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女娲补天》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措、混”等8个生字。
2.默读课文,能说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3.发挥想象,试着把女娲从各地捡来的五中颜色石头的过程说清楚、说生动。
4.感受神话故事的魅力,体会、学习女娲不怕困难、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说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把女娲从各地捡来的五中颜色石头的过程说清楚、说生动。
教学难点:感受神话故事的魅力,体会、学习女娲不怕困难、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三.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 游戏《看图猜故事》读过这些故事吗?有什么特点?(神奇、想象力)
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神奇又充满想象力的神话故事——《女娲补天》(板书)故事的主角就是她(图片),对她你知道什么?你怎么知道的?简单的介绍女娲,出示《世说新语》里的解释。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贴近学生且更易于学生感受的神话故事的魅力,对女娲产生兴趣进而为本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检查预习,理清文脉
1.字词检查小老师领读、齐读艰难熔炼坍塌窟窿惊慌失措一项熄灭杀死功绩
2.梳理课文内容
回顾前面学过的课文,如何概括文章内容?(抓住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这个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呢?结果呢?谁能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连起来,用简单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小结:像这样故事类的文章抓住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连起来,就可以很好的概括课文内容了。
【设计意图】通过检测的手段检查预习,完成识字任务,另外,考虑单元梯度性,立足于前三篇课文的方法习得和练习之上,从概括课文内容切入,为下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品读人物形象,感悟神话魅力
1.关注课题中的“补”字,生活中见过“补”什么?见过补天吗?
2.课本中神奇的地方还有很多,自主读文,把你感觉神奇或者触动你的地方画下来,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预设:生1:“结果水神共工惨败......撑天的柱子被撞断了”(共工得多高、多壮、多有力气把山撞破,既神奇又充满想象)
生2 :“她又杀了一只大乌龟......没有了坍塌的危险”(天又宽又高,这么大的乌龟应该是神龟啊)生3:“她把芦苇烧成灰......地缝也堵住了”(用芦苇灰堵地缝,还真堵住了,够神奇的)
3.出示句子“女娲先从各地捡来赤、青、黄、白、黑......石浆”补天的材料是什么?五色石在哪里?文章中说是“各地”,那会是哪里?想一想,说一说:如果你是女娲,你打算到哪里去找五彩石?怎么去的?路上遇见了什么?有什么困难和危险?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评选出最神奇最有想象力的设想全班交流,其他同学仔细听随机点名评价女娲寻石的过程这么难这么危险,不去寻找了吧,不补天了吧?不可以,为什么?这是一个怎样的女娲?小结:读神话故事要善于抓住文章的空白处,展开丰富的想象,感受神话魅力和人物形象。
4.出示各地女娲雕塑图片,理解“传颂”的意思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寻找故事的神奇之处,注重学生的自我阅读体验,并通过抓住文中空白点,引导学生展开合理想象,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和人物理解与感悟,感受神话故事的魅力
(四)链接课外,反思提升
1.出示《淮南子·览冥训》里关于女娲补天的原文,自由读许多神话故事都记载在《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经典作品中,是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有时间可以多去读一读2.出示图片(1998年洪灾中解放军抗洪照片),说说他们和女娲有什么相似之处?我们应该怎么做?
小结:不仅女娲的故事代代流传,她的精神也永远留在我们的心间。希望同学们也能像女娲一般勇敢、顽强战胜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同时也希望同学们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设计意图】通过小古文的呈现,进一步感受神话故事的魅力,鼓励孩子继承和发扬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并从课文走向学生生活,引导学生自我反思,感悟人生道理
(4)作业必做:把本课学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选做:推荐阅读《中国神话故事》《山海经》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