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5张PPT)
哦,
香雪
铁 凝
学习目标
1.了解时代背景,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
2.分析香雪、凤娇等人物形象,掌握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3.理解小说表现出的人文主义思想和个性解放思想。
无论在什么时代,都会有美好人性的彰显,青春色彩的飞扬。不过,不同时空里,人物的个性特点会有所不同。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篇小说,去领略社会转型背景下,青春活力的涌动,鲜明个性的呈现,去欣赏作者独特视角下的人物美、人情美。
任务情境
作者简介
铁凝:1957年生于北京,祖籍河北赵县,当代著名作家,现任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经历:1975年高中毕业后赴河北农村插队。同年《会飞的镰刀》被收入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儿童文学集。1980年任《花山》杂志编辑。1982年,25岁的铁凝凭借《哦,香雪》等一系列作品,加入中国作协。1984年开始从事专业文学创作。1996年10月,铁凝当选为河北省作家协会主席。同年年底,铁凝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1997年秋,散文集《女人的白夜》获中国首届“鲁迅文学奖”。
作品介绍
代表作品:短篇小说《哦,香雪》《孕妇和牛》等;中篇小说《麦秸垛》《棉花垛》《没有纽扣的红衬衫》等;长篇小说《玫瑰门》《大浴女》《永远有多远》等。
风格:铁凝的早期作品主要描写普通的人和事,着力表现现实生活中普通人的理想、追求、矛盾和痛苦。尤以细腻地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见长,文字柔婉、清新。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她的作品关注文化反思和女性的生存境遇,一改以往的理想主义诗意境界,以犀利的笔触鞭挞生活的冷酷。
背景资料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改革开放,随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中国文学也深受其影响,产生了一大批时代色彩浓郁的文学作品。铁凝的小说《哦,香雪》也正产生于此时,它深刻地反映了20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后的中国走向文明、开放的痛苦与喜悦。
铁凝曾下乡四年,与一群十八九岁善良、质朴的农村女孩十分投缘,并与她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她们对铁凝的关怀深深地感动着她。可以说,农村女孩的善良、质朴是铁凝创作的源泉,这些女孩成为铁凝小说中人物的原型。
孙犁评价《香雪》这篇小说时说:“……从头到尾都是诗,它是一泻千里的,始终一致的。这是一首纯净的诗,即是清泉。它所经过的地方,也都是纯净的境界……”是的,这是一篇很美的小说,它为我们刻画了香雪这样一个清纯、美丽,不沾一点尘杂,清澈透明,总能给人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感觉的女孩子。更难得的是她对知识,对现代文明充满着渴求和执着。
“哦”
题目解说
(1)ò 表示领会、醒悟,包含有赞叹:哦,我明白了,香雪原来是这样一个执著的女孩子!
(2)ó 叹词,表示惊奇。哦,香雪,真是个执著的女孩子啊!
小说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少女。
诗意的题目,同时表明了作者对香雪这个人物形象的喜爱、赞叹之情。
“香雪”
学习任务一 阅读与鉴赏
贰
壹
学习任务二 品读与探究
壹
学习任务一 阅读与鉴赏
哦,香雪
小说三要素
情节、人物、环境
学习任务一 阅读全文,整体感知
1.导图引路,概览全文
下面是本文的结构思维导图,读完课文后,请同学们将情节内容补充完整。
哦,香雪
开端(1~3段):
发展(4~56段):
高潮(57~72段):
结局(73~83段):
火车开进小山村。
姑娘们精心打扮,迎接火车。
香雪换自动铅笔盒。
香雪深夜归来。
2.结合文体,思考问题
火车开进深山以前,台儿沟是什么样子?
火车开进深山以后,台儿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火车开进深山以前,台儿沟是个什么样子?
台儿沟人历来是吃过晚饭就钻被窝,仿佛是在同一时刻听到了大山无声的命令。台儿沟那一小片石头房子也在同一时刻忽然完全静止了,静得那样深沉、真切,好象在默默地向大山诉说着自己的虔诚。 (第5段)
这里的人们质朴纯洁,一天只吃两顿饭,生活贫穷落后,被大山挡着,封闭保守,就象世外桃源一样,与世隔绝,不知道外边的世界是个什么样。
贫穷落后、封闭保守
火车开进深山以后,台儿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台儿沟以往的宁静被搅乱了。如今,姑娘们刚把晚饭端上桌就慌了神,心不在焉地胡乱吃几口,扔下碗就开始梳妆打扮……按照自己的心思,刻意斟酌了服饰和容貌,就朝村口火车经过的地方跑,香雪总是第一个出门,凤娇是第二。(第5段)
起初是观望议论,后来“她们开始挎上装满核桃、鸡蛋、大枣的长方形柳条篮子,站在车窗下,抓紧时间跟旅客和和气气地做买卖”。(第46段)
香雪最后为换一个铅笔盒还登上火车走出了三十里路,希望“上大学、坐上火车到处跑”,“再也不会让人瞧不起”,更是超出了物质层次要求。(73段—77段)
开始梳妆打扮,注重“服饰和容貌”了
商品经济之风吹进了深山
有了精神追求
“大山”、“火车”并不仅仅是实物,请同学们根据它们的特点思考一下它们象征了什么?
