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检测试卷(含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检测试卷(含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02 17:56: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2021级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试卷
(满分:150分 时间:90分钟)
班级________ 学号________ 姓名________
A卷(共100分)
1、 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
1.请选出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分歧(qí) 瘫痪(tān) 熬夜(áo) 攲斜(qī)
B粼粼(lín) 嫩芽(nèn) 整宿(xiǔ) 荫蔽(yīn)
C一霎时(shà) 匿笑(nì) 沐浴(mù) 脸颊(jiá)
D捶打(chuí) 菡萏(hàn) 徘徊(huí) 絮叨(xù)
2.请选出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当你沐浴后,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你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
B我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飘在水面。
C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趣。不过,一切都取诀于我。
D“不,我不去!”我狠命地锤打这两条可恨的双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
3.请选出下列句中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 )
A母亲一袭话打乱了她心灵的平静,夜里,她翻来覆去地没睡好,心里矛盾极了。
B本来三言两语 ( https: / / / 3364216.html" \t "_blank )就能说清的事,他却絮絮叨叨说半天,还让人弄不清到底想说啥。
C班级中如果人人各自为阵,各得其所,将永远地把我们这个集体搞成一盘散沙。
D卓不群进入育才后,在一个月时间内就受到了各科老师表扬,令父母喜出望外。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让学生在校专心学习,不沉迷于网络,教育部要求中学生原则上不得将手机带入校园。
B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中国人民的物质水平和精神生活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高。
C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市民,我们应不闯红灯,因为这是衡量一个公民素质高低的基本标准。
D导致青少年营养不良的原因主要是偏食挑食、吃零食过多、为追求身材过度节食造成的。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 分)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5.下列语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与儿女讲论文义 (泛指家中小辈)  B柳絮因风起 (因为)
C下车引之 (拉) D入门不顾 (回头看)
6.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白雪纷纷何所似 乡书何处达
B与人期行 期日中
C下车引之 日月之行
D未若柳絮因风起 若出其中
7. 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A译文:过了正午时分还没有到,陈太丘丢下(他)而离开,陈太丘离开后朋友就到了。
B译文:过了正午时分还没有到,陈太丘就丢弃(他)先去了,陈太丘去后朋友就到了。
C译文:过了正午时分还没有到,陈太丘就丢弃(他)先去了,陈太丘去后朋友才到。
D译文:过了正午时分还没有到,陈太丘丢下(他)而离开,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8.对文章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两篇文章均表现了古代儿童的聪慧机敏。甲文谢道韫拟雪贴切而新颖;乙文陈元方回应长辈睿智,且有理有据。
B 两文表现了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甲文叙写谢安一家把玩诗句的雅兴;乙文体现古人崇尚“坚毅”的信念。
C两文皆有传神的细节描写。“公大笑乐”展谢安与子侄辈的亲密无间;元方“入门不顾”护父亲和自己的尊严。
D两文语言精炼、叙事简洁。甲文只用一个“骤”字,就写出大雪猛、密;乙文仅“引”字就写出友人惭愧示好。
三、默写填空(6分)
9.(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任选其中两句作答,如三句皆答,按前两句判分)(2分)
①遥怜故园菊, 。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② ,崔九堂前几度闻。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③杨花落尽子规啼, 。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请在李白《峨眉山月歌》和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中任选一首,在答题卡上写出题目再默写全诗。(4 分)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秋天的怀念》,在答题卡上完成助读训练。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 ( http: / / www. / s q=%E5%8C%97%E5%BD%92&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_blank )的 助读训练
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 ( http: / / www. / s q=%E6%AD%8C%E5%A3%B0&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_blank ), 【赏析式批注】
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 ( http: / / www. / s q=%E6%AF%8D%E4%BA%B2&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_blank )就悄悄地躲出去,在 10.请自选角度,赏析第①段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 画线句。(3分)
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 ( http: / / www. / s q=%E8%8A%B1%E5%84%BF&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_blank )都开了,我推
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
,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条可恨的腿,喊
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 ( http: / / www. / s q=%E6%8A%93%E4%BD%8F%E6%88%91%E7%9A%84%E6%89%8B&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_blank ),忍住哭声说:
