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综合训练题
一、选择题
1.人们在制作馒头或面包时,常会加入( ),使其变得松软多孔。
A.酵母菌 B.乳酸菌 C.霉菌
2.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知多少。2020年春节,新型冠状病毒肆虐中国,病毒威胁着全国人民的健康和安全,它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而且传播速度异常迅速,昔日繁华的街道变得冷冷清清,医护人员穿着厚重的防护服为我们铸就生命防线,我们也因此改变了上学的方式,开启了“停学不停课”的网课学习模式。此次疫情也加迷了物流业的发展,不少地区尝试使用无人机为隔离人员配送食物。
2020年疫情的罪魁祸首是新型冠状病毒,下列属于新型冠状病毒的是( )。
A.B.C.D.
3.关于微生物,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微生物就是细菌和病毒,应该想尽办法将其消除
B.有些微生物能为我们提供食物或帮助我们生产食物
C.如果没有微生物,地球就将成为垃圾的世界
4.观察微生物时,常在载玻片上放棉花纤维,目的是( )。
A.增加水的营养 B.固定微生物 C.没有任何用途 D.使微生物运动减缓
5.下面几种水中常见的微生物,不属于单细胞生物的是( )。
A.水绵 B.草履虫 C.变形虫
6.制作水中的微生物的临时玻片标本,在放上盖玻片时, 。
A.保持盖玻片与载玻片平行,轻缓放下盖住水滴和标本
B.使盖玻片一边与载玻片相接,慢慢放平盖玻片盖住水滴和标本
C.在水滴以外的区域平放盖玻片到载玻片上,再推它到水滴处,使水进入它下面
7.下列关于微小世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对微小世界的观察可以扩大我们认识事物的视野
B.观察微小世界需要一些专门的观察工具
C.观察微小世界其实就是观察微生物
8.首先笑笑用干稻草放入水中制成培养液(如图),甲杯中的液体最好选用( )。
A.矿泉水 B.自来水 C.池塘水
9.下图是制作洋葱表皮切片标本的过程正确顺序是( )。
① ② ③ ④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①④③②
10.我们的皮肤表面,每平方厘米含有的细胞数量超过( )。
A.10个 B.10万个 C.10亿个。
11.下列生物中不属于微生物的是( )。
A.鼓藻 B.海藻 C.团藻
12.在显微镜中观察到一个污点,移动玻片标本和转动物镜,污点不动,污点应该在( )
A.目镜上 B.物镜上 C.玻片标本上。
13.观察下列细胞,其中哪种结论与事实不符?( )。
A.植物有细胞,动物也有细胞 B.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
C.同种生物不同器官细胞是不同的 D.山茶花不同器官细胞是相同的
14.电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几百万倍,可以观察到( )
A.一些物质的晶体,生物的一些较小的器官和组织
B.生物的细胞、微生物、极少数细菌
C.直接操纵原子或分子
D.细菌、病毒、物质的极小的微粒——原子
15.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看到的细胞图像如右图所示,要想把图像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将玻片标本往( )移动。
A.左方 B.右方 C.上方
16.如果水池中有草履虫,那么在( )后培养液中会出现大量的同类生物。
A.1~2天 B.1~2周 C.1~2个月
17.下列关于微生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微生物对人类都是有利的
B.微生物能分解垃圾和处理污水
C.有些微生物能为我们提供食品或帮助我们生产食物
18.观察工具发展的流程图正确的是( )。
A.肉眼放大镜光学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电子显微镜。
B.肉眼放大镜电子显微镜光学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
C.肉眼放大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
19.“制作临时装片”实验中,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一个空白黑圈可能是_
A.一个细胞 B.一个气泡 C.一滴水
20.胰岛素用于治疗( )。
A.高血压 B.糖尿病 C.心脏病
21.下列关于显微镜的操作,其中属于“对光”环节的是( )。
A. B. C.
22.下列几种水中微生物的图像中,最可能是草履虫的是( )。
A.B.C.
