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小说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小说叙述了我的叔叔于勒因年轻时不务正业被菲利普夫妇赶出家门,被迫到美洲谋生。于勒在发财后给菲利普夫妇写信,表示要偿还以前的欠债。这些信件成了家境拮据的菲利普夫妇的福音,一家人制定了许多荒诞可笑的花钱计划。一家人到哲尔赛旅行,在海船上意外遇到了穷困潦倒的老于勒,怕被他牵累,全家仓皇避开。小说情节一波三折,扣人心弦,于勒的贫富变化牵动着菲利普夫妇的“变脸”, 深刻地揭露了冰冷的亲情关系,发人深省。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准确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理解主题思想。
2.多角度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能力目标
学习通过人物语言、行动、神态、揭示人物心理活动,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文中人物有正确的评价。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准确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理解把握小说的主题思想。
难点
多角度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播放一首《流浪歌》导入
对于每一个流浪在外的游子来说,家是温馨的港湾,流浪的心多么渴望这个港湾的慰藉啊!可有这样的一个浪子,在外流浪多年,当家人遇到他时,不但不接受他,反而还躲他,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这个故事说它远,它发生在遥远的19世纪的欧洲,说它近,它就在我们眼前,请大家打开课本,这个故事的名字叫《我的叔叔于勒》
(大家知道人生最痛苦的事情是什么吗?小沈阳说:人生最痛苦的事情是,人死了,钱还没花完!但是赵本山说:“人生最最痛苦的事情是人活着呢,钱没了!
从小品这两句台词来看,钱确实对大家很重要,但是钱真的是最重要的吗?我们留着这个疑问到课文当中去找答案。)
检查预习
介绍作者
师:同学们经过预习,了解了一个怎样的莫泊桑?
(莫泊桑(1850—1893)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创作,轰动了法国文坛。以后离职从事专门文学创作。10年间他写了解情况300多个短篇和6个长篇,其中许多作品流传久远,尤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巨匠。长篇有《一生》、《漂亮朋友》等,中短篇有《菲菲小姐》、《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的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的人们精神的堕落。)
介绍小说
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情节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构成
人物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检查字词积累
注意:褴褛 牡蛎 撬开
整体感知
于勒主要情况调查表
2.用“ 于勒”短语来梳理文章情节(填入动词)
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
细读感悟
1.找出全家人对于于勒不同的称呼,思考为什么前后会有不同的称呼?
大家 全家唯一的希望
全家的恐怖
坏蛋、流氓、无赖
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
克拉丽丝 好心的于勒、有办法的人
菲利普 这个家伙
克拉丽丝 小子,贼,讨饭的,流氓
若瑟夫 我的叔叔,我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大家通过完成课件上的抛物线图来找到原因。
当他挥霍家产的时候,他被称为坏蛋、流氓;当他经商发财,他成了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当他破产的时候,他又成了他们口中的贼。
师:他们对于勒的称呼不断变化着,但他们有什么本质是不变的呢?
生:自私、冷酷、唯利是图。
通过菲利普前后的变化,大家能不能看出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的是怎样的关系?
(明确:本文通过描述了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兄弟的前后不同的态度,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布置作业
找出文章中的人物描写以及环境描写,揣摩人物的心理,思考环境描写的作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通过人物语言、行动、神态、揭示人物心理活动,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把握文章主题,认识社会现象
激发爱善憎恶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出示图片,同学们,如果这个乞丐是你的亲人你会上前去跟他相认吗?在崇尚金钱的社会里,亲情有时候显得那么苍白无力。今天我们就再次走进《我的叔叔于勒》,看看菲利普夫妇是如何对待自己的亲人的?请同学们翻开课文73页。
分析背景
师:我们知道菲利普夫妇非常盼望于勒回来,那于勒回来了没有?生:回来了。师:他们在哪里遇见?生:在开往哲尔塞岛的船上遇见。师:因为父亲想学做高贵,请我们吃牡蛎。没想到卖牡蛎的就是于勒。
师:遇见了变成穷水手的于勒,菲利普夫妇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文章是如何刻画他们的?请同学们跳读课文25至47段,圈点勾画,找出描写菲利普夫妇动作、语言、神态等的句子。并分析人物形象。
三、具体分析人物形象
分析菲利普夫妇
(师:语言、神情、动作等是人心灵的外在表现,在小说中,研究人的语言、神情、动作等往往能透视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能正确把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1)第25段:我父亲突然好像不安起来,他向旁边走了几步,瞪着眼看了看挤在卖牡蛎的身边的女儿女婿,就赶紧向我们走来。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他低声对我母亲说:“真奇怪!这个卖牡蛎的怎么这样像于勒?”