“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 【赏析式批注】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 ( http: / / www. / s q=%E5%90%8E%E6%9D%A5&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_blank )妹妹 11.第②段可否删去?说说你
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的理由。(3分)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 ( http: / / www. / s q=%E5%B1%8B%E9%87%8C&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_blank ),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
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
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
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
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
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 【理解式批注】
笑了,坐在我身边 ( http: / / www. / s q=%E8%BA%AB%E8%BE%B9&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_blank ),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 此处母亲语言丰富,是母亲难
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 得的情绪释放。作者含着哀情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 回忆母亲因“我”答应看花后
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 的放松与雀跃。
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后,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
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 【发现式批注】
诀别。 12.本文叙事中巧妙运用了对比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 手法,请举一例,并分析其
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 作用。(4分)
我那个有病的儿子 ( http: / / www. / s q=%E5%84%BF%E5%AD%90&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_blank )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 ( http: / / www. / s q=%E7%A7%8B%E5%A4%A9&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_blank ),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 ( http: / / www. / s q=%E9%BB%84%E8%89%B2%E7%9A%84%E8%8A%B1&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_blank )淡雅,白色
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 ( http: / / www. / s q=%E7%A7%8B%E9%A3%8E&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_blank )中正开得烂漫。
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 http: / / www. / s q=%E6%B2%A1%E6%9C%89%E8%AF%B4%E5%AE%8C%E7%9A%84%E8%AF%9D&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_blank )。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5、 写作(60分)
以《那一次,我真 》为题,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以记事为主的作文。不少于700字。
提示:
1. 这是半命题作文,可以补充一个表示情感或心理活动的词语,如“快乐”“开心”“感动”“后悔”“失落”等。题目中的“真”,表明这件事带给你的情感冲击是很强烈的,让你印象深刻,甚至刻骨铭心。
2. 要注意有重点地展开叙述,突出事件中触动你情感的部分。
B卷(共50分)
1、 诗歌鉴赏(4分)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释: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
1.请结合诗的一二句,简要分析诗人形象。(2分)
2.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2分)
1、 课外文言文阅读(12分)
范宣① 年八岁,后园挑菜,误伤指,大啼。人问:“痛邪?” 答曰:“非为痛,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是以啼耳!”宣洁行廉约,韩豫章②遗绢百匹,不受;减五十匹,复不受;如是减半,遂至一匹,既终不受。韩后与范同载,就车中裂二丈于范,云:“人宁可使妇无裈邪?”范笑而受之。
(选自《世说新语·德行》)
注释:①范宣:晋朝人。②韩豫章:指豫章太守韩伯。
3.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误伤指 (手指) B.韩豫章遗绢百匹 (遗留)
C.宣洁行廉约 (品行) D.人宁可使妇无裈邪 (裤子)
4.翻译下列句子(6分)
(1)非为痛,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是以啼耳!
(2)如是减半,遂至一匹,既终不受。
5.请结合文段说说范宣身上有哪些美好品质?(4分)
三、名著及现代文阅读(共22分)
(一)名著阅读(4分)
6.下列选项与鲁迅在《朝花夕拾》中所刻画的这两位女性形象相匹配的选项分别是什么?请将对应的选项填入空格内。(2分)
衍太太( ) 长妈妈( )
A接受传统家庭教育,孝顺父母、公婆,相夫教子,尽心尽职,待人和蔼、宽仁而富于同情心。
B表面理解孩子的调皮,却挑唆“我”去偷钱,迫使“我”出外求学,把孩子当成消遣的玩物。
C知道很多繁琐的规矩,睡觉不拘小节,常常“切切察察”,但“我”却对她怀有深深的敬意。
D年轻时是“豆腐西施”,老了说话做事尖酸刻薄,市侩俗气脸皮厚,一幅“圆规”似的站姿。
7.温儒敏教授说:“在‘爱’与‘死’的‘反顾’里,既弥漫着慈爱的精神与情调,显露了鲁迅心灵世界最为柔和的一面,又内蕴着深沉而深刻的悲怆,两者互为表里,构成了《朝花夕拾》的特殊韵味。”请在《朝花夕拾》中“父亲之死”“阿长之死”“范爱农之死”中选择一例,谈谈你对温教授这句话的理解。(2分)
(二)课外现代文(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按要求回答8~11题。
原来盲盒不盲啊
明前茶
朋友王灿家里养了十年的猫,得急病去世了。
这件事让家里的气氛由阴转雨,特别是孩子,近一个月没有任何笑容,饭量减少一半,眼见着脸颊塌陷,下巴都尖了。老公张平使劲安慰劝说都没有效果,不免怪罪王灿当年为何要给女儿买猫。没想到,这一回王灿倒没有反唇相讥:“其实,猫死不能复生这件事,孩子难道不明白?她现在需要的,是我们可以接纳她的悲伤,可以对她的失落与思念感同身受。而不是天天呼吁她放下这些没用的怀念,赶紧去学习。”
张平有点焦急:“你说的我都理解,可是,怎样才能对她的失落和思念感同身受?你倒是出个主意啊。”
王灿就想到了学生们庆贺新年时互送的礼物——对了,能不能弄一只盲盒送孩子?毕竟如今00后玩盲盒,是一股潮流。王灿想起来了,手机里还存着猫的不少照片,也许,去江边捡一块鹅卵石,在石头上细致画猫,最后封入盲盒,可以让女儿获得意外的安慰?