二、填空题
23.如图,A、B、C、D四种生物都属于________生物,其中属于动物的是________。
24.一切生物体都是由(______)组成的,(______)是生物最基本的(______),也是生物最基本的(______)。
25.通常要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的生物,统称为微生物。微生物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6.(____)被称为“清道夫”,没有它,地球将变成垃圾的世界。我们还可以利用它来酿酒、制作(____)、(____)、(____)等。
27.在显微镜下,玻片标本移动的方向和物像移动的方向(____)。比如玻片标本向左上方移动,则物像会向(____)移动。
28.(______)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生物(病毒除外)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9.植物表皮上有许多的(____),它是气体出入的“门户”,也是水分蒸发的“窗口”。
30.叶表皮中的__________和叶肉细胞中的__________是植物进行呼吸、光合作用很重要的部分。人体中红细胞的主要成分是血红蛋白,专门负责运输__________和__________。
三、实验题
小明在学习了面包发霉相关的知识后,在老师的倡导下,小明回家做了这个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一:把4块面包烘干,饭后用牙签在每块面包上放同样多的霉菌。
步骤二:第一块面包保持干燥,在第二、三、四块面包上分别滴10滴水。然后,把4块面包分别放在4个塑料袋里,扎紧袋口。
步骤三:把4块面包放在不同的环境中,如下图所示。
31.比较分析实验现象:
①比较第1块和第2块面包,可以研究面包发霉和____________的关系;
②比较第2块和第3块面包;可以研究面包发霉和____________的关系;
32.几天后,发现第二、四块的面包上都滋生了霉菌,你预测第____________块面包上的霉菌数量最多。
33.如下图,观察发霉变质的食物时,要用( )的方式闻气味。
A. B.
34.发霉的食物洗一洗是___________(选填“可以”或“不可以”)吃的。
35.显微镜的使用。
(1)现有甲、乙两台显微镜(甲:目镜10×,物镜40×;乙:目镜5×,物镜10×),若要在视野中看到较多的细胞,应选择_________显微镜。
(2)写出下列部分的名称:①_________③_________⑤_________。
(3)若观察到的物像比较模糊,但视野亮度正常,要使物像清晰,需要调节显微镜的_________(填名称),以便得到清楚的物像。
(4)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时,在载玻片上的培养液的液滴上放几丝棉花纤维,其目的是_________。
(5)小枫同学只在显微镜视野的左下方找到一个细胞,如果要把它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载物台上的载玻片往_________方移动。
请根据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装片的方法回答以下问题。
36.以下是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装片的步骤,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_________。
①轻轻的涂在放有一滴清水的载玻片上,搅拌一下
②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染液
③用凉开水漱口后,用牙签在口腔的腮壁上轻轻刮一下,牙签上会附着一些上皮细胞
④盖上盖玻片后,在其一侧滴一滴碘酒染色
37.在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应缓慢地盖上盖玻片,其目的是什么?
