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9.1《念奴娇·赤壁怀古》学案(学生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9.1《念奴娇·赤壁怀古》学案(学生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02 15:29:18

文档简介

学习内容:《念奴娇·赤壁怀古》 总第__24__课时
学习目标 背诵这首词,感受豪放词风。 把握“景、史、情”结合的写法,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3.学习作者旷达豪放的胸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学习重难点 1.把握“景、史、情”结合的写法,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2.学习作者旷达豪放的胸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 【自学环节】 【学习活动一】 (作者?写作背景?“词”的特征?解题?)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同样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21岁中进士,开始为宦生涯。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出狱后,责授黄州团练副使。苏轼是北宋成就最高的文学家。他的词改变了五代以来婉约柔靡的风格,开创了豪放一派的词风。与辛弃疾合称“苏辛”。 在黄州的四年里,他创作了66首词、200多首诗、3篇赋、170多篇(含小品),写了280多封书信,其中有豪放派的代表词作《念奴娇 赤壁怀古》,更有脍炙人口的前后《赤壁赋》。诗人政治上的不幸却成就了文学上的大幸。历史有时如此让人费解。 【写作背景】这北宋元丰二(一零七九)年,苏轼43岁(元丰二年)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相当于今天的地方分军区的司令员,但“不得签书公事” ),游赤鼻矶,作词抒怀。《念奴骄》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那种追求功业的豪迈心情,仍然是掩盖不住的。作者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代表作。 【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简称“词”,又名乐府、乐章、琴趣,还被称作诗余、歌曲、长短句。 ①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② 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分两片的最为常见。 ③ 词按字数分成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宋词分为两大流派:婉约派、豪放派。 【解题】“念奴娇”,词牌名,相传是因唐代时期著名的歌女念奴而得名。 “赤壁怀古”,是词要咏怀的内容。 【学习活动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公瑾( jǐn ) 纶( guān )巾 强虏( lǔ ) 早生华( huā )发 酹( lèi ) 2.试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句话的作用。说说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作用:(1)劈头盖脸来一句,显得非常有气势。(2)词的开篇营造了壮阔的意境, 为写“千古风流人物”提供广阔的背景。(3)开篇点题,总领全词。 情感:这三句,不仅写出了长江奔流的磅礴气势,而且将写景与写人融合为一。江水浩荡,巨浪翻腾,倚势挟风,一泻千里。这是一幅壮美的大江奔流图。“浪淘尽”三个字最妙,它不仅给人以极佳的视听效果,而且化空间为时间,从具体有形的长江转到抽象的历史长河,从对自然伟力的惊赞转到对人类社会杰出人物的歌颂。自然伟力所引起的心灵震憾同对历史上英雄人物的羡慕叹惋妙合无垠地统一起来,给人以丰厚的意象美。作者面对波涛滚滚的江水发出感慨,把读者带到千古兴亡的历史氛围之中,抒发了诗人对往昔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 3.上阕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特点:上阕作者的视野开阔,通过比喻、夸张、拟人、对偶等表现手法,运用富有表现力的动词:穿、拍、卷等,把眼前祖国的大好河山描写的宏伟、壮阔、气势磅礴。 作用:这就为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的出场作了绝好的铺垫。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气概。这也体现了作者作为豪放派代表的词风。 4.这首词描绘了赤壁怎样的画面呢?“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三句中哪几个字用得非常妙,思考作者为什么极力描绘这些景象 明确:绘景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边悬崖上现出两个大字:赤壁。