说干就干,张平与王灿做了分工,王灿负责找石头、找木盒,张平主动早点下班回家,捡回自己的美术功底,躲在阁楼上画猫。
很快,家里的爱猫故去七七四十九天了,这一天,孩子收到了盲盒。木盒打开,就听到孩子发出了尖叫声,继而热泪盈眶,她手握石头,让妈妈来看——石头上的猫,一只眼开、一只眼闭,毛发蓬松、纤毫毕现,神情与故去的爱猫一模一样。孩子把这块石头端端正正放在了她的书桌上,她喃喃说:“没想到,猫回来看望我了,我会好好努力的。谢谢爸爸。”
这可能是她上中学之后,第一次说“谢谢爸爸”。张平差点流泪,他私下里没头没脑地对王灿说:“原来盲盒不盲啊。”
以前,张平靠送外卖养家,牢骚甚多,觉得孩子不懂事,自己每天风里雨里跑12小时,回家时带着点心与饮料,小心翼翼放在女儿的书桌上,她都懒得说谢谢。一次,在为成绩发生冲突后,女儿还声泪俱下地吼过:“你们做的所有事,都只有一个目的,让我好好学习,提升成绩与排名,好像除此之外所有的事,都不在你们的眼里。可我是一个人,我的喜怒哀乐,你们理解吗?我的梦想,你们理解吗?我一说长大后要像岸本齐史那样画出《火影忍者》,你们就要笑我,我一说长大后也可以成为汉服设计师,你们也要笑我——为什么我感兴趣的路都是不对的,只有你们为我选定的路,才是对的?”
现在,看着孩子打开盲盒时的表情转换,看着她从难以置信到欣喜安慰,张平意识到,孩子不是不懂感恩,而是不想依照父母的逻辑去感恩;孩子不是不要上进,而是不想依照父母安排好的道路去上进。同样,她也不是不要安慰,只是,她需要的,是一种在“我懂你”基础上的安慰。
第一只盲盒送出后,王灿两口子与女儿的关系改善了很多。甚至,女儿也同意在自己考上大学前,家中不再养猫,因为“爸爸妈妈的工作很忙,没工夫当铲屎官;我忙于上课、补课,也没有这个精力”。
这样的提议让王灿都觉得意外,孩子,仿佛是一夜之间长大了、懂事了。后来,互相赠送盲盒成为王灿一家人表达“体谅、领会与关爱”的特殊方式,一年多时间里,女儿收到的盲盒里,包括火影忍者的各种手办、夸张妩媚的陶瓷小猫摆件、做压花用的细腻绵纸,以及各种文创文具。
当然,盲盒就像生活中不按常理出牌的一只手,当孩子已经习惯收到各种陶瓷或橡胶手办的时候,她居然收到了汉服的外套、汉服的发带、汉服的扇子。当然,她也收到过名师推荐的练习卷。打开盲盒,不仅是那些精美的扇子与发带令她眼神雀跃,连练习卷也让她愣怔一秒,继而哈哈大笑。
赠送盲盒的意义就在于:它不仅让双方都开启了心明眼亮的沟通旅程,而且消解了父母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诉苦式、咆哮式或互怼式的沟通,它像随风潜入夜的春雨,化解了父母与孩子成长路上必有的焦渴、板结与压抑,悄悄地、微妙地湿润了你的心田,将“你永远被接纳”的承诺,送到你的手里。
送出一只盲盒,就是送出一份“只有你可以开启”的信赖。
(选自《北京青年报》2021.4.20,有删改)
8.文章第⑦段中讲到“张平差点流泪”,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张平差点流泪的原因。(3分)
9.按要求赏析文中加横线的句子。(6分)
(1)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特别是孩子,近一个月没有任何笑容,饭量减少一半,眼见着脸颊塌陷,下巴都尖了。(3分)
(2)请从用词的角度赏析:打开盲盒,不仅是那些精美的扇子与发带令她眼神雀跃,连练习卷也让她愣怔一秒,继而哈哈大笑。(3分)
10.第段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请结合上下文分析该段的作用。(4分)
11.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标题“原来盲盒不盲啊”的妙处。(5分)
四、语言运用(12分)
12.七中育才2021级开展了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12分)
(1)【活动一:明交友之道】请从下列两则材料中概括出共同的交友观。(4分)
材料1: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据财不能以分人者,不足与友;守道不笃、遍物不博、辩是非不察者,不足与游。
——选自《墨子·修身》
材料2: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选自《论语季氏》
材料3:管宁、华歆共园中除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选自《世说新语》
(2)【活动二:做宣传动员】请仿照例句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语。(4分)
例:朋友是一本书,总是在你困惑的时候揭示正确的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活动三:交良友益友】齐育才同学很想与班长卓不群同学交朋友、做同桌。他准备找班主任何老师表达自己的愿望。如果你是他,你将对何老师怎么说?(4分)
初2021级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试卷(教师版)
(满分:150分 时间:90分钟)
班级________ 学号________ 姓名________
A卷(共100分)
2、 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
1.请选出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D )
A分歧(qí) 瘫痪(tān) 熬夜(áo) 攲斜(qī)
B粼粼(lín) 嫩芽(nèn) 整宿(xiǔ) 荫蔽(yīn)
C一霎时(shà) 匿笑(nì) 沐浴(mù) 脸颊(jiá)
D捶打(chuí) 菡萏(hàn) 徘徊(huí)huái 絮叨(xù)
2.请选出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A )
A当你沐浴后,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你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
B我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飘在水面。飘——漂
C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趣。不过,一切都取诀于我。诀——决
D“不,我不去!”我狠命地锤打这两条可恨的双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 锤——捶
3.请选出下列句中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 C )
A母亲一袭话打乱了她心灵的平静,夜里,她翻来覆去地没睡好,心里矛盾极了。
B本来三言两语 ( https: / / / 3364216.html" \t "_blank )就能说清的事,他却絮絮叨叨说半天,还让人弄不清到底想说啥。
C班级中如果人人各自为阵,各得其所,将永远地把我们这个集体搞成一盘散沙。
