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走进科学实验室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节走进科学实验室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2-09-08 09:02:23

文档简介

实验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①烧瓶:主要用于溶液之间或液、固之间的反应,可加热,但需垫石棉网,还可组装气体发生装置。
  
  ②烧杯:主要用于液体之间的反应,溶解固体,配制溶液组装过滤器,可以加热,但需要垫石棉网。
  
  ③锥形瓶:可用于反应容器,例如中和滴定;蒸馏实验中承接各种馏分,组装气体发生装置,可以加热,但需垫石网。
  
  ④蒸发皿:用于浓缩溶液或去掉结晶水合物中的结晶水。可以直接加热。
  
  ⑤试管:少量物质间的反应容器,组装简易气体发生装置,收集少量气体,可直接加热。
  
  ⑥集气瓶:用于气体与其它物质的反应,收集气体。
  
  ⑦广口瓶:用于组装气体发生装置
  
  ⑧量筒:粗略量取液体的体积,不能用于反应容器,读取液体体积时应注意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点相切。
  
  ⑨容量瓶:用于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或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不能用做溶解的容器。
  
  ⑩滴定管:中和滴定的主要仪器,也可用于准确量取液体。酸式滴定管不能盛放碱性试剂,碱式滴定管不能盛放酸性试剂和氧化性试剂。
  
  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用,不能倒置,滴加时尖嘴不能伸入容器内部(个别例外),应在接受容器上口边缘0.5cm处垂直滴加。
  
  托盘天平:粗略称量质量用,使用前应先调好零点,使指针指在标尺中间,两边托盘放大小相同的纸,若称取有腐蚀性的药品时,应放在玻璃容器中称量,左盘放称量物,右盘放砝码。
  
  酒精灯:需加热的实验中做热源。酒精灯中酒精的容量在1/4~2/3之间。用外焰加热,用完后用灯盖盖灭
  
  漏斗:向小口容器内倾倒液体,制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极易溶于水的气体时用于组装尾气吸收装置,组装过滤装置。
  
  分液漏斗:滴加液体时需控制滴加速率时用到,组装气体发生装置,分液、萃取。
  
  长颈漏斗:添加液体,组装气体发生装置(用于形成液封)。
  
  温度计:在需要控制温度的实验中用于测量温度,不能代替玻璃棒。
  
  玻璃棒:搅拌,引流(共25张PPT)
摆放试管和试管夹
用于少量试剂的反应,可加热
试管加热时夹持用,以免烫伤手。
测量时间(指时间间隔)
试管架:
试管:
试管夹:
停表:
天平:
测量物体的质量
电流表:
电压表:
显微镜:
酒精灯:
测量电流的大小
测量电压的大小
观察细胞等微小物体
实验室常用的热源
温度计:
测量温度
仔细阅读书本P9页实验室安全守则,然后讲讲在实验室中该注意点什么?
假如你在实验室中遇到了意外伤害事故你会怎么做?
从图中找出哪些同学的行为不符合实验室安全守则?
1、滴管的使用
2、酒精灯的使用
3、放大镜的使用
书本P9页
练习:
学校实验室的仪器中,用来加热的是____,取用少量固体药品的是___,滴加少量液体的是____,用作少量物体反应的容器的是___,常用来搅拌的是_____。
酒精灯
钥匙
滴管
试管
玻璃棒
胶头滴管
胶头滴管的主要用途:
1、用于吸取少量液体。
2、用于滴加少量液体。
胶头滴管分为两种:普通胶头滴管和滴瓶上的胶头滴管(滴瓶上的胶头滴管同时起到瓶塞的作用)。
1、吸取液体的方法:
第一步:在试剂瓶外挤出胶头
滴管中的空气;
第二步:伸入试剂瓶中吸取液体。 (外挤内吸)
2、胶头滴管不能交叉吸取液体。
即吸取一种试剂后,需洗净才能
吸取另一种试剂。
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滴加液体的方法:
①将胶头滴管竖直悬于, 试管口的正上方。
②不能将试管倾斜滴加。
③不能伸入试管内。
④不能接触容器内壁。
4、在使用过程中不能平放或倒放。
5、试剂瓶上的滴管不需要洗涤,
要专管专用,不能张冠李戴。
6、常识:20滴水的体积约为1ml。
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酒精灯