岩石参差突兀,怒涛汹涌翻滚,浪花如雪千叠,声如雷鸣。) “乱”——写出岸边岩石山崖之险怪 “穿”——写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高峻 “惊”——本意为马受惊狂奔,写出了江水的汹涌 “拍”——突出了惊涛骇浪与江岸搏击的力度 “卷”——波涛力量之浩大 这三句写得有动有静,有声有色,寥寥数笔便勾画了它的雄奇壮丽,令人想到当年赤壁鏖战的壮阔场面,为下片追怀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渲染了环境气氛。 5.简要概括全词思路,并指出哪一句起到了过渡作用。 大江赤壁,起兴点题 状写江山,思慕古人 上片:着力描绘赤壁雄奇之景 缅怀周郎,建功立业 感伤身世,祭奠江月 下片:写周瑜的丰功伟绩,抒发个人感慨。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起到过渡作用。 6.分析“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句话的过渡作用: 承上 如画江山——赤壁之景(写景) 启下 英雄豪杰——周瑜(咏史) 怀古伤今——?(抒情) 这一句承上启下。 “江山如画 ”是从眼前景色得出的结论。江山如此秀美,人物又是一时俊杰之土。这长江、这赤壁,岂不引起人们怀古之幽情?于是便引出下面一大段抒情。 【学习活动三】重点探究:分析诗人的情感。 要求:精读这首词,讨论交流,探究如下问题: 1.思考讨论:下片主要写词人的回忆和感慨,他忆的是什么 慨的是什么? 所忆 周郎雄姿英发 风流潇洒 才华横溢 所慨 自己功业无成 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 点拨:下片先着力塑造周瑜的英雄形象,描述火烧曹营的历史事件,最后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2.本词中,周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作者从哪些方面来写周瑜的? 明确:词中的周瑜年轻有为,风流倜傥,温文尔雅却又有雄才大略,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小乔初嫁”写婚姻,更显年少英俊,奋发有为。 “羽扇纶巾”写服饰,显其风度闲雅,从容不迫,风流倜傥。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写神态,显其韬略和战功,胸有成竹,指挥若定,泰然自若。 3.围绕赤壁可怀想的人物那么多,为什么苏轼独独怀念周瑜? 明确:通过下面的比较,我们不难发现苏轼怀古的目的是为了抒发感情。 周瑜苏轼建功年龄二十多岁四十多岁职务东吴都督团练副使(虚职)际遇功成名就功业未成外貌英俊儒雅早生华发婚姻幸福美满屡遭不幸
已超过周瑜年龄的苏轼对周瑜的“赞扬”同时慨叹自己,他最渴望的就是像周瑜那样建功立业,一展宏图。 4.在描写周瑜的才华和功勋前,为何要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能否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苏轼词中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的深刻含义在于: 一是借周瑜娶小乔的事实,说明周瑜在指挥赤壁之战时,年纪很轻,才华横溢,很有作为。 二是以美人烘托英雄,更能衬托周瑜潇洒的风姿,英雄美人,相得益彰。 三是小乔之姊大乔系孙策之妻,所以周瑜跟孙权外托君臣之义,内有葭莩之亲,能取得孙权的绝对信任,这是他能够建功立业的一个重要条件。这正是作者所没有的,又是他十分渴望的。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这一句如何理解? 明确:“故国神游”倒装句,应为“神游故国”;“多情应笑我”同样也是倒装句,应为“应笑我多情”。“情”,指他建功立业的愿望。“笑”,自嘲,自己年纪大了,还这么多情,还有这样建功立业的愿望和报国的情感。“早生华发”感慨光阴虚度。 “应笑我多情”,即苏轼在人生失意、人生低潮、年华老大的时候,还怀想什么“风流人物”,太多情了。这里用自嘲方式写自己的感伤,最终发出 “人间如梦 ”的感慨,以呼应开头三句。英雄人物,丰功伟绩,全都是过眼烟云,稍纵即逝,也是心境旷达,潇洒酒酬月。 6.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积极还是消极? 明确:本词表现了苏轼复杂矛盾的思想。苏轼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影响,他一方面仰慕屈原、诸葛亮、陆贽等经世济时的人物,希望尊主忧国,渴望建功立业;一方面又酷爱陶潜,追慕老庄,在险恶的政治逆境中能够保持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又跟和尚亲密往来,精通禅学。 儒、道、佛三家思想,本来是矛盾的,但苏轼习惯于把政治思想和人生思想区别对待,采用“外儒内道”的形式,把它们统一起来,从而构成了苏轼世界观中既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又交织着齐生死、等是非的虚无态度。这首词中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既激起了他豪迈奋发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产生“人生如梦”的感慨。 这首词具有感奋和感伤的双重色彩。苏轼的感伤是由于建功立业的激切热望不能实现而萌发的,我们应当更多地体会他对事业对人生的激情和思索,而不是伤感。“人生如梦”反过来也可以激发我们对人生的追求,这也正是这首词的理趣所在。从语言上体会这首词,也是“奋”压倒了“伤”。