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五四制八年级物理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习题(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鲁科版五四制八年级物理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习题(有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1-03 10:15: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鲁科版五四制八年级物理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习题
一、单选题
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可以用
A. 验电器 B. 看它是否能吸引轻小物体
C. 和已知带电体相斥 D. 以上三种方法任意一种均可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
C. “公共场所请勿大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的响度要小
D. 游泳时在水下能听到岸上的声音,说明水能够传声
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声音;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大。这个实验表明了
A.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 声波在玻璃罩中发生反射
C. 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
D. 声波在传播过程中振幅逐渐减少
关于声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声音从水中传到空气中,声速增大
B. 超声波比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快
C. 声音被墙壁反射回来,声速减小
D. 声音被墙壁反射回来,声速不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只要物体在振动,人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 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因而次声波也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 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约是,比水中传播快
D.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其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都不会变化
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不能完成探究目的的是.
A. 发出“啊”的声音,用手指触摸喉咙处
B. 一边改变管子插入水中的深度,一边用嘴吹管的上端
C. 敲打铜锣,锣响后用手触摸锣面
D. 敲击音叉后,将音叉轻轻地接触脸颊
如图所示,将悬挂的乒乓球移近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到乒乓球被音叉弹开。此现象表明
A. 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B. 声音能通过固体传播
C. 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D.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闹铃声逐渐变小,直至听不见;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听到闹铃声逐渐变大。关于上述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听不见闹铃声是由于闹铃停止振动
B. 该实验现象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C. 该实验现象说明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 听到铃声逐渐变大,是由于闹铃振动加快
锣发声的时候用手按住锣面,锣声就消失了,这是因为
A. 手挡住了声音,锣声无法传播 B. 锣面停止振动
C. 声音被手传走,空气中无声波 D. 锣面振动变小
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气球破裂发出的声音是由于球内气体体积迅速膨胀引起周围空气的剧烈振动而产生的
B. 在敲大钟时,停止对大钟敲击后,大钟“余音末止”,其主要原因是钟的回声
C. 长笛、箫等乐器,吹奏时空气柱振动发声
D. 在花样游泳比赛中,运动员在水中也能听到音乐,是因为水能传播声音
今年月日时分,长征二号遥火箭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名航天员送入太空,点分飞船成功与中国天宫空间站实现自动交会对接,点分三名航天员进入了空间站。如图所示是对接时的情景,以下有关对接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对接时,“神舟十三号”相对天宫空间站的速度很小
B. 对接后,“神舟十三号”相对天宫空间站是静止的
C. 对接后,它们做匀速直线运动
D. 对接时的图片不是通过声波传播的
二、填空题
中考期间,考点周边禁止鸣笛,这是为了防止______的产生,悠扬的笛声是______振动产生的,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赛龙舟时,龙舟上发出的阵阵鼓声是由于鼓面______产生的,_______是声源,鼓声是通过_________传到观众处.
找一面把两间屋子分开的坚硬的墙壁。把一台收音机放在一间屋子里,降低音量,使声音变得轻柔。关上门,进入另一个与之相连的房间。如图所示,把玻璃杯抵着墙放好,使玻璃杯的杯口贴着墙壁。用一只手握着玻璃杯,把耳朵贴在杯子底部,你______听到了声音填能或不能,这说明______和______都可以传声。
敲打铜锣,因锣面________而发出声音,而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宇航员即使再用力敲打,他也不能直接听到锣声,这是因为________不能传声。
上课时,老师的讲话声是通过______传入学生耳中的;隔墙有耳说明声音能够在______中传播;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_而产生的。
下列四幅图中,没有产生声音的是________.A.敲击水瓶 B.真空罩中响铃的闹钟 关闭的音箱 D.吹着的哨子
三、实验探究题
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实验;
如图,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说明______。
如图,抽去玻璃罩内空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说明声音的传播依赖于介质,真空不能______,而现实生活中,绝对真空达不到,通过这个实验得到的结论是在实验事实的基础上______得到的。
