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上册专题复习:常见的酸
一、单选题
1.(2020九上·嘉兴期中)一辆满载浓硫酸的槽罐车在路上因车祸翻倒,浓硫酸大量泄漏,为了不污染旁边的水源,下列采取的措施适宜的是( )
A.用水冲洗泄漏的浓硫酸
B.将熟石灰撒在泄漏出的浓硫酸上
C.将氯化钡撒在泄漏出的浓硫酸上
D.用土将泄漏的浓硫酸掩埋
【答案】B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酸和碱能发生中和反应及硫酸的腐蚀性分析。
【解答】A、 用水冲洗泄漏的浓硫酸为污染水体 ,不符合题意;
B、将熟石灰撒在泄漏出的浓硫酸上,可中和硫酸,符合题意;
C、氯化钡有毒,不能处理泄漏硫酸,不符合题意;
D、用土将泄漏的浓硫酸掩埋,并没有减少硫酸的危害,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2020九上·嘉兴期中)小乐完成了图示甲、乙实验后,依次将反应后的溶液缓慢倒入同一洁净的废液缸中,观察到废液缸中先有气泡产生,然后又出现白色沉淀。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实验结束后,试管中的溶液含稀盐酸和CaCl2
B.乙实验结束后,试管中的溶液含稀盐酸和NaCl
C.最终,废液缸中一定含NaCl,CaCl2两种溶质
D.最终,废液缸中一定含NaCl,Na2CO3两种溶质
【答案】A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能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分析。
【解答】A、甲乙试管中废液混合有气泡产生,说明乙中碳酸钠过量,甲中盐酸过量,甲实验结束后,试管中的溶液含稀盐酸和CaCl2 ,符合题意;
B、乙实验结束后,试管中的溶液含碳酸钠和NaCl ,不符合题意;
C、最终,废液缸中一定含NaCl,可能有氯化钙 ,不符合题意;
D、最终,废液缸中一定含NaCl ,可能有碳酸钠,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2020九上·杭州月考)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性质 用途
A 白色硫酸铜粉末遇水会变蓝色 检验水
B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干燥氧气
C 稀盐酸能与某些金属反应 除铁锈
D 氢氢化钠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 吸收二氧化碳
A.A B.B C.C D.D
【答案】A
【知识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A、根据硫酸铜遇水变蓝分析;
B、根据浓硫酸的吸水性分析;
C、根据铁锈属于金属氧化物分析;
D、根据二氧化碳属于非金属氧化物分析。
【解答】A、利用白色硫酸铜粉末遇水会变蓝色可用于检验水 ,符合题意;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于干燥氧气,不符合题意;
C、稀盐酸除铁锈是利用稀盐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不符合题意;
D、氢氢化钠吸收二氧化碳是利用其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2020九上·杭州期中)向盛有酚酞和NaOH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硫酸,直至液体呈无色。为探究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组成,所选试剂不正确的是( )
A.锌粒 B.稀盐酸 C.碳酸钾溶液 D.氧化铜粉末
【答案】B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酸和碱反应后的溶液使酚酞呈无色,溶液呈中性或酸性,结合酸的化学性质分析。
【解答】 向盛有酚酞和NaOH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硫酸,直至液体呈无色 ,则该反应可能是恰好完全反应,也可能是酸有剩余,所以为探究反应后溶质成分,可通过锌粒、碳酸钾溶液与酸反应产生气泡,氧化铜能与酸反应溶解且溶液呈蓝色来验证,而稀盐酸不能与硫酸反应,无法验证;
故选B。
5.(2020·台州)盛石灰水的试剂瓶存放久了,内壁常附有一层白膜,除去这层白膜最合适的试剂是( )
A.蒸馏水 B.稀盐酸
C.硫酸铜溶液 D.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B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石灰水的成分推断白膜的物质种类,然后根据它的化学性质确定除去方法。
【解答】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它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因此这层白膜就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因此白膜会变成另外一种物质溶解在水中,因此去除这层白膜的最合适的物质是稀盐酸,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6.用①表示Fe,用②表示Fe2O3用③表示Fe(OH)3。在X+HCl→FeCl3+Y花的反应中(X、Y分别代表一种物质),X可能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答案】B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铁发生置换反应生成+2价亚铁盐,氧化铁与氢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3价铁盐分析。
【解答】 在X+HCl→FeCl3+Y的反应中,X、Y分别代表一种物质,若X为铁,应生成FeCl2, ① 错误; 若X为氧化铁,则与盐酸反应会生成氯化铁和水,②正确;若X为氢氧化铁,与盐酸反应可生成氯化铁和水,③正确;
