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牛和鹅》
【教学目标】
1.学习“所谓、拳头、捶背”等生字词,抓角色要点整体感知课文,通过课文的批注示范,学习批注的位置、方法以及批注的角度。
2.批注阅读表现“心情”的文段,并借助批注内容说说自己的体会并感情朗读课文。
3.品悟金奎叔的话,练习变角度批注,并从中受到启示。
4.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体会人物心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能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心情,明白课文蕴含的道理;初步认识批注。
教学难点:学习文中五处示范性批注,初步了解做批注的角度和方法,并能用批注的方法阅读。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引出批注
(一)出示单元导语,齐读
(二)揭示课题,明要求
师:让我们走进“童年生活”的第一篇课文《牛和鹅》,一起学习批注这种阅读方法。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以单元导语和学习要求入手,让学生尽快明确学习的方向和目标,为高效学习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了解批注
(一)检查预习,学习生字1.出示生字词。
提醒:“胳膊、欺负”两个词要读轻声,“扳、捶、摔、掐”这四个字部首相同。重点指导学习“捶、摔、掐”三个字。
(二)整体感知,认识批注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师:默读课文并思考:这篇文章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
【设计意图:巩固上个单元所学重点。】
2.认识批注。
师:我们学习了生字,了解了课文内容,同时还要学习一项新本领——批注。你们以前用过批注这种方法吗?了解批注的作用:批注能让阅读思考更深入,理解更深刻。
【设计意图 “任何学习都不是零起点”,批注式阅读也如此。这一环节,在初读课文尝试批注中了解真实学情,接着引入阅读批注的例子,让学生从伟人的阅读经历中认识批注,了解批注的作用。】
三、范例引路,学习批注
(一)学习在哪儿批,批什么
师:一个读者在阅读这篇文章的时候也边读边批注。请看——(出示文中的批注)1.学生读文中的批注,发现批在哪儿,批了什么。(出示文中第一次、第二次批注)2.汇报。
预设:(1)批了什么?在哪儿批?“事情真的是这样吗?”——疑问批,在左边空白处。“对牛和对鹅态度的对比真鲜明啊!”——想法批,在左边空白处。(2)小结:“可见,批注就是把阅读时产生的疑问、想法和感受等写下来,字要写得小而简洁,批在旁边,叫旁批。”
(二)学习多角度批注
师:课文除了批疑问、感受外,还可以批什么呢?(出示课后习题一)
1.默读课文,思考还可以从哪些角度给文章作批注。
2.出示全文其他批注,交流。预设:(1)“鹅之前多神气,现在多狼狈啊。”——理解感受批。(2)“几个具体的动词,就把‘我们’对鹅的恐惧写出来了。”——表达、写法批。3.梳理、小结“批注”。
师:从课文中的例子中,我们发现批注的角度有:疑问、理解、看法、感受和欣赏等。
(三)引入“交流平台”再学批注(出示交流平台的内容)
1.学生齐读“交流平台”内容。2.教师结合板书和平台内容小结:“批注的位置——旁批;角度——理解、疑问、感受、写法等;方法——标画相应的词句,写上简单的批语。”
【设计意图 这里充分利用文本的示范批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批注,学习批注的方法、位置以及角度,这让文本的价值真正得以体现。】
四、品读“心情”,操练批注
过渡:批注是很好的学习方法,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进行批注,但这篇课文主要学习的是——
(一)出示课后习题二和单元要求,学生边读文边批注预设:(1)见到鹅时“我”的心情:“我们看到鹅,那就完全......才敢直过去。”“我画的句子”:“总是远远地站在安全的地方才敢看它。要是......才敢走过去。” “我的理解”:从“远远、绕”等动词中体会到“我”很害怕鹅,见到鹅就躲。“我批的词句是”:“我”害怕鹅,见到就想躲。教师相机板书:“害怕。”(2)“我”被鹅袭击时的心情:“孩子们惊呼起来,急急逃跑......‘鹅要咬死我了!’”(略)
相机板书:“惊恐—无助—惊慌失措。”
(二)结合板书,梳理小结
师:同学们,这就叫边读边思考、边读边批注,从“我”的动作、语言等多方面更深刻地体会到了“我们”害怕鹅的心情以及“我”被鹅袭击时的恐惧和惊慌失措。
(三)感情朗读文段,读出对鹅恐惧害怕的心情
【设计意图 通过批注阅读,并按句式交流各自的理解和感受,这样让学生的阅读和思考更深入。】
五、品悟内涵,学习尾批
过渡:正当“我”被鹅袭击得惊慌失措时,金奎叔帮“我”解围了。金奎叔是怎样做的呢?(一)走进金奎叔的表现1.齐读第8段,批注学习金奎叔的表现。2.交流。3.小结:“对待同一事物,两个人的做法却大不相同,原因是——‘我’怕鹅,所以见了鹅就躲;金奎叔不怕鹅,所以他敢握住鹅的长脖子提起来,摔到半空中)
(二)品悟金奎叔的话,学尾批过渡:金奎叔不仅不怕鹅,敢摔鹅,还对“我”说了一番话,一起来读读!出示:“金奎叔说:让它这样看好了!可是......别再怕它们了。”
1.读出不怕鹅的感觉。
2.为什么到现在“我”还记得金奎叔的话呢?请你批在结尾,这叫——(尾批)。(1)学生批注,教师巡视。(2)交流批注,教师相机引导。
3.小结:“同学们的批注越来越深入,理解也越来越深刻。金奎叔的话让我们明白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做法也会不同,结果也就不同。”
【设计意图 从多角度批注到变角度批注既是批注方法多样的体现,又是发展学生思维的训练过程。在学习中,师生共建阅读策略,思考由浅入深,高阶思维无形中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