大山
火车
封闭,传统
开放,现代
贰
学习任务二 品读和探究
哦,香雪
(一)欣赏形象之美
1.请大家通读课文,找一找在火车到来的那短暂的一分钟里,山村的姑娘们都有着怎样的表现?
注视着妇女头上别着的那一排金圈圈……还有手表,比指甲还小
“皮书包”
“铅笔盒”
配乐诗朗诵、上大学等
凤娇
香雪
2.香雪与其他姑娘们的表现有什么异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与其他女孩子不同的表现?
相同:对山外世界的好奇,对美的热烈向往和追求,向往现代文明(新生活)
不同
物质层面
精神层面
衬托
香雪超越了一般姑娘
3.在文中圈画出描写香雪的语句(如:语言、心理等),并说说她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她有着洁白的肤色(“要论白,叫他们和咱香雪比比。咱们香雪,天生一副好皮子”),她有一双“洁如水晶的眼睛”,还有“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以及“柔软得宛若红缎子似的嘴唇”。”(第36、48段)
——外貌清纯美丽
香雪对火车上的顾客“那么信任地瞧着”的眼神;
她还不知道怎么讲钱,只说:“你看着给吧。” (第48段)
当一群女孩彼此嘲弄、取笑时,香雪始终保持着善意的沉默。(第58-63段)
外貌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
——内心善良
——自尊、机智
“发现一只普通的棕色人造革学生书包,就是那种连小城市都随处可见的学生书包”。(第10段)
“打听北京的大学,打听什么叫配乐诗朗诵,打听自动合上的铅笔盒”。(第48段)
——香雪对于文化知识的渴望,偏向于对精神的追求。
香雪一面摆弄着铅笔盒,一面想着主意。台儿沟再穷,她也从没白拿过别人的东西。就在火车停顿前发出的几秒钟的震颤里,香雪还是猛然把篮子塞到女学生的座位下面,迅速离开了。(第71段)
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香雪的心再也不能平静了,她好像忽然明白了同学们对于她的再三盘问,明白了台儿沟是多么的贫穷。她第一次意识到这是不光彩的,因为贫穷,同学们才敢一遍又一遍地盘问她”。(第63段)
——自尊心强
她用四十个鸡蛋与矿冶学院的女学生交换一个铅笔盒的“交易” ;
为了铅笔盒,走了30里的夜路。(第73-80段)
——执着、勇敢
心理描写、动作描写
(1)香雪的外表是美丽清纯的
(2)香雪的内心是纯真善良的
(3)渴求进取
(4)自尊自爱
(5)坚毅执着
香雪是一个至纯、至真、至善、至美而又自尊、上进的乡村女孩形象。香雪身上具有未经世俗污染的清纯之美、健康之美。
4、请同学在书中勾画关于凤娇的描写,并写出描写方法和人物特点。
——凤娇关注的是外在的,偏向于对物质的追求
“香雪,过来呀,看!”凤娇拉过香雪向一个妇女头上指,她指的是那个妇女头上别着的那一排金圈圈。(第7段)
“怎么我看不见?”香雪微微眯着眼睛。(第8段)
“就是靠里边那个,那个大圆脸。看,还有手表哪,比指甲盖还小哩!”凤娇又有了新发现。(第9段)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呦,我的妈呀!你踩着我的脚啦!”凤娇一声尖叫,埋怨着挤上来的一位姑娘。她老是爱一惊一咋的。(第12段)
“我撕了你的嘴!”凤娇骂着。 (第14段)
“哟,我们小,你就老了吗?”大胆的凤娇回敬了一句。(第16段)
这一来反倒更壮了凤娇的胆:“喂,你们老待在车上不头晕吗?” (第17段)
——泼辣、大胆、直爽
语言描写
因为香雪是她们全村唯一的初中生,文化知识和文化追求使她与其他姑娘们的问题和物品需求都不一样,也正是这样,原本胆小的她才能第一个登上火车,第一个走出这个山村,第一个对山外的世界有了认识。文化知识和文化追求使她与别人不同,比别人的追求更高,显得比别人更勇敢,更突出。
“知识就是力量”,这正是小说着力表现的内容,也是小说折射出来的时代信息之所在。
香雪为什么会有这种与其他女孩子不同的表现?
(二)欣赏主题之美
1. 香雪为了追求一个铅笔盒,用了四十个鸡蛋,走了三十里山路,你觉得值得吗?为什么?