D卓不群进入育才后,在一个月时间内就受到了各科老师表扬,令父母喜出望外。
各得其所:原指各人都得到满足。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含褒义)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A为让学生在校专心学习,不沉迷于网络,教育部要求中学生原则上不得将手机带入校园。
B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中国人民的物质水平和精神生活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高。(搭配不当)
C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市民,我们应不闯红灯,因为这是衡量一个公民素质高低的基本标准。(两面对一面)
D导致青少年营养不良的原因主要是偏食挑食、吃零食过多、为追求身材过度节食造成的。(句式杂糅)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 分)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5.下列语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B )
A与儿女讲论文义 (泛指家中小辈)  B柳絮因风起 (因为)(乘、趁)
C下车引之 (拉) D入门不顾 (回头看)
6.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C )
A白雪纷纷何所似 乡书何处达
B与人期行 期日中
C下车引之 (代词:指代元方) 日月之行 (助词:的)
D未若柳絮因风起 若出其中
7. 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D )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A译文:过了正午时分还没有到,陈太丘丢下(他)而离开,陈太丘离开后朋友就到了。
B译文:过了正午时分还没有到,陈太丘就丢弃(他)先去了,陈太丘去后朋友就到了。
C译文:过了正午时分还没有到,陈太丘就丢弃(他)先去了,陈太丘去后朋友才到。
D译文:过了正午时分还没有到,陈太丘丢下(他)而离开,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8.对文章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是( B )
A两篇文章均表现了古代儿童的聪慧机敏。甲文谢道韫拟雪贴切而新颖;乙文陈元方回应长辈睿智,且有理有据。
B 两文表现了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甲文叙写谢安一家把玩诗句的雅兴;乙文体现古人崇尚“坚毅”的信念。(改为“诚信”)
C两文皆有传神的细节描写。“公大笑乐”展谢安与子侄辈的亲密无间;元方“入门不顾”护父亲和自己的尊严。
D两文语言精炼、叙事简洁。甲文只用一个“骤”字,就写出大雪猛、密;乙文仅“引”字就写出友人惭愧示好。
三、默写填空(6分)
9.(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任选其中两句作答,如三句皆答,按前两句判分)(2分)
①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 。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②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③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请在李白《峨眉山月歌》和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中任选一首,在答题卡上写出题目再默写全诗。(4 分)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略
4、 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秋天的怀念》,在答题卡上完成助读训练。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 ( http: / / www. / s q=%E5%8C%97%E5%BD%92&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_blank )的 助读训练
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 ( http: / / www. / s q=%E6%AD%8C%E5%A3%B0&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_blank ), 【赏析式批注】
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 ( http: / / www. / s q=%E6%AF%8D%E4%BA%B2&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_blank )就悄悄地躲出去,在 10.请自选角度,赏析第①段
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 画线句。(3分)
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 ( http: / / www. / s q=%E8%8A%B1%E5%84%BF&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_blank )都开了,我推
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
,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条可恨的腿,喊
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 ( http: / / www. / s q=%E6%8A%93%E4%BD%8F%E6%88%91%E7%9A%84%E6%89%8B&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_blank ),忍住哭声说:
“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 【赏析式批注】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 ( http: / / www. / s q=%E5%90%8E%E6%9D%A5&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_blank )妹妹 11.第②段可否删去?说说你
