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2.4《致云雀 》课件(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2.4《致云雀 》课件(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02 15:21: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致 云 雀
雪 莱
1.把握“云雀”的象征意义,理解诗人对光明的向往和对理想的追求。
2. 赏析诗歌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及其艺术风格,借助意象、意境体会其不同的思想感情。
学习目标
听视频里的云雀叫声,请同学们联系自己的个人经历,想象一下,此时你的脑海中会浮现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如果让你以此为灵感写一首诗歌,你该如何展开?
任务情境
雪莱(1792年—1822),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英国文学史上最有才华的抒情诗人之一。他同时也是第一位社会主义诗人、小说家、哲学家、散文随笔和政论作家、柏拉图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
雪莱生于英格兰,12岁进入伊顿公学,1810年进入牛津大学,1811年由于散发《无神论的必然性》,被牛津大学开除。1822年7月8日因乘坐的船只倾覆,不幸逝世。恩格斯称他是“天才预言家”。
作者简介
雪莱的诗歌象征意义很强,常通过描写大自然的力量以寄托自己对光明、自由的追求。
他最有名的作品是《西风颂》《云》《致云雀》,它们堪称是抒情诗歌中的极品。
写作背景
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后期的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的独立战争使得欧美资产阶级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思想和言论自由,但是好景不长,英国资产阶级与封建主重新勾结,之后又爆发了一系列战争,使得人民的自由又受到了限制,雪莱借他的文学作品来歌颂自由,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对自由的极度渴望。
据雪莱夫人回忆,《致云雀》这首诗是1820年夏季的一个黄昏,雪莱在郊野散步时听到云雀的鸣叫有感而作。

学习任务一 阅读与鉴赏

学习任务二 研读与探究
学习任务一 阅读与鉴赏
任务活动一
阅读与鉴赏
(一)诵读诗歌,梳理思路
自由朗读诗歌,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然后梳理思路,回答问题。
全诗共21节,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第一部分(1-2节):总体描写云雀高飞欢唱的特点,称赞云雀是“欢乐的精灵”。
第二部分(3-7节):具体描写云雀高飞欢唱的特点,盛赞云雀叫声的美妙动听。
第三部分(8-20节):诗人生动形象 地展现云雀的美丽形象。
第四部分(21节):表达诗人的愿望,他将学习云雀的欢呼和无畏,用自己的和谐、炽热的激情唱出欢乐的歌,为全世界带来欢乐、自由与真理。
你好呵,欢乐的精灵!
你似乎从不是飞禽,
从天堂或天堂的邻近,
以酣畅淋漓的乐音,
不事雕琢的艺术,倾吐你的衷心。
向上,再向高处飞翔,
从地面你一跃而上,
像一片烈火的青云,
掠过蔚蓝的天心,
永远歌唱着飞翔,飞翔着歌唱。
总的评价和赞美,
定下诚挚热切的感情基调。
比喻的修辞手法
朗读诗歌第1-2节
云雀的形之美——动态美和色彩美。
第3节:赞美了云雀在飞行时迅疾的身影。
第4节:背景背景转化为黄昏,云雀越飞越高,渐渐消失在背景之中,但那欢快的叫声依然在我们的耳畔回响。
第5-7节:运用通感的手法,以“星光的利箭”“明月放射出光芒” “彩霞降下的美雨”等视觉形象描绘云雀的叫声,表现了云雀向往自由、冲破黑暗的果决与迅疾。
云雀的音之美——自由、快乐、浪漫。
朗读诗歌第3-7节
第8-11节:一连串具象的比喻,概括云雀的欢唱带给人的独特的审美体验及其如甘霖般的无私和普惠。
第12-14节:诗人将云雀的歌声与自然界和人类活动中的优美音乐进行比较,突出云雀歌声的神圣、甜美和充满希望。
云雀的精神之美——带来希望、光明,带走痛苦、不幸。
朗读诗歌第9-20节
云雀的精神之美——带给人们真正的快乐。
第15-17节:诗人探究云雀为什么能做到总是“欢快”,实际上是在探究人怎样才能做到总是快乐。
第18-20节:诗人将云雀与我们人类作比较,指出人类不及云雀清韵脱俗,不能勇于“鄙弃尘土”。
云雀的精神之美——超越痛苦逆境,永远坦荡,充满爱。
云雀的精神之美——清新脱俗,鄙弃污浊。
第21节:诗人在结尾明确自己的心愿,即希望自己像云雀一样,教化世人,美化世界。
朗读诗歌第21节
交给我一半,你的心
必定熟知的欢欣,
和谐、炽热的激情
就会流出我的双唇,
全世界就会像此刻的我——侧耳倾听。
学习任务二 研读与探究
明确:云雀是欢乐、光明、美丽的象征,也是追求光明、追求理想的诗人的象征。
(一)解读意象之美
任务活动二
诗歌中的云雀形象象征着什么?