38.小明用低倍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发现物像较为模糊,此时他最好应该调节显微镜结构中的( )。
A.目镜 B.反光镜 C.调节旋钮
四、综合题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
为了用显微镜观察水中的微小生物,小梅决定自己培养微小生物,她设计了以下几种培养方法:
①号烧杯中,加入30毫升纯净水,放在窗台上;
②号烧杯中,加入30毫升水田里的水,放在窗台上;
③号烧杯中,加入30毫升纯净水,并放入一些干稻草,放在窗台上;
④号烧杯中,加入30毫升纯净水,并放入一些干稻草,放在冰箱冷藏室里。
39.一星期后小梅用滴管,从4个烧杯中分别取了一滴水,分别用显微镜观察,除了②号烧杯,你认为还有可能观察到微小生物的是_______号烧杯里的水。
40.在显微镜下,小梅观察到了如图中的一种微小生物,这是_____________(请选择下边的编号)。
A.草履虫 B.变形虫 C.喇叭虫
41.上边的实验说明,微小生物与常见的生物一样,生长需要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等条件。
42.上边描述的“小梅研究哪种方法能够培养出微小生物”的实验属于( )
A.对比实验 B.模拟实验 C.观察实验
微生物研究之旅。
张华跟爸爸去乡下奶奶家,发现小池塘里有些一屈一伸的小虫子,于是找了个瓶子,把它们连同一些水草一起装回家继续观察。回家通过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再对比网络查找发现这是蚊子的幼虫。(孑孓[jié jué],是蚊子由卵成长至蛹的中间阶段,由蚊卵在水中孵化而成,身体细长,呈深褐色,相对头部或腹部而言,胸部较为宽大,游泳时身体一屈一伸,在水中上下垂直游动,以水中的单细胞藻类等为食。)当得知孑孓是以水中的单细胞藻类为食时,张华想到了刚刚学过的单细胞生物——草履虫,开始了草履虫的研究。
43.蚊子是( )动物。
A.胎生 B.卵生 C.哺乳 D.爬行
44.把干稻草放入水中制成培养液,这种水最好选用( )。
A.矿泉水 B.自来水 C.池塘水 D.凉开水
45.培养液放在( )能让草履虫繁殖得更快。
A.冰箱里 B.阳台上 C.地下车棚 D.煤气灶边上
46.张华将显微镜的镜筒下降,那么他的眼睛应该注视( )。
A.目镜 B.物镜 C.反光镜 D.载物台
47.观察草履虫时,除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外,还需要( )。
A.滴管、碘酒、镊子、脱脂棉 B.滴管、镊子、脱脂棉
C.小刀、镊子、碘酒、培养皿 D.小刀、镊子、培养皿
48.张华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左上角半只草履虫,玻片要往( )移动就能看清整只草履虫。
A.左下 B.右下 C.左上 D.右上
试卷第2页,共5页
试卷第1页,共5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馒头、面包是发酵食品。蒸馒头、做面包时面团之所以慢慢变大是因为面团里加了酵母菌,酵母菌可吸收面团中的养分生长繁殖,并产生二氧化碳,使面团形成膨大、松软、蜂窝状的组织结构。
2.D
【详解】
新型冠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核酸和蛋白质外壳构成,形状是冠状。D符合题意。
3.A
【详解】
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它个体微小,与人类关系密切。微生物虽然包含细菌和病毒,但它们对人类不都是有害的,有些微生物能为我们提供食物或帮助我们生产食物,还能分解垃圾,如果没有微生物,地球就将成为垃圾的世界。应该想尽办法将其消除表述是错误的,选项A符合题意。
4.D
【详解】
观察微生物时,常在载玻片上放棉花纤维,目的是限制其活动范围,便于观察。水生微生物的个体较小,身体趋于透明,运动较快,难观察,在普通显微镜下进行观察的时候经常会跑出视野范围,为了便于观察,放上棉花纤维,限制其运动,以利于其观察。
5.A
【详解】
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个体微小,结构简单,通常要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放大才能看到。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水中常见的微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喇叭虫、眼虫、团藻等。衣藻、变形虫、草履虫等的身体微小,结构简单,整个身体只有一个细胞构成,属于单细胞生物。水绵是多细胞的生物,所以A符合题意。
6.B
【详解】
用镊子盖上盖玻片,用盖玻片倾斜着盖到标本上面,放盖玻片时,先放一端,再慢慢放下另一端,注意不要有气泡。制作水中的微生物的临时玻片标本,在放上盖玻片时,使盖玻片一边与载玻片相接,慢慢放平盖玻片盖住水滴和标本,避免会有气泡,所以B符合题意。
7.C
【详解】
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为人类打开了微小世界的大门,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A对微小世界的观察可以扩大我们认识事物的视野,说法正确;
B观察微小世界需要一些专门的观察工具,比如放大镜、显微镜等;
C微小世界其实就是微生物,说法错误,还包括小型的动植物等。
8.C
【详解】
培养液是供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组织生长和维持用的人工配制的养料,一般都含有碳水化合物、含氮物质、无机盐(包括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和水等。微小生物与常见生物一样,生长需要营养和适宜的温度等条件,为了让草履虫繁殖得更快,甲杯中的液体最好选用池塘水。因为池塘水中含有较多的微生物。
9.B
【解析】
【详解】
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的切片标本:
①在一块干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②在洋葱内表面轻轻划一个“#”字,取下洋葱表皮;
③把取下的洋葱表皮放到载玻片的水滴中央注意标本要平展开;
④用盖玻片倾斜着盖到标本上面,注意不要有气泡;
