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一、二
一、教学目标
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并能和同学交流根据词语想象到的画面。
2.能用一两个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描绘所选事物,并写下来。
3.能结合阅读体验,梳理学到的提问策略,以及运用提问策略进行阅读的好处,知道在阅读中要自觉运用提问策略。
4.能体会每组两个句子在表达上的不同效果。能体会自问自答的表达效果。
5.能借助形声字的特点,认识“驻、钞”等12个生字。
6.整行书写时能做到把字的中心写在横格的中线上,保持水平,注意字距均匀,养成提笔就练字的良好习惯。
7.朗读、背诵古诗《鹿柴》和有关提问的名句。
二、教学过程
开场:同学们,大家好,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对一、二单元进行复习。
(一)回顾方法,想象画面
1.边读边想,回顾方法
我们先一起来回顾并总结在第一、二单元中学习的知识。在第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边读边想象,感受自然之美。
我们一起读一读书中几位同学分享的阅读体验吧。
(出示书中“交流平台”内容)
这三位同学告诉我们:读文章时可以调动多种感官,去想象文章中描写的样子、声音和味道,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在今后的学习中,大家要不断运用这种方法,形成习惯。
2.学习词语,想象画面
文字被我们赋予了想象的翅膀,就好似有了神奇的生命力。同学们,请跟着老师读一读下面的词语,要把字音读准确。
(出示“词句段运用”第1题的两组词)
读过之后你发现这两组词语的异同了吗?
有同学说这两组词语都是形容声音的四字词语,第一组形容声音大,第二组形容声音小或者没有声音。你们真是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那么,这些词语的意思是什么呢?读词语时你想到了什么画面呢?我们来交流一下。
有的同学读到“震耳欲聋”时想到拔河比赛场上,加油声震耳欲聋。读到“低声细语”时想到图书馆里大家都很安静,即使说话也是低声细语。读到“响彻云霄”时想到国庆阅兵时礼炮声响彻云霄。也许你还能想象到更多不同的画面。
你们都是用什么方法想象的呢?可以联系生活经验想象,也可以调动自己的多种感官去想象。你会发现自己对这些词语的理解更加深刻。
3.用上词语,描绘事物
能根据词语想象画面是不是很有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下面这一组词语,你有什么发现呢?
霎时 顿时 忽然 过了一会儿 一会儿工夫
同学们很快发现这些都是表示时间很短的词语。请你从下面的事物中选择一个,用上一两个加点的词语描绘它。
出示:风 烟花 雷雨 小狗
要注意的是:用表示时间短的词语描绘事物,要求大家突出事物在短时间内形态、动作等变化,这种变化要符合生活常识。
例如,你可以用到“忽然”和“顿时”来描绘“烟花”:孩子们点燃了烟花。忽然“砰”的一声,一支烟花飞上了天。紧接着,“啪”的一声,天空中顿时开出了一朵五颜六色的“鲜花”。
请你也来试试吧。
这位同学用“霎时”和“一会儿工夫”来描绘“雷雨”:雷声隆隆,暴雨霎时从天而降,一会儿工夫,道路就被淹没了。
这样的描写不仅按要求用上了教材中给出的词语,而且想象丰富,也比较合理,突出了时间很短的特点。相信其他同学也能做得到。那就请你课下将想到的句子写下来吧。
(二)交流体验,梳理策略
在第二单元中,我们学习了提问的阅读策略,一起来读一读这几位同学的阅读感受吧。
(出示书中“交流平台”内容)
我们在阅读时既可以针对课文局部提问,也可以针对课文整体提问,还可以从内容、写法、获得的启示等角度提问。我们还要注意“提出对理解课文有帮助的问题”有助于深入地思考、理解课文。所以,我们要养成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好习惯。
(三)勤学好问,积累名句
下面,我们来读读关于“提问”的名言,注意读准字音。
(出示第二单元“日积月累”的内容)
请你自己再读一遍,边读边思考这些名言的意思。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这句话出自《尚书》。大意是人如果喜欢问问题就会变得知识渊博,自以为是、不接受别人的意见就会变得狭隘。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句话出自《礼记》。告诫我们要广泛地学习,详细地探究,谨慎地思考,明白地分辨,切实地履行。
“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这句是汉代思想家王充的名言,他教导我们:有智慧和才能的人,不学习就不会有所成就,不提问就不会获得知识。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这句是唐代诗人韩愈的名言,他告诉我们:人不是生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呢?
同学们,请大家再读一读这些句子,并积累下来。在阅读时勇于提问、善于提问会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在生活中积极动脑,大胆提问,并坚持下去,相信大家都可以成为勤学好问的人。
(四)品读句子,体会写法
1.对比句子,感受反复
第二单元的课文中有一些句子很特殊。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请你说一说每组中两个句子表达的主要意思一样吗?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每组中两个句子表达的意思都是一样的。但是第一组中第一句四次用“没有”这个词,第二句中却只用了一次“没有”。第二组中的第一句反复使用“叫”,而第二句却只使用了一次“叫”。
在句子中反复使用一个词,与只使用一次,给你的感受有什么不同吗?
