府、州、县五级。以上现象反映的本质是
A.地方行政机构数量增加 B.中央集权制度日益加强
C.地方管理制度趋向成熟 D.县是最稳定的行政机构
【答案】B
【详解】
从题中可以看出,由两级到三级甚至更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体现出了中央在地方设置上,机构更加完整,管理更加具体,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说明中央集权制度日益强化,故选B;地方行政机构数量增长只是表面现象,不是本质反映,故排除A;不能通过地方行政区划的变迁,推断地方管理制度趋向成熟,故排除C;从题中可以看出,县在各个时代都存在着,但这只是一种现象,而不是本质,故排除D。
21.公元986年,宋太宗派兵伐辽,“独与枢密院计议,一日至六召,中书不预闻”。该材料能够说明当时
A.行政权与军事权分立,枢密院掌管军政 B.宰相基本不参与政事
C.枢密院拥有统兵权 D.北宋为征辽始设枢密院
【答案】A
【详解】
据材料宋太宗派兵伐辽,“独与枢密院计议,一日 ( http: / / www.21cnjy.com )至六召,中书不预闻”并结合所学可知,北宋实行二府三司制,即枢密院(掌管军事)、中书门下(掌管政务),三司负责财政,故A正确;B违背史实;枢密院有调兵权却不能统辖军队,三衙有统兵权却无调兵权,二者相互牵制C错误;北宋正式建立与行政机构平级的军事统御机构——枢密院,与管理行政的中书省对等号为“二府”,故D违背史实。
22.宋初统治者为加强专制集权,调整政策的基本思路是
A.文武并重 B.防范与制衡结合
C.君臣分权 D.精简与节俭结合
【答案】B
【详解】
宋初统治者为加强专制集权,设立二府三司制、更 ( http: / / www.21cnjy.com )戍法等,调整政策的基本思路是防范于制衡结合,故B正确;宋初推行重文轻武政策,故A错误;宋初分权是基本思路之一,但还有防范的思路,故C不准确,排除;宋代调整政策的思路不是在节俭上做功夫的,故D错误。
23.宋初,宋太祖将枢密使 ( http: / / www.21cnjy.com )赵普调任宰相,又设参知政事,作为宰相副手,同宰相分日知印,押正衙班;之后,参知政事兼任宰相副职渐成定制。这反映出,宋初
A.宰相政务异常繁重 B.中枢决策机构完备
C.君主专制得以强化 D.宰相职位形同虚设
【答案】C
【详解】
据材料“又设参知政事,作为宰相 ( http: / / www.21cnjy.com )副手,同宰相分日知印,押正衙班;之后,参知政事兼任宰相副职渐成定制”可知,材料反映了宋初统治者设参知政事作为副相,削弱了宰相的权力,这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C正确;材料未体现宰相政务异常繁重及中枢决策机构完备,A、B排除;材料体现的是宰相职权的分割,而不是宰相职位形同虚设,D错误。
24.下图是某学者整合的关于宋代的主要资料,由此可见宋代
A.注重“以文治国” B.中央集权加强
C.冗官现象严重 D.儒学影响深远
【答案】A
【详解】
根据材料宋代重用读书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 ( http: / / www.21cnjy.com )重文轻武,故A正确;中央集权指的是中央的权力增强,地方的权力削弱,材料的内容并非涉及中央集权的内容,故B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宋代冗官现象,故C错误;材料只是强调重用读书人,没有涉及儒学的影响,故D错误。【来源:21cnj*y.co*m】
25.北宋和辽、西夏,南宋和金朝都签订过和平协议。这些协议都
A.签订于中原王朝北伐失败后 B.在协议签订后正式定都
C.确立了双方为兄弟国间关系 D.有助于形成稳定的局面
【答案】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与辽、西夏,南宋与 ( http: / / www.21cnjy.com )金签订的三份协议,都在客观上推动了相对稳定局面的形成,D项正确;签订于中原王朝北伐失败后的只是宋辽协议,排除A项;只有宋金协议才符合签订后正式定都,排除B项;确立兄弟国家关系的只是宋辽协议,排除C项。
26.北宋初期,宋太祖为了安抚后周旧臣,继 ( http: / / www.21cnjy.com )续沿用五代时的宰相兼枢密使制度。乾德年(964年),宋太祖罢免后周三相后,宋朝中央形成了中书与枢密院分掌文武大政的格局。这调整
A.分化了相权 B.降低了行政效率
C.制约了君权 D.加强了中央集权
【答案】A
【详解】
根据“宋太祖罢免后周三相后,宋朝中央形成了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书与枢密院分掌文武大政的格局”可得出宋代形成了二府二司制,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A项正确,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效率问题,排除B;材料体现的是加强皇权,而不是中央集权,排除D。
27.唐代科举考试有公卷、通榜之制,参考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子以平日诗文成绩和社会及政府先辈舆论,拔取知名之士,而不是专凭考试之一日短长。宋代施行糊名制,公卷、通榜逐渐被废止,科举取士只凭考试成绩。这种变化反映出
A.宋代专制制度更为僵化 B.唐代社会环境更加宽松
C.科举丧失人才选拔功能 D.科举制度更趋严密规范
【答案】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规范科举考试的程序,逐 ( http: / / www.21cnjy.com )渐废止拔取知名人士的公卷、通榜制,施行糊名制,科举取士只凭考试成绩等做法,反映出科举制度更趋严密规范,D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宋代专制制度更为僵化,A项错误;唐代社会环境更加宽松与材料主题不符,B项错误;宋代科举并未丧失人才选拔功能 ,C项错误。
www.21-cn-jy.com
28.岳飞一生精忠报国,但这位抗金名将,却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是战死于抗敌战争的沙场,而是冤死于本朝人的诬陷和屠刀。通常认为其被杀的元凶是宋高宗,主要帮凶是秦桧,而宋高宗杀岳飞很大程度上与北宋初年什么制度设计有关
A.不抑兼并 B.转运使制度 C.外重内轻 D.崇文抑武
【答案】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的治国方 ( http: / / www.21cnjy.com )针是重文轻武,文人治国,因此武将地位低下,D正确;A属于宋朝的土地政策,与材料无关,A排除;转运使分割的是地方的财权,B排除;宋朝是内中外轻,C排除。故选D。
29.年号是中国古代常用的纪年方式。它可以用来指称皇帝,如雍正皇帝;也可以用来表示历史事件,如贞观之治。下列选项符合后一种用法的是
A.辛亥革命 B.商鞅变法 C.庆历新政 D.光武中兴
【答案】C
【详解】
根据所学,庆历是中国北宋仁宗的年号,C项正确;A项是干支纪年法,排除A;B项是以人名命名的改革,排除B;光武是刘秀的谥号,排除D。
30.据考证,杭州小笼包源自古代开封灌汤包,而西湖醋鱼与历史更悠久的开封糖醋鱼的做法几近相同。这一现象的发生很可能在下列哪一事件之后
A.黄巢起义 B.澶渊之盟 C.宋夏和议 D.靖康之变
【答案】D
【详解】
开封的小笼包传到杭州,源自北宋灭亡。康王赵构 ( http: / / www.21cnjy.com )迁都杭州,这次事件被称之为靖康之变,D项正确;黄巢起义是唐朝的,从山东开始,排除A;B项发生于河南省濮阳市,排除B;C项发生于北宋时期,排除C项。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填空题
31.加强中央集权措施
目的 措施
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中央派___出任地方知州,设____管地方财政,转运使、四监司、通判从不同角度对各州进行监控。将____编入禁军。
为分散机构权力 在中央设____分割宰相的军权、财权、行政权;____与三衙分权,前者有调兵权但并不统兵,后者统兵但无权调兵;
为抑制武将势力膨胀 北宋实行_____的方针,用_____担任枢密院长官;大力提倡_____提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
【答案】文官 诸路转 ( http: / / www.21cnjy.com )运使 地方精锐部队 枢密院、三司、参知政事 枢密院 崇文抑武 文官 文治 21教育网
【详解】
略
32.王安石变法
背景:①北宋中期后出现三冗(冗兵、冗官冗费)和两积(积贫积弱)的局面
②大臣范仲淹发起以________为宗旨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改革,史称________,但因触犯官僚集团的利益,遭到抵制失败目的:________年王安石主持变法,变法的目的是________
内容
富国方面 官府通过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等手段,力图在调控经济的同时开辟财源
强兵方面 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希望借以逐渐恢复兵农合一的征兵制,取代募兵制
评价:达到了富国目的,增加了大笔收入 ( http: / / www.21cnjy.com ),但强兵的效果并不明显,北宋与西夏开战又以失败告终,一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也引起激烈争议。
【答案】整顿吏治 庆历新政 1069年 富国强兵
【详解】
略
33.某高中的一位同学在学完了《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后,对君主专制制度的演进历程进行总结,但是某些知识点他并不确定,请你根据所学帮他完成。
古代中国主要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演进历程及特点
朝代 古代中国中央政治制度的演进 古代中国中央政治制度演进的特点⑥
秦朝 皇帝制三公九卿制
汉朝 汉武帝频繁更换丞相,并设①
唐朝 实行②,相权一分为三
宋朝 增设“③”分割相权,并设枢密院和三司分管军事和财政
元朝
明朝 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明成祖设④,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
清朝 雍正帝设立⑤,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
【答案】汉武帝①“内(中)朝 ( http: / / www.21cnjy.com )”制度;
唐朝实行②“三省六部制”;
宋朝增设③“参知政事”,分割相权;
明成祖设④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清雍正帝为进一步加强君主专制制度,设立了⑤“军机处”;
古代中国中央政治制度演进的特点⑥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最后被废除”21*cnjy*com
【详解】
据所学可知,汉武帝时期为加强皇权,削弱相权,设立了①“内(中)朝”制度;唐朝实行②“三省六部制”,分割相权,加强皇权;
宋朝增设③“参知政事”,分割相权;
明成祖设④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
清雍正帝为进一步加强君主专制制度,设立了⑤“军机处”,使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
据此可以看到,古代中国中央政治制度演进的特点⑥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最后被废除”
三、简答题
34.汉武帝和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有何异同
【答案】相同之处:目的上,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和皇权专制;内容上,都曾经用分权的办法来削弱相权,都用较平和的方式解决了地方对中央的威胁。
不同之处:汉武帝用“推恩令”和酎金夺爵措施 ( http: / / www.21cnjy.com )解除了王国对中央集权的威胁,同时用划分州郡和设置刺史的方法加强了对地方官员的监督。与宋太祖相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带来的负面影响略小。宋太祖严格控制军权,解决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但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也使宋朝官僚机构空前庞大,造成了“冗兵”、“冗官”、“冗费”的局面。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汉武帝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的相同之处可从目的和内容的角度进行分析。即目的上,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和皇权专制;内容上,都曾经用分权的办法来削弱相权,都用较平和的方式解决了地方对中央的威胁。不同之处可从二者所采取的具体措施上进行分析,即汉武帝用“推恩令”和酎金夺爵措施解除了王国对中央集权的威胁,同时用划分州郡和设置刺史的方法加强了对地方官员的监督。与宋太祖相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带来的负面影响略小。宋太祖严格控制军权,解决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但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也使宋朝官僚机构空前庞大,造成了“冗兵”、“冗官”、“冗费”的局面。
35. 祖宗之法
材料一
唯本朝之法,上下相维,轻 ( http: / / www.21cnjy.com )重相制,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藩方守臣,统制列城,付以数千里之地,十万之师,单车之使,尺纸之诏,朝召而夕至,则为匹夫。
——范祖禹(1041—1098)《范太史集》
材料二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祸,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1130—1200)《朱子语类》
问题:
(1)“本朝之法”指的是什么?是在怎样形势下出台的?