意境壮阔,风格豪放,反映了苏轼的宽阔胸襟。 7.怎样正确理解《赤壁怀古》的思想内容? 《赤壁怀古》融写景、怀古、抒情为一体,从描绘古战场的雄奇景色入手,赞一代儒将周瑜的丰功伟绩,抒发作者个人的贬谪失意、功业无成的感慨。结尾处“人生入梦”的感慨是作者迅速从惆怅失意中排解出来,表达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 8.作为豪放派代表词人的苏轼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怎样理解《赤壁怀古》的艺术特色? 苏轼以诗为词,使词的内容不再拘于传统的离愁别绪,反映较广阔的社会生活,拓宽了词的题材;使词的形式不再为规定的宫调、身律所束缚,一扫词的柔弱气息,开创了豪放词派。苏词气势雄伟,一泻千里,提高了词的意境。《赤壁怀古》是豪放派宋词的代表作,词的主旋律感情激荡,气势雄壮。 全词借古抒怀,将写景、咏史、抒情容为一体,借咏史抒发作者积极入世但年已半百仍功业无成的感慨。 9.聚焦“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思考:词人借周瑜形象,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1)表达了作者对周瑜不朽功业的仰慕,对自己壮志难酬的哀痛。 周瑜风流倜傥,又有雄才大略,建立了盖世奇功,而苏轼的人生理想就是能建功立业,一展宏图,所以在写景、咏史之中激荡着一腔追慕英雄、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然而,追慕周瑜的英雄业绩也引发了自己的感伤。周瑜年轻有为,而自己年将半百,却贬谪黄州,功业无成,怀古思今,对比反差强烈,怎能不感慨万分? (2)表达了作者超越无奈现实的彻悟,走出心灵困境的旷达。 苏轼游赤壁而思周瑜,肯定有一种深深的失落感,壮志难酬之痛折磨着苏轼的心。但是苏轼毕竟是苏轼,面对无奈的现实,他并没有因此而消极,他要在对历史与人生的沉思中使自己从心灵困境中突围而出。 开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句与《三国演义》的开卷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有异曲同工之妙:大江东去,岁月无情,淘空一切,无数英雄都如滚滚长江水一样一去不复返,一切如梦一般,甚至像周瑜这样建立了赫赫功业的英雄都无法摆脱宇宙自然的淘洗。那么我这样一个贬谪之人,又何必对自己的遭遇耿耿于怀,何必可笑地为“功名”二字烦恼而“早生华发”呢?既然功成名就如过眼云烟,又何必强求呢? 自然永恒而生命有限,何不寄情于明月清风,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求得心灵上的宁静,于是“一尊还酹江月”。 【学习活动四】理解豪放的特点 我们知道宋词分为两大流派:婉约派、豪放派,那么,什么是豪放呢? 明确: 豪:雄壮的笔调。放:奔放不受拘束。 豪放词,气象阔大,境界雄浑,豪情壮志,奔放驰骋,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感情旷达而不哀伤。 思考:本词哪些地方体现了豪放的特征呢?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1.背景壮阔,气势磅礴,纵横开合。 大江——————赤壁 千古——————三国 人物——————周郎 我们可以想见在滚滚长江之上一位昂然独立,思接千载,俯首沉思,聚焦周郎的诗人形象。 2.江山如画,充满阳冈之美。 (1)富有特色,是赤壁之景 “乱石”两句对偶,一仰视一俯视,一写山一写江。写山突出其奇峭高峻,写江突出其汹涌澎湃,给人不同寻常的雄奇之感。 “卷”句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大江东去的宏伟气势,展现了赤壁江山的生动画面,可从而想见当年赤壁大战的壮观激烈。 (2)富有动感,切怀古之情 “乱、穿、卷”写形,“惊、拍”写声,“雪”写色。这些景物写得有形有声有色,雄壮奇伟;更重要的是,这种写景与咏史、怀古与抒情之间,映衬烘托,给读者提供了一种十分壮美的意境。这壮丽辉煌的历史,叱咤风云的英雄(周瑜),悲壮激愤的情怀(诗人自己壮志难酬),只有配上这雄壮奇伟的景致才相得益彰,人事与环境才显得和谐统一。 3.人物奋发有为 “小乔”句写婚姻,更显年少英俊,奋发有为。 “羽扇”句写服饰,显其风度闲雅,从容不迫。 “谈笑”句写神态,显其韬略和战功,胸有成竹,指挥若定。 4.抒情化悲愤为旷达 生读后五句,评述大意。注意理解苏轼的旷达之情。 “多情”:对建功立业的向往,对壮志难酬的感叹。 “人生如梦”虽不免消极,也只是一闪而过(掩盖不了全词的豪迈精神),下面的转语“一尊还酹江月”便冲破这种情绪,表现了一种豁达的胸襟和对于生活的热爱。正如《前赤壁赋》所说:“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对人生宇宙的朴素辨证思想,使作者得以自我排遣。 另外,就同一时期的作品来看,苏轼又何尝完全消沉过呢?举《东坡》诗和《浣溪沙》词为例。 东坡(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东坡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浣溪沙(苏轼1082)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静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荦确:山石突兀嶙峋的样子。) 分明是一个屡险如夷,以险为乐,不甘平庸,不甘寂寞的形象,哪有悲凉消沉的影子? 