通过反复对比读句子,我们发现第一组中的第一个句子连用四个“没有”,更能突显那时候比我们现在落后得多,生活十分不便。第二组的第一句多次使用“叫”这个词,突显了那条狗十分爱叫。
下面,请大家仿照我们刚才学习的例句,改写下面这句话,突显戈壁的荒凉。
(出示:车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水和人烟。)
有同学改完了,和你想的一样吗?
当我们想突显一个事物的特点时,可以用这样的方式来写,特点就更明显了。
2.比较句子,感受效果
我们再来读一读下面这一组句子,你发现了什么呢?
出示设问句。
这些句子既有问句又有回答,是自问自答。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我们再来读一读下面这些句子。
通过比较每组句子,我们发现自问自答的句子分别强调了人类对改变世界发挥的作用,强调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强大力量,强调了竺可桢为了作科学研究每天坚持观察物候。用自问自答的方式来表达,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可以强调某部分内容,更能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同学们能不能在本册学习过的课文中再来找一找自问自答的句子呢?
有同学很快找到了这一句:“从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甜香,是雪梨,是火把梨,还是紫葡萄?都有。”果园里的果子真多啊,果香诱人极了。
请大家课下将书中的这些自问自答的句子工整地抄写在宽条格本上。那么我们如何写得工整好看呢?先来一起看看书中给我们的范例和书写要求。
(五)书写提示,学会格式
我们发现教科书要求把字的中心写在横格的中线上,保持水平。怎样做到呢?有一位同学很聪明,他观察到要想让每一行字的中心都在横格的中线上,每一行的第一个字的位置很关键。第一个字就像每行字的排头兵,它的位置准了,后面的字都向它看齐,其它字的位置也就准了。
书中还提示我们:“字距要差不多,标点符号和字之间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原来,字与字之间的距离要差不多,不能忽大忽小。标点符号与字之间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能紧贴着写。做到这些,书写才能更好看。只要认真对待每次写字,养成提笔就练字的习惯,我们的书写一定会越来越美观。
好了,大家在课下就仿照范例的格式抄写刚才我们学习的自问自答的句子吧。别忘记段前要空两个格哦。同学们抄完后对照书写要求进行自评,不满意的地方再次练写。
(六)借助形声,识记生字
同学们,我们曾经学习过很多形声字,也知道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声的规律。请大家借助拼音读一读这几组汉字,你有什么发现吗?
zhù chāo péi
注——驻 抄——钞 赔——培
d méi fēn
堵——赌 煤——媒 芬——氛
有的同学发现,每一组两个汉字读音相同,并且声旁也相同,只有形旁不同。那么大家能不能根据形旁猜一猜右边生字的意思,然后再尝试组一组词呢?
我们先来看第一组,“驻”的形旁是“马字旁”,这个字是否与“马”有关呢?我们通过日常积累了解到,在没有现代交通工具之前,人们常用的交通工具是马,所以我们猜测“驻”与“交通”有关。通过查字典,我们了解到“驻”有“停留”的意思,可以组词“驻足”,军队在某地住下叫“驻扎”。
按照这样的方法,大家可以继续学习其他生字,如“钞票”的“钞”是“金字旁”,是因为古代曾以金属作为钱币。“培”的本意有“给植物或墙、堤等的根基垒土”可以组词为“培土”,后来这个字引申为“帮助和保护人的成长”,所以可以组词为“培养、培育、培训”。
我们可以借助形旁表义的规律学习更多的汉字,请看下面三组。
出示:
zhàng zhāng jiǎo
账 樟 狡
贝 hè 木 gàng 犭 huá
贺 杠 猾
这三组汉字,每一组的两个生字有一个偏旁相同,另一个偏旁不同,读音和字义也不同,你能根据形旁猜测字义并组词吗?