⑤从标本的边缘滴一滴稀释的碘酒,吸掉多余的水。
根据洋葱表皮细胞切片标本的制作过程可知,正确的顺序是①④②③。
故选B。
10.B
【详解】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生物是由细胞组成的,我们的皮肤表面每平方厘米含有的细胞数量超过 10万个。
故选B。
11.B
【详解】
水中常见的微生物有草履虫、鼓藻、团藻、变形虫等;海藻属于植物,不属于微生物。故选B
12.A
【详解】
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是人类进入原子时代的标志,主要用于放大微小物体成为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仪器。在显微镜中观察到一个污点,移动玻片标本和转动物镜,污点不动,污点应该在目镜上。A项符合题意。
故选A。
13.D
【详解】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植物有细胞,动物也有细胞 ;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同种生物不同器官细胞是不同的;山茶花不同器官细胞是不同的。ABC正确,D说法错误。
14.D
【详解】
电子显微镜可以放大几百万倍,观察到细菌、病毒、物质的极小微粒——原子。
15.A
【详解】
目镜下看到物体图像移动方向与实际移动方向是相反的。倍数越高,观察的视野就越小。图中的图像偏向左方,要想把图像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将玻片标本往左移动。
16.B
【详解】
微生物的繁殖速度很快,如果池水中本来就含有草履虫,那么大约10-14天后干草培养液中就会出现大量同类生物。
17.A
【详解】
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个体微小,结构简单,通常要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放大才能看到。A.微生物对人类都是有利的一面也有弊端的一面,错误;B.在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方面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比如:医药、食品、农业、生物工程、电子方面等。微生物能分解垃圾和处理污水,正确;C.有些微生物能为我们提供食品或帮助我们生产食物。利用微生物酿酒、发面,制作酱油、醋、酸奶等,正确;所以A符合题意。
18.C
【详解】
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能够观察到非常小的物体以及物体的精细结构。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观察工具发展的顺序是肉眼→放大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所以C符合题意。
19.B
【详解】
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气泡是边缘黑、中央亮的圆圈。 因此“制作临时装片”实验中,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一个空白黑圈可能是一个气泡。故选:B。
20.B
【详解】
胰岛素是体内唯一的降血糖的激素,所以它的作用就是降血糖。胰岛素主要的治疗疾病就是糖尿病,所以B符合题意。
21.B
【解析】
【详解】
A、图示为观察记录环节,不符合题意。
B、图示为对光环境,符合题意。
C、图示为下降镜筒环节。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2.A
【详解】
草履虫生活在不流动的淡水中,外形像一只草鞋,草履虫只有一个细胞,但是这一个细胞却能完成消化、呼吸、排泄、繁殖等所有的生命活动。以上几种水中微生物的图像中,A最可能是草履虫。B是鼓藻,C是船形硅藻。
23.单细胞 B
【详解】
如图,A、B、C、D四种生物都属于单细胞生物,单细胞生物草履虫虽然个体小,但也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其中属于动物的是B,A是真菌、C是植物、D是细菌。
24.细胞 细胞 结构单位 功能单位
【详解】
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所以,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25.细菌 霉菌 病毒
【详解】
通常要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的生物,统称为微生物。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中、水中、泥土中、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都有微生物。水滴中的那些小家伙,还有细菌、霉菌,病毒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26.微生物 酱油 腐乳 醋
【详解】
略
27.相反 右下方
【详解】
略
28.细胞
【详解】
细胞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生物(病毒除外)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有生命的,它会繁殖、生长、衰老、死亡。
29.气孔
【详解】
略
30.气孔 叶绿体 氧气 二氧化碳
【详解】
在观察叶的表皮细胞时,我们发现了气孔,在观察叶的叶肉细胞时,我们发现了叶绿体,它们分别与植物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有关。血液中的红细胞好像是运输兵,人体中的血红细胞,主要成分是血红蛋白,专门负责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31. 水分 温度
32.2
33.A
34.不可以
【分析】
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和植物、动物一样需要 一定的空气、水分和适宜的温度等条件。在适宜的环境里,它们能很快地繁殖。越来越多的微生物分解、吸收食物中的营养,同时排出废物,使食物不再是原来的样子,食物腐败变质了。
31.