定风波(1082)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一蓑烟雨任平生”“莫听”“何妨”“谁怕”“任平生”,展示了履险如夷、泰然自若、任天而动的诗人形象,体现了作者广阔的胸襟和倔强的性格。 通过完成下面题目,学生对本节学习进行自主测评,注意答题规范,限时10分钟。 1.根据要求,默写诗句。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从视觉、听觉角度,同时运用比喻生动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的语 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正值青春年少的英雄形象的语句: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赤壁战场上,周瑜从容娴雅,沉着应战,指挥若定的儒将风度形象:羽扇 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4)《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2.从下列说法中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 A.“大江东去”中的“大江”指长江。 B.“故国神游”一句中,“故国”指旧国,旧地,这里指当年赤壁战场。 C.“卷起千堆雪”和“樯橹灰飞烟灭”两句都运用了比喻修辞格。 D.“羽扇”“纶巾”都是古代儒将的装束。 【答案:C (C“樯橹”不是比喻,是借代的修辞手法)】 3.对“乱石穿空”三句理解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一个“穿”字,突现了山崖“刺破青天锷未残”的气势。 B.“拍”不仅给人大浪撞击大石的视觉形象,还给人以撞击的听觉效果。 C.“卷”字用拟人手法,展现出波涛翻卷动荡之貌,写出浪花激溅之状。 D一个“惊”字既写出波涛之气势,更写出波涛给人的感觉。 【答案: C(“卷”并非拟人手法。)】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大部分词调分成两段,甚至三段、四段,分别称为“双调”“三叠”“四叠”。段在词中又叫“片”或“阕”。一首词的上下两段分别称上下片或上下阕。 B.从晚唐五代到宋的温庭筠、晏殊、秦观、苏轼、李清照等一系列词坛名家的词风虽不无差别,各有擅长,但大体上可归诸婉约范畴。 C.婉约词风,其内容主要是写男女情爱,离情别绪,伤春悲秋,光景流连;其形式大都婉丽柔美,含蓄蕴藉,情景交融,声调和谐。 D.苏轼,北宋文学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影响很大。 【答案:B(把“苏轼”去掉。苏轼属豪放派,其余属于婉约派。)】 5.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理解欠妥的一项是(  ) 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开头几句,写得气势磅礴。作者从眼前滚滚东去的长江写起,联想到历史就如一条流淌千古的长河,有多少风流人物,都被历史长河的波涛所淘尽。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三句正面描写赤壁的景色,历来为人所称道。“穿”“拍”“卷”三个动词,非常富有表现力,形象地传达了赤壁两岸悬崖绝壁、直插云霄的形态,惊涛拍岸所发出巨大的涛声,以及像千堆雪一样汹涌的波涛的情状。寥寥13字,绘声、绘形、绘色,写出了赤壁壮丽的景色。 C.“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两句中,“江山如画”是对前面写景的总结,“一时多少豪杰”既是对前面“千古风流人物”的照应,也为下阕写周瑜张本。 D.词的下阕通过对周瑜的回想,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感情。但在词的最后,诗人得出人生如梦的感慨,不如及时行乐,因而觉得前面的感想是多余的,是自寻烦恼。 【答案:D(诗人最后的感慨,实质上是一种无可奈何,因而D项理解欠妥)】 6.对《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苏轼善于以历史为词,拓宽了题材,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提高了词的意境,且一扫以前文人词的柔弱气息,为词坛注入了新鲜血液,开创了豪放派的先河。这首词便是明证。 B.苏轼素有抱负,却在激烈的竞争中屡遭贬斥,甚至险遭杀身之祸,其内心的苦闷可想而知,因而将夙志寄托在古代英雄身上,也是情理中的事。——这首著名的词作正是如此,他借咏史,抒写出了郁积胸中的块垒。 C.词人将写景、咏史、抒情糅合在一起,做到了情、景、事的交织。且全词文脉相承,又各有重点:上阕由壮丽的赤壁,联想到古代英雄;下阕则抒发向往英雄与自己壮志未酬的感叹。 D.本词为苏轼的代表作,其豪放风格,从两个侧面透射出来:一是着意对赤壁景物的描摹,将江山之胜与咏古之情融为一体;二是把酒祭江,直抒自己渴望能像周瑜那样为国建功立业的豪情。 【答案: D(本项的评价,不足以全部概括本词豪放风格的全貌,况且对“把酒祭江”情节的评价也错误。“把酒祭江”有两个含义:一则表达词人壮志难酬的郁闷;二则呼应开篇,表现对古代英雄的仰慕。)】 7.作者是如何描绘赤壁风景的?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答案 ①风景:“江山如画”——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②修辞手法:夸张、拟人、比喻。③作用:以 赤壁风景勾勒古战场景象,以险要之势,暗写赤壁之战的激烈程度。 8.“乱石穿空,惊涛拍岸”有的版本作“乱石崩云,惊涛裂岸”。请从艺术效果角度分析,你更喜欢哪一版本。 示例:我更喜欢“乱石穿空,惊涛拍岸”。“乱石穿空”强调乱石之高,具有高耸入云穿透天空的效果,运用夸张手法想象奇特,“穿”字具有持续性,形象生动,侧重视觉观感;“拍”,拍打击打之意,给人正在进行时的现场画面感,侧重听觉;“拍岸”使用比拟修辞,增强亲切感,拉近和读者的距离,富有感染力,视听结合写江水腾涌的壮观景象。“崩云”“裂岸”指突出结果、视觉感受,缺少诗情画意和震撼性。