贝字旁的字与金钱有关,我们可以试着用“账”字组词为“账本、还账”,通过查词典,我们知道“账”字确实与“货币、货物出入”有关,我们的猜测是正确的。我们可以试着用“贺”字组词为“贺礼、祝贺”,通过查词典,我们知道“贺”有“庆祝”的意思,而“贺礼”指“祝贺时赠送的礼物或礼金”,果然与金钱有关。
继续用这种方法学习其他两组生字吧。
(七)想象画面,积累古诗
在本课的最后,我们一起来读一首古诗,唐朝诗人王维的《鹿柴》。
这首诗的题目读作“鹿柴(zhài)”,是一个地名。“但”是“只”的意思,“返景”是“夕阳返照的光”,“人语响”就是“人说话的声音”。
读过这首诗,我们仿佛置身于幽静的山中,明明看不见人影,却偶尔听到有人说话的声音。我们仿佛见到那夕阳的余晖照入深林,将青苔也映上了微光,这视觉与听觉相结合的美,真是令人享受啊。
同学们,请大家边读诗边想象画面,并将这首诗积累下来。
(八)课后作业
这节课,我们通过语文园地一、二的学习,巩固了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学习的知识。今天的作业是:
1.复习第一、二单元。
2.预习《古诗三首》。(共35张PPT)
语文园地一、二
四年级语文
语文园地一、二
第一单元:边读边想象,感受自然之美
读文章时可以调动多种感官,去想象文章中描写的样子、声音和味道,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你发现这两组词语的异同了吗?
声音小或者没有声音
声音大
这些词语的意思是什么呢?读词语时你想到了什么画面呢?
震耳欲聋
拔河比赛场上,加油声震耳欲聋。
低声细语
图书馆里大家都很安静,即使说话也是低声细语。
响彻云霄
国庆阅兵时礼炮声响彻云霄。
可以联系生活经验想象,也可以调动自己的多种感官去想象。
读一读下面这一组词语,你有什么发现呢?
表示时间很短
请你从下面的事物中选择一个,用上一两个加点的词语描绘它。
用表示时间短的词语描绘事物,要求大家突出事物在短时间内形态、动作等变化,这种变化要符合生活常识。
孩子们点燃了烟花。忽然“砰”的一声,一支烟花飞上了天。紧接着,“啪”的一声,天空中顿时开出了一朵五颜六色的“鲜花”。
用“忽然”和“顿时”来描绘“烟花”:
例:
用“霎时”和“一会儿工夫”来描绘“雷雨”:
雷声隆隆,暴雨霎时从天而降,一会儿工夫,道路就被淹没了。
请你课下将想到的句子写下来吧。
我们要养成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好习惯。
请你自己再读一遍,边读边思考这些名言的意思。
人如果喜欢问问题就会变得知识渊博,自以为是、不接受别人的意见就会变得狭隘。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尚书》
要广泛地学习,详细地探究,谨慎地思考,明白地分辨,切实地履行。
有智慧和才能的人,不学习就不会有所成就,不提问就不会获得知识。
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王充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韩愈
人不是生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呢?
请大家再读一读这些句子,并积累下来。
请你说一说每组中两个句子表达的主要意思一样吗?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
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那时没有电灯、电视、收音机和汽车。
那条狗高兴的时候叫,紧张的时候叫,发怒的时候也叫。
那条狗高兴、紧张、发怒的时候都叫。
请你说一说每组中两个句子表达的主要意思一样吗?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
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那时没有电灯、电视、收音机和汽车。
那条狗高兴的时候叫,紧张的时候叫,发怒的时候也叫。
那条狗高兴、紧张、发怒的时候都叫。
在句子中反复使用一个词,与只使用一次,给你的感受有什么不同吗?
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那时没有电灯、电视、收音机和汽车。
那条狗高兴的时候叫,紧张的时候叫,发怒的时候也叫。
那条狗高兴、紧张、发怒的时候都叫。
车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水和人烟。
车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 当然是人类。
靠什么呼风唤雨呢 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竺可桢每天去北海公园,单是为了观赏景物吗?不是。他是去观察物候,作科学研究的。
人类呼风唤雨。
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呼风唤雨。
竺可桢每天去北海公园,不单是为了观赏景物。他是去观察物候,作科学研究的。
从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甜香,是雪梨,是火把梨,还是紫葡萄?都有。
同学们能不能在本册学习过的课文中再来找一找自问自答的句子呢?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 当然是人类。
靠什么呼风唤雨呢 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竺可桢每天去北海公园,单是为了观赏景物吗?不是。他是去观察物候,作科学研究的。
请大家课下将书中的这些自问自答的句子工整地抄写在宽条格本上。
仿照范例的格式抄写刚才我们学习的自问自答的句子。别忘记段前要空两个格哦。
同学们抄完后对照书写要求进行自评,不满意的地方再次练写。
每一组两个汉字读音相同,并且声旁也相同,只有形旁不同。
大家能不能根据形旁猜一猜右边生字的意思,然后再尝试组一组词呢?
驻
与“马”有关?
驻足
驻扎
与“交通”有关?
培 (培土)
钞 (钞票)
(培养)(培育)(培训)
每一组的两个生字有一个偏旁相同,另一个偏旁不同,读音和字义也不同,你能根据形旁猜测字义并组词吗?
贝
账
贺
(账本)(还账)
(祝贺)(贺礼)
1.复习第一、二单元。
2.预习《古诗三首》。
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