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如图这个实验是为了声音能够传递______。我们用相同的力敲击材料相同、大小不同的音叉,音叉发出声音的______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不同。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析】解:、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可以用验电器,故A可以;
B、通过观察它是否能吸引轻小物体也可以判断物体是否带电,故B可以;
C、据同种电荷相斥可判断该物体是否带电,故C也可以;
D、中说上面三种方法任意一种均可,故该选项最全面。
故选:。
实验室常用验电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电荷间的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
知道验电器的作用、电荷间作用规律和带电体的基本性质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2.【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相关知识,内容比较简单,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固体传声最快,液体次之,气体传声最慢;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是由物体振动的振幅决定的。
【解答】
解:、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故A正确;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故在真空中气体的传播速度为,故B错误;
C、“公共场所请勿大声说话”是要求人们在公共场所说话响度要小些,故C正确;
D、游泳时在水下能听到岸上的声音,说明液体能够传声,故D正确。
故选B。

3.【答案】
【解析】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不是解释这个现象的原因,故A错误。
B、声波在玻璃罩内会发生反射,抽出空气前后声音都会在玻璃罩内发生反射,也不是解释此现象的原因,故B错误。
C、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空气,玻璃罩内空气逐渐变稀薄,声音逐渐变小,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玻璃罩内空气逐渐变稠密,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大,说明声音传播必须通过介质,故C正确。
D、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空气和逐渐放入空气时,闹钟的振幅没有发生变化,故D错误。
故选:。
空气可以传声,空气越稀薄,空气传声能力越差。
本题考查了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介质越稀薄,传声能力越差。
4.【答案】
【解析】
【分析】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传播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本题考查了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一道声学基础题,比较简单。
【解答】
A、声音从水中传到空气,声速减小,故A错误;
B、超声波和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相同的,故B错误;
、声音被墙壁反射回来,还是在空气中传播,声速是不变的,故C错误,D正确。
故选:。
5.【答案】
【解析】解:、物体振动会产生声音,比如声音的频率不在的范围内,或响度过小等,人耳都听不到,故A错误;
B、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不论是超声波、次声波还是可听见声波都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正确;
C、时,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约是,比水中传播慢,故C错误;
D、声音在传播过程中,振动物体的振动频率不变,音调不变;振动物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变,音色不变;
传播过程中,距离声源越来越远,响度越来越小。故D错误。
故选:。
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物体发生振动;介质向外传声;良好的听觉器官;频率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有足够的响度;
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气体中传播最慢,但是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声音有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物体振幅和距声源的距离有关,音色跟材料和结构有关。
本题考查了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声音特性的辨别等,属声学综合题。
6.【答案】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声音的产生,属于基础题。
声音是有物体振动产生的;据此分析可知。
【解答】发出“啊”的声音,用手指触摸喉咙处,能感受到声带振动,可以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不符合题意;
B.一边改变管子插入水中的深度,一边用嘴吹管的上端,不能感受发声体振动,不可以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符合题意;
C.敲打铜锣,锣响后用手触摸锣面,能感受铜锣振动,可以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不符合题意;
D.敲击音叉后,将音叉轻轻地接触脸颊,能感受音叉振动,可以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不符合题意;
故选:。
7.【答案】
【解析】解:正在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多次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从而说明声音是由音叉的振动产生的。
故选:。
本题是把音叉的振动转化为乒乓球的运动,这样可以把音叉的微小振动进行放大。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产生的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了解,以及物理学法中的转换法的应用。
8.【答案】
【解析】解:、听不见闹铃声了,是因为传播声音的介质没有了,并不是闹铃不再振动,故A错误;
B、随着空气逐渐被抽去,铃声逐渐减小,空气的变稀了,声音变小了,故可以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故B正确;
C、如果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就没有声音了,说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
