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测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测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11-02 16:13: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测试题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50分)
1.读图,判断土地利用类型是( )
A.草地 B.林地 C.耕地 D.建筑用地
“光伏扶贫”主要是在民居屋顶和农业大棚上铺设太阳能电池板获取电能,农民既可以自用,也可以将多余电量卖给国家电网,即“自发自用、多余上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太阳能光伏发电属于( )
A.电子信息 B.航空航天 C.生物工程 D.新能源
3.影响太阳能光伏发电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河流湖泊 B.太阳光照 C.植被种类 D.地形类型
4.南水北调工程意义重大,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促进了南方和北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B.有利于缓解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
C.缓解了南方地区的水资源供需矛盾
D.缓解了华北地区缺水的问题
读西气东输线路图,完成下面小题。
5.我国“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干线是( )
A.轮南—上海 B.乌鲁木齐—北京
C.乌鲁木齐—广州 D.霍尔果斯口岸—广州
6.西气东输给东部地区带来的好处是( )
①缓解了能源短缺 ②增加了财政收入
③改善了当地的大气环境 ④能源得到大规模开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大同要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实现产业转型,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  )
A.大力提升新能源、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比重
B.大量开采煤炭资源,使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
C.加强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积极推进产能合作
D.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力
森林界线简称林线,指高纬度地区或高山,由于低温(月平均气温最高在7℃以下)和风及土壤等条件而不能形成森林的界线。下图是我国局部地区林线海拔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影响图示区域林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 B.地形 C.夏季风 D.海陆位置
9.下列有关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主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湿地减少 B.乙地——土地沙漠化
C.丙地——水土流失 D.丁地——干旱
10.解决我国水资源季节分布不均的有效办法是( )。
A.跨流域调水 B.节约用水 C.兴建水库 D.南水北调
11.下图漫画《分“田”》反映了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
A.乱砍滥伐 B.超载放牧 C.乱占耕地 D.土地荒漠化
12.下列属于我国土地利用中出现的问题是( )
①草场放牧量低,没有充分利用②土地荒漠化③土壤盐渍化④水土流失严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重稀土矿非常珍稀宝贵,广泛应用于钢铁、电子、石油等行业,被称为“工业味精”。地球上已知的重稀土储矿量,几乎全部集中在中国南方地区。读“我国重稀土矿占比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广东、广西两省重稀土矿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 )
A.69% B.48% C.43% D.35%
14.对于我国南方重稀土矿开发利用说法合理的是( )
A.加强保护,适度开发 B.不断扩大开采规模
C.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D.全部以“原矿”出口
15.下列地区,水资源严重不足的是( )
A.华北平原 B.长江中下游平原 C.珠江三角洲 D.四川盆地
碳中和是指中立的(即零)总碳量释放,透过排放多少碳就作多少抵销措施,来达到平衡,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从上个世纪70年代起,丹麦政府开始大力倡导自行车出行,自行车逐渐取代汽车成为他们的重要交通工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关于倡导“碳中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B.能鼓励人们积极参与植树造林活动
C.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D.有利于应对全球变暖
17.丹麦政府大力提高自行车普及率、发展风力发电,可以( )
①减少石油消耗②减少环境污染③提高能源利用率④促进制造业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读“中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与世界平均水平的比权图”,完成下列小题。
18.图中反映我国资源的基本国情是( )
A.总量丰富 B.总量不足
C.人均占有量少 D.人均占有量多
19.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正确态度是( )
A.我国地大物博,资源可以大量消耗
B.我国自然资源短缺,必须全部保护起来,禁止开采
C.可再生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供人类无节制使用