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的理由。(3分)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 ( http: / / www. / s q=%E5%B1%8B%E9%87%8C&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_blank ),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
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
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
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
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
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 【理解式批注】
笑了,坐在我身边 ( http: / / www. / s q=%E8%BA%AB%E8%BE%B9&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_blank ),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 此处母亲语言丰富,是母亲难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 得的情绪释放。作者含着哀情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 我回忆母亲因“”答应看花后
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 的放松与雀跃。
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后,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
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 【发现式批注】
诀别。 12.本文叙事中巧妙运用了对比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 手法,请举一例,并分析其作
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 用。(4分)
我那个有病的儿子 ( http: / / www. / s q=%E5%84%BF%E5%AD%90&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_blank )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 ( http: / / www. / s q=%E7%A7%8B%E5%A4%A9&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_blank ),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 ( http: / / www. / s q=%E9%BB%84%E8%89%B2%E7%9A%84%E8%8A%B1&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_blank )淡雅,白色
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 ( http: / / www. / s q=%E7%A7%8B%E9%A3%8E&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_blank )中正开得烂漫。
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 http: / / www. / s q=%E6%B2%A1%E6%9C%89%E8%AF%B4%E5%AE%8C%E7%9A%84%E8%AF%9D&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_blank )。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5、 写作(60分)
以《那一次,我真 》为题,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以记事为主的作文。不少于700字。
提示:
3. 这是半命题作文,可以补充一个表示情感或心理活动的词语,如“快乐”“开心”“感动”“后悔”“失落”等。题目中的“真”,表明这件事带给你的情感冲击是很强烈的,让你印象深刻,甚至刻骨铭心。
4. 要注意有重点地展开叙述,突出事件中触动你情感的部分。
答案:略
B卷(共50分)
1、 诗歌鉴赏(4分)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释: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
1.请结合诗的一二句,简要分析诗人形象。(2分)
只顾追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1分)从这些动作及心理的描写中,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忘我的诗人形象。(1分)
2.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2分)
“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1分)“涌”字运用比拟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1分)
1、 课外文言文阅读(12分)
范宣① 年八岁,后园挑菜,误伤指,大啼。人问:“痛邪?” 答曰:“非为痛,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是以啼耳!”宣洁行廉约,韩豫章②遗绢百匹,不受;减五十匹,复不受;如是减半,遂至一匹,既终不受。韩后与范同载,就车中裂二丈于范,云:“人宁可使妇无裈邪?”范笑而受之。
(选自《世说新语·德行》)
注释:①范宣:晋朝人。②韩豫章:指豫章太守韩伯。
3.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B )(2分)
A.误伤指 (手指) B.韩豫章遗绢百匹 (遗留) (赠送)
C.宣洁行廉约 (品行) D.人宁可使妇无裈邪 (裤子)
4.翻译下列句子(6分)
(1)非为痛,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是以啼耳!