部编教材 必修(上册) 教学案 使用: 教学日期:学习内容:《念奴娇·赤壁怀古》 总第__24__课时
学习目标 背诵这首词,感受豪放词风。 把握“景、史、情”结合的写法,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3.学习作者旷达豪放的胸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学习重难点 1.把握“景、史、情”结合的写法,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2.学习作者旷达豪放的胸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 【自学环节】 【学习活动一】 (作者?写作背景?“词”的特征?解题?)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同样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21岁中进士,开始为宦生涯。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出狱后,责授黄州团练副使。苏轼是北宋成就最高的文学家。他的词改变了五代以来婉约柔靡的风格,开创了豪放一派的词风。与辛弃疾合称“苏辛”。 在黄州的四年里,他创作了66首词、200多首诗、3篇赋、170多篇(含小品),写了280多封书信,其中有豪放派的代表词作《念奴娇 赤壁怀古》,更有脍炙人口的前后《赤壁赋》。诗人政治上的不幸却成就了文学上的大幸。历史有时如此让人费解。 【写作背景】这北宋元丰二(一零七九)年,苏轼43岁(元丰二年)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相当于今天的地方分军区的司令员,但“不得签书公事” ),游赤鼻矶,作词抒怀。《念奴骄》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那种追求功业的豪迈心情,仍然是掩盖不住的。作者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代表作。 【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简称“词”,又名乐府、乐章、琴趣,还被称作诗余、歌曲、长短句。 ①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② 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分两片的最为常见。 ③ 词按字数分成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宋词分为两大流派:婉约派、豪放派。 【解题】“念奴娇”,词牌名,相传是因唐代时期著名的歌女念奴而得名。 “赤壁怀古”,是词要咏怀的内容。 【学习活动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公瑾( ) 纶( )巾 强虏( ) 早生华( )发 酹( ) 2.试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句话的作用。说说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作用: 情感: 3.上阕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特点: 作用: 4.这首词描绘了赤壁怎样的画面呢?“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三句中哪几个字用得非常妙,思考作者为什么极力描绘这些景象 5.简要概括全词思路,并指出哪一句起到了过渡作用。 6.分析“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句话的过渡作用: 【学习活动三】重点探究:分析诗人的情感。 要求:精读这首词,讨论交流,探究如下问题: 1.思考讨论:下片主要写词人的回忆和感慨,他忆的是什么 慨的是什么? 2.本词中,周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作者从哪些方面来写周瑜的? 3.围绕赤壁可怀想的人物那么多,为什么苏轼独独怀念周瑜? 4.在描写周瑜的才华和功勋前,为何要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能否谈谈你的看法?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这一句如何理解? 6.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积极还是消极? 7.怎样正确理解《赤壁怀古》的思想内容? 8.作为豪放派代表词人的苏轼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怎样理解《赤壁怀古》的艺术特色? 9.