(2)“本朝”是如何做到“兵也收了”的?
(3)范祖禹和朱熹对于宋代的祖宗之法评价为何不同?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1)“本朝之法”:宋代文官体制 ( http: / / www.21cnjy.com );形势:回答重文轻武、守内虚外、强干弱枝;水平1:内容表述完整、准确。针对唐末五代以来藩镇拥兵自重、武将屡屡篡夺皇位的现象或者赵匡胤夺取政权后,为避免“陈桥兵变”的历史重演。水平2:内容表述不完整。唐末五代以来藩镇、武将之弊;
(2)措施:以“杯酒释兵权”解除禁军将领兵 ( http: / / www.21cnjy.com )权;确立枢密院主军政、三衙统兵,皇帝总揽中央兵权,由文官担任枢密使;拣选精装士兵编入中央禁军,其余充任厢军和乡兵;实行更戍法。用课本史实表述亦可,笼统回答重文轻武,守内需外不给分。
(3)思路一:能指出作者的观点,并结合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代和评价的着眼点或目的进行分析。如:范祖禹为北宋中期人,评价着眼于宋代的文官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避免之前地方割据、武人跋扈的历史重演,侧重于王朝内部,以肯定为主;朱熹为南宋人,评价着眼于宋代的文官制度带来了军事上积弱,最后导致靖康之变,宋朝亡于外部势力入侵,侧重于外部,以否定为主。两人的评价存在时代的差异,同时也都带有针对现实政治的主观反思。思路二:根据材料归纳出两人观点的不同之处,作简要分析,再进行辩证的评析。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察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第一小问“本朝之法”由范祖禹所处的朝代“北宋”即可得出“宋代文官体制”的结论;第二小问“形势”可从唐朝中后期以来藩镇割据所带来的弊端这一角度思考作答。
(2)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运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可从宋初的“杯酒释兵权”、枢密院的设置、更戍法的推行和禁军的成立等角度思考作答。以“杯酒释兵权”解除禁军将领兵权;确立枢密院主军政、三衙统兵,皇帝总揽中央兵权,由文官担任枢密使;拣选精装士兵编入中央禁军,其余充任厢军和乡兵;实行更戍法。用课本史实表述亦可,笼统回答重文轻武,守内需外不给分。
(3)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论证和阐述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能力。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范祖禹对宋代文官体制的肯定可从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角度作答;朱熹对宋代文官体制的否定可从其导致宋朝积贫积弱局面的出现这一角度思考作答。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朝的政治
四、材料分析题
36.北宋中期神宗朝前后,国家面临不同的社会局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统治者将募兵发展为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种有意识的“养兵”政策,希望通过广泛募兵稳定社会治安、消除动乱因素,即所谓“不收为兵,则恐为盗”“饥岁莫急于防民之盗,而防盗莫先于募民为兵”。募兵过滥致使军队数量不断增加,累增至120余万,军费随之恶性膨胀,成为财政支出的大宗。北宋中期有人说:“天下之所以困,本于兵”“天下六分之物,五分养兵”。
材料二 总体而言,王安石 ( http: / / www.21cnjy.com )变法达到了富国目的,增加了大笔收入,但强兵的效果并不明显,北宋与西夏开战,又以失败告终。一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也引起激烈争议。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日益严重,北宋逐渐走向衰亡。
——《中外历史纲要(上)》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北宋“募兵”的利与弊。
(2)材料二描述了北宋哪些领域的现象?
(3)依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如何看待王安石变法?
【答案】(1)利:救济饥民,稳定社会,消除动乱。弊:军队增加,经费膨胀,财政状况日益恶化。
(2)经济:国库增加大笔收:入;政治:统治集团内部分裂致严重。社会:人民负担加重;军事:与西夏开展以失败告终,边境局势未能根本改变。
(3)从目的看,王安石变法意图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决财政问题,加强国家对社会各领域的管控,解决了危机;从实施手段看,给农民提供贷款,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希望恢复兵农合一的征兵制度,代替募兵制;从效果看,调控经济的同时开辟财源,使募兵制加重的财政困难有所好转,但富国的同时却加重人民负担。最终加剧统治集团内部分裂,使北宋逐渐走向衰亡
【详解】
(1)根据“希望通过广泛募兵稳定 ( http: / / www.21cnjy.com )社会治安、消除动乱因素”可知利为救济饥民,稳定社会,消除动乱。根据“募兵过滥致使军队数量不断增加,累增至120余万,军费随之恶性膨胀,成为财政支出的大宗”可知弊为军队增加,经费膨胀,财政状况日益恶化。
(2)根据“王安石变法达到了富国目的,增加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笔收入”得出经济上国库增加大笔收入;根据“北宋与西夏开战,又以失败告终。一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也引起激烈争议。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日益严重,北宋逐渐走向衰亡”可知政治上统治集团内部分裂致严重;社会上人民负担加重;军事上与西夏开展以失败告终,边境局势未能根本改变。
(3)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从目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看,王安石变法意图解决财政问题,加强国家对社会各领域的管控,解决了危机;从实施手段看,给农民提供贷款,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希望恢复兵农合一的征兵制度,代替募兵制;从效果看,调控经济的同时开辟财源,使募兵制加重的财政困难有所好转,但富国的同时却加重人民负担。最终加剧统治集团内部分裂,使北宋逐渐走向衰亡
3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如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 )
材料二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朱子语类》卷
材料三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 ( http: / / www.21cnjy.com )、晋、鲁、内蒙及河南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材料四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太和门外,值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蘑曝杂记》卷
材料五 嘉庆四年正月初八日谕:“各 ( http: / / www.21cnjy.com )部院文武大臣亦不得将所奏之事预先告知军机大臣。即如各部院衙门奏章呈递后,朕可即行召见,面为商酌,各交该衙门办理,不关军机大臣指示也。”
——选自《枢垣纪略》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中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中三省的职责分别是什么?有何特点?