这句话通过神态、动作、语言描写:体现了父亲内心的惊恐。虽然“像”并不一定就“是”,但已经把菲利普吓得失魂落魄了。
(2)、28段我母亲也怕起来了,吞吞吐吐地说:“你疯了!既然你知道不是他,为什么这样胡说八道 ”
运用神态、语言描写,写出我母亲的内心紧张,害怕
(3)、31段 母亲回来了。我看出她在哆嗦。她很快地说:“我想就是他。去跟船长打听一下吧。……”
运用神态、语言描写,写出我母亲的内心紧张,害怕。以前称他是“好心的有办法的”于勒,现在变成了“小子”。体现她的虚伪、冷酷。
(4)第34自然段: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说:“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船长
运用神态、语言描写,写出菲利普内心巨大的惊恐。体现其金钱至上的特点 。
(5)、37段:父亲神色很狼狈,低声嘟囔着:“出大乱子了!”
(多年期待的美梦最终破灭,跌入了失望的谷底。“狼狈”一词极为传神地写出父亲的神色,“低声嘟囔”又将父亲的动作刻画得纤毫毕现。
这句话通过神态、动作、语言描写:体现了父亲父亲内心极度的恐慌。
(6)第38段: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
运用神态、语言描写:表现出母亲旧怨新恨一齐发作的心理,从而展现出母亲泼辣、自私、冷酷的心理。
从刚才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菲利普夫妇是怎样的人?
生:自私且虚伪,唯利是图,势力,冷酷
师:菲利普夫妇自私、势利、虚伪、冷酷无情、金钱至上。但菲利普夫人更精明、刻薄、泼辣
板:自私、势利、冷酷无情、金钱至上。
引入: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尽收一个人的眼底,那这个人是谁呢?若瑟夫,现在请同学们找出描写若瑟夫心理、动作的句子。说说我眼中的若瑟夫形象。
分析若瑟夫形象。
生: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心理)
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动作)
“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三个短语同指一个对象,何以要反复?
(分析:若瑟夫看到于勒满是皱纹的手”“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在心理默念着“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可父母却不和他相认,显示了我对父母行为的不赞同,从而与父母的表现形成鲜明的对比,含蓄地表明了作者的立场。对于像于勒这样的弱者我们应该多一点同情和关爱,而不是嘲笑和冷漠。)
出示:这里的反复起强调作用,显示了我对父母行为的不赞同,与父母的表现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蓄地表明了作者的立场。
正是因为“我”对于勒叔叔的同情。我才有了什么举动?
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动作).
引入:从刚才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若瑟夫是一个怎样的人?
若瑟夫:真诚、善良、富有同情心
小结:作者通过语言、神态、动作等的描写,刻画了菲利普夫是自私、势利、冷酷无情、金钱至上的人物形象。若瑟夫:真诚、善良、富有同情心的人.
四、探究主旨
1、从菲利普夫妇刻画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怎样?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讲, 菲利普夫妇的做法也是有没有值得同情的地方.他们的经济怎样?
(1)、于勒的恶习导致菲利普夫妇一家不得不忍受生活的艰辛。
(2)、生活拮据,自顾不暇,只能对于勒避而远之。
2、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文章的另一个主题:资本主义社会中小人物生活的辛酸。
3、小结主题:
本文通过描述了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兄弟的前后不同的态度,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也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小人物生活的辛酸。
五、拓展延伸
你如何看待金钱?
在金钱和亲情上,应珍惜亲情,淡泊名利
六、布置作业
1.找出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思考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2.课后题第五道题:想象一下,假如菲利普夫妇在船上发现已经成为百万富翁的于勒,他们会有怎样的表现呢?试写一个300字左右的片段。
七、板书:菲利普夫妇:自私势利、冷酷无情、金钱至上
若瑟夫:真诚、善良、富有同情心
人与人之间的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小人物生活的辛酸。
第三课时
导入:
二、探究主人公
小说的主人公是谁?请说出理由。
小说的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对于小说主人公的判断,关键是看谁是揭示主题的人物。本文要揭示的是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的腐败现象,而文中最能揭示这一主题的是菲利普夫妇,而“我”是见证人,记叙者;于勒则是贯穿始终的线索人物。
三、分析环境
找出文中的自然环境描写,体会这样描写的作用。
第20段:此时的景色,明丽而轻快,烘托了人物“快活而骄傲”的心情:于勒就要给他们带回来一大笔钱,他们可以很体面地生活了。为下文遇到于勒后情绪的变化作反衬。
第48段::烘托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与刚上船时形成了鲜明对比。“紫色的阴影”一语双关,既实指哲尔赛岛,也象征蒙在菲利普夫妇心头的阴影。
四、小试牛刀:作者为何以“我的叔叔于勒”为题?
作者以“我的叔叔于勒”为题表明了作者的美好愿望,希望人们能像若瑟夫一样,多一点同情,多一点友爱,多一点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