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专题1 第一单元 第4课时 物质的分散系(苏教版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化学】:专题1 第一单元 第4课时 物质的分散系(苏教版必修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2-09-08 10:44:22

文档简介

(共43张PPT)
第4课时 物质的分散系
1.了解分散系的含义及分类。
2.掌握胶体的特性及其应用。
3.掌握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能用电离方程式表达常见的、典型的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4.学会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
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
溶液:盐水、糖水、双氧水、硫酸铜溶液等
悬浊液:泥水、石灰浆、硫酸钡与水混合
乳浊液:油与水混合、苯与水混合
想一想: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均一、稳定
的混合物
一种或
几种物质
分散到
另一种
物质中
形成
溶质
溶剂
溶液的基本特征
溶液
油水
泥水
NaCl溶液
分散剂
分散质
分散系

小油滴

小土粒

NaCl
一、分散系
分散质:被分散成微粒的物质
分散剂:微粒分散在其中的物质
1.定义: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 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
分散系






分散质
分散剂
九种分散系
2、分类(1)按照分散质或分散剂所处的状态分
分散质 分散剂 实例
气 气
液 气
固 气
气 液
液 液
固 液
气 固
液 固
固 固
空气
云、雾
烟、灰尘
泡沫
牛奶、酒精的水溶液
糖水、食盐水、泥水
塑料
珍珠(包藏着水CaCO3)
有色玻璃、合金
分散系
浊液
溶液
胶体
(2)按分散质微粒大小的不同来分
说明:
溶质、溶剂概念只适用于溶液,而不能用于其它分散系。
分散质粒子的直径d:
﹤10-9m
10-9m~10-7m
10-9m=1nm(纳米)
(<1nm 1nm ~100nm >100nm)
 溶液    胶体    浊液
﹥10-7m
(3)按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分
胶体
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大小在1nm-100nm(10-9m~10-7m)之间的分散系.
常见的胶体:
Fe(OH)3胶体、Al(OH)3胶体、硅酸胶体、淀粉胶体、蛋白质、血液、豆浆、墨水、涂料。
CuSO4溶液        Fe(OH)3胶体
丁达尔效应:光束通过胶体时出现一条明亮的光路的现象。(用来鉴别溶液和胶体的物理方法)
3、胶体的性质 (1)丁达尔效应
自然界的丁达尔现象
早晨的阳光射入森林的美丽景象
(自然界的丁达尔现象)
为什么浊液及溶液没有丁达尔效应?
光照射粒子1.反射:粒子直径远大于入射光波长
2.散射:粒子直径小于入射光波长
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太大,对于入射光只有反射而不散
射;溶液里溶质粒子太小,对于入射光散射很微弱,观察
不到丁达尔效应.
过滤后的现象
Fe(OH)3胶体
泥水
将Fe(OH)3胶体和泥水分别进行过滤,可观察到的实验
现象:
胶体与浊液的区别:
在滤纸上得到泥沙,滤液澄清、透明。
没得到滤渣,滤液还是红褐色。
(2)胶体的净化(渗析) 渗析:利用半透膜把胶体中混有的离子或分子从胶体溶液里分离出来。 半透膜:指一类可以让小分子物质(离子)透过而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的多孔性薄膜。由鸡蛋壳膜或羊皮纸、胶棉薄膜、玻璃纸、动物肠衣膜等制成。 其原理为:胶体微粒不能透过半透膜,而溶液中的分子和离子能透过半透膜。 滤纸可将胶体和沉淀分离,胶体微粒可通过滤纸,不能通过半透膜。
胶体的渗析
(3)胶体的作用
胶体能够使水中的悬浮的固体颗粒凝聚而沉降下来,具有凝聚作用,因此,氢氧化铁胶体可以用来净水。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来净水的是KAl(SO4)2·12H2O(十二水硫酸铝钾),俗称明矾,溶于水可形成Al(OH)3胶体, Al(OH)3具有很好的凝聚作用,是一种良好的净水剂。所有可溶性铝盐都可以作净水剂。
(4)胶体的应用与危害
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如墨水、墨汁、明矾
净水、土壤保肥中均应用胶体原理。
危害:烟、雾对生活、交通带来的危害也不可小视。
光照下无丁达尔效应空间变得一团漆黑人类难以生