(2)材料二北宋初年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的具体措施是什么?www-2-1-cnjy-com
(3)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三中元朝中书省的职能是什么?这与唐朝中书省有何不同?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中国古代历史上政治制度发展所反映的历史趋势是什么。
【答案】(1)职责:中书省负责 ( http: / / www.21cnjy.com )起草诏令,门下省负责审议、批驳,尚书省负责执行。特点:分工明确,效率高;互相监督,互相牵制;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2)宋初主要问题:藩镇割据。具体措施:收精兵:杯酒释兵权,抽调地方精兵充实中央禁军;削实权:派文臣治理地方,并派通判监督;制钱谷:地方财赋除一小部分自己使用,其余大部分由转运使运至中央。
(3)职能:总理全国行政事务。不同:体现在职责不同,唐代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权力小于元代中书省。
(4)中央权力逐渐增强,地方权力逐渐削弱;皇权逐渐增强,相权逐渐削弱。
【详解】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三省分别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其职责分别为草拟诏令、审议批驳、执行,三者间彼此分工明确,有利于提高效率,互相牵制,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2)根据材料“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可知宋 ( http: / / www.21cnjy.com )初的问题为藩镇割据。根据所学知识宋太祖加强皇权,削弱地方权力,杯酒释兵权,抽调地方精兵充实中央禁军,派文臣治理地方,并派通判监督,地方财赋除一小部分自己使用,其余大部分由转运使运至中央。
(3)根据材料“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可知元代中书省的职责是总理全国行政事务。元代中书省与唐代中书省在职责上不同。
(4)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是皇权逐渐加强、相权逐渐削弱,中央权力逐渐加强,地方权力逐渐削弱。
38.权力制约是人类政治智慧的结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机关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宋代也有三省,实际上只有中书省在皇宫里,门下尚书两省都移在皇宫外面了,故亦只有中书省单独取旨,称政事堂。又和枢密院同称两府。枢密院是管军事的……宋代财政,掌握在三个司,司本是唐代尚书六部下面的官名。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古代希腊、罗马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分权与制衡思想,是整个西方分权学说逻辑进展链条上的第一个环节;近代洛克、孟德斯鸠的分权论逐步地使西方分权学说臻于完整。美利坚的缔造者们对欧洲的分权学说进行了改造和创新,提出了“立体分权”(包括横向分权即中央内部分权和纵向分权即中央与地方分权)的理念思想。
——赵海月《论美国立体分权的理念与模式》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唐、宋是如何分散相权的?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实质并说明其影响
(3)简要说明孟德斯鸠是如何“使西方分权学说臻于完整”的?说明美国政治制度中“立体分权”的具体表现。
【答案】(1)唐朝实行三省 ( http: / / www.21cnjy.com )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或答三省各司其职,相互制约);宋代以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分别掌握行政权、军事权、财政权(或答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2)性质:少数公民的民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或奴隶制民主政治)。影响:积极:为近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基础;雅典精神文明灿烂辉煌;局限:小国寡民;直接民主的泛滥;政治腐败;社会动荡。
(3)说明:提出三权分立学说;强调三权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间互相独立又相互监督。内涵:中央政府内部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权分立并相互制约与平衡;中央与地方之间,实行联邦制,中央政府权力大大加强,各州享有一定的自治权。
【详解】
(1)根据材料“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机关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并结合所学可知,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三省各司其职,相互制约;根据材料“宋代也有三省,实际上只有中书省在皇宫里,门下尚书两省都移在皇宫外面了,故亦只有中书省单独取旨,称政事堂。又和枢密院同称两府。枢密院是管军事的……宋代财政,掌握在三个司”可知,宋代以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分别掌握行政权、军事权、财政权。
(2)性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 ( http: / / www.21cnjy.com )民主政治的实质是少数公民的民主,是奴隶制民主政治。影响:根据材料“古代希腊、罗马的分权与制衡思想,是整个西方分权学说逻辑进展链条上的第一个环节”,从古希腊民主政治为近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基础、反映了雅典精神文明灿烂辉煌等方面分析其积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从适合小国寡民、导致直接民主的泛滥、政治腐败、社会动荡分析其局限性。
(3)说明:根据所学知识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知,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学说,强调三权之间互相独立又相互监督。内涵:根据材料“美利坚的缔造者们对欧洲的分权学说进行了改造和创新,提出了‘立体分权’(包括横向分权即中央内部分权和纵向分权即中央与地方分权)的理念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央政府内部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权分立并相互制约与平衡;中央与地方之间,实行联邦制,中央政府权力大大加强,各州享有一定的自治权等方面进行说明即可。
39.图1、图2、图3是中国古代三个历史时期的形势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
图1
( http: / / www.21cnjy.com / )
图2
( http: / / www.21cnjy.com / )
图3
分别提取图1、图2和图3的信息(每图至少提取两则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
【答案】图1:信息:都城长安;少数民族是匈奴;设置西域都护府管理西域;设立河西四郡等
时期:西汉
图2:在东北有渤海都督府和黑水都督府;西北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北庭都护府;都护府和都督府的设置于8世纪;都城长安;疆域:东临太平洋、西至咸海,北达大兴安岭,南及南海等。
据此判定图2为唐朝。
图3:在北方存在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政治中心为临安;开封已成为少数民族统治区域;宋金对峙分界线:大散关至淮水-线等。21cnjy.com
据此判定图3为南宋时期。
注:对应的时期判断错误一律不给分(包括信息也一分不得)。
【详解】
本题要求根据图示内容判断相应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历史时期。图一中都城位于长安,设置了西域都护府,北部的少数民族是匈奴,由此可知是汉朝;图2中都城位于长安,西北方向的少数民族是突厥,西南有吐蕃,设置了北庭都护府、渤海都督府等机构,由此可知是唐朝;图三中的政权有西夏、金,临安是都城之一,由此可知是南宋时期。
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初,循唐、五代之制,置枢密院,与中书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中书、密院既称“二府”,每朝奏事,与中书先后上殿。
——(元)脱脱等《宋史》卷一百六十二
材料二 (庆历中)时患州县赋役之烦,诏诸路上其数,俾二府大臣合议蠲减。
——(元)脱脱等《宋史》卷一百七十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府”的性质和职能。
【答案】(1)特点:沿袭唐末五代制度;枢密院与中书门下分掌文武之事,号称“二府”。
影响:枢密院的设立,分割了宰相的权力,加强了皇权;枢密使掌武事,宰相掌文事,互相牵制和依赖有利于政治的稳定。
(2)性质:枢密院与中书门下属于决策机构。职能:不但可以决策军国大事,还能参加有关赋役制度以及法制问题的决策。
【详解】
(1)特点:据材料一“宋初,循唐 ( http: / / www.21cnjy.com )、五代之制”得出沿袭唐末五代制度;据材料一“置枢密院,与中书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得出枢密院与中书门下分掌文武之事,号称“二府”。影响:据材料“置枢密院,与中书对持文武二柄”结合所学知识,从分割相权、加强皇权以及权力制衡的角度分析作答。
(2)性质:要回答出决策性。据材料二“俾二府大臣合议蠲减”可知,枢密院和中书属于决策机构。职能:要答出决策的内容和表现。据材料二“(庆历中)时患州县赋役之烦,诏诸路上其数,俾二府大臣合议蠲减”可知,“二府”不但可以决策军国大事,还能参加有关赋役制度以及法制问题的决策。
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975年,宋太祖下诏:“向 ( http: / / www.21cnjy.com )者登科(科举应考人被录取)名级,多为势家所取,塞(阻隔)孤贫之路。今朕躬亲临试,以可否进退,尽革前弊矣。”此后君王都沿用此制度,选拔有才干的贫寒士子充实官员队伍。……宋太宗时,“国家开贡举之门,广搜罗之路”,允许工商业者及“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以至于“工商之子亦登仕进之途”。
——摘自唐凯麟主编《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
据材料,简述北宋初年在科举考试资格和录取方面的改革措施,并结合所学分析其作用。
【答案】措施:考试资格方面,进一步放宽限制 ( http: / / www.21cnjy.com ),传统受歧视的工商业者也可参加;录取方面,更多录取社会下层士人。作用: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了统治力量;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推动崇文抑武局面形成;改变及第个人与家族的地位和经济状况;促进重农抑商思想观念发生变化;一批儒商诞生,提升中国商业文化。
【详解】
措施:依据材料“宋太宗时,‘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家开贡举之门,广搜罗之路’,允许工商业者及‘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以至于‘工商之子亦登仕进之途’”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初年的科举考试资格进一步放宽限制,允许传统受歧视的工商业者参加;更多录取社会下层士人。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初年科举考试资格和录取范围的扩大,对于统治基础的加强、社会关系中的平等、崇文抑武局面的形成、社会阶层的流动和思想观念发的变化、儒商及中国商业文化的发展等多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治平四年(1067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英宗病死,因财政困难,其丧葬费用不得不大大削减。赵顼(神宗)继承皇位。赵顼当太子时,就很关心国家大事。十多岁时,曾披甲去见祖母曹后,要求恢复失去的疆土。宋神宗继位后由于无法从元老大臣那里得到支持,就只得寄希望于当时在士大夫中享有很高声望的王安石。
——摘编自史仲文、胡晓林《中国全史》
材料二 就安石初衷而论,新法主要实现了前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半目的。据哲宗初年户部所奏,“天下常平免役坊场积剩钱共五千六百余万贯,京师米盐钱及元丰库封桩钱及千万贯,总金银谷帛之数,又复过半”。就财物来源而言,仍以发展生产所得为少,直接征敛于百姓者居多。官府又因而得益,百姓受损,即谓新法“非不善,但推行不能如初意,还为扰民”。与西夏两次作战,损失军士、民夫共约60万人,物资不计其数,充分反映出“强兵”梦的破灭。神宗闻讯恸哭,精神受到重创,终至数年后抑郁而卒。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神宗起用王安石进行变法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王安石变法。
(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从王安石变法中得到的启示。
【答案】(1)背景:国家吏治腐败;财政困难;军队战斗力弱;面临辽、西夏的侵扰;继位后的宋神宗决心挽救统治危机。
(2)评析: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有利于加强专制集权统治;变法中的有些措施损害了百姓的利益;军队战斗力未得到增强;并不能挽救北宋的统治危机。
(3)启示: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风险与机遇同在;改革要以改善民生为重;改革本身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与时俱进等等。
【详解】
(1)背景:根据材料“因财 ( http: / / www.21cnjy.com )政困难,其丧葬费用不得不大大削减”“十多岁时,曾披甲去见祖母曹后,要求恢复失去的疆土。”“宋神宗继位后由于无法从元老大臣那里得到支持”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当时北宋吏治腐败、财政困难、军队战斗力弱、面临辽和西夏的侵扰、继位后的宋神宗决心挽救统治危机等角度进行分析。
(2)评析:根据材料二“天下常平免 ( http: / / www.21cnjy.com )役坊场积剩钱共五千六百余万贯,京师米盐钱及元丰库封桩钱及千万贯,总金银谷帛之数,又复过半”可知,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有利于加强专制集权统治;根据材料“就财物来源而言,仍以发展生产所得为少,直接征敛于百姓者居多。官府又因而得益,百姓受损”可知,变法中的有些措施损害了百姓利益;根据材料“与西夏两次作战,损失军士、民夫共约60万人,物资不计其数,充分反映出‘强兵’梦的破灭。”可知,军队战斗力未得到增强,未能挽救北宋统治危机。
(3)启示:结合所21世纪教育网安石变法相关知识,从改革风险与机遇同在、改革要以改善民生为重、改革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等角度进行回答。
4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秦朝建立宰相制度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来,历朝的相权在原则上是不可以独自占有的,秦朝和西汉初期,虽然只设一相制,但是有太尉和御史大夫在其左右,以分其权,共同辅佐皇帝,以后汉代有三公制,于是相权便一分为三,从此一人独专相权便被多人共有相权的历史趋势所代替,并被历朝所沿袭,魏晋南北朝时又有了尚书令、中书令、门下侍郎等。隋唐有三省制,三省长官都为宰相,共议国政,几经发展,最终形成了一个宰相群体。
——摘编自瑰晓巍、钟卫华《中国古代宰相制度演变研究》
材料二 宰相杜范认为:“凡废置予 ( http: / / www.21cnjy.com )夺,(君主)一切以宰执熟议其可否,而后见之施行。如有未当,给、舍得以缴驳,台、谏得以论奏。是以天下为天下,不以一己为天下,虽万世不易可也。”……富弼对宋神宗言:“内外事多陛下亲批,虽事事皆是,亦非为君之道。况事有不中,咎将谁执?必致请属交走,货贿公行,此致乱之道,何太平之敢望!”