聚焦“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思考:词人借周瑜形象,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学习活动四】理解豪放的特点 我们知道宋词分为两大流派:婉约派、豪放派,那么,什么是豪放呢? 明确: 豪:雄壮的笔调。放:奔放不受拘束。 豪放词,气象阔大,境界雄浑,豪情壮志,奔放驰骋,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感情旷达而不哀伤。 思考:本词哪些地方体现了豪放的特征呢?学生讨论,归纳: 通过完成下面题目,学生对本节学习进行自主测评,注意答题规范,限时10分钟。 1.根据要求,默写诗句。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从视觉、听觉角度,同时运用比喻生动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的语 句: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正值青春年少的英雄形象的语句: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赤壁战场上,周瑜从容娴雅,沉着应战,指挥若定的儒将风度形象: (4)《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 2.从下列说法中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 A.“大江东去”中的“大江”指长江。 B.“故国神游”一句中,“故国”指旧国,旧地,这里指当年赤壁战场。 C.“卷起千堆雪”和“樯橹灰飞烟灭”两句都运用了比喻修辞格。 D.“羽扇”“纶巾”都是古代儒将的装束。 3.对“乱石穿空”三句理解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一个“穿”字,突现了山崖“刺破青天锷未残”的气势。 B.“拍”不仅给人大浪撞击大石的视觉形象,还给人以撞击的听觉效果。 C.“卷”字用拟人手法,展现出波涛翻卷动荡之貌,写出浪花激溅之状。 D一个“惊”字既写出波涛之气势,更写出波涛给人的感觉。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大部分词调分成两段,甚至三段、四段,分别称为“双调”“三叠”“四叠”。段在词中又叫“片”或“阕”。一首词的上下两段分别称上下片或上下阕。 B.从晚唐五代到宋的温庭筠、晏殊、秦观、苏轼、李清照等一系列词坛名家的词风虽不无差别,各有擅长,但大体上可归诸婉约范畴。 C.婉约词风,其内容主要是写男女情爱,离情别绪,伤春悲秋,光景流连;其形式大都婉丽柔美,含蓄蕴藉,情景交融,声调和谐。 D.苏轼,北宋文学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影响很大。 5.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理解欠妥的一项是(  ) 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开头几句,写得气势磅礴。作者从眼前滚滚东去的长江写起,联想到历史就如一条流淌千古的长河,有多少风流人物,都被历史长河的波涛所淘尽。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三句正面描写赤壁的景色,历来为人所称道。“穿”“拍”“卷”三个动词,非常富有表现力,形象地传达了赤壁两岸悬崖绝壁、直插云霄的形态,惊涛拍岸所发出巨大的涛声,以及像千堆雪一样汹涌的波涛的情状。寥寥13字,绘声、绘形、绘色,写出了赤壁壮丽的景色。 C.“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两句中,“江山如画”是对前面写景的总结,“一时多少豪杰”既是对前面“千古风流人物”的照应,也为下阕写周瑜张本。 D.词的下阕通过对周瑜的回想,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感情。但在词的最后,诗人得出人生如梦的感慨,不如及时行乐,因而觉得前面的感想是多余的,是自寻烦恼。 6.对《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苏轼善于以历史为词,拓宽了题材,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提高了词的意境,且一扫以前文人词的柔弱气息,为词坛注入了新鲜血液,开创了豪放派的先河。这首词便是明证。 B.苏轼素有抱负,却在激烈的竞争中屡遭贬斥,甚至险遭杀身之祸,其内心的苦闷可想而知,因而将夙志寄托在古代英雄身上,也是情理中的事。——这首著名的词作正是如此,他借咏史,抒写出了郁积胸中的块垒。 C.词人将写景、咏史、抒情糅合在一起,做到了情、景、事的交织。且全词文脉相承,又各有重点:上阕由壮丽的赤壁,联想到古代英雄;下阕则抒发向往英雄与自己壮志未酬的感叹。 D.本词为苏轼的代表作,其豪放风格,从两个侧面透射出来:一是着意对赤壁景物的描摹,将江山之胜与咏古之情融为一体;二是把酒祭江,直抒自己渴望能像周瑜那样为国建功立业的豪情。 7.作者是如何描绘赤壁风景的?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答案 ①风景: ②修辞手法: ③作用: 8.“乱石穿空,惊涛拍岸”有的版本作“乱石崩云,惊涛裂岸”。请从艺术效果角度分析,你更喜欢哪一版本。
部编教材 必修(上册) 教学案 使用: 教学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