不是因为痛,身体发肤都是父母给的,不敢毁伤,因此才哭了。
(2)如是减半,遂至一匹,既终不受。
像这样一直减半,最终减至一匹,范宣还是不肯接受。
5.请结合文段说说范宣身上有哪些美好品质?(4分)
①孝敬父母,有孝心。因伤了手指有违孝道而大哭,说明他孝敬父母。②清正廉洁,他一再拒绝接受韩豫章赠送的绢,说明他廉洁。③生活节俭严格要求自己。在被揭穿家庭困窘至极的真相后接受微少而诚挚的赠绢,说明他生活节俭,对自己要求严格。(任选两点作答即可,品质各1分,结合文段各1分。)
翻译:范宣八岁那年,有一次在后园挖菜,无意中伤了手指,就大哭起来。别人问道:“很痛吗 ”他回答说:“不是因为痛,身体发肤是父母给的,不敢毁伤,因此才哭呢。”范宣品行高洁,为人清廉俭省,有一次,豫章太守韩伯送给他一百匹绢,他不肯收下,减掉五十匹,还是不接受;这样一直减半,最终减至一匹,他到底还是不肯接受。后来韩伯邀范宣一起坐车,在车上撕了两文绢给范宣,说:“一个人难道可以让老婆没有裤子穿吗 ”范宣才笑着把绢收下了。
三、名著及现代文阅读(共22分)
(一)名著阅读(4分)
6.下列选项与鲁迅在《朝花夕拾》中所刻画的这两位女性形象相匹配的选项分别是什么?请将对应的选项填入空格内。(2分)
衍太太( B ) 长妈妈( C )
A接受传统家庭教育,孝顺父母、公婆,相夫教子,尽心尽职,待人和蔼、宽仁而富于同情心。(母亲)
B表面理解孩子的调皮,却挑唆“我”去偷钱,迫使“我”出外求学,把孩子当成消遣的玩物。
C知道很多繁琐的规矩,睡觉不拘小节,常常“切切察察”,但“我”却对她怀有深深的敬意。
D年轻时是“豆腐西施”,老了说话做事尖酸刻薄,市侩俗气脸皮厚,一幅“圆规”似的站姿。(杨二嫂)
7.温儒敏教授说:“在‘爱’与‘死’的‘反顾’里,既弥漫着慈爱的精神与情调,显露了鲁迅心灵世界最为柔和的一面,又内蕴着深沉而深刻的悲怆,两者互为表里,构成了《朝花夕拾》的特殊韵味。”请在《朝花夕拾》中“父亲之死”“阿长之死”“范爱农之死”中选择一例,谈谈你对温教授这句话的理解。(2分)
(答题时无论选择哪个例子,都应扣住两个方面作答:“慈爱”“柔和”与“深沉而深刻的悲怆”,各1分。)
例:《父亲的病》中鲁迅往返于当铺与药铺之间,为父亲的病来回奔波,看到父亲即将死亡,听信衍太太的话,大声呼唤父亲,显露他对父亲爱、孝顺以及父亲即将离世他内心的沉痛,但看到父亲痛苦的死去,他懊悔、自责,这是鲁迅人性中柔和、慈爱的一面(1分)。他为中国人的软弱、封建,以至于顺从于庸医、依赖庸医,不知道那些所谓的办法是不可能治好父亲的,后来的鲁迅后来才发觉自己(及国人)的愚昧、悲哀,显露出一种深沉而深刻的悲怆(1分)。
(二)课外现代文(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按要求回答8~11题。
原来盲盒不盲啊
明前茶
朋友王灿家里养了十年的猫,得急病去世了。
这件事让家里的气氛由阴转雨,特别是孩子,近一个月没有任何笑容,饭量减少一半,眼见着脸颊塌陷,下巴都尖了。老公张平使劲安慰劝说都没有效果,不免怪罪王灿当年为何要给女儿买猫。没想到,这一回王灿倒没有反唇相讥:“其实,猫死不能复生这件事,孩子难道不明白?她现在需要的,是我们可以接纳她的悲伤,可以对她的失落与思念感同身受。而不是天天呼吁她放下这些没用的怀念,赶紧去学习。”
张平有点焦急:“你说的我都理解,可是,怎样才能对她的失落和思念感同身受?你倒是出个主意啊。”
王灿就想到了学生们庆贺新年时互送的礼物——对了,能不能弄一只盲盒送孩子?毕竟如今00后玩盲盒,是一股潮流。王灿想起来了,手机里还存着猫的不少照片,也许,去江边捡一块鹅卵石,在石头上细致画猫,最后封入盲盒,可以让女儿获得意外的安慰?