——程民生《论宋代士大夫政治对皇权的限制》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二,概述杜范、富弼两位宰相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共同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制约相权,宋代采取的主要措施。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答案】(1)宰相的权利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断被分散,直至明代宰相制度被废除。
(2)反对君主专制,认为宰相应该参与国家政务的决策,对于不合理的决策宰相有权驳回。宋代设置新的官职机构分散宰相权利,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使分割宰相的军事权,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政权。中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前期发挥了巩固统一、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但到封建社会后期逐渐导致了中国的衰落。
【详解】
(1)根据“自秦朝建立宰相制度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来,历朝的相权在原则上是不可以独自占有的”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国古代宰相的权力被不断被分散,直至明代宰相制度被废除。
(2)根据“一切以宰执熟议其可否,而 ( http: / / www.21cnjy.com )后见之施行。如有未当,给、舍得以缴驳,台、谏得以论奏”、“内外事多陛下亲批,虽事事皆是,亦非为君之道”得出两人的共同主张是都反对君主专制,认为宰相应该参与国家政务的决策,对于不合理的决策宰相有权驳回。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宋代设置新的官职机构分散宰相权利,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使分割宰相的军事权,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政权。根据所学内容可知,中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前期发挥了巩固统一、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但到封建社会后期逐渐导致了中国的衰落。
4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时期.三省六部制趋于规范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完善,这主要体现在:第一,唐之前,中央行政机关的权力行使较依赖掌管特定行政权力的个体,而在三省六部制中,尚书省、门下省都是实务部门,而非个人职位;第二,中央层面出现了“三权分立”,确立了中书出令、门下封驳、尚书执行的体制;第三,后设机构政事堂,永担起中央行政决策中心的职能与角色,有助于提升决策效率;第四,有效地理顺了三省各部间的关联及其实现职能的范畴.以确保中央政令的畅通。
——摘编自黄璐《隋唐时期“大部制”的特点与启示》
材料二 北宋时,中央行 ( http: / / www.21cnjy.com )政体制的改革主要体现在政务层次与决策流程方面。就政务层次而言,事关“军国之体安危之机”之事,由中书门下和枢密院二府宰执决策。“三司”则负责日常财税政策、蠲免等庶务;就决策流程而言,二府多具裁决权,三司则具体执行二府指令。但在承受君主诏令时,尽管二府系与君主共同谋议决策的中枢机构,敕、宣由其制定下发,但仍有机当数量的君主诏旨,不经宰相直接发往三司。
——摘编自张亦冰《北宋三司与宰相职杈关系新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述唐朝三省制的内容及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非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北宋二府三司的职能及皇帝、二府、三司在中央决策流程中的定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在削弱相权措施方面的不同,并说明宋代措施的消极影响。
【答案】(1)内容:中书省草拟诏令;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
作用:分散了相权,加强了君主专制;封建官僚体系日趋严密;有利于提高决策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有助于提高行政效率。
(2)职能:中书门下:行政;枢密院:军事;三司:财政。
定位:皇帝掌握决策权;中书门下、枢密院参与决策;三司既接受二府决策亦直接对皇帝负责。
(3)不同:唐朝通过明确三省分工并相互制约来削弱相权,北宋通过设置新的机构分割相权。
消极影响:职权过于分散;降低了行政效率;易造成冗官问题。
【详解】
(1)内容:唐朝三省制的内容根据“ ( http: / / www.21cnjy.com )确立了中书出令、门下封驳、尚书执行的体制”可知是中书省草拟诏令;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作用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主要是分散了相权,加强了君主专制;封建官僚体系日趋严密;有利于提高决策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有助于提高行政效率。
(2)职能:根据“由中书门下和枢密 ( http: / / www.21cnjy.com )院二府宰执决策”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书门下负责行政;枢密院负责军事;根据“‘三司’则负责日常财税政策、两免等庶务”可知三司负责财政。定位: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皇帝掌握决策权;中书门下、枢密院参与决策;根据“三司则具体执行二府指令”、“不经宰相直接发往三司”可知三司既接受二府决策亦直接对皇帝负责。【版权所有:21教育】
(3)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同之处在于唐朝通过明确三省分工并相互制约来削弱相权,北宋通过设置新的机构分割相权。宋代采取的措施的消极影响则在于职权过于分散;降低了行政效率;易造成冗官问题。
4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仁宗之世,契丹增币,夏国增赐,养兵西陲。费累百万
——《宋史》
材料二 陛下(宋神宗)即位五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更张改造;者数千百事…其议论最多者,五事也:一曰和戎,二曰青苗,三曰免役(也称募役),四曰保甲,五日市易…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易之法成,则货贿通流,而国用饶矣。
——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北宋“积贫”原因有哪些?
(2)针对当时的统治危机,在宋神宗的支持之下进行了一次“变法”,这次“变法”的名字叫做?变法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3)结合材料二,“变法”针对当时的统治危机采取了什么措施?
(4)有关这次变法的评价,目前史学界有两种说法。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你认为变法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答案】(1)原因:冗官、冗兵、战败给少数民族贡赋。
(2)王安石变法;富国强兵。
(3)农业: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等;军事:保甲法、保马法等
(4)成功了。理由:王安石变法增加了国家收入,减轻了农民负担,对于改善北宋“积贫”的状况起到一定作用。
【详解】
(1)据材料一“契丹增币,夏国增赐,养兵西陲 ( http: / / www.21cnjy.com )。费累百万”得出,北宋“积贫”的原因有:冗兵、给少数民族支付高额岁币。另据课本内容可知,北宋时官员过多形成的冗官问题,官吏的俸禄开支庞大,成为国家财政支出的一大负担,由此导致北宋“积贫”。
(2)第一问:据所学知识,针对北宋时的统 ( http: / / www.21cnjy.com )治危机,在宋神宗支持下,王安石于1069年进行变法改革。第二问:据所学知识,王安石变法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机为目的。
(3)据材料二“一曰和戎,二曰 ( http: / / www.21cnjy.com )青苗,三曰免役(也称募役),四曰保甲,五日市易”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王安石变法主要针对农业和军事,农业上,实行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等,以实现“富国”;军事上,实行保甲法、保马法等,以实现“强兵”。
(4)开放题型,可任选一观点结合史实说明即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如:观点:我认为王安石变法成功了。理由:王安石通过实行青苗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等措施,农民得以安心生产,保证农时,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对于改善北宋“积贫”的状况起到一定作用。
4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 )
材料二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朱子语类》卷128
材料三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晋、冀、鲁 ( http: / / www.21cnjy.com )、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材料四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近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
(1)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图一、图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开创的 图二所示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 有何作用?
(2)材料二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具体措施指哪些?材料二中作者对此看法如何?
(3)材料三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
(4)材料四中军机处的主要职能和作用是什么?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
(5)上述内容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怎样的演变趋势?
【答案】(1)朝代:秦朝、 ( http: / / www.21cnjy.com )元朝;制度:三省六部制。作用:三省六部制使三省之间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使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这进一步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措施: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从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方军队中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作者看法:防止地方割据取得成功,但导致地方军事力量削弱,造成在外族进攻时的失败。
(3)唐朝的中书省是中央机构之一,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元朝的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
(4)职能是迅速将笔录的皇帝旨意传达给中央各部门和地方大臣去执行。作用是使皇权得到空前强化。反映了明清时期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
(5)君权与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详解】
(1)朝代:通过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反映的三公九卿制,开始于秦朝,图三反映的行省制度,开始于元朝。
制度:图二有三省和六部,所以图二所示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三省六部制。
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省之间相互牵制 ( http: / / www.21cnjy.com ),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这有利于办事效率的提高;同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使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进一步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措施:“兵也收了”主要是指 ( http: / / www.21cnjy.com )宋太祖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财也收了”主要是指由皇帝直接控制财政,回答出军事方面和经济方面具体的措施即可,如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从地方军队中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
作者看法:根据所学知识,宋朝通过各项措 ( http: / / www.21cnjy.com )施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在防止地方割据上取得成功,但导致地方军事力量削弱,造成在外族进攻时的失败。
(3)不同:由材料“中书省也称 ( http: / / www.21cnjy.com )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的中书省是中央机构之一,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而元朝设置的中书省是全国最高的行政机构。