结合全诗,简析云雀这一意象的内涵及体现的诗人情感。
(二)欣赏情感之美
明确:诗中云雀这一形象,并不仅仅是自然界中的云雀,也是诗人理想中的自我形象或诗人理想的载体。
①云雀展翅翱翔冲向天际,体现了诗人希望冲破世俗的阻挠、渴望自由美好的愿景。
②云雀隐身在云中歌唱,体现了诗人不愿追求功名利禄、高官爵位,只愿意用自己的笔去唤起人间的爱与同情的高责品格。
③云雀的歌声清脆动听,如同诗人自然清新、优雅大气的风格。
④云雀所熟知的欢欣,体现了诗人对公正和谐的理想社会的渴望。
云雀和诗人都追求光明,蔑视黑暗现实,向往理想的世界。二者的不同是:诗人因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感到十分痛苦,而这个差距对云雀来说是不存在的。从整首诗歌的氛围可以看出,诗人虽感到理想遥远的痛苦,但仍以积极的态度去化解感伤。
致云雀
形象
感叹
赞美
欢乐的精灵
音之美
形之美
精神之美
渴望传递云雀的欢欣
诗人理想的自我形象
结 构
《致云雀》一诗热情地赞颂了云雀。在诗人的笔下,云雀是欢乐、光明、美丽的象征,表达了作者追求光明、蔑视黑暗以及向往理想世界的精神。
主 题
写 作 特 色
想象丰富的浪漫主义诗篇
1、清丽明快,雄浑磅礴。
2、想象丰富,意境深远。
3、运用比喻、对比等多种修辞手法。
4、节奏匀称,押韵和谐。
1.冬天已经到来,春天还会远吗?
2.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你自己。
3.辛勤的蜜蜂永没有时间悲哀。
4.希望会使你年轻,因为希望和青春是同胞兄弟。
5.我们愈是学习,愈觉得自己的贫乏。
6.微笑,实在是仁爱的象征,快乐的源泉,亲近别人的媒介。
有了笑,人类的感情就沟通了。
7.一个人如果不是真正有道德,就不可能真正有智慧。
拓展延伸
作 业
1、请同学们将雪莱《西风颂》和《致云雀》进行对比阅读,完成表格。
2、预习作业:阅读《百合花》,标注段落,根据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故事情节发展顺序,概述小说各部分情节内容,归纳小说主旨。(要求,在书本上完成,字迹工整,拍照上传。)
作品 作者 创作时间 创作背景 意象 意象特征 思想情感
致云雀
西风颂
作品 作者 创作时间 创作背景 意象 意象特征 思想情感
致云雀 雪莱 1820年夏季的一个黄昏 据雪莱夫人回忆,《致云雀》这首诗是1820年夏季的一个黄昏,雪莱在郊野散步时听到云雀的鸣叫有感而作。 云雀 云雀是欢乐、光明、美丽的象征,也是追求光明、追求理想的诗人的象征。 《致云雀》一诗热情地赞颂了云雀。在诗人的笔下,云雀是欢乐、光明、美丽的象征,表达了作者追求光明、蔑视黑暗以及向往理想世界的精神。
西风颂 1819年 据雪莱自注称:“这首诗构思在佛罗伦萨附近阿诺河畔的一片树林里。那一天,雨从日落下起,狂风暴雨里夹带着冰雹,并且伴有阿尔卑斯山南地区所特有的气势宏伟的电闪雷鸣。”这涤荡大地、震撼人间的大自然的雄伟乐章,触发了诗人的灵感。于是,自然界和人世间的狂风暴雨一同生起在他的笔下,倾泻为激昂慷慨的抒情短诗《西风颂》。 西风 西风是革命力量的象征。 诗篇表达了诗人对反动腐朽势力的憎恨,对革命终将胜利和光明未来的热切希望和坚定信念,深刻揭示出新事物必将战胜旧事物的客观规律。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