小木盒就是香雪的铅笔盒(第62段)
笨拙、陈旧
自动铅笔盒:淡绿色的,盒盖上有两朵洁白的马蹄莲…“嗒”的一声,便严严实实……(第75段)
是文化和知识的象征,是现代文明的象征。
铅笔盒不仅是一个实物,它也是一种象征,是文化和知识的象征,是现代文明的象征。对香雪来说,就像黑夜中一盏闪亮的灯,照着她在追求知识、追求文明的道路上勇敢前进。香雪对铅笔盒的追求,就是对文明的追求,能够主动追求文明和进步,才是她身上智慧因素的觉醒。从她身上,可以显示强烈的时代意义。
铅笔盒的象征意义
火车的象征意义
小说中的那个钢筋铁骨的巨龙——火车,震醒了沉睡千年的台儿沟和它的山民们。它来自外面的世界,带来了外面的消息,也带来了商业的萌芽,还带给香雪美好的心愿。火车比铅笔盒更有巨大的神力,象征着一种不可抗拒的生产力,一种原始落后走向现代文明的推动力,一种物质享用和精神满足的诱惑力。
主题归纳
小说通过对香雪等乡村少女的生动描摹,表现了山里姑娘的淳朴、善良和美好的心灵,表达了姑娘们对山外文明的向往和追求。小说更深刻的意义在于借台儿沟这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味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与喜悦。
(三)欣赏语言之美
作者凭着她女性特有的细腻和优美的文笔写作,表现独特,语言清新淡雅,如一条清澈的小溪流过读者的心田,两岸风景美不胜收。试对下列语句作简要赏析。
(1)语言优美
“五彩缤纷”表明了姑娘们对这一分钟的期盼。“饱含着台儿沟的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表明她们对这一分钟内发生的故事,心情是复杂的:既高兴,又伤心,高兴是因为可以每天接触大山以外的现代文明;伤心是因为不能走出大山,融入现代文明的世界中去。
①哦,五彩缤纷的一分钟,你饱含着台儿沟的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 (第45段)
②她和他做买卖很有意思,她经常故意磨磨蹭蹭,车快开时才把整篮的鸡蛋塞给他。要是他先把鸡蛋拿走,下次见面时再付钱,那就更有意思了。(第47段)
“故意磨磨蹭蹭”是因为她喜欢“北京话”,想和他多待一会儿;“更有意思”是说她对“北京话”更好。这里她对“北京话”好,实质上表明,她爱“北京话”所代表的现代都市文明。“北京话”可以理解为一种象征。
③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战栗了,它发出宽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第82段)
“被感动得战栗”拟人又双关,一方面指姑娘们的声音在群山间回荡;另一方面暗指古老的大山终于慢慢被这现代文明唤醒,共同欢呼文明时代的到来。
(2)心理描写/环境描写
朗读香雪夜半独自走回台儿沟的情节,分析讨论课文都写了香雪的哪些心理活动?为什么要写得这么详细?
“现在她害怕这陌生的西山口,害怕四周黑幽幽的大山,害怕叫人心跳的寂静,当风吹响近处的小树林时,她又害怕小树林发出的窸窸窣窣的声音。” (第73段)
“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和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 (第76段)
——怕
——不怕
“她环视群山,群山沉默着;她又朝着近处的杨树林张望,杨树林窸窸窣窣地响着,并不真心告诉她应该怎么做。” (第77段)
“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起一朵小小的浪花。” (第78段)
——犹豫
——坚定
每个人在做出选择时,都会经历一番心理斗争。害怕——不再害怕——犹豫——坚定,这一变化虽然是在30里的山路上完成的,但香雪却跨越了由自卑、封闭、落后到自信、开放、进步的巨大心理障碍。香雪在走向成熟的过程中有人性美与自然美的交融。
写作特色
1、人物纯美
2、环境优美
3、心理描写细腻逼真
4、语言清新
“纯净”的诗体小说
小 结
小说的情感基调是清新、婉丽、优美、纯净的,但并不意味着纤弱、单薄、浅显,相反它寄予了作者对时代现实的严峻思考:那淳朴、淡远的美果然是迷人的,令人不由自主地去欣赏和赞美。
谢谢
观看
作 业
小说在写香雪夜里独自走回台儿沟这一情节时,详细地刻画了香雪的心理活动,如写到了她的害怕,写到了她得到朝思暮想的铅笔盒后抑制不住的内心的兴奋等,请仿照这种写法,以“球印?教室后面的球印?”为开头,写一段描写人物复杂心理的文字,不少于250字。
球印?教室后面的球印?我从死一般的沉寂中醒来。那个球印不是陈明印上的吗?有许多同学看见了。陈明啊陈明,你快站出来主动承认,这样或许还会得到班主任的原谅,要是被揭发,有你好看的,快站出来吧。我不禁瞟了一眼陈明,恰巧碰到了班主任严厉的目光,这时的班主任是不会放过任何蛛丝马迹的。我心里猛然一慌,但转而又想:“慌什么!又不是我干的,真没出息!”我虽这样安慰自己,但心里难免还是有一丝紧张。班主任的目光落到了我身上。我越发紧张了。怎么办?告发他吧!我把手往桌上放了放,刚想举起,猛地又缩了回来。不!我不能这样,我希望他自己主动站出来。我不能剥夺他这个改正错误的机会,要告发他的应该是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