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古诗三首 课件(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1.古诗三首 课件(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02 20:57: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21古诗三首
课前预习篇
新课导入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古往今来有许多爱国诗人写下了千古流传的爱国诗篇,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的世界,去感受诗人当时的心境吧!
1. 会认“将”等5个生字,会写“塞、秦”等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
“塞”“将”。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
情。(重点)
3. 理解诗句含义,激发我们对戍边将士的同情以及建设祖国、保卫祖国
的豪情壮志。(难点)
目标导学
作者简介
生平简介:王昌龄 (698—757),字少伯,盛唐时期著名边塞诗人,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等。
作者简介
生平简介:王翰(687—726),字子羽,唐朝著名诗人。
代表作有《凉州词》《春女行》《古蛾眉怨》等。
作者简介
生平简介: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宋代
(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派代表词人。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善用白描手法,语言清丽典雅。著有《易安居士文集》。代表作有《声声慢》《如梦令》《一剪梅》等。
知识链接
绝 句 绝句起源于两汉,成形于魏晋南北朝,兴盛于唐朝。绝句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
项羽不肯过江东 秦朝末年,统治者的残暴激起了人民的不满,各路豪杰纷纷起义抗秦,项羽率领八千江东子弟渡江转战中原,消灭秦军主力,立下赫赫战功。秦朝灭亡后,项羽与刘邦争夺天下,最终,兵败垓下,退至乌江渡口。当时,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振旗鼓,项羽觉得自己无颜再见江东父老,不肯过江逃生,便下马步战,杀敌数百,负伤十余处,最后从容自刎,时年31岁。
我会写的字
我会认的字
(“塞、秦、征、杰”见我会写的字)
词语天地
读写易错提示
多音字辨别
sài (边塞)
sāi (塞车)
运用:1. 到塞(sài)外旅游,不会
出现塞(sāi)车的场面。
2. 这名将(jiàng)领和士兵将(jiāng)
要奔赴前线。
正音:出塞(sài sāi) 项羽 (xiàng hàng )
. √ . √
辨形:醉:左窄右宽,“酉”扁长,注意不要写成“西”,右部写紧凑。
杰:“木”稍扁,撇捺舒展,四点底稍宽。

jiàng (将领)
jiāng (将要)

出塞 秦朝 长征 诗词 催促 醉卧 人杰 亦是 英雄 项羽
六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
词语听写
六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
方法目标
重点方法
写作方法
修辞手法
阅读方法
怀古讽今
反问、对偶
借助注释理解诗歌内容
六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
四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
课文讲解篇
出 塞(sài)
[唐]王昌龄
秦(qín)时明月汉时关 ① ,万里长征(zhēng)
人 ② 未还③ 。【句解:“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这两句写出了边塞征战的艰辛,反映了作者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
诗意:这明月就是秦汉时戍边将士仰望过的明月,这边关就是秦汉时戍边将士守卫的边关。久别亲人,经过长途跋涉,到边防线上驻守的将士们还没能回到家乡。但使④ 龙城飞将(jiàng)在,不教 ⑤ 胡马度阴山。【句解:这两句是写希望有良将把守边关,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得到安宁,人民过 上安定生活的美好心愿。】 诗意:要是有李广那样的大将戍守边关,
就不会让胡人的骑兵度过阴山。
凉州词
[唐]王 翰(hàn)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 ⑥ 饮琵(pí)琶(pá)⑦马上催。
【句解:“马上”的意思是马背上,采用对比的写法,将美味的葡萄美酒和催人出发的琵琶声相对比,写出了战事的紧张和战士的身不由己。】
诗意:精美的酒杯之中斟满甘醇的葡萄美酒,勇士们正要开怀畅饮,却又被急促的琵琶声催促着要上战场。
①关:关塞,在边境险要的地方设置的守卫处所。
②人:指戍守边疆的士兵。
③还:回家。
④但使:只要。
⑤教:令,使。
⑥欲:将要。
⑦琵琶:指作战时用来发出号角的声音时用的。
思考:如何理解题目 “出塞”
《出塞》是王昌龄早年赴
西域时所作,“出塞”是乐府
旧题。这是唐代诗人写边塞生
活常用的题目。
思考:“秦时明月汉时关”
能不能理解为秦朝时候的明月
和汉朝时候的边关?
不能。应该理解为秦汉时
的明月、秦汉时的关塞,这里
是互文的写法。
思考:守关的将士们虽然远
离家乡,有着对战争的憎恨,
对朝廷的埋怨,但他们仍希望
像李广那样的将军能够到来,
带领他们英勇奋战,守卫边
关。 由此,你感受到了什么?
感受到守边将士建功立业的
愿望和保卫国家的雄心壮志 。
思考:从“古来征战几人回”中,你体会到什么?
我体会到战争的残酷,战争使多少家庭家破人亡,多少尸骨埋葬他乡。
思考:诗中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的诗句是什么?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思考:诗人李清照为什么“至今思项羽”?
在北宋南迁的动荡年代,李清照亲眼看到当局面对强敌仓皇渡江逃窜的丑态,与“不肯过江东”的项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人借赞扬项羽来批判
南宋王朝统治者投降、逃跑、苟且偷生的可鄙行径。
思考:你理解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吗?
项羽最壮烈的举动当属因“无颜见江东父老”,放弃暂避江东、重振旗鼓,而自杀身亡。在作者李清照看来这种失败中表现出来的异乎寻常的英雄气概在宋廷南渡时尤为可贵。诗人盛赞“不肯过江东”的精神,实因感慨时事,借史实来抒写满腔爱国热情。


