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芣 苢
劳动是最美的,辛勤的劳动会结出累累的硕果。今天,让我们走进《诗经》,亲历古人劳动的情景。
导入新课
1.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
2.赏析诗歌使用的动词妙处及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
3.体会诗歌体现出来的劳动热情和欢欣。
素养目标
作品介绍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500年间的作品,共305篇。
《诗经》先秦时叫作《诗》或《诗三百》,到汉代被奉为经典,才称《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即“国风”,共160篇,大都是周代各地的民间歌谣,是《诗经》中最有成就的部分,如《伐檀》《硕鼠》。
“雅”分“大雅”“小雅”,共105篇,是正统的宫廷乐歌。“大雅”为歌功颂德之作,“小雅”多具讽刺意味。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多为贵族统治者祭祀用的乐歌舞曲。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面的内容,是古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诗经》“六义”
《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赋:直接铺陈叙述,直截了当地表达所要陈述的思想感情,是《诗经》最基本的表现手法。朱熹:“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如《邶风 击鼓》所言“‘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很直接、很热烈地将自己的爱情誓言表达出来。
比: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朱熹:“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魏风 硕鼠》通篇用比。
兴:即起兴,用其他事物引出要说的内容。
资料链接
随堂检测
(1)_____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共305篇,又称“_____”。按音乐及内容分为_____,_____,______三大类。”_____”指十五国风,大部分是民间歌谣,是《诗经》中的精华。”____”分大雅、小雅,大多是周代贵族所作的乐歌,也有一部分民歌。”____”是天子和诸侯用于宗庙祭祀的歌曲。汉代尊崇儒家被奉为经典,才称为“———”
(2)《诗经》是我国“——“”诗歌传统的源头。以四言为主,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诗经》的表现手法有“——,——,——”三种。
“——”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即直接铺叙陈述;
“——”者,“以彼物喻此物”,即比喻;“——”者,“先言他物,以引起
所咏之辞”。
诗经六义即是——,——,——,——,——,——者的合称。
(1)_____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共305篇,又称“_____”。按音乐及内容分为_____,_____,______三大类。”_____”指十五国风,大部分是民间歌谣,是《诗经》中的精华。”____”分大雅、小雅,大多是周代贵族所作的乐歌,也有一部分民歌。”____”是天子和诸侯用于宗庙祭祀的歌曲。汉代尊崇儒家被奉为经典,才称为“———”
(2)《诗经》是我国“——“”诗歌传统的源头。以四言为主,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诗经》的表现手法有“——,——,——”三种。
“——”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即直接铺叙陈述;
“——”者,“以彼物喻此物”,即比喻;,“先言他物,以引起
所咏之辞”。诗经六义即是——,——,——,——,——,——者的合称。
答案:(1)《诗经》诗三百 风 雅 颂 风 雅 颂《诗经》(2)现实主义 赋比兴赋 比 兴 赋比兴风雅颂
课文解读
1.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人们呼朋引伴,一起去采芣苢。前两句表现出发时兴致盎然的样子,后两句则流露出将要采到芣苢时的喜悦心情。
“采”“有”,是对采集的一般性描述。
2.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具体描写用手摘取芣苢的动作。“掇”是用手指摘取嫩小芣苢,“捋”则是把长势茂盛的芣苢从茎上成把地取下。
两个简单的字不仅写出了芣苢的不同长势,而且还使人想象出人们采摘时娴熟的技巧和忙碌的场景。
3.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具体描写用裙襟兜取芣苢的动作。
“袺”和“襭”两个字写出了人们采摘动作的敏捷灵巧。人们采摘芣苢越来越欢,越来越多,于是用裙襟来兜。
深入探究
1、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作过程。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
①通过动词的变换表现出来的。
②“采”是总体描写,“采采”的反复叠唱,有着音乐美感,也体现着妇女们呼朋引伴,轻松欢乐的情调。“有”唱出了获取的愿望,也似乎传递着发现野菜的信息。接下来四个动词恰是一个完整的劳动过程。“掇”,一片片、一棵棵地拾取、摘取;“捋”,由少而多,进而成把地握取;“袺”, 把成把握取的野菜放到提起的衣襟里;“襭”,再把装满野菜的衣襟掖在腰带间。整个劳动过程描绘得自然流畅,完整有序。
① 赋的手法。
本诗直接描写采摘芣苢的劳动,从劳动开始到结束,没有交代劳动者、起因、地点、环境、结果,没有刻意创作的意识,直接吟唱劳动的主题,就事唱事。
这首《芣苢》,语言简练生动,描写形象传神,章句复沓回环,节奏鲜明有力。试结合全诗,分析体现了《诗经》的哪些艺术特色。
② 重章叠句。
重章叠句是诗歌的一种常见手法,即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本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六字交替变动,其余全是重叠,看似单调重叠复沓,实则别有韵味。“采采”是一重叠词,“采采芣苢”“薄言×之”反复咏唱,产生简洁明快、回环往复的韵律感,有音乐之美。这种回环往复的节奏又与反复的劳动动作和劳动效果谐和一致,形成融合无间、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
③ 丰富的想象空间。
这首诗只写了采摘芣苢的过程,却没有交代采摘的背景、人物及行为动机等。主体的模糊性使这些空白留给读者丰富的审美空间和解读空间。于是,细节中的蛛丝马迹就激发读者进行揣摩并加以想象,然后创造出更具体形象的美。读罢诗歌,人们眼前仿佛出现了三三两两、三五成群的女子,在平原旷野上你追我赶、群歌互答,同时又不忘采摘芣苢的欢快劳动场景。
主题归纳
这是一首集体劳动的赞歌,描写了人们集体采摘芣苢的过程,表达了劳动者喜悦的心情。开始是泛言采摘,最后是满载而归,欢乐之情也从这一过程表现出来。诗歌反复地描写劳动的过程,形象地表现了劳动成果的由少至多,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
内容小结
硕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这首诗主要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表达效果。
《魏风·硕鼠》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的一首诗。此诗反映了劳动者对贪得无厌的剥削者的痛恨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人形象地把剥削者比作又肥又大的老鼠,表现他们贪婪成性、油滑狡诈,从不考虑别人的死活,以致劳动者无法在此继续生活下去,而要去寻找他们理想中的乐土。全诗三章,每章八句,纯用比体,以硕鼠喻剥削者,比喻精当贴切,寓意较为直白,在情感表达上,有一唱三叹之妙。
大老鼠呀大老鼠,不要偷吃我的黍!多年辛苦养活你,我的死活你不顾。发誓从此离开你,到那理想的乐土。乐土啊美好乐土,那是安居好去处!
大老鼠呀大老鼠,不要偷吃我的麦!多年辛苦养活你,不闻不问不感谢。发誓从此离开你,到那理想的乐地。安乐地啊安乐地,劳动所得归自己!
大老鼠呀大老鼠,不要偷吃我的苗!多年辛苦养活你,没日没夜谁慰劳!发誓从此离开你,到那理想的乐郊。乐郊啊美好乐郊,谁还叹气长呼号!
1、通篇采用“比”的手法。
2、把剥削阶级比作偷吃劳动果实的大老鼠,刻画出他们可憎可鄙的贪婪嘴脸。
3、表达效果:揭露了剥削阶级的凶残本性。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