(4)职能:由材料“,选内阁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可知,其职能是迅速将笔录的皇帝意旨传达给中央各部门和地方大臣去执行。作用:结合所学军机处的职能可知,军机达成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这使皇权得到进一步加强。时代特征:结合所学可知,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这说明了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
(5)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 ( http: / / www.21cnjy.com )势有两个,一是皇权不断加强向权不断削弱,二是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根据材料可知,上述内容反映了君权与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4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经过唐末五代的武人政治,宋太 ( http: / / www.21cnjy.com )祖不愿再见军队夺取政权的威胁。宋代的政治权力,即倚仗儒生士大夫所撑持的一个庞大的文官系统……成为中国社会的常态。宋代科举取士,儒生基本上是经由竞争,以经典知识与文字表达能力,进入文官系统。宋代名臣,如三苏(苏淘、苏轼、苏辙)两宋(宋郊、宋祁)范仲淹、王安石、文天祥……都没有显赫家世,凭着文采与知识,在士大夫中脱颖而出。
宋代优遇士大夫,胜于前后列朝。据说,宋太祖留 ( http: / / www.21cnjy.com )下祖训,不得诛戳士大夫。核对历史,宋代党争虽烈,失势的官员至多降职贬逐,却没有杀身之祸,甚至身陷罗网也属罕见。宋代知识阶层的地位提高,来必只是由于政权对文人儒生的尊崇,其实还在于这一阶层人口众多,形成相当广大的社会基盘。……大概由于教育较为普及、知识传布较为方便之故。宋代知识阶层的社会地位,也较过去更为重要。读书人往往是以个人的身份,在小区拥有发言权,受乡里尊重。
——摘编自许俾云《万古江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代知识分子地位提高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说明宋代知识分子地位提高的主要原因。
【答案】(1)表现:行政官僚系统由文官组成 ( http: / / www.21cnjy.com );失势文官没有杀身之祸;朝廷名臣大多出自科举;社会地位较高且受到民间尊重;读书人是社会教化的主要承载者。
(2)统治者吸取前代教训, ( http: / / www.21cnjy.com )重用文人治国;宋太祖的个人因素;农、工、商业较为发达,为教育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教育较为普及,知识分子社会基础雄厚;印刷术先进,有利于文化知识的传播。
【详解】
(1)表现:根据材料“宋代的政治权力,即 ( http: / / www.21cnjy.com )倚仗儒生士大夫所撑持的一个庞大的文官系统”可知,行政官僚系统由文官组成;根据材料“据说,宋太祖留下祖训,不得诛戳士大夫。核对历史,宋代党争虽烈,失势的官员至多降职贬逐,却没有杀身之祸,甚至身陷罗网也属罕见”可知,失势文官没有杀身之祸;根据材料“宋代名臣,如三苏(苏淘、苏轼、苏辙)两宋(宋郊、宋祁)范仲淹、王安石、文天祥……都没有显赫家世,凭着文采与知识,在士大夫中脱颖而出”可知,朝廷名臣大多出自科举;根据材料“宋代知识阶层的社会地位,也较过去更为重要。读书人往往是以个人的身份,在小区拥有发言权,受乡里尊重”可知,社会地位较高且受到民间尊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读书人是社会教化的主要承载者。
(2)原因:根据材料“经过唐 ( http: / / www.21cnjy.com )末五代的武人政治,宋太祖不愿再见军队夺取政权的威胁”可知,统治者吸取前代教训,重用文人治国和宋太祖的个人因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农、工、商业较为发达,为教育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根据材料“其实还在于这一阶层人口众多,形成相当广大的社会基盘。……大概由于教育较为普及、知识传布较为方便之故”可知,教育较为普及,知识分子社会基础雄厚;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印刷术先进,有利于文化知识的传播。
4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赵宋王朝的“祖宗之法”,说得 ( http: / / www.21cnjy.com )浅白一些,就是“一切按祖宗的既定方针办”,而这一方针主要是宋太祖、宋太宗的创法立制。从根本上讲,它是时代的产物,是当时的社会文化传统与政治、制度交互作用的结晶;其出发点着眼于“防弊”,从其客观效果看,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利于社会的协调发展。
———据邓小南《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
材料二 由于“以防弊之政,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立国之法”,一些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策和措施,转化成它的对立面 ,“冗兵”、“冗官”和“冗费”与日俱增,使封建国家陷于积贫积弱的局势中。
———邓广铭《宋史十讲》
材料三 宋朝号称是一个非常仁厚的时代…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这样的结构里,新陈代谢更为困难……这样一个号称仁厚的政府,号称仁厚的传统,因为没有选择好的留下、坏的淘汰的机制,以致这个政府变得越来越大,沉积越来越多了。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许倬云《从历史看组织》
材料四 士大夫对武将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夺权直接促成了岳飞最后的悲剧命运,秦桧与高宗亦不过是因人成事而已……宋自太祖、太宗确立文人政治后, 士人登上权力的舞台, 士大夫逐渐形成了一个休戚与共的政治利益集团, 并成为宋代政治的主体, 对可能威胁其利益的其他势力(主要是武人)均不遗余力地打击摧毁……最终形成一个只追求集团利益的官僚政治体制, 培养出一种缺少进取精神的士大夫人格。
——张劲松《岳飞之死与宋代文人政治的历史困境》
请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宋代“祖宗之法”的理解。(请从背景,内容,影响等方面回答。)
【答案】(1)背景:“祖宗之法”是时代的产物,是宋初为解决唐末五代藩镇割据问题的“防弊之政”。
(2)内容:“祖宗之法”是北宋的“防弊之政”,是着眼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
(3)影响:“祖宗之法”一方面对防止藩镇割据 ( http: / / www.21cnjy.com )、加强中央集权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冗官”“冗兵”“冗费”等“新弊”,其带来的边防压力和财政危机最终造成了北宋的灭亡。严格恪守“祖宗之法”的政治传统使宋代社会结构缺乏自我更新能力,虽有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但都最终失败。南宋政权继续因循北宋“祖宗之法”的弊端而未能变革,最终也走向灭亡。
【详解】
根据题干要求,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背景、内容和影响三个方面对宋代“祖宗之法”进行理解与分析即可。
(1)根据材料“从根本上讲,它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时代的产物,是当时的社会文化传统与政治、制度交互作用的结晶;其出发点着眼于‘防弊’”这一信息,从“祖宗之法”是时代的产物,是宋初为解决唐末五代藩镇割据问题的“防弊之政”等方面分析其背景。
(2)根据材料“由于‘以防弊之政,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立国之法’,一些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策和措施,转化成它的对立面”,并结合所学,从“祖宗之法”是北宋的“防弊之政”,是着眼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等方面分析其内容。
(3)根据材料“从其客观效 ( http: / / www.21cnjy.com )果看,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利于社会的协调发展。”“一些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策和措施,转化成它的对立面 ,‘冗兵’、‘冗官’和‘冗费’与日俱增,使封建国家陷于积贫积弱的局势中。”“最终形成一个只追求集团利益的官僚政治体制, 培养出一种缺少进取精神的士大夫人格”,结合所学一分为二地分析“祖宗之法”的影响,从防止藩镇割据、加强中央集权分析其积极作用;从导致了“新弊”和北宋灭亡、使宋代社会缺乏自我更新能力、导致南宋灭亡等方面分析其消极影响。
4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初,三省六部 ( http: / / www.21cnjy.com )制的三省中,中书省主要负黄秉承皇帝旨意起草诏令,门下省主要负责纠核朝臣奏章,复审中书诏敕,尚书省负责贯彻各种政令……以三省长官为当然宰相,合议军国大事于政事堂。
——李孔怀《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
材料二 宋初统治者,为防止出现专擅现象,宰 ( http: / / www.21cnjy.com )相之外,增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改变昔日宰相机构“事无不统”的状态,令枢密院专掌军政,三司专掌财政。…统观宋初防弊之政的具体内容,可以说用心深远,但上下约束过紧,牵制过密,其消极影响在后来的历史进程中也得到了充分暴露。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一,说明唐初三省六部制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初统治者防止弊政举措的指导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答案】(1)积极作用:各部门分工明 ( http: / / www.21cnjy.com )确,有助于提高办事效率;集思广益,有助于提高决策的合理性。
(2)指导思想:分化事权、削弱相权。影响: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进一步加强了皇权;过度分化事权,造成冗官、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
【详解】
(1)根据材料“中书省主要负 ( http: / / www.21cnjy.com )黄秉承皇帝旨意起草诏令,门下省主要负责纠核朝臣奏章,复审中书诏敕,尚书省负责贯彻各种政令”可知,分工明确,有助于提高办事效率;根据材料“以三省长官为当然宰相,合议军国大事于政事堂。”可知,集思广益,有助于提高决策的合理性。
(2)指导思想:根据材料“为防止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现专擅现象”“改变昔日宰相机构‘事无不统’的状态”可知,分化事权、削弱相权。影响:根据材料“宰相之外,增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改变昔日宰相机构‘事无不统’的状态,令枢密院专掌军政,三司专掌财政。”并结合所学可知,避免权臣独揽大权,进一步加强了皇权;根据材料“但上下约束过紧,牵制过密,其消极影响在后来的历史进程中也得到了充分暴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过度分化事权,造成了国家财政危机。
5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 )
材料二 (北宋)规定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外另设“通判”,使其互相牵制。后来,又把全国州郡分为十五路,陆续在各路设转运使、提点刑狱、安抚使(管军事)提举常平(管常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四司,统称“监司”,也都由文臣担任,只有安抚使用武人。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两图,指出中国古代中央官制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变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地方官制的特点及影响。
【答案】(1)变化:由秦朝三公九卿制变为隋唐三省六部制影响:①分割了相权,加强了皇权;②三省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
(2)特点:①任用文臣担任地方 ( http: / / www.21cnjy.com )官;②加强对地方的监察;③分化事权;影响:①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和安定;②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影响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或导致官僚机构膨胀,形成了“三冗”局面,加剧北宋的财政危机)
【详解】
(1)变化:从材料一中图一到图二可得出由 ( http: / / www.21cnjy.com )秦朝三公九卿制变为隋唐三省六部制。影响:根据所学可得出三公九卿制分割了相权,加强了皇权;而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三省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
(2)特点:根据“规定郡长官由文臣担任, ( http: / / www.21cnjy.com )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互相牵制。”得出任用文臣担任地方官;加强对地方的监察;根据“后来,又把全国州郡分为十五路,陆续在各路设转运使、提点刑狱、安抚使(管军事)提举常平”得出分化事权;影响:根据所学可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助长了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等角度概括。
51.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关系着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 )
