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爬天都峰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7爬天都峰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02 21:04: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7爬天都峰》
一.教学目标: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天都峰的高和陡。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方法,体会一些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4.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体会作者如何把爬山过程写清楚,体会到文章蕴含的道理和学会写作文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教学难点:读懂课文最后一句中爸爸的话:“你们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三.教学设计
(一)图片导入,同伴激趣。
展示:(金鸡叫天都图)1、亲爱的孩子们还记得这幅图吗?(它的名字是金鸡叫天都)PPT2:出示天都峰图片2、对!这就是天都峰(出示一张天都峰图片)黄山景区第三大奇峰,想不想去?3、今天老师还带来一位同伴呢,一位可爱的小姑娘,这节课就让我们和小姑娘一起去爬..天都峰。贴图小姑娘4、请看老师书写课题,请齐读课题。板书1:17、爬天都峰(二)初读课文
识字大闯关:(本课词语带拼音)
1、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孩子们,要想爬上天都峰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哦,要通过老师的词语大闯关,小火车开起来(一人独,众人跟读)。孩子们读得字正腔圆,个个用心。
2、字词辨析:孩子们请看,辫子的辫和辩论的辩怎么区分清楚呢?(辫子细如丝,中间是绞丝。辩论靠言语,中间言字旁。)你的这种区分汉字的方法真是巧妙,我们为她鼓鼓掌吧。(本课多音字相的练习)
3、多音字学习:通过预习,你发现本课的多音字了吗?这个练习谁来做?
写字大闯关:攀汉字追源及书写
1、讲各个时期的攀字特点。攀,是本课生字中笔画最多,较难写的一个字。让我们追溯攀字的源头,请看金文中攀的写法。从结构上看,攀属于上下结构。上面两个木代表林,意思是山地丛生的树林。下面两只手,做出抓的动作,方向相反,表示反抓。再看攀字的篆书写法,在二木之间加了一个“爻”字,一下一上表示向上攀爬,左边增加了一个手的部件,强调手在攀这个动作中的重要性。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的左右结构,调整成上中下结构。好啦孩子们,现在和我一起书空,书写这穿越了千年的文字。因为笔画繁多,所以在书写时要注意各个部件的布局。
2、写攀字请同学们也在练习本上书写两个攀字,注意写字姿势要规范,一寸一尺加一拳。书写后请同桌交换,如果你觉得对方写得好就送给她一颗星星,如果觉得还要继续努力就用一句话来帮帮他。
3、闯过了识字关和写字关,谁能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本文主要讲了“我”和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最终一起爬上了天都峰的事。
(三)习作方法渗透
PART1:把握如何叙事性习作把时间地点人物交代清楚。
学习第一自然段
1、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这一段交待了什么?交代了故事的时间、地点和人物。(板书2:时间、地点、人物)。在文章开头作者用短短一句话把时间地点人物写得清清楚楚,结合本单元学习目标“如何把一件事情写清楚”。这样的叙事性习作方法你掌握了吗?
(四)感受天都峰的高和陡
PART1感受天都峰的高
展示:天都峰高
1、在爬山前,站在天都峰脚下,天都峰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板书3:爬山前,高,低处画云彩)“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
2、天都峰真的高过云彩吗?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好在哪里?(形象生动的写出天都峰高耸入云。)
3、你能读出这种高入云霄的感觉吗?(真是身临其境,日照天都生紫烟的画面浮现在眼前。)谁再来读?天都峰云雾缭绕、隐约可见。让我们一起抬起头读出这种直上云霄的感觉。
4、天都峰如此之高,你们还敢爬吗?怪不得这个小女孩说了一句:我爬得上去吗?好像没了自信,打起了退堂鼓。
5、孩子们,天都峰还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PART2:感受天都峰的陡
展示:天都峰陡(天都峰很陡峭)
1、请看黑板上这两条线,哪条更能体现天都峰的陡?这就是文中的哪一个词?笔陡(又笔直又陡峭。)(板书4:绿虚线,红虚线更陡峭。近乎直角。)
2、谁能读出天都峰的陡?3、我觉得还可以再险峻一点。
4、除了笔陡,还有一个字也能体现出天都峰的险要。“挂”
5、结合图片,说说一个“挂”字让你想到了什么?天都峰极其险峻,这种直上直下的画面让人看了真是望而生畏啊。别说爬天都峰了,只是在山脚下看都让人心里发颤。
展示:山高路陡让人发颤
6、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7、孩子们,天都峰山高路陡咱们还是别爬了,(板书5:连山图)我猜这个小姑娘也肯定爬不上去。
8、小姑娘爬上去了,这是怎么回事?
