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五四制八年级物理2.2声音的特性 习题(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鲁科版五四制八年级物理2.2声音的特性 习题(有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1-03 10:16: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鲁科版五四制八年级物理2.2声音的特性习题
一、单选题
下列有关鼓声的说法正确的为
A. 鼓面振幅度越大,鼓声的音调越高
B. 敲打鼓面产生的鼓声是靠大地传入人耳的
C. 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D. 鼓面振动越快,鼓声的响度越大
夏商时期,已有铜制的铃和皮制的鼓。人耳能分辨出铃声和鼓声是根据声音的
A. 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声速
如图是楼梯中的一部分,从到是长短不同的铁护栏,一个同学用一根小木棒迅速从到逐一敲过铁护栏栏杆,此过程中,一定发生改变的是声音的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音色和响度
如图,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听声音并观察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轻拨与重拨钢尺,钢尺的振幅不同,重拨钢尺时振幅大
轻拨与重拨钢尺,钢尺的音调不同,重拨钢尺时音调高
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的力度拨动钢尺,钢尺振动的频率不同,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频率越高
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时,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A. 只有 B. 只有 C. 只有 D. 只有
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 在空气中声速跟光速相等
C. “高音”和”低音”是指音色不同
D. 声呐是利用次声波来定位的
选诗“征鸿目断阑干角,吹尽参差到夜深”中的“参差”即排箫,古乐器名,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参差”发声是由空气柱振动而产生的
B. 用力吹“参差”时发声的音调高
C. 能从很远处听到“参差”的声音说明空气可以传声
D. “参差”发声频率一定在之间
晚上,爸爸对小明说“请把电视声音调小点,不要影响邻居休息。”这里“调小”的是声音的
A. 音色 B. 音调 C. 响度 D. 速度
现代社会里,养狗成为一种“时尚”,但遛狗伤人事故也时有发生,超声驱狗器如图所示为网上一款应运而生。实验结果显示:对着狗一按开关,狗好像听到巨大的噪声而躲开,而旁边的人什么也没听见。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 人什么也没听见,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小
B. 人什么也没听见,是因为它发出声波的频率不在人耳能够感受的频率范围内
C. 人什么也没听见,是因为它发出的声音不是振动产生的
D. 人什么也没听见,是因为它发出的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下列实验中,探究声音产生条件的是
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放在钟罩内的响铃闹钟,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听到铃声明显减小
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A. B. C. D.
下面分别是音叉、钢琴与长笛发出的调的波形图关于种乐器发出的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长笛的音调最高,音叉的音调最低
B. 种乐器的音色相同
C. 种乐器的响度相同
D. 长笛和钢琴的音色相同
二、填空题
如果声源每分钟振动次,它的频率就是______。此声音人耳______填听得见或听不见
如图所示的是在清华大学新清华学堂舞台上,位与人类身高相仿的机器人“乐手”,或执竹笛,或弹箜篌,或敲排鼓,与民族音乐演奏家同台奏乐,带来“中国风机器人乐队与人类艺术家的合作表演。机器人“乐手”在吹竹笛时,竹笛声是______振动产生的;我们能分辨不同乐器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______不同。
小明在进行小提琴演奏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______而发声;小明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二胡的声音是通过______传播到我们耳中的。
春天来了,柳树发芽,我们可以用柳枝制成短笛吹响奏乐,我们用嘴吹制造的短笛发出的声音是由______的振动产生的。你所制造的笛子越长,音调会越______。
如图,小明把衣架挂在细绳中央,将细绳绕在食指上,并用食指堵住双耳,请另一位同学敲击衣架,小明听到的声音是由衣架______产生的;如果用大小不同的力敲衣架,则听到声音的______会发生变化。
三、实验探究题
用尺子来探究音调和响度分别与什么有关时,小明做了以下实验:
用尺子来探究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实验发现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______,发出声音的______越低;由此可得结论:______的高低与频率有关。尺子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较大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______。
用尺子来探究决定响度大小的因素,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保持人耳到钢尺的距离不变,接下来的操作______。
本实验用了什么研究方法: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析】解:、鼓面振幅度越大,鼓声的响度越大,故A错误;
B、敲打鼓面产生的鼓声主要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故B错误;
C、鼓声是因为鼓面的振动产生的,故C正确;
D、鼓面振动越快,鼓声的音调越高,故D错误。
故选:。
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它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传声的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的介质;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音调: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物理学中,振动快慢用每秒振动的次数来表示,称为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的特征,是一道声学综合题。
