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章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1-03 15:16: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核心素养
第2章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单选题
1. 如图所示,号称“天下第一鼓”的山西威风锣鼓队正在表演.当队员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时,鼓声就消失了,其主要原因是
A.手不能传播声音 B.手吸收了声波
C.手使鼓面停止了振动 D.手把声音反射回去
2. 如图所示,小胡同学做有关声现象的实验时,将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贴近面颊,目的是为了( )
A.估算发声音叉的质量
B.体验发声音叉的温度
C.感受发声音叉的振动
D.判断声音的传播速度
3. 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正在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
B.声音不能在固体中传播
C.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但不能在水中传播
D.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
4. 关于下列四幅图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图片所示的实验表明,真空不能传声
B.图片所示的实验表明,频率越高,音调越低
C.图片所示的实验表明,噪声可以在人耳处减弱
D. 图片中的蝙蝠利用发出的次声波
5.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振动的空气柱一定在发声
C.在10m2的小房间里说话听不到回声,是因为“空间小,没有产生回声”
D.在同一宇宙飞船的太空舱内,两名宇航员可以直接对话
6. 一艘快艇在平静的湖中启动并向湖边驶去.此过程中,水中的鱼可听到马达声,岸边飞行的鸟、散步的人也可听到.若距快艇的距离三者都相等,最先察觉快艇起动的是( )
A.鱼 B.人 C.鸟 D.三者同时察觉
7. 用力敲鼓,鼓面振动发声.为了显示鼓面的振动情况,我们可以在鼓面上撒一些泡沫球.下面关于敲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泡沫球的振动就是鼓面的振动
B.我们听到的鼓声是泡沫球振动产生的
C.我们听到的鼓声是鼓槌振动产生的
D.泡沫球振动可以用来说明鼓面在振动
8. 一辆汽车以20m/s的速度沿笔直公路正对山崖驶近,途中司机鸣了一声笛,2s后司机听到回声,听到回声时汽车离山崖的距离为(声音的速度为340m/s)( )
A.300m B.680m C.340m D.320m
9. 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响度来识别的
B.鼓手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的音调就越高
C.二胡演奏的优美旋律,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
D.航天员在太空与地面交流时的声音是通过声波传回地球的
10.下列各事物不属于声源的是
A.“声呐”探测敌方潜艇 B.蝙蝠在黑夜中飞行 C.挂在胸前的哨子 D.手臂振动
二、填空题
11.上课时老师讲话的声音是由于______ 振动产生的,并通过______传到同学们的耳朵里。月球上的航天员不能直接对话的原因是______。
12.如图所示,将播放着蜂鸣声的手机用细线悬挂于封闭的玻璃罩内,当将玻璃罩内的空气抽走的过程中,所听到的手机蜂鸣声越来越小,最后几乎听不到,这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而_______却不能传播声音。
13.如图,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挂在线上的小球,会发现小球被_________,这个现象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在月球表面做这个实验,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______是指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较大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又传入人耳的声音。人耳区分开回声和原声的最短时间间隔是______s。否则,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比如:同学们听到自己在空教室讲话比在操场上讲话声音要洪亮,就是这个原因。
15.声速的大小跟介质有关,还跟温度有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______中传播最快,液体中较快,气体中最慢。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______m/s。
16.将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会溅起水花,这表明声音是由于物体_____产生的;人们面对面交谈时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表明_____能够传声;在水中的鱼能被它们喜欢的声音吸引,表明_____也能传声.
17.我国古书《梦溪笔谈》中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较早地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其原因是__________能够传声,且声速较快。音乐会上正演奏着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优美的音乐是由于琴弦的________产生;观众能在观众席上听到音乐,是因为声音能在空气中以_________的形式传播。
18.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空气的温度有关,在一定的范围内,其关系如下表格所示:
空气温度t℃/ 0 5 10 15 20 25 …
声音速度v/m s-1 331 334 337 340 343 346 …
(1)如果测得今天声音在空气的速度为338.2m/s,则今天的气温是______ ℃.
(2)有甲、乙两辆汽车,甲车在后,乙车在前,沿平直的公路上分别以20m/s和10m/s同向行驶,当相距660m时,甲车鸣笛,经过多长时间乙车司机听到甲车的鸣笛声____?乙车司机听到甲车的鸣笛声立即鸣笛,当甲车司机听到乙车的鸣笛声时,两车相距多远 _______?(当时气温为15℃.)
19.静静乘坐着一艘速度为10m/s的汽艇匀速驶向一座山崖,他向山崖大喊一声,历时5s听到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5s内,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路程是_____m;他听到回声时离山崖有_____m。
20.电影《你好,李焕英》在今年春节期间热映,贾玲凭借此电影一举成名,她扮演的角色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图为影片中一剧照,她坐在自行车上和妈妈聊天的场景,她说话的声音是由声带的______产生,妈妈听到的声音是由______传播的,以自行车为参照物,她是______的。
三、实验题
21.在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时,同学们做了以下实验.
(1)小华同学将一只通电的小电铃放在连通了抽气机的玻璃罩内,如图1所示,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会发现声音的响度逐渐减小。如果把空气又逐渐通入玻璃罩内,将会发现_________,此实验说明_______。
(2)小丽等同学利用如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
①当小丽同学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________,通过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
②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_________。
③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小丽同学采用:先将音叉离开乒乓球一定距离后敲击音叉,然后再靠近乒乓球,观察现象;小刚同学采用:先将音叉贴紧乒乓球,然后再敲击音叉,观察现象。你认为哪位同学的操作合理?________。理由是______。
22.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 ______ ;本实验说明 ______ ,这种探究方法叫 ______ 。
(2)如图②所示,为了进一步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______ 。
(3)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 ______ 可以传声(选填“固体”、“液体”或“气体”)。
(4)如图④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会逐渐 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这个实验说明了 ______ 。
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2章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A A C A D D C C
二、填空题
11.声带 空气 真空不能传声
12.介质 真空
13.弹开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小球被弹开但听不到声音
14.回声 0.1
15.固体 340
16.振动 空气 液体
17.固体 振动 声波
18.12 2s 622m
19.1700 825
20.振动 空气 静止
三、实验题
21.声音的响度逐渐增大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乒乓球被弹起跳动 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将不易观察到的音叉的振动转化为乒乓球的弹起 小丽 小刚的做法分不清是音叉振动让乒乓球跳动起来,还是敲击音叉的人的动作让乒乓球跳动起来
22.将音叉的振动放大 发声体在振动 放大法 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 气体 变小 真空不能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