(1)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汉初实 ( http: / / www.21cnjy.com )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并结合所学概括该制度实施后出现的问题。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汉武帝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材料二 太祖召诸镇节度,会于京师,赐第留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而分命朝廷文臣出守列郡,号“知州军事”。而地方长官遂得重用文臣……凡地方军民政务,均须通判签议连书,方许行下。从此地方官吏,又得均由中央任命。各州又置转运使,处理各地方财政,除诸州度支经费外,悉输京,毋占留。
——钱穆《国史大纲》
(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宋地方官制呈现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对北宋政治的影响。
【答案】(1)制度:郡县与分封并行制(或郡国并行制)。问题:地方诸侯拥兵自重,对中央集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21·cn·jy·com
解决: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2)特点:任用文臣担任地方官;分化事 ( http: / / www.21cnjy.com )权;加强对地方的监察。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定;但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
【详解】
(1)制度:根据“郡”、 ( http: / / www.21cnjy.com )“王国”等可知是郡县与分封并行制。根据“有的王国连城数十,地方千里,威胁着中央政权”等可知问题主要是地方诸侯拥兵自重,对中央集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解决的措施是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2)特点:根据“分命朝廷文臣出守列郡”得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任用文臣担任地方官;根据“凡地方军民政务,均须通判签议连书,方许行下。从此地方官吏,又得均由中央任命。各州又置转运使,处理各地方财政”得出分化事权;加强对地方的监察。影响结合所学可知主要是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定;但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
五、论述题
5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宋朝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不是一个统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的强有力的王朝,在面对北方少数民族政权时基本上处于被动防御的状态,屡次在战争中失败,两宋都是被北方少数民族政权所灭,历史上素有“积贫积弱”的说法。但是很多学者认为两宋是伟大的朝代,例如,美国哈佛教授著名汉学家费正清著《中国新史》第四章的标题“中国最伟大的时代:北宋与南宋”,这样评价宋朝:“宋代是伟大的创造时代,使中国人在工技发明、物质生产、政治哲学、政府文化、士人文化等方面领先全世界。”【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提炼材料中的观点,运用唯物史观,结合具体的史实选择一种观点进行评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言之成理皆可得分。)
【答案】选择观点1:认为宋朝是积贫积弱的朝代
评述角度:
( http: / / www.21cnjy.com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详解】
根据“历史上素有“积贫积弱”的说法”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得出观点为“宋代是积贫积弱的朝代”,论述时可结合材料“在面对北方少数民族政权时基本上处于被动防御的状态,屡次在战争中失败,两宋都是被北方少数民族政权所灭”等信息,根据北宋时期的基本史实展开。一方面可说其有一定的合理性,另一方面可从宋代在经济、科技等方面的成就说其并不合理。言之有理即可。
5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国内学界一般提到宋朝历史总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与经济上积贫、军事上积弱划等号,这其中的原因绕不开宋朝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但也有学者认为,“重文轻武”国策的推行,促进了宋朝的繁荣。
根据材料,从中提炼出一个观点,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述须有史实依据,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一宋代“重文轻式”国策促进了宋朝的繁荣。
论述:宋朝实行“重文轻武 政策,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政治上铲除割据势力,维护了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安定的社会局面,有利于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社会环境宽松,文人享有较多自由,推动了理学兴起,文学艺术的发展。
综上所述,“重文轻武”国策的推行促进了宋朝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全面繁荣。
示例二宋代“重文轻武”国策导致了积贫积弱局面。
论述:宋朝强化皇权实施“重文轻武”政策,军 ( http: / / www.21cnjy.com )事调兵权和统兵权分离,严重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和国防力量,在对辽、西夏的战争中屡战屡败。大量文职官员的设置,导致官僚机构越来越臃肿庞大,造成了严重的冗官、冗费的局面,财政支出紧张,国力虚弱。
综上所述,“重文轻武”国策的推行,使宋朝最终陷于积贫积弱的局面,与其宋代军事上的失利、失败有重要关联。
示例三宋代“重文轻武”国策一方面推动了宋代社会繁荣,同时也导致了积贫积弱局面。
论述:言之有理即可,兼采观点一与观点二论述。
综上,宋代“重文轻武”国策既有其积极意义,又有社会局限,因此,对国家政策的评价,应该采取全面辩证的方沄,既要看到其积极,又要看到其不足。
【详解】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题的思维过程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首先,认真阅读材料信息,从中提炼出一个观点,自拟论题,该观点和论题必须明确;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论述,论述须有史实依据,史论结合。“论题”,由材料信息“国内学界一般提到宋朝历史总是与经济上积贫、军事上积弱划等号,这其中的原因绕不开宋朝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概括得出“宋代‘重文轻武’国策导致了积贫积弱局面”;由材料信息“但也有学者认为,‘重文轻武’国策的推行,促进了宋朝的繁荣”得出“宋代“重文轻式”国策促进了宋朝的繁荣”。“论述”,如果选择“宋代‘重文轻武’国策导致了积贫积弱局面”,则依据所学知识从“重文轻武”政策的消极作用的角度论述;如果选择“宋代“重文轻式”国策促进了宋朝的繁荣”则从“重文轻武”政策的积极作用的角度论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一、单选题
1.顾炎武《日知录》指出∶唐代州 ( http: / / www.21cnjy.com )县政府,修筑的城郭必皆宽广,街道必皆正直,官署也多基址弘敞。而宋代以降,州县政府所修筑的城郭、街道和官署,则相对简陋,且有越来越简陋的趋势。材料反映【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唐代国力强盛;宋代以降国力转趋衰弱 B.唐代建筑技术已达颠峰,后代难以超越
C.宋以后坊市制崩溃,无力维修城郭街道 D.宋代以降财政集权中央,地方经费困窘
2.宋朝时期推行的任官回避制度,是在前代的基础上逐渐完善起来的。《宋史》载:“惟不许官本贯州县及邻境”。该制度旨在【版权所有:21教育】
A.瓦解宗法体系 B.健全地方行政机构
C.加强中央集权 D.完善地方监察制度
3.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出现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
A.皇权加强 B.加强中央集权 C.监察权力加强 D.阶级矛盾尖锐
4.唐代五代,中央集权大为削弱,扭转这一局面,宋初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
A.文官任知州 B.设三司使 C.设枢密院 D.刺史制度
5.宋代中央政府发递文书有两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渠道:一条是按制度规定,经过门下省的通进司、进奏院进行发布;另一条是制度外,绕过中央官僚集团,由御前经入内内侍省直接下发。这体现了宋代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监督官员力度较大 B.君相权力矛盾突出
C.国家官僚机构臃肿 D.地方管理制度混乱
6.宋朝经过摸索,创建了路制。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改汉州、唐道固定区域、固定治所、固定机构、固定人员、权力集中的设置原则。路以交通路线为主干来划分,采取分而治之、相互牵制的方针。这一建制( )
A.旨在扩大宋朝疆域 B.体现了文武分权的特点
C.打破了市坊的界限 D.有利于解决藩镇割据现象
7.宋代除向工商行户收取商税外,官府需要的材 ( http: / / www.21cnjy.com )料、人工,都向各行初派;熙宁六年(1073 年)八月,开封府开始实行免役法,各工商行户出免役钱后,不再向官府无偿提供物品或 服劳役。免役法的推行
A.反映了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弛 B.使商人政治地位得到提高
C.导致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出现 D.有助于宋代工商业的发展
8.唐代政事堂下发政令的文书,称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堂帖”。宋代皇帝认为“前代中书以堂帖指挥,其势重于敕命”,遂用“札子”代替“堂帖”,由宰相、副相、参知政事依次押字于下。这反映了宋代
A.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B.中书门下职责分工不清
C.政事堂议政功能丧失 D.三省长官权力日趋集中
9.宋太祖不仅自己手不释卷,还经常督促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武大臣们读书明理。大臣赵普文化水平低,在宋太祖的劝说下,每天退朝后都读书到深夜,所以有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宋太祖重视读书人意在
A.克服藩镇割据祸患 B.完善官员选拔机制
C.倡行重文抑武方针 D.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10.史料记载,赵宋立国后,“惩五季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乱,藩镇擅有财赋,不归王府,自乾德以后僭伪略平,始置△以总利权催科征赋,出纳金谷,应办上供,漕辇纲运,经度一路财赋。材料中的“△”应为21*cnjy*com
A.参知政事 B.三司使 C.转运使 D.通判人数
11.曾有西北边境官员向朝廷报告紧 ( http: / / www.21cnjy.com )急军情,皇帝即刻召集宰相及相关长官共商对策。由于宰相无权调动军队,乃由主管军事的长官提出作战方案,由主管财政的长官调度后勤物资,经皇帝裁决后,才调动军队增援前线。以上场景最有可能是
A.汉代匈奴入侵山西 B.唐代吐蕃入侵河西走廊
C.宋代西夏入侵陕西 D.元代回回入侵河套地区
12.宋代名将狄青虽官至枢密使,却 ( http: / / www.21cnjy.com )因出身行伍而备受歧视,共事的韩琦对他多次羞辱。狄青慨叹,“韩枢密功业官职与我一般,我少一进士及第耳”。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宋朝
A.“冗官”“冗兵”严重 B.“崇文抑武”国策
C.宰相权力被严重削弱 D.理学观念影响政治
13.“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展现了王安石变法的决心,变法取得的成果是
A.澄清吏治 B.增加大笔收入 C.强兵 D.减轻人民负担
14.下表是宋太祖时期中央所辖州县数量统计表,根据下表中的信息,可以确认的历史结论是,宋初
时间 州 县
公元960年 111 638
公元979年 297 1860
A.财政状况日益恶化 B.地方治理得到强化
C.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D.地方机构人浮于事
15.宋朝时出现了《百家姓》。之后《百家姓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开头随王朝的变化而变化。宋代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明代为:朱奉天运、富有万方……这种排序的变化主要体现了
A.中央集权的强化 B.皇帝权威的独尊
C.等级制度的森严 D.文化专制的扩展
16.《宋史》中记载:“宋初,循唐、 ( http: / / www.21cnjy.com )五代之制,置枢密院,与中书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中书、密院既称‘二府’,每朝奏事,与中书先后上殿。”从上述材料中可以看出
A.枢密院与中书门下分掌军权与财权
B.枢密院的设立,分割了宰相的权力
C.加大各部权限,发挥官员的主动性
D.分割军队的指挥权,防止将领反叛
17.苏洵在《嘉祐集》中描述到:“有县令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郡守,有转运使,以大系小,丝牵绳联,总合于上。虽其地在万里外,方数千里,拥兵百万,而天子一呼于殿陛间,三尺竖子驰传捧诏,召而归之京师。”苏洵评论的是( )
A.元代行省制 B.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
C.清朝理藩院 D.汉初郡县与分封并行制
18.某书写道:“他是一位天分很高的画家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书法家,不仅用内库开支搜集画作,而且他本人也开创了新的书法流派,首创了花鸟画,还常常教导宫廷画家如何作画。他对道教也深感兴趣。按流行的观点,由于他埋头于书画和宗教事务,他不仅失去了皇位,而且使国家失去了北方”。书中的“他”是
A.汉武帝 B.隋炀帝 C.唐玄宗 D.宋徽宗
19.北宋初年设立的某官职的职责为:“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该官职名称及设置目的分别是
A.通判 加强中央集权 B.知州 增加地方财政开支
C.知县 减轻地方军费 D.宰相 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20.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 ( http: / / www.21cnjy.com )划历经变迁:秦汉主要有郡、县两级,唐代为道、州、县三级,宋代为路、州、县三级,元朝为行省、路、府、州、县五级。以上现象反映的本质是