2.【答案】
【解析】解:人能辨别出是铜制的铃和皮质的鼓,是因为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故人们根据声音的音色不同来辨别铃声和鼓声,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
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本题考查了音色的相关知识,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相对较简单。
3.【答案】
【解析】解:用木棒敲过从到是长短不同的铁护栏,铁护栏的长度不同,体积和质量都不同,振动快慢不同,频率不同,音调一定不同;
都是木棒敲打铁护栏,物体的材料和结构都相同,音色不会有明显改变;
用力大小可能相同,铁护栏的振动幅度可能相同,响度可能相同。
故选:。
物体体积越大,质量越大,难振动,频率小,音调低。
掌握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响度跟振幅和距声源的远近有关,振幅越大,离声源越近,响度越大。
音色跟物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4.【答案】
【解析】解:轻拨与重拨钢尺,会导致钢尺振动幅度不同,响度就不同,重拨时振幅大,响度大;不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频率保持不变,音调不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时,振幅越大,则声音的响度越大,故正确;
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的力度拨动钢尺,钢尺振动的频率不同,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体积越大,频率越低,音调越低,故错误。
故选:。
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而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本题考查声音的三要素,掌握声音的三个特征及其影响各特征的因素,能从实验的做法中做出相应的判断是解答的关键。
5.【答案】
【解析】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A正确;
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左右,与光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不同。故B不正确;
C、高音、低音指的是音调,不是音色。故C不正确;
D、声呐是利用超声波定位的。故D不正确。
故选:。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光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不同;
声音的特性有三个: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音色是指声音的感觉特性;
声呐是利用超声波定位的。
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声速、声音的应用,是声现象的综合题,包含的知识点较多,难度不大。
6.【答案】
【解析】解:、“参差”发声是由空气柱振动而产生的,故A正确;
B、用力吹“参差”时发声的响度变大,故B错误;
C、很远处能听到“参差”的声音说明,空气传播声音,故C正确;
D、人耳只能听到频率在之间的声音,故D正确。
故选:。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三个特征是音调、音色和响度,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体振动产生声音、声音的特性的掌握情况,属于基础知识。
7.【答案】
【解析】解: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当电视音响振动幅度大时,发出声音的响度也会很大,所以这里“调小”的是声音的响度。
故选:。
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它与物体振幅有关。音量的调节,就是改变声音的响度。
本题考查学生对响度在生活中具体应用的了解情况。
8.【答案】
【解析】解:人的听觉范围是,狗的听觉范围是,人什么也没听见,是因为驱狗器发出声波的频率不在人耳能够感受的频率范围内,而在狗的听觉范围之内,所以对着狗一按开关,狗好像听到巨大的噪声而躲开,而旁边的人什么也没听见,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
超声是指高于的声音,次声是指低于的声音。人耳无法听到超声和次声。
人的听觉范围是,狗的听觉范围是。
本题考查了人的听觉范围,但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答题。
9.【答案】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了声音发生的条件和声音传播的条件;在进行判断时,且不要将两个条件混淆,产生条件--振动,传播条件--介质;再认真分析题目中的实例,看到底是声音的产生还是传播;抓住根本方可正确解答。
声音产生的条件是--振动;声音传播的条件是--需要介质;结合题目实例所体现的现象,然后分析到底是声音的产生还是传播,要将实验现象与声音的特征相联系,不要混淆产生与传播,抓住本质方可。
【解答】
声音产生的条件是--振动;
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溅起水花则说明音叉在振动,也就说明音叉发声靠振动,故说明了声音发生的条件,符合题意;
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说明频率不同,音调不同,故说明的是音调的影响因素,不符合题意;
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部分,听到的铃声明显减弱;说明当介质越来越少时,声音的传播就越难,推想后可得,无介质声音就不能传播,故说明的是声音传播的条件,不符合题意;
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看到笔尖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符合题意。
故ABC不正确,D正确,
故选D。
10.【答案】
【解析】
【分析】
频率是物体振动的次数,相同时间内振动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振幅是物体振动时偏离原位置的大小,偏离原位置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从声音的波形上分析,噪声的波形是杂乱无章、不规则的,乐音的波形是规则的.