醉卧沙场 ⑧ 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反问)【句解:“君莫笑”三字,于顿挫之中一笔挑起,引出了全诗最悲痛、最决绝的一句。“古来征战几人回”运用夸张的手法,写战士们征战沙场,少有人回,表现了战争的激烈、残酷,深化了
古诗的主题。】
诗意:如果我醉倒在战场上,请不要笑话我,从古至今外出征战又有几人能回?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jié) ⑨ ,死亦为鬼雄。(对偶)【句解:作者以“生”和“死”的志向来直抒胸臆,表现了自己生死都要坦坦荡荡、凛然于世的豪迈气概。】
诗意:活着的时候应当做人中豪杰,为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方才不愧为顶天立地的好男儿。
至今思项羽 ⑩ ,不肯过江东 。
【句解:“不肯”二字充分表现了项羽的英雄豪气。诗人追思项羽,借古讽今,鞭挞了南宋当权者苟且偷生的无耻行径。】
诗意: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⑧沙场:战场。
⑨人杰:人中的豪杰。
⑩项羽:秦朝末年的起义军领袖,后来与刘邦争夺天下,失败自杀。
江东:长江在芜湖、南京间作西南、东北流向,古人习惯上称自此以下的长江南岸地区为江东。
结构图示
秦月、汉关、人未还:悲
思良将、建功业:壮
悲壮之感
思乡爱国
美酒斟满,琵琶声催
莫笑醉卧,几人能回
凉州词
生作人杰,死为鬼雄
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夏日绝句
宁为玉碎
不为瓦全
出塞
主题感悟
《出塞》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
无良将的边塞诗。诗歌先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图景,并融情于景,表达了对边关久戍将士的同情以及希望朝廷起用良将早日平息战乱的强烈企盼。《凉州词》是一首边塞诗,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表达了诗人对守边将士忠勇报国、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的赞美之情。《夏日绝句》借项羽的宁死不屈反讽徽宗、高宗父子的丧权辱国,烘托出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怀和不屈从于命运的铮铮风骨。
主题归纳
感悟心语
古代的边关战乱频繁,戍边的将士们常年征战在外,不得回乡,思念亲人的哀怨、保家卫国的壮志,就这样交织在一起;战争又使多少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老百姓生活在水
深火热之中,人民不堪重负,渴望和平。我们更要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写法练笔
写作特点:借古讽今。
仿写思路: 《夏日绝句》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诗人通过表达对生与死的态度,歌颂项羽的悲壮之举来讽刺南宋当权者不思进取、苟且偷生的无耻行径。
我的练笔:针对目前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运用借古讽今的写法写一个片段,来表达自己的看法。
六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
四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
课后作业篇
出 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凉州词
[唐]王 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出塞》《夏日绝句》。
朗读指导:
课后习题解答
◎结合注释,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参考答案:只要令汉朝李广那样的将军镇守边关,就可以抵挡入侵的敌
人,不叫他们越过阴山半步。
因为李广英勇善战,让匈奴闻风丧胆,不敢南下阴山入侵汉朝的边疆。我
感受到守边将士建功立业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参考答案:如果醉卧在沙场上,也请你不要笑话,古来外出打仗的能有几
人返回家乡?
我体会到战争的残酷,战争使多少家庭家破人亡,多少尸骨埋葬他乡。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参考答案:活着的时候,应当做人中豪杰;就是死了,也要成为鬼中的英
雄。
这两句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做人中的豪
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之情,溢于
言表。
课后习题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