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古诗三首 夏日绝句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1、古诗三首 夏日绝句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03 08:59: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古诗三首-《夏日绝句》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吟诵古诗,能够吟出诗中的英雄气概;
2.能够结合典故,正确理解诗意;
3.能够结合背景资料,感受李清照的家国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
1.流利、有感情地吟诵古诗,能够吟出诗中的英雄气概;
2.能够结合典故,正确理解诗意;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结合单元导语和古诗学习方法,初步理解古诗的意思。
师:相比之前的教材,我们所使用的新教材古诗文数量增加了不少,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积累了很多学习古诗文的方法,谁来说说你知道哪些学习古诗的方法。预设:1.结合注释理解古诗的意思。2.边读边想象画面。3.结合插图理解古诗。4.吟诵。
师:刚才几位同学说的方法,都能够帮助我们很好地理解古诗的意思,接下来请大家自读古诗,同桌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补充纠正。一会儿找同学起来说给大家听一听。
师:请你来说。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诗意的?谁来补充?根据学生补充评价。
(二)吟诵——悟诗境,入短韵长,依义行调。
师:刚才这位同学把这首诗解释得非常准确,理解了这首诗的字面意思,我们需要进一步走进这首诗,走进诗人李清照。古人写诗讲究先吟后录,因此学会吟诵这首诗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接下来,请大家根据之前学习的吟诵规律,自己吟一吟这首诗,可以吟给你的同桌听一听,相互纠正一下。生吟诵,展示。教师吟诵,听一听有什么不同。幻灯片出示文字谱,师吟诵,说不同。
师: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吟诵的另一个规律——依义行调。(板书)根据这首诗想要表达的意思来吟诵。提问:你注意到老师是怎样吟诵的?预设:做人杰很高。鬼雄很长。思项羽高,江东长。
学习形式上的吟诵。齐吟,指名吟诵。你有问题吗?鼓励质疑。
预设:为什么要有的高,有的长呢?调高表示强调,拖长表示延展。我们先来看第一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短短十个字,入声字就有三个,谁来吟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坚定,铿锵有力的一句话。了解这两个典故,大家就会知道李清照为什么在这句话中连用三个入声字,说的如此坚定。补充人杰、鬼雄典故。这句话是李清照想对谁说呢?课前,老师让大家了解李清照作这首诗的背景资料,谁能说说你的理解。想对逃亡的将士、士兵说(将士原本应该保家卫国,可大敌当前,你们怎能弃百姓于不顾,只顾保命逃窜,李清照)想对当时的统治者说(金兵入侵后,宋朝统治者一路难逃,跑得比谁都快,面对这样的情形,李清照痛心疾首地说——)想对自己的丈夫说大丈夫有可为有可不为,国难当头决不能贪生怕死,而是应该——吟诵第一句。李清照作为一名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人物,千古第一女词人,当时社会女子的地位是很低的,她们一般大门不出,二门不入,每天只是做做女工,而李清照和她们完全不一样,你能从这两句诗中感受到什么?——家国情怀。请大家再一次吟诵,感受李清照的家国情怀。这首诗是一首怀古诗。你能从诗中哪个地方读出来呢?请大家再次自读。仄声高,表示强调,强调项羽这个人物,而且,人杰、鬼雄,这两个对英雄人物描述最贴切的词语李清照毫不吝啬地都给了一个人:项羽。这是为什么?让我们一起回到当年乌江江畔的一个场景:在《史记·项羽本纪》中,有这样的记述:
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谁来说说你的感受?请把你的感受吟诵进诗中。虽有逃生之路,但项羽却选择拔剑自刎而死,他认为,八千子弟随他出征,今无一人还,实在无颜见江东父老,与其苟且偷生而死,不如壮怀激烈,死得其所,功过得失且留待后人评论吧。我们一起来看一个这样的片段,感受项羽慷慨赴死的场景。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项羽?在苟且偷生和舍生取义之间,项羽毅然决然的选择了“舍生取义、英勇无畏、视死如归”。吟诵。这是项羽的气节。(板书)项羽乌江自刎,其后无数文人墨客有感而发作近百首诗歌传颂此事,其中最著名的有三首,除李清照的《夏日绝句》外,还有一首,课件出示,请大家读一读,你支持谁的观点?为什么?自古成王败寇,好像只有成功的人才有书写历史的资格,但李清照偏偏要打破这种格局,赞美项羽的壮志豪情。是的,大家可以各自有不同的观点,但我们从李清照的诗中感受到的是她巾帼不让须眉的林下之风和家国情怀。
郦波老师在他的《宋词简史》中这样评价李清照(板书)天生李清照,清辉映古今。借项羽宁死不过江东的英雄气概,以此讽刺和抨击眼前纷纷难逃的宋朝君王、官员、军队。这是何等的清辉啊!最后,让我们一起再次吟诵古诗,感受项羽的壮志豪情,感受李清照巾帼不让须眉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