比较第一块面包和第二块面包上的霉菌生长的数量,常温下潮湿环境霉菌数量度,可以说明面包的发霉是否与水分有关,比较第二块面包和第三块面包上的霉菌生长的数量,潮湿环境下温度高的霉菌多,可以说明面包的发霉是否与温度有关;
32.
第二、四块的面包上都滋生了霉菌,因为霉菌生长于温度、湿度有关,高温下霉菌生长慢,所以第2块面包上的霉菌数量最多。
33.
观察变质的食物时要用扇闻的方式闻气味
34.
发霉后的食物不能食用了
35.乙 目镜 物镜 反光镜 细准焦螺旋 限制草履虫运动过快,便于观察 左下方
【分析】
显微镜的成像的特点是呈放大的像,在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实物的倒像,不但上下倒,左右也倒。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
【详解】
(1)现有甲乙两台显微镜(甲:目镜10×,物镜40×;乙:目镜5×,物镜10×),它们的放大倍数为:甲显微镜10×40=400倍,乙显微镜5×10=50倍。若要在视野中看到较多的细胞,应选择乙显微镜,因为乙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小视野大;(2)显微镜主要由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等组成。根据显微镜的组成,①是目镜,②是物镜,③是反光镜;(3)若观察到的物像较模糊,但视野亮度正常,要使物像更加清晰,可略微转动显微镜的细准焦螺旋;(4)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时,为了便于观察,常常在载玻片上的培养液里放几丝棉花纤维,其目的是限制草履虫的运动速度,便于观察。(5)由于在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实物的倒像,不但上下倒,左右也倒,要把位于视野左下方的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应把载玻片向左下方移动。
【点睛】
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6.③一①一④一②
37.在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应缓慢地盖上盖玻片,其目的是防止产生气泡,妨碍观察。
38.C
【分析】
36.略
37.略
38.略
39.③
40.A
41. 营养 适宜的温度
42.A
【分析】
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与人类关系密切。涵盖了有益跟有害的众多种类,广泛涉及食品、医药、工农业、环保、体育等诸多领域。
39.
微生物适应生长在温暖的环境。水田和干草上原本就有微生物,在合适的环境会大量繁殖,所以②号和③号烧杯最可能观察到微生物。
40.
图中是微生物是草履虫,描述一种单细胞生物。
41.
实验说明,微小生物与常见生物一样,生长需要营养和适宜的温度等条件。
42.
对比实验最主要的是控制变量,只改变一个条件,题目中的实验明显是对比实验。
43.B
44.C
45.C
46.B
47.B
48.C
【解析】
43.
根据题中信息,蚊子靠产卵繁殖后代,属于卵生。
44.
池塘水含有较多的微生物。把干稻草放入水中制成培养液,应该选择池塘水培养微生物。
45.
草履虫生活在有水的地方,选项中地下车棚环境阴暗潮湿,能让草履虫繁殖得更快。
46.
张华将显微镜的镜筒下降,那么他的眼睛应该注视物镜,防止物镜将玻片压坏。
47.
观察草履虫时,除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外,还需要滴管、镊子、脱脂棉。不需要用到碘酒、小刀、培养皿。
48.
显微镜看到的是倒立相反的图像,移动玻片的方向与观察到的方向应该相反。左上角半只草履虫,玻片要往左上移动,可以将草履虫移动到视野中央。
答案第6页,共5页
答案第9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