说干就干,张平与王灿做了分工,王灿负责找石头、找木盒,张平主动早点下班回家,捡回自己的美术功底,躲在阁楼上画猫。
很快,家里的爱猫故去七七四十九天了,这一天,孩子收到了盲盒。木盒打开,就听到孩子发出了尖叫声,继而热泪盈眶,她手握石头,让妈妈来看——石头上的猫,一只眼开、一只眼闭,毛发蓬松、纤毫毕现,神情与故去的爱猫一模一样。孩子把这块石头端端正正放在了她的书桌上,她喃喃说:“没想到,猫回来看望我了,我会好好努力的。谢谢爸爸。”
这可能是她上中学之后,第一次说“谢谢爸爸”。张平差点流泪,他私下里没头没脑地对王灿说:“原来盲盒不盲啊。”
以前,张平靠送外卖养家,牢骚甚多,觉得孩子不懂事,自己每天风里雨里跑12小时,回家时带着点心与饮料,小心翼翼放在女儿的书桌上,她都懒得说谢谢。一次,在为成绩发生冲突后,女儿还声泪俱下地吼过:“你们做的所有事,都只有一个目的,让我好好学习,提升成绩与排名,好像除此之外所有的事,都不在你们的眼里。可我是一个人,我的喜怒哀乐,你们理解吗?我的梦想,你们理解吗?我一说长大后要像岸本齐史那样画出《火影忍者》,你们就要笑我,我一说长大后也可以成为汉服设计师,你们也要笑我——为什么我感兴趣的路都是不对的,只有你们为我选定的路,才是对的?”
现在,看着孩子打开盲盒时的表情转换,看着她从难以置信到欣喜安慰,张平意识到,孩子不是不懂感恩,而是不想依照父母的逻辑去感恩;孩子不是不要上进,而是不想依照父母安排好的道路去上进。同样,她也不是不要安慰,只是,她需要的,是一种在“我懂你”基础上的安慰。
第一只盲盒送出后,王灿两口子与女儿的关系改善了很多。甚至,女儿也同意在自己考上大学前,家中不再养猫,因为“爸爸妈妈的工作很忙,没工夫当铲屎官;我忙于上课、补课,也没有这个精力”。
这样的提议让王灿都觉得意外,孩子,仿佛是一夜之间长大了、懂事了。后来,互相赠送盲盒成为王灿一家人表达“体谅、领会与关爱”的特殊方式,一年多时间里,女儿收到的盲盒里,包括火影忍者的各种手办、夸张妩媚的陶瓷小猫摆件、做压花用的细腻绵纸,以及各种文创文具。
当然,盲盒就像生活中不按常理出牌的一只手,当孩子已经习惯收到各种陶瓷或橡胶手办的时候,她居然收到了汉服的外套、汉服的发带、汉服的扇子。当然,她也收到过名师推荐的练习卷。打开盲盒,不仅是那些精美的扇子与发带令她眼神雀跃,连练习卷也让她愣怔一秒,继而哈哈大笑。
赠送盲盒的意义就在于:它不仅让双方都开启了心明眼亮的沟通旅程,而且消解了父母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诉苦式、咆哮式或互怼式的沟通,它像随风潜入夜的春雨,化解了父母与孩子成长路上必有的焦渴、板结与压抑,悄悄地、微妙地湿润了你的心田,将“你永远被接纳”的承诺,送到你的手里。
送出一只盲盒,就是送出一份“只有你可以开启”的信赖。
(选自《北京青年报》2021.4.20,有删改)
8.文章第⑦段中讲到“张平差点流泪”,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张平差点流泪的原因。(3分)
①女儿终于从丧猫的阴影中走了出来;(1分)②女儿上中学后,第一次说“谢谢爸爸”; (1分)③自己最近一段时间的努力没有白费。(1分)
9.按要求赏析文中加横线的句子。(6分)
(1)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特别是孩子,近一个月没有任何笑容,饭量减少一半,眼见着脸颊塌陷,下巴都尖了。(3分)
①这句话是对孩子肖像、神态的描写,(1分)②写出了孩子因为猫去世后的难过和悲伤;(1分)③为下文写王灿夫妇想法设法帮助女儿走出悲伤的情节做铺垫。(1分)
(2)请从用词的角度赏析:打开盲盒,不仅是那些精美的扇子与发带令她眼神雀跃,连练习卷也让她愣怔一秒,继而哈哈大笑。(3分)
参考一:①“眼神雀跃”写出了孩子收到盲盒后,看到心仪的精美物品时内心的喜悦和激动;(1分)②“愣怔一秒”写出了孩子收到练习卷的突然和惊讶;(1分)③“哈哈大笑”表明孩子对父母以用送盲盒的方式与自己交流生活、提出学习要求的理解和接纳。(1分)