灯体
灯芯
焰心
外焰
内焰
酒精灯是一种以酒精为燃料用于加热的仪器。主要由灯体、灯芯、灯帽三大部分组成。
酒精灯的火焰由外向内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其中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次之,焰心温度最低。
酒精灯的结构
酒精灯的火焰
1、酒精量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
不少于酒精灯容积的1/4 。
2、添加酒精时,用漏斗添加酒精。
3、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
添加酒精。
4、应用火柴点燃酒精灯。
5、给物质加热时应用酒精灯的外焰。
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6、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
点燃另一酒精灯
7、熄灭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
切不可用嘴吹灭。
8、加热时玻璃仪器不要与酒精
灯的灯芯接触。
9、给玻璃仪器加热时,应先擦
干仪器外壁的水珠。
10、如果碰倒酒精灯并导致燃烧,
应立即用湿抹布或沙土扑灭。
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放大镜
镜柄
镜片
使用放大镜的正确方法
方法一:让放大镜靠近观察的物体,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然后移动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方法二:放大镜尽量靠近眼睛。放大镜不动,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共27张PPT)
奇妙的大自然
2、大自然的各种事物都在发生变化与运动
大雁迁徙
种子长成了幼苗
鸟蛋会孵出小鸟
食物长霉
雨后为什么会出现彩虹?
含羞草为什么会呈含羞状?
为什么铅笔会在水中“弯折”?
1、你平时还观察到了哪些有趣的自然现象?
你知道它发生的原因吗?
2、你最感兴趣的自然现象是什么?
思考:
科学是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一门学科。
科学是什么?
问题:
金鱼为什么会在水中上浮和下沉呢?
探究实验:
1、把装有沙子的气球投入水中将会怎样?
2、然后慢慢放掉一些气又会如何呢?
鳔的大小在不同水层中会发生变化
我们平时只要多仔细观察、多实验、多思考,那么一些神秘的自然现象也就不神秘了。
牛顿因好奇于苹果落地而发现了“万有引力”。
瓦特因好奇于水的沸腾顶起壶盖而发明了蒸汽机。
 只要你留心观察,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你也就是一个小科学家!
科学家的研究就是从 “对自然现象的好奇” 到“问题的提出和发现”
仔细观察
积极实验
认真思考
学习科学的方法
科学规律是通过探究获得的。
思考: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哪些便利?
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烽火台
电报机
磁悬浮列车
航天器能把人类带入变幻莫测的太空,使人们发现许多宇宙的奥秘。
科技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⑴、通讯方式、工具的变化
⑵、交通工具的变化
⑶、家用电器给生活带来的便捷
⑷、登月,探索海底、地球内部
等等
讨论:
科学技术只会带来福音吗?
是否有不利的一面?
大 气 污 染
水 污 染
土壤污染
我们要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
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推动社会进步,
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类创造更
美好的生活。
课堂作业
1、科学是一门研究 ,并寻找它们 、 和
的学科。
2、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是 ( )
A 仔细观察 B 积极实验
C 认真思考 D 以上都是
各种自然现象
发生
发展的原因
规律
D
风力
3、如图所示,树在风中发生的弯曲程度与什
么因素有关?为此,请你提出两种猜想。
猜测一:
猜测二:实验室事故的处理方法——仅供参考
(1)创伤:伤处不能用手抚摸,也不能用水洗涤。若是玻璃创伤,应先把碎玻璃从伤处挑出。轻伤可涂以紫药水(或红汞、碘酒),必要时撤些消炎粉或敷些消炎膏, 用绷带包扎。
(2)烫伤:不要用冷水洗涤伤处。伤处皮肤未破时,可涂擦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或用碳酸氢钠粉调成糊状敷于伤处,也可抹獾油或烫伤膏;如果伤处皮肤己破,可涂些紫药水或1%高锰酸钾溶液。
(3)受酸腐蚀致伤: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或稀氨水、肥皂水)洗,最后再用水冲洗。如果酸液溅入眼内,用大量水冲洗后,送校医院诊治。
(4)受碱腐蚀致伤: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2%醋酸溶液或饱和硼酸溶液洗,最后再用水冲洗。如果碱溅入眼中,用硼酸溶液洗。
(5)受溴腐蚀致伤:用苯或甘油洗濯伤口,再用水洗。
(6)受磷灼伤:用1%硝酸银,5%硫酸铜或浓高锰酸钾溶液洗濯伤口,然后包扎。
(7)吸入刺激性或有毒气体:吸入氯气、氯化氢气体时,可吸入少量酒精和乙醚的混合蒸气使之解毒。吸入硫化氢或一氧化碳气体而感不适时,应立即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但应注意氯气、溴中毒不可进行人工呼吸,一氧化碳中毒不可施用兴奋剂。
(8)毒物进入口内:将5—10m1稀硫酸铜溶液加入一杯温水中,内服后,用手指伸入咽喉部,促使呕吐,吐出毒物,然后立即送医院。
(9)触电:首先切断电源,然后在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
(10) 起火:起火后,要立即一面灭火,一面防止火势蔓延(如采取切断电源,移走易燃药品等措施)。灭火的方法要针对起因选用合适的方法。一殷的小火可用湿布、石棉布火砂子覆盖燃烧物,即可灭火。火势大时可用泡沫灭火器。但电器设备所引起的火灾,只能使用二氧化碳或四氯化碳灭火器灭火,不能使用泡沫灭火器,以免触电。实验人员衣服着火时,切勿惊慌乱跑,赶快脱下衣服,或用石棉布覆盖着火处。
(11) 伤势较重者,应立即送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