如果空气中没有气溶胶(空气),我们的环境将会是什么样?
下列物质中哪些能导电?为什么?
盐酸、NaOH溶液、NaCl、石墨、蔗糖溶液、K2SO4溶液、酒精、Cu
二、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溶液导电性不同的原因
氯化钠溶解的微观过程
蔗糖溶解的微观过程
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发生电离 ,生成能够自由移动的水合离子)
(2)非电解质: 无论是在水溶液中还是熔融状态下均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均以分子形式存在)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过程称为电离。
(1)硫酸 (2)蔗糖 (3)氨气 (4)HNO3 (5)NH3·H2O 
(6)锌粒 (7)NH4Cl (8)乙醇 (9)石墨 (10)Ca(OH)2
(11)H3PO4 (12)Na2O
判断上述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
属于电解质的是 。
2、3、8
1、4、5、7、10、11、12
2.电解质导电与金属导电比较:
电解质导电是由于其溶于水或熔融时自身电离产生了可以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而金属导电是由于其内部存在自由电子。
注意:
(1)电解质、非电解质应是化合物。Cu、K2SO4与NaCl溶液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电解质导电的条件: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如:碳酸钙虽然其水溶液几乎不导电,但在熔融状态下导电,因此它是电解质。
(3)电解质导电必须是该化合物自身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CO2、SO2不是电解质。
(4)某些难溶于水的化合物。如:BaSO4、AgCl在水中溶解的部分完全电离,是电解质。
(5)酸、碱、盐、水、金属氧化物是电解质,蔗糖、酒精等是非电解质。
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①醋酸 ②氢氧化钠 ③碳酸氢钠 ④酒精 ⑤铜
⑥二氧化硫 ⑦生石灰 ⑧硫酸钡 ⑨氯化氢
④ ⑥
① ② ③ ⑦ ⑧ ⑨
3、电离方程式
表示电解质在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电离成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式子。
例如:H2SO4 ==== 2H+ + SO42-
NaOH ==== Na+ + OH-
NaCl ==== Na+ + Cl-
电离方程式书写原则:
1.方程式前后原子个数守恒
2.方程式中正负电荷代数和为0
3.原子团不能拆开写,如HCO3-,OH-,SO42-等
(但强酸的酸式盐除外,如HSO4-)
书写时注意事项:
1、适用范围:电解质的电离。
2、用的是等号(或可逆号)。
3、根据化合价写离子符号。
4、根据右下角系数写离子个数。
电离方程式书写
1、硫化钾溶液
K2S ====2K+ + S2-
2、硫酸铁溶液
Fe2(SO4)3 ==== 2Fe3+ + 3SO42-
二、胶体的性质及应用
内容 主要应用举例
性质
丁达尔
效应 一束光通过胶体时产生一条“光路” 鉴别胶体和溶液
布朗运动 胶粒在胶体中做不停的、无规则的运动
电泳 胶粒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做定向移动[胶粒带电:如Fe(OH)3胶粒带正电,H2SiO3胶粒带负电] 工厂静电除尘
聚沉 胶体粒子聚集成为较大的颗粒,形成沉淀从分散剂中析出,常见的聚沉方法:加热、加入电解质、加入胶体粒子带相反电荷的胶体 制豆腐、工业制肥皂,解释某些自然现象,如江河入海口形成沙洲

纯 渗析 由于胶粒较大不能透过半透膜,而离子、小分子较小可透过半透膜,用此法将胶体提纯 用于将胶体粒子和溶液离子分开
三、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比较
电解质 非电解质
相同点 均为化合物
不同点 水溶液或熔融状态能导电 水溶液和熔融状态都不能导电
本质
区别 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自身能发生电离 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自身不能发生电离
所含物质类型 酸:H2SO4、H2CO3
碱:NaOH、NH3·H2O
盐:NaCl、CaCO3
活泼金属氧化物:Na2O
水 非金属氧化物:SO2、SO3、CO2、CO、P2O5
非酸性气态氢化物:NH3
部分有机物:蔗糖、酒精、CH4
1、用特殊方法把固体物质加工到纳米级(1nm~100nm)的超细粉末粒子,然后制得纳米材料.下列分散系中的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和这种纳米粒子大小具有相同的数量级的是( )
A、溶液 B、悬浊液
C、胶体 D、乳浊液
C
A
D
2、下列分散系属于胶体的是( )
A、淀粉溶液 B、食盐水
C、牛奶 D、碘酒
3、根据中央电视台报道,近年来,我国的一些沿江或沿海城市多次出现大雾天气,致使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停飞,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 )
A、溶液 B、悬浊液
C、乳浊液 D、胶体
B
4、区别溶液和胶体的最简单的方法是( )
A、观察外观 B、丁达尔效应
C、加热 D、加入电解质溶液
C
5、胶体的最本质的特征是( )
A、丁达尔效应
B、可以通过滤纸
C、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nm~100nm之间
D、能够导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