(五)爬山前第一次对话:
1、分角色朗读课文3~5自然段。展示:分角色读小女孩爬山前遇上了一位老爷爷,文中是如何描写老爷爷的?贴图老爷爷(白发苍苍)
2、我们来听一听他们的对话(一男生—老爷爷,一女生读女孩话)
3、通过他们的对话你仿佛听到了什么?(老爷爷和小姑娘的话中都有一个也字,他们互相怀疑对方到底能不能爬上峰顶。心里很吃惊,疑问)
4、采访老爷爷:老爷爷您这么大年纪还来爬山,能爬得上去吗?山高路陡您不害怕吗?(小姑娘那么小都来爬山,我老汉又怕什么?
5、采访小姑娘:小姑娘,站在山脚下,你心里不发颤吗?山势险峻你能爬上去吗?(不发颤了,白发苍苍的老爷爷都来爬山,我小小少年更不怕,更有信心。)
6、通过他们的回答你感受到了什么?(小姑娘和老爷爷都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的精神。)7、让我们一起给老爷爷和小女孩加油吧!(板书6:相互鼓励)
展示:再读角色,感受力量与信心。
(六)爬山过程
1、有了老爷爷给的信心,下定了爬山的决心。小姑娘和老爷爷开始了奋力攀登。请你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六自然段,可以边读边圈画词语,也可以边读边做动作,还可以边读边想象画面。说说你读第六自然段的体会。展示:攀爬描写
2、奋力 攀着 手脚并用(气喘吁吁、抓得很紧、满头大汗)
3、攀爬的艰辛不止如此,在句末使用了一个省略号,作者语意未尽,一系列的动作描写让我们感受到爬山不易、姑娘的勇敢。
展示:攀爬描写,拓展想象。
4、想象老爷爷是怎么爬的?完成下面的填空。
展示:再读攀爬描写
5、孩子们看,这就是天都峰最险要的地方:鲫鱼背。就在这鲫鱼背上:(再读爬峰的句子)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个样......(板书7:奋力攀爬)
(七)爬上峰顶
1、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板书7:爬上峰顶)从终于一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快来听听老爷爷和小姑娘又在说什么?
2、角色朗读老爷爷和小女孩第二次对话。
展示:第二次对话写
3、他们为什么要互相道谢呢?说说你的理解。你真是会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啊。(板书8:互相感谢)
展示:第二次对话写
4、正如爸爸所说的“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什么叫汲取?你能给换个词语吗?吸取(板书9:汲取力量)
5、你有没有过类似的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的时候?(你真会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相信你会越来越有信心和勇气!)
6、在人与人相处中,我们就是要像文中的老爷爷和小女孩那样:善于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课文也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爬山前---爬山中---爬上顶峰。(板书10:爬山前、爬山中、爬上峰顶,事情发展顺序)
展示:再读两次对话,感受汲取的力量。
(八)总结
展示:本科收获
1、孩子们,在这节课堂上你汲取了哪些知识呢?请你说一说。写事情要按照一定顺序写。课文按照爬山前、爬山中、爬上顶峰的顺序写的。写事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结果。
2、根据本课学习的叙事性文章的写作方法,结合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完成如下小练笔观察家人炒菜,擦玻璃或其他家务过程,用一段话把这个过程写下来,注意用上表示动作的词语。
(九)升华:孩子们,山高路陡的天都峰是座有形的大山,我们生活中也会遇见类似于天都峰的无形大山,希望同学们学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相互学习,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