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梅兰芳蓄须》
一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了著名京剧艺术家梅兰芳生平中的一个动人事迹:抗日战争期间,梅兰芳为拒绝给日本侵略者演出,先移居香港,后蓄须明志,甚至主动求“病”。他的种种行为充分显示了其强烈的爱国思想和崇高的民族气节。教材在正文之前给出了阅读提示,简要介绍了梅兰芳在京剧上的地位及阅读本文需要注意的地方,以帮助学生完成自读任务。作为略读课文,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自读空间,做好引导工作。通过朗读与默读,帮助学生感悟人物的崇高精神,并借机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目标
1.认识“蓄、迫”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宁、要”。
2.能说清楚梅兰芳用了哪些方法拒绝为日本人演戏以及他所经历的危险和困难。
三.教学重难点:
说清楚梅兰芳用了哪些方法拒绝为日本人演戏以及他所经历的危险和困难。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视频激趣教师引导学生谈话,“你的偶像是谁?为什么?”,同学们踊跃发言,说出自己心目中喜欢、敬佩、欣赏的人。教师引导,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有一位京剧表演艺术家成为了无数人心目中的偶像,这是为什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他的表演。观看视频和图片后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梅兰芳并齐读课题,补充对梅兰芳先生的简介。梅兰芳(1894—1961),我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8岁学戏,9岁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10岁登台。他在五十余年的舞台生涯中,发展和提高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其代表作有《贵妃醉酒》《天女散花》《打渔杀家》等。思考:梅兰芳在舞台上是唱旦角的,就是表演女性角色,他为什么要蓄须呢?
预设:教师只需引导学生认识到“蓄须”后梅兰芳就无法进行正常演出,表明了他不愿意登台的意愿。
(二)初读课文 检查读词
课件出示朗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把句子读准确、读通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检查读词,正音: 蓄须 纠缠 被迫 邀请 骚扰 沦陷 侵略 斩钉截铁 破绽 签订 宁可 要求 妄想 抵抗 学习多音字“宁、要”方法拓展:“拒、订、妄”等可以通过认半边的方式帮助识记读音;“蓄、迫、纠、缠”等可以通过组词的方式帮助记忆读音;“宁、要”为多音字,可通过音义辨别进行识记。鼓励学生大胆分享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和技巧,好的方法可以推广到全班。
(三)研读课文 自主学习
1.读“阅读提示”,它告诉我们哪些信息?预设:指名读“阅读提示”,并引导学生分析这三句话所传达的意思。可以一人说其他人进行补充,也可以一人一句进行分析概括。这一段话介绍了梅兰芳的相关情况,告诉了阅读课文的重点,同时还布置了课外拓展的学习任务。
2.课件出示自读问题: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填写课堂助学单。把梅兰芳拒演的原因、方法和他遇到的困难危险填在表格里。 拒演原因拒演方法 困难和危险 在学生填写的过程中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同学们的疑问。
3.在讲解的过程中运用畅言课堂进行拍照讲解,引导学生自主筛选重要信息进行整理归纳,教师适当用问题引导学生梳理出主要的拒演办法和他所经历的困难与危险。
4.思考:横看表格,你能将每次拒演办法、原因和困难、危险连起来,从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吗?预设:如果学生在信息的连接上出现困难,可以引导学生竖看表格中的信息,弄清内在联系。引导学生将三次拒演的主要内容说清楚。思考:怎么把这几件事连起来呢?能否用上这些词语“不惜”“甚至”“直到” “宁可......也不......”尝试加上原因,将拒演方法、困难和危险连起来说一说。预设:抗日战争时期,梅兰芳先生宁可蓄须明志,也不给日本人演戏。在没有经济来源时,不惜卖房度日,甚至冒着生命危险打针装病。直到抗战胜利,他才剃掉胡须,重新登台演出。
5.体会梅兰芳经历的困难和危险,交流感受。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梅兰芳先生在拒演的过程中经历了许多危险和困难,哪一次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书上批注自己的感受。预设:教师适时点拨,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如在体会梅兰芳打针装病,险些丢命时,可以调动学生对日本侵略军凶残的已有认知,感受梅兰芳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
6.回归课前的问题,引导学生自由说一说在抗日战争时期人们为什么将梅兰芳作为自己的偶像?预设:梅兰芳先生不仅有高超的京剧表演艺术,同时有一颗视死如归的爱国心,深深地振奋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
(四)阅读链接巩固提升
在阅读链接《难忘的一课》中的台湾老师和学生又是通过哪几件事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的呢?
引导学生概括出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见到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以及在学校礼堂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的深切感受,引导学生感受台湾人民浓浓的爱国心、家国情。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交流识字经验。
2、摘抄并积累有关人物性格的词语和自己喜欢的句子。
3、搜集中外名人的爱国故事讲给同学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