A.地方行政机构数量增加 B.中央集权制度日益加强
C.地方管理制度趋向成熟 D.县是最稳定的行政机构
21.公元986年,宋太宗派兵伐辽,“独与枢密院计议,一日至六召,中书不预闻”。该材料能够说明当时
A.行政权与军事权分立,枢密院掌管军政 B.宰相基本不参与政事
C.枢密院拥有统兵权 D.北宋为征辽始设枢密院
22.宋初统治者为加强专制集权,调整政策的基本思路是
A.文武并重 B.防范与制衡结合
C.君臣分权 D.精简与节俭结合
23.宋初,宋太祖将枢密使赵普调任宰相 ( http: / / www.21cnjy.com ),又设参知政事,作为宰相副手,同宰相分日知印,押正衙班;之后,参知政事兼任宰相副职渐成定制。这反映出,宋初
A.宰相政务异常繁重 B.中枢决策机构完备
C.君主专制得以强化 D.宰相职位形同虚设
24.下图是某学者整合的关于宋代的主要资料,由此可见宋代
A.注重“以文治国” B.中央集权加强
C.冗官现象严重 D.儒学影响深远
25.北宋和辽、西夏,南宋和金朝都签订过和平协议。这些协议都
A.签订于中原王朝北伐失败后 B.在协议签订后正式定都
C.确立了双方为兄弟国间关系 D.有助于形成稳定的局面
26.北宋初期,宋太祖为了安抚后周旧臣, ( http: / / www.21cnjy.com )继续沿用五代时的宰相兼枢密使制度。乾德年(964年),宋太祖罢免后周三相后,宋朝中央形成了中书与枢密院分掌文武大政的格局。这调整21cnjy.com
A.分化了相权 B.降低了行政效率
C.制约了君权 D.加强了中央集权
27.唐代科举考试有公卷、通 ( http: / / www.21cnjy.com )榜之制,参考学子以平日诗文成绩和社会及政府先辈舆论,拔取知名之士,而不是专凭考试之一日短长。宋代施行糊名制,公卷、通榜逐渐被废止,科举取士只凭考试成绩。这种变化反映出www.21-cn-jy.com
A.宋代专制制度更为僵化 B.唐代社会环境更加宽松
C.科举丧失人才选拔功能 D.科举制度更趋严密规范
28.岳飞一生精忠报国,但这位抗 ( http: / / www.21cnjy.com )金名将,却不是战死于抗敌战争的沙场,而是冤死于本朝人的诬陷和屠刀。通常认为其被杀的元凶是宋高宗,主要帮凶是秦桧,而宋高宗杀岳飞很大程度上与北宋初年什么制度设计有关www-2-1-cnjy-com
A.不抑兼并 B.转运使制度 C.外重内轻 D.崇文抑武
29.年号是中国古代常用的纪年方式。它可以用来指称皇帝,如雍正皇帝;也可以用来表示历史事件,如贞观之治。下列选项符合后一种用法的是
A.辛亥革命 B.商鞅变法 C.庆历新政 D.光武中兴
30.据考证,杭州小笼包源自古代开封灌汤包,而西湖醋鱼与历史更悠久的开封糖醋鱼的做法几近相同。这一现象的发生很可能在下列哪一事件之后
A.黄巢起义 B.澶渊之盟 C.宋夏和议 D.靖康之变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填空题
31.加强中央集权措施
目的 措施
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中央派___出任地方知州,设____管地方财政,转运使、四监司、通判从不同角度对各州进行监控。将____编入禁军。
为分散机构权力 在中央设____分割宰相的军权、财权、行政权;____与三衙分权,前者有调兵权但并不统兵,后者统兵但无权调兵;
为抑制武将势力膨胀 北宋实行_____的方针,用_____担任枢密院长官;大力提倡_____提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
32.王安石变法
背景:①北宋中期后出现三冗(冗兵、冗官冗费)和两积(积贫积弱)的局面
②大臣范仲淹发起以________为宗旨的改革,史称________,但因触犯官僚集团的利益,遭到抵制失败目的:________年王安石主持变法,变法的目的是________
内容
富国方面 官府通过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等手段,力图在调控经济的同时开辟财源
强兵方面 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希望借以逐渐恢复兵农合一的征兵制,取代募兵制
评价:达到了富国目的,增加了大笔收 ( http: / / www.21cnjy.com )入,但强兵的效果并不明显,北宋与西夏开战又以失败告终,一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也引起激烈争议。
33.某高中的一位同学在学完了《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后,对君主专制制度的演进历程进行总结,但是某些知识点他并不确定,请你根据所学帮他完成。
古代中国主要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演进历程及特点
朝代 古代中国中央政治制度的演进 古代中国中央政治制度演进的特点⑥
秦朝 皇帝制三公九卿制
汉朝 汉武帝频繁更换丞相,并设①
唐朝 实行②,相权一分为三
宋朝 增设“③”分割相权,并设枢密院和三司分管军事和财政
元朝
明朝 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明成祖设④,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
清朝 雍正帝设立⑤,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
三、简答题
34.汉武帝和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有何异同
35. 祖宗之法
材料一
唯本朝之法,上下相维,轻重相制,如身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使臂,臂之使指,……藩方守臣,统制列城,付以数千里之地,十万之师,单车之使,尺纸之诏,朝召而夕至,则为匹夫。
——范祖禹(1041—1098)《范太史集》
材料二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祸,虏骑所过,莫不溃散。2-1-c-n-j-y
——朱熹(1130—1200)《朱子语类》
问题:
(1)“本朝之法”指的是什么?是在怎样形势下出台的?
(2)“本朝”是如何做到“兵也收了”的?
(3)范祖禹和朱熹对于宋代的祖宗之法评价为何不同?谈谈你的理解
四、材料分析题
36.北宋中期神宗朝前后,国家面临不同的社会局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统治者将募兵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展为一种有意识的“养兵”政策,希望通过广泛募兵稳定社会治安、消除动乱因素,即所谓“不收为兵,则恐为盗”“饥岁莫急于防民之盗,而防盗莫先于募民为兵”。募兵过滥致使军队数量不断增加,累增至120余万,军费随之恶性膨胀,成为财政支出的大宗。北宋中期有人说:“天下之所以困,本于兵”“天下六分之物,五分养兵”。【出处:21教育名师】
材料二 总体而言,王安 ( http: / / www.21cnjy.com )石变法达到了富国目的,增加了大笔收入,但强兵的效果并不明显,北宋与西夏开战,又以失败告终。一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也引起激烈争议。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日益严重,北宋逐渐走向衰亡。
——《中外历史纲要(上)》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北宋“募兵”的利与弊。
(2)材料二描述了北宋哪些领域的现象?
(3)依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如何看待王安石变法?
3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如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 )
材料二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朱子语类》卷
材料三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 ( http: / / www.21cnjy.com )鲁、内蒙及河南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21·世纪*教育网
《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材料四 “雍正年间,用兵 ( http: / / www.21cnjy.com )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值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蘑曝杂记》卷
材料五 嘉庆四年正月初八日 ( http: / / www.21cnjy.com )谕:“各部院文武大臣亦不得将所奏之事预先告知军机大臣。即如各部院衙门奏章呈递后,朕可即行召见,面为商酌,各交该衙门办理,不关军机大臣指示也。”
——选自《枢垣纪略》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中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中三省的职责分别是什么?有何特点?
(2)材料二北宋初年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的具体措施是什么?
(3)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三中元朝中书省的职能是什么?这与唐朝中书省有何不同?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中国古代历史上政治制度发展所反映的历史趋势是什么。
38.权力制约是人类政治智慧的结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机关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宋代也有三省,实际上只有中书省在皇宫里,门下尚书两省都移在皇宫外面了,故亦只有中书省单独取旨,称政事堂。又和枢密院同称两府。枢密院是管军事的……宋代财政,掌握在三个司,司本是唐代尚书六部下面的官名。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古代希腊、罗马的分权 ( http: / / www.21cnjy.com )与制衡思想,是整个西方分权学说逻辑进展链条上的第一个环节;近代洛克、孟德斯鸠的分权论逐步地使西方分权学说臻于完整。美利坚的缔造者们对欧洲的分权学说进行了改造和创新,提出了“立体分权”(包括横向分权即中央内部分权和纵向分权即中央与地方分权)的理念思想。
——赵海月《论美国立体分权的理念与模式》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唐、宋是如何分散相权的?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实质并说明其影响
(3)简要说明孟德斯鸠是如何“使西方分权学说臻于完整”的?说明美国政治制度中“立体分权”的具体表现。
39.图1、图2、图3是中国古代三个历史时期的形势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
图1
( http: / / www.21cnjy.com / )
图2
( http: / / www.21cnjy.com / )
图3
分别提取图1、图2和图3的信息(每图至少提取两则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
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初,循唐、五代之制,置枢密院,与中书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中书、密院既称“二府”,每朝奏事,与中书先后上殿。
——(元)脱脱等《宋史》卷一百六十二
材料二 (庆历中)时患州县赋役之烦,诏诸路上其数,俾二府大臣合议蠲减。
——(元)脱脱等《宋史》卷一百七十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府”的性质和职能。
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975年,宋太祖下诏:“ ( http: / / www.21cnjy.com )向者登科(科举应考人被录取)名级,多为势家所取,塞(阻隔)孤贫之路。今朕躬亲临试,以可否进退,尽革前弊矣。”此后君王都沿用此制度,选拔有才干的贫寒士子充实官员队伍。……宋太宗时,“国家开贡举之门,广搜罗之路”,允许工商业者及“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以至于“工商之子亦登仕进之途”。【来源:21cnj*y.co*m】
——摘自唐凯麟主编《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
据材料,简述北宋初年在科举考试资格和录取方面的改革措施,并结合所学分析其作用。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治平四年(1067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英宗病死,因财政困难,其丧葬费用不得不大大削减。赵顼(神宗)继承皇位。赵顼当太子时,就很关心国家大事。十多岁时,曾披甲去见祖母曹后,要求恢复失去的疆土。宋神宗继位后由于无法从元老大臣那里得到支持,就只得寄希望于当时在士大夫中享有很高声望的王安石。
——摘编自史仲文、胡晓林《中国全史》
材料二 就安石初衷而论,新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要实现了前一半目的。据哲宗初年户部所奏,“天下常平免役坊场积剩钱共五千六百余万贯,京师米盐钱及元丰库封桩钱及千万贯,总金银谷帛之数,又复过半”。就财物来源而言,仍以发展生产所得为少,直接征敛于百姓者居多。官府又因而得益,百姓受损,即谓新法“非不善,但推行不能如初意,还为扰民”。与西夏两次作战,损失军士、民夫共约60万人,物资不计其数,充分反映出“强兵”梦的破灭。神宗闻讯恸哭,精神受到重创,终至数年后抑郁而卒。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神宗起用王安石进行变法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王安石变法。
(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从王安石变法中得到的启示。
4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秦朝建立宰相制度以来,历朝的相 ( http: / / www.21cnjy.com )权在原则上是不可以独自占有的,秦朝和西汉初期,虽然只设一相制,但是有太尉和御史大夫在其左右,以分其权,共同辅佐皇帝,以后汉代有三公制,于是相权便一分为三,从此一人独专相权便被多人共有相权的历史趋势所代替,并被历朝所沿袭,魏晋南北朝时又有了尚书令、中书令、门下侍郎等。隋唐有三省制,三省长官都为宰相,共议国政,几经发展,最终形成了一个宰相群体。
——摘编自瑰晓巍、钟卫华《中国古代宰相制度演变研究》
材料二 宰相杜范认为:“凡废置予夺, ( http: / / www.21cnjy.com )(君主)一切以宰执熟议其可否,而后见之施行。如有未当,给、舍得以缴驳,台、谏得以论奏。是以天下为天下,不以一己为天下,虽万世不易可也。”……富弼对宋神宗言:“内外事多陛下亲批,虽事事皆是,亦非为君之道。况事有不中,咎将谁执?必致请属交走,货贿公行,此致乱之道,何太平之敢望!”
