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音乐教案《鸭子拌嘴》
一、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初步了解民族打击乐器小钹、大钹的几种演奏方法。
2、 引导学生感受乐曲强弱所带来的变化,感受音乐作品中鸭子的生动形象,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3、 尝试用打击乐器小钹来创编鸭子的生动形象。
2、教学重点:感受音乐作品中鸭子的生动形象
3、教学难点:用打击乐器尝试创编鸭子的的生动形象。
四、教学用具:挂图、打击乐器、
一、教学过程:
1. 师生问好
2、观看动画《母鸭带小鸭》
(1)提问:刚才听到鸭子在嘎嘎嘎的叫,我想知道大鸭与小鸭的叫声有什么不同?(学生自由发挥)
教师小结:小鸭的叫声比较小、比较薄、比较嫩;大鸭的叫声比较大、比较厚、比较粗)
(2)老师有两种打击乐器(大镲、小镲)小镲模仿小鸭叫、大镲模仿大鸭的叫声。
(3)介绍镲的打法:闷击
(4)老师还想知道:大鸭与小鸭的走路有什么不同?(学生自由发表)
走路都是一摇一摆的,只是小鸭走路比较轻松、大鸭走路比较笨重。
(5) 找学生上台用小镲展示小鸭走路,教师引导出镲的第二种打法:边击
出示鸭子的常见到的一个习惯性动作。
(6)多媒体:展示拍动翅膀图片。找学生上台用小镲演奏。
提示:拍打翅膀是有力的,引出镲的第三种打法:平击
(7)多媒体——出示鸭子三个有关鸭子活动时的节奏
拍翅膀 鸭子叫 鸭子走路
(1)让学生认识“小镲”的几种打法
1 闷击 鸭子叫: X 0 X 0 | X 0 X 0 | |
2 边击 鸭子走路: X X X X | X X X X | |
③ 平击 拍打翅膀: ×××× ×××× | |
(2)教师讲故事,找三个同学上台演奏展示。
2、大家想一想,鸭子还有什么动作我们没有想到的?
(1)多媒体:五个鸭子的常见动作。
(2)用五种打法启发学生模仿鸭子的叫声及它的习惯性动作
平击——拍翅膀 闷击——鸭子叫 边击——鸭子走路
交击——梳理羽毛 扑击-- ---潜水 磨击——水声
拍翅膀:×××× ×××× | ×××× ×××× | |
梳理羽毛:X X X 0 | X X X 0 | |
鸭子走路:X X X X | X X X X | |
鸭子叫: X 0 X 0 | X 0 X 0 | |
潜水: X — | X — | |
水声:
3、观看视频:鸭子拌嘴
(1)教师介绍故事情节。
(3)介绍六种打击乐器—图片。
(4)模仿鸭子是怎样走路?是怎样叫的?(找个别学生模仿鸭子)
(5)教师用小镲帮助学生模仿鸭子走路、叫声及拍打翅膀。
4、
(2)动一动:找学生用小钹来模仿鸭子的叫声和走路?
(3)用小镲模仿小鸭叫的声音,用大镲模仿大鸭的声音。
3、分段欣赏:第一乐段(出门)。
提问:你觉得这一段音乐表达什么内容。
教师小结;有一天早晨,小鸭起的很早,你们听一听它在干什么?(放第一段音乐)提问:它在干什么?(小鸭在叫—在抖翅膀—走路—老鸭在叫—抖翅膀—出发)
(1)找一个学生进行模仿小鸭(弱),我自己模仿大鸭(强)。
(2)一二组学生演示小鸭,三四组学生表演老鸭。
(3)同桌自由活动:随《鸭子伴嘴》,引导学生自由地进行编创活动,以走路、鸭叫等。
(1)X X | X X | |
(2)X 0 X 0 | X 0 X 0 | |
4、欣赏第二乐段(表现鸭子嬉戏、玩耍乐段)。
(1)提问:你们觉得鸭子都在干什么?(自由讨论)
(2)鸭子还有什么习惯性动作?
(3)用五种打法启发学生模仿鸭子的叫声及它的习惯性动作
平击——拍翅膀 闷击——鸭子叫 边击——鸭子走路
锤击——梳理羽毛 平击——吃东西 磨击——水声
扑击-- ---潜水
拍翅膀:×××× ×××× | ×××× ×××× | |
吃东西:X X X 0 | X X X 0 | |
鸭子走路:X X X X | X X X X | |
梳理羽毛:X X X X | X X X X | |
鸭子叫: X 0 X 0 | X 0 X 0 | |
潜水: X — | X — | |
水声:
6、 欣赏第三乐段(拌嘴是吵架的意思)。
(1) 提问:这段音乐那么吵,你认为鸭子在干什么?你听出它们是怎样吵架的?
(2)老师找一个学生引导学生拌嘴。
(3)找两个学生用小钹模仿鸭子吵架。
(4)让两同桌之间出鸭子的吵架声
7、欣赏第四乐段(回家)。
全班同学模仿鸭子走路:(1)X X | X X | |
8、教师讲故事,学生根据故事情节完整的大一遍。
五. 欣赏:让我们手拉手(教育学生要团结)》。(鲜花、大雁、高山、浪花)
鲜花鲜花手拉手,太阳也微笑点头。
大雁大雁手拉手,把风雪抛在身后。
浪花浪花手拉手,向东方滔滔奔流。
高山高山手拉手,挺直腰挺起胸口。
并提示:拉起手会变得怎样?引导孩子们说出:拉起手我们是好朋友,就可以团结起来,共同进步。
六. 课堂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不仅仅认识了这些打击乐器,而且还动手创编了《鸭子拌嘴》的故事情节,感受音乐作品中鸭子的生动形象,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2018年3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