D.非可再生资源更应当珍惜和节约使用,避免浪费和破坏
水是生命之源,与人类生活、生产息息相关。读下面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0.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
A.夏秋多,冬春少 B.夏春多,秋冬少
C.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增 D.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21.缓解上图水资源分布不均的主要途径是( )
A.植树造林 B.跨流域调水 C.修建水库 D.提高水价
2021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专题调研时指出:南水北调工程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22.下列关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沿线地区说法正确的是( )
A.位于地势第一级阶梯 B.河流无结冰期
C.位于季风区 D.耕地类型都是旱地
23.南水北调给华北地区带来的“福祉”是( )
A.缓解水资源短缺的局面 B.缓解能源紧张的局面
C.改变耕地类型 D.提高黄河航运能力
2019年6月25日是第29个全国土地日,主题为“严格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各地组织开展了面向社会公众的各类宣传活动,目的是为了增进社会公众对土地资源国情、国策的了解,培育节约优先、保护优先的绿色发展意识。读“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24.图中①代表的我国土地利用类型是( )
A.林地 B.旱地 C.草地 D.水田
25.下列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叙述正确的是( )
A.类型齐全,分布均衡 B.耕地后备资源相当充足
C.耕地面积广,所占比重大 D.城市扩建不断侵占耕地
二、解答题(50分)
26.读我国地势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地形上看,第二阶梯上的主要地形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2)第三阶梯上的农业用地类型主要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3)南水北调工程把长江流域的水资源调入淮河流域、_________流域和_________流域。
27.读“长江流域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长江发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__山脉(用∧∧∧∧在图中标出),自西向东注入_________海。
(2)历史上,长江流域多次发生大洪水,其洪水的主要来源有:宜昌以上的干支流,南面淡水湖A________湖和B_________湖两大水系,北面的支流 C _______水系。
(3)长江素有“水能宝库”之称,图中M是_________水利枢纽,它是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具有巨大的综合效益。
(4)南水北调工程,是指把__________水系的丰富水资源,通过引水工程,调到我国缺水严重的_________、_________地区。该工程分为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
28.图1是我国耕地资源和水资源南北分布的差异图,图2是南水北调工程局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从时间分配看____;从空间分布看____。
(2)图中反映了我国水土资源的分布特点是南方____,北方____,这种匹配对农业生产是____。(合理或不合理)
(3)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的有效办法之一是____,南水北调工程是把____水系的水资源调到缺水严重的____,____地区。
(4)针对我国水资源严重紧缺的问题,____尤为重要。
29.读南水北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从丹江口水库引水,经鄂、________和_______(省级行政区简称),抵达京,津两市,东线和中线都到达________平原,缓解了当地的缺水问题。
(2)丹江口水库所在的河流A是________;长江上游与中游分界线城市B是________。
(3)列举出长江对长江沿岸地带经济发展有利的影响____________(答出三点即可)
30.读中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图,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土地资源属于____资源。
(2)我国幅员辽阔,陆地领土面积约____平方千米,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但是,由于人口众多,土地资源人均____。
(3)我国土地类型齐全,农业用地主要有耕地、草地和____。其中耕地比重小,仅占土地资源的____%。
(4)我国的耕地可分为旱地和水田,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耕地以____为主。
参考答案
1.C 2.D 3.B 4.C 5.D 6.B 7.B 8.A 9.C 10.C 11.C 12.B 13.C 14.A 15.A 16.A 17.A 18.C 19.D 20.D 21.B 22.C 23.A 24.A 25.D
26.(1) 高原 盆地
(2) 耕地 林地
(3) 黄河 海河
27.(1) 唐古拉山 东海
(2) 洞庭湖 鄱阳湖 汉江
(3)三峡
(4) 长江 西北 华北
28.夏秋多,冬春少 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地少水多 地多水少 不合理 跨流域调水 长江 华北 西北 节约用水
29.豫 冀 华北 汉江 宜昌 ①提供灌溉水源,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②提供便利的水路交通,有利于对外联系 ③提供工业用水,有利于工业的发展 ④提供丰富的旅游资源,有利于旅游业的发展 ⑤提供丰富的水产品,有利于生产和生活等 (答出三点即可)
30.可再生资源 960万 不足 林地 12.68 水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