——程民生《论宋代士大夫政治对皇权的限制》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二,概述杜范、富弼两位宰相的共 ( http: / / www.21cnjy.com )同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制约相权,宋代采取的主要措施。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4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时期.三省六部 ( http: / / www.21cnjy.com )制趋于规范和完善,这主要体现在:第一,唐之前,中央行政机关的权力行使较依赖掌管特定行政权力的个体,而在三省六部制中,尚书省、门下省都是实务部门,而非个人职位;第二,中央层面出现了“三权分立”,确立了中书出令、门下封驳、尚书执行的体制;第三,后设机构政事堂,永担起中央行政决策中心的职能与角色,有助于提升决策效率;第四,有效地理顺了三省各部间的关联及其实现职能的范畴.以确保中央政令的畅通。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摘编自黄璐《隋唐时期“大部制”的特点与启示》
材料二 北宋时,中央行政体制的改革主要体 ( http: / / www.21cnjy.com )现在政务层次与决策流程方面。就政务层次而言,事关“军国之体安危之机”之事,由中书门下和枢密院二府宰执决策。“三司”则负责日常财税政策、蠲免等庶务;就决策流程而言,二府多具裁决权,三司则具体执行二府指令。但在承受君主诏令时,尽管二府系与君主共同谋议决策的中枢机构,敕、宣由其制定下发,但仍有机当数量的君主诏旨,不经宰相直接发往三司。
——摘编自张亦冰《北宋三司与宰相职杈关系新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述唐朝三省制的内容及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非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北宋二府三司的职能及皇帝、二府、三司在中央决策流程中的定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在削弱相权措施方面的不同,并说明宋代措施的消极影响。
4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仁宗之世,契丹增币,夏国增赐,养兵西陲。费累百万
——《宋史》
材料二 陛下(宋神宗)即位五年,更 ( http: / / www.21cnjy.com )张改造;者数千百事…其议论最多者,五事也:一曰和戎,二曰青苗,三曰免役(也称募役),四曰保甲,五日市易…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易之法成,则货贿通流,而国用饶矣。
——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北宋“积贫”原因有哪些?
(2)针对当时的统治危机,在宋神宗的支持之下进行了一次“变法”,这次“变法”的名字叫做?变法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3)结合材料二,“变法”针对当时的统治危机采取了什么措施?
(4)有关这次变法的评价,目前史学界有两种说法。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你认为变法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4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 )
材料二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朱子语类》卷128
材料三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晋、冀、鲁 ( http: / / www.21cnjy.com )、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材料四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近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
(1)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图一、图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开创的 图二所示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 有何作用?2·1·c·n·j·y
(2)材料二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具体措施指哪些?材料二中作者对此看法如何?
(3)材料三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
(4)材料四中军机处的主要职能和作用是什么?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
(5)上述内容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怎样的演变趋势?
4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经过唐末五代的武人政治 ( http: / / www.21cnjy.com ),宋太祖不愿再见军队夺取政权的威胁。宋代的政治权力,即倚仗儒生士大夫所撑持的一个庞大的文官系统……成为中国社会的常态。宋代科举取士,儒生基本上是经由竞争,以经典知识与文字表达能力,进入文官系统。宋代名臣,如三苏(苏淘、苏轼、苏辙)两宋(宋郊、宋祁)范仲淹、王安石、文天祥……都没有显赫家世,凭着文采与知识,在士大夫中脱颖而出。
宋代优遇士大夫,胜于前后列朝。据说,宋太祖留 ( http: / / www.21cnjy.com )下祖训,不得诛戳士大夫。核对历史,宋代党争虽烈,失势的官员至多降职贬逐,却没有杀身之祸,甚至身陷罗网也属罕见。宋代知识阶层的地位提高,来必只是由于政权对文人儒生的尊崇,其实还在于这一阶层人口众多,形成相当广大的社会基盘。……大概由于教育较为普及、知识传布较为方便之故。宋代知识阶层的社会地位,也较过去更为重要。读书人往往是以个人的身份,在小区拥有发言权,受乡里尊重。
——摘编自许俾云《万古江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代知识分子地位提高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说明宋代知识分子地位提高的主要原因。
4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赵宋王朝的“祖宗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法”,说得浅白一些,就是“一切按祖宗的既定方针办”,而这一方针主要是宋太祖、宋太宗的创法立制。从根本上讲,它是时代的产物,是当时的社会文化传统与政治、制度交互作用的结晶;其出发点着眼于“防弊”,从其客观效果看,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利于社会的协调发展。
———据邓小南《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
材料二 由于“以防弊之政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立国之法”,一些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策和措施,转化成它的对立面 ,“冗兵”、“冗官”和“冗费”与日俱增,使封建国家陷于积贫积弱的局势中。
———邓广铭《宋史十讲》
材料三 宋朝号称是一个非常仁厚的时代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这样的结构里,新陈代谢更为困难……这样一个号称仁厚的政府,号称仁厚的传统,因为没有选择好的留下、坏的淘汰的机制,以致这个政府变得越来越大,沉积越来越多了。
——许倬云《从历史看组织》
材料四 士大夫对武将的夺权直 ( http: / / www.21cnjy.com )接促成了岳飞最后的悲剧命运,秦桧与高宗亦不过是因人成事而已……宋自太祖、太宗确立文人政治后, 士人登上权力的舞台, 士大夫逐渐形成了一个休戚与共的政治利益集团, 并成为宋代政治的主体, 对可能威胁其利益的其他势力(主要是武人)均不遗余力地打击摧毁……最终形成一个只追求集团利益的官僚政治体制, 培养出一种缺少进取精神的士大夫人格。
——张劲松《岳飞之死与宋代文人政治的历史困境》
请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宋代“祖宗之法”的理解。(请从背景,内容,影响等方面回答。)
4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初,三省六部 ( http: / / www.21cnjy.com )制的三省中,中书省主要负黄秉承皇帝旨意起草诏令,门下省主要负责纠核朝臣奏章,复审中书诏敕,尚书省负责贯彻各种政令……以三省长官为当然宰相,合议军国大事于政事堂。
——李孔怀《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
材料二 宋初统治者,为防止出现专擅现 ( http: / / www.21cnjy.com )象,宰相之外,增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改变昔日宰相机构“事无不统”的状态,令枢密院专掌军政,三司专掌财政。…统观宋初防弊之政的具体内容,可以说用心深远,但上下约束过紧,牵制过密,其消极影响在后来的历史进程中也得到了充分暴露。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一,说明唐初三省六部制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初统治者防止弊政举措的指导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5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 )
材料二 (北宋)规定郡长官由文臣担任, ( http: / / www.21cnjy.com )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互相牵制。后来,又把全国州郡分为十五路,陆续在各路设转运使、提点刑狱、安抚使(管军事)提举常平(管常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四司,统称“监司”,也都由文臣担任,只有安抚使用武人。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两图,指出中国古代中央官制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变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地方官制的特点及影响。
51.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关系着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 )
(1)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汉初实行的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方行政制度,并结合所学概括该制度实施后出现的问题。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汉武帝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材料二 太祖召诸镇节度,会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京师,赐第留之,而分命朝廷文臣出守列郡,号“知州军事”。而地方长官遂得重用文臣……凡地方军民政务,均须通判签议连书,方许行下。从此地方官吏,又得均由中央任命。各州又置转运使,处理各地方财政,除诸州度支经费外,悉输京,毋占留。21教育网
——钱穆《国史大纲》
(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宋地方官制呈现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对北宋政治的影响。
五、论述题
5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宋朝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不是一个统一的强有力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王朝,在面对北方少数民族政权时基本上处于被动防御的状态,屡次在战争中失败,两宋都是被北方少数民族政权所灭,历史上素有“积贫积弱”的说法。但是很多学者认为两宋是伟大的朝代,例如,美国哈佛教授著名汉学家费正清著《中国新史》第四章的标题“中国最伟大的时代:北宋与南宋”,这样评价宋朝:“宋代是伟大的创造时代,使中国人在工技发明、物质生产、政治哲学、政府文化、士人文化等方面领先全世界。”21·cn·jy·com
提炼材料中的观点,运用唯物史观,结合具体的史实选择一种观点进行评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言之成理皆可得分。)
5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国内学界一般提到宋朝历史总是与经济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积贫、军事上积弱划等号,这其中的原因绕不开宋朝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但也有学者认为,“重文轻武”国策的推行,促进了宋朝的繁荣。21*cnjy*com
根据材料,从中提炼出一个观点,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述须有史实依据,史论结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