D、听到闹铃声又逐渐变大,是因为传播声音的空气的密度变大,而不是闹铃振动加快,故D错误。
故选:。
解决此题要知道声音需要介质进行传播,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的传播条件进行解答。
9.【答案】
【解析】锣发声的时候,锣面是振动的,当用手按住锣面,锣面停止振动,所以锣声就消失了,故B正确,、、D错误。故选B。
10.【答案】
【解析】解:、响声的产生是由于物体的振动,气球破裂、煤气瓶爆炸、车胎爆炸的时候,内部气体从中冲出,并且压强大于外界,相当于冲击波,使周围气体发生振动产生巨响,但是物体本身不会发出太大的响声,故A正确;
B、敲击大钟后,大钟振动发出声音,但敲击停止后,空气的振动却没有停止,所以会有“余音未止”,故B错误;
C、笛子和箫是靠笛子和箫内空气柱振动发声,故C正确;
D、花样游泳运动员在水中表演时,能听到岸上优美的音乐声。说明液体水也能传播声音,故D正确。
故选:。
高压气体作用于外部气体产生强烈的压力波,即空气振荡,这种振荡传到人的耳膜,就听到“嘭”的爆破音,声音都是耳膜对空气波声强的反应;
声音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也就停止;
笛子和箫是靠笛子和箫内空气柱振动发声;
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
解决此题要知道空气的振动也会发出声音,结合声音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即可。
11.【答案】
【解析】
【分析】
以最新的科技成果为研究对象,考查了物体间的相对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和声音的传播条件,有一定的综合性,但难度不大。
两个高速飞行的航天器在对接时,必须保持相对速度很小,对接后一起运动,其相对位置不再发生变化,是相对静止的;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解答】
A、对接时,两个航天器之间必须保持相对较小的运动速度,这样才能便于操作,故A正确;
B、对接后,两个航天器的相对位置不变,以相同的速度和方向一起飞行,因此是相对静止的,故B正确;
C、对接后,两航天器做圆周运动,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所以对接时的图片不是通过声波传播的,故D正确。
12.【答案】噪声 空气柱 大于
【解析】解:中考期间,考点周边禁止鸣笛,这是在声源处防止噪声的产生。
笛声是笛子内空气柱振动发声。
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故答案为:噪声;空气柱;大于。
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入耳处。
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振动发声。
一般情况下,固体传声速度大于液体传声速度,液体传声速度大于气体传声速度。
本题考查了噪声的控制、气体振动发声、声速度等,是比较简单的习题。
13.【答案】振动;鼓面;空气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属于基础题。
声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传声。
【解答】
鼓声是由于鼓面振动产生的,鼓面是声源;
听到的鼓声主要是通过空气传到人耳。
故答案为:振动;鼓面;空气。
14.【答案】能 固体 气体
【解析】解:声音可以通过气体和固体传播,所以把耳朵贴在杯子底部,能听到声音;这说明固体和气体都能传播声音。
故答案为:能;固体;气体。
固态传声效果比气体好;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传播以及应用,是一道基础题。
15.【答案】振动 真空
【解析】
【分析】
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两个方面分析解答。
【解答】
敲打铜锣,因锣面振动而发出声音,而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宇航员即使再用力敲打,另一宇航员也不能直接听到锣声,这是因为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
故答案为:振动;真空。

16.【答案】空气 固体 振动
【解析】解:声音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上课时的讲话声是通过空气传入学生耳中的;
隔墙有耳说明声音能够在固体中传播;
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溅起的水花是音叉振动造成的,所以说物体的振动能产生声音。
故答案为:空气;固体;振动。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此题主要考查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属于基础知识。
17.【答案】
【解析】
【分析】
解答此题必须理解产生声音的条件。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也会停止。
【解答】
根据声音的产生条件可以知道:要想产生声音,发声体必须是振动的,如果物体没有振动就不会产生声音。
都因为物体的振动发出声音;中能产生声音,但不能传播;中音响关闭,振动停止,不能发声,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18.【答案】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 传声 推理 能量 音调
【解析】解:正在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多次被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从而说明声音是由音叉的振动产生的;
门铃振动会发出声音,抽去玻璃罩内空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说明这里空气对传声有影响,进而推理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在现实生活中,绝对真空是达不到的,通过这个实验得到的结论是在实验事实的基础上概括推理得出的;
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所以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会把泡沫塑料球弹起;
我们用相同的力敲击材料相同、大小不同的音叉,音叉振动的频率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小的音叉振动快,音调高;大的音叉振动慢,音调低。
故答案为:声音又物体振动产生;传声;推理;能量;音调。
把音叉的振动转化为轻质小球的运动,这样可以把音叉的微小振动进行放大;
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物理学中,常常有难以达到条件的时候,这时,我们常常需要借助将实验想象为理想情况下来达到我们的目的,在实验基础上经过概括、抽象、推理得出规律,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就叫科学推理法;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此题是声学的综合题目,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应用及对声音特征的辨别,属于基础题。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