通过物体振动的波形图,判断物体振动频率的大小,判断物体的振幅,从而判断音调和响度,考查学生对图象的识别能力.
【解答】
由图可知,三幅图中音叉、钢琴、长笛振动的快慢相同,三者的振动频率相同,因此音调相同,故A错误;
偏离原位置相同,振幅也相同,因此响度相同;故C正确;
三者的材料不同,声波的形状不同,音色不同.故BD错误、
故选C.
11.【答案】 听不见
【解析】解:物体在内振动次,称为如果每分钟振动次,则其频率为,低于人耳的听觉范围的下限,此声音人耳是听不到的。
故答案为:;听不见。
频率是指发声体每秒振动的次数,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在之间,超过这个范围的,人耳是听不到的。
本题考查声音频率的计算以及对人耳听觉范围的理解,属基础内容的考查。
12.【答案】空气柱 音色
【解析】解:悠扬的笛声是由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我们能分辨不同乐器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故答案为:空气柱;音色。
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此题考查了声音的多个知识点,运用声音的产生和声音的特征知识可解答此题。
13.【答案】振动 音调 空气
【解析】解:小明在进行小提琴演奏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振动而发出声音;
小明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改变物体振动的频率,从而达到改变声音音调的目的;
二胡发出的声音通过空气传到人的耳朵,从而听到声音。
故答案为:振动;音调;空气。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停止;
声音有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的高低和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快,音调越高;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充当声音传播的介质。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全面,有声音的产生、传播、音调和频率的关系等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4.【答案】空气柱 低
【解析】解:短笛发出悦耳的声音是短笛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声的;
笛子越长,空气柱质量大、体积大,越难振动,振动频率小,音调低。
故答案为:空气柱;低。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质量大,体积大的物体难振动,振动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质量大、体积大的物体难振动,频率小,音调低,虽然课本内没有明确指出,但是经常用到,一定要掌握。
15.【答案】振动 响度
【解析】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所以小明听到的声音是由衣架振动产生的。
用不同的力敲衣架,衣架振动的幅度不同,所以声音的响度会发生变化。
故答案为:振动;响度。
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及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和特性,是声现象基础知识的应用,难度不大。
16.【答案】慢 音调 音调 发出声音的频率低于,属于次声波,低于人类听觉的下限 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 控制变量法
【解析】解:
当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时,振动越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当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时,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当尺子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较大的力拨动钢尺,刻度尺振动频率低于,属于次声波,低于人类听觉的下限,所以人不能听到声音;
探究决定响度大小的因素:拨动尺子的力度越大尺子振动幅度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拨动尺子的力度越小尺子振动幅度越小,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小。所以改变钢尺振动幅度的操作是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
实验中,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
故答案为:慢;音调;音调;发出声音的频率低于,属于次声波,低于人类听觉的下限;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控制变量法。
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人听到声音的条件:有一定的响度;在一定频率范围内;有介质;人耳完好。
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是由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在研究一个量与多个变量的关系时,我们常采用控制变量法。
本题是探究音调和响度的影响因素,要正确区分声音的三要素并能够搞清影响它们的因素: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是由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色是由发声体的特性决定的,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不同。同时考查了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