参考二:①“不仅……连……也”递进关系,写出了父母送的盲盒礼物丰富多样;(1分)②父母送盲盒的行为让孩子与父母的关系更融洽;(1分)③这句话既写出了孩子的开心和对父母爱的理解,也侧面体现了父母的用心和智慧。(1分)
10.第段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请结合上下文分析该段的作用。(4分)
①插叙,(1分)②交代了以前张平与女儿之间关系十分紧张,(1分)丰富了文章的内容,(1分)③同时也突出了赠送盲盒在改善亲子关系上的重要作用,(或表达为:与赠送盲盒后亲子关系得以改善形成鲜明对比)(1分)④结构上,为下文写张平反思与女儿的关系做铺垫。(1分)
11.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标题“原来盲盒不盲啊”的妙处。(5分)
①标题“盲盒不盲”是文中人物张平的语言,以此为题暗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1分)表明文中情节与盲盒密切相关; ②“盲盒”却“不盲”,形成了反差,(1分)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也暗示了中心,引人思考;(1分)③结构上看,是贯穿全文的线索。(1分)
四、语言运用(12分)
12.七中育才2021级开展了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12分)
(1)【活动一:明交友之道】请从下列两则材料中概括出共同的交友观。(4分)
材料1: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据财不能以分人者,不足与友;守道不笃、遍物不博、辩是非不察者,不足与游。
——选自《墨子·修身》
材料2: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选自《论语季氏》
材料3:管宁、华歆共园中除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选自《世说新语》
墨子、孔子、管宁都主张以道德和学问作为择友标准。(德才两方面)
(2)【活动二:做宣传动员】请仿照例句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语。(4分)
例:朋友是一本书,总是在你困惑的时候揭示正确的答案。
示例:朋友是一盏灯,总是在你迷茫的时候照亮前行的道路。
(3)【活动三:交良友益友】齐育才同学很想与班长卓不群同学交朋友、做同桌。他准备找班主任何老师表达自己的愿望。如果你是他,你将对何老师怎么说?(4分)
称呼问好1分,表达愿望1分,陈述理由(即对班长卓不群进行正面评价,谈他对自己的积极影响等)1分,语气委婉、表达得体1分。
角度一:“悄悄地躲”、“偷偷地听”是动作描写,眼圈红红的,看着我是神态描写。(1分)
角度二:角度二:“悄悄”、“偷偷”、“红红”一连串的叠词。(1分)写出了母亲对“我”的理解、包容;母亲对脾气暴躁的“我”的心疼与呵护。(1分)形象准确地刻画出一副隐忍、无私、时刻都在关注,默默陪伴儿子的母亲形象。(1分)
不能删去,这一段补充说明了母亲的病具体到了什么程度。(1分)说明了母亲为了我,做出的超常努力。(1分)坚忍、无私的母亲形象跃然纸上,间接表现出“我”的悔恨,母亲的怀念。(1分)
示例1:“我”病后喜怒无常、自暴自弃的形象(1分)与母亲身着重病,却将痛苦埋在心底,用坚定鼓励儿子的形象形成对比,(1分)反衬出母亲的坚忍,伟大,(1分)母爱的无私(1分)
示例2:第②段描写秋天窗外的落叶,(1分)第⑦段描写秋天北海泼泼洒洒的菊花,(1分)两处环境描写形成对比,烘托出我的心境从痛苦,无望转向明朗坚强的变化,表现“我”已经驱走了心头的阴霾,增强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1分)也体现了母爱的伟大。(1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