故选B。
7.将浓硫酸、浓盐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它们的共同变化是( )。
A.颜色发生改变 B.发生化学变化
C.质量减少 D.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
【答案】D
【知识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根据浓硫酸的吸水性和浓盐酸的挥发性分析。
【解答】浓硫酸、浓盐酸都是无色液体,敞口放置时,浓硫酸吸水,质量增加,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浓盐酸挥发,质量减少,溶质质量分数也减小;
故选D。
8.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最佳的试剂是( )。
A.紫色石蕊 B.无色酚酞 C.硝酸银溶液 D.氯化钡溶液
【答案】D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盐酸和硫酸的化学性质分析。
【解答】A、盐酸和硫酸都能使石蕊试液变红,无法鉴别;
B、盐酸和硫酸都不能使酚酞变色,无法鉴别;
C、盐酸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硫酸与硝酸银反应生成微溶的硫酸银,也会产生浑浊,无法鉴别;
D、盐酸与氯化钡不反应,硫酸与氯化钡反应可产生白色硫酸钡沉淀,可以鉴别;
故选D。
9.某品牌爽肤水为蓝色溶液,小明怀疑其含有硫酸铜,欲通过检测硫酸根离子进行初步判断,应选用的试剂是( )
A.Ba(NO3)2溶液和稀HNO3 B.紫色石蕊试液
C.NaOH溶液 D.NaCl溶液和稀HNO3
【答案】A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硫酸根离子的鉴别方法分析。
【解答】检验硫酸根离子需用钡离子的溶液和稀硝酸,若产生不溶于硝酸的硫酸钡沉淀,则证明含硫酸根离子;
故选A。
10.下列物质中,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的一组是( )
A.CuO、Fe2O3 B.AgCl、BaSO4
C.Cu(OH)2、Fe(OH)3 D.CaCO3、BaCO3
【答案】B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及酸的化学性质分析。
【解答】A、氧化铜和氧化铁不溶于水,但都能与硝酸反应形成溶液,不符合题意;
B、氯化银和硫酸钡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硝酸,符合题意;
C、氢氧化铜和氢氧化铁不溶于水,但能溶于酸,不符合题意;
D、碳酸钙和碳酸钡不溶于水,但能溶于酸,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有一小球(不与接触物反应)悬浮在稀硫酸中,现逐滴加入密度比稀硫酸大得多的氢氧化钡溶液,则小球的运动状况是( )
A.仅上浮 B.仍悬浮
C.仅下沉 D.先下沉后上浮
【答案】D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使溶液密度减小,当氢氧化钡溶液过量时,密度又增加分析。
【解答】 小球悬浮在稀硫酸中,逐滴加入密度比稀硫酸大得多的氢氧化钡溶液,二者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使溶液密度变小,小球下沉,当硫酸反应完全后,氢氧化钡过量,且氢氧化钡密度大于硫酸,所以小球又上浮;
故选D。
12.食醋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剂,其主要成分是醋酸。由于醋酸的许多化学性质与稀盐酸和稀硫酸相似,在生活中常有许多妙用。食醋在下列应用中,肯定无法实现的是( )
A.除去菜刀上的铁锈 B.除去水壶壁上的水垢
C.清除溅到皮肤上的碱液 D.除去铁粉中混有的少量锌粉
【答案】D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酸的化学性质及除杂原则分析,除杂质时注意所选试剂不能与原物质发生反应。
【解答】A、食醋中含有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可除铁锈,不符合题意;
B、食醋中含有酸,能与碳酸盐反应,可除水垢,不符合题意;
C、食醋中含有酸,能与碱反应,不符合题意;
D、食醋中含有酸,能与铁和锌反应,不能除去铁粉中的锌粉,符合题意;
故选D。
13.对如图实验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打开止水夹,试管Ⅰ中产生气泡,试管Ⅱ中无现象
B.打开止水夹,液体从试管Ⅱ流向试管Ⅰ
C.先打开止水夹,稍后关闭,试管Ⅱ中产生白色沉淀
D.先打开止水夹,稍后关闭,试管Ⅰ中反应立即停止
【答案】C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锌与硫酸反应产生氢气,气体导出时进入试管Ⅱ,气体不能导出时则试管Ⅰ中液体会进入试管Ⅱ分析。
【解答】A、 打开止水夹,试管Ⅰ中产生气泡,锌与硫酸反应产生氢气进入试管Ⅱ中,试管Ⅱ也会产生气泡,不符合题意;
B、打开止水夹,气体沿导管时入试管Ⅱ中, 试管Ⅱ会产生气泡,不符合题意;
C、先打开止水夹,稍后关闭,气体不能导出,试管Ⅰ中压强增加,液体会流向试管Ⅱ,硫酸锌和氯化钡会在试管Ⅱ中发生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符合题意;
D、试管Ⅰ中固体在最下端,与硫酸不能分离,所以通过打开关闭止水夹不能使反应立即停止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一瓶没有塞瓶塞的浓盐酸和一瓶没有盖瓶塞的浓硫酸,一段时间后,下列关于两者溶质质量分数说法正确的是(不考虑水分蒸发)( )
A.都变大 B.都变小
C.浓盐酸变小,浓硫酸变大 D.浓盐酸变大,浓硫酸变小
【答案】B
【知识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根据浓盐酸有挥发性、浓硫酸的吸水性分析。
【解答】浓盐酸有挥发性,敞口放置时会挥发出溶质氯化氢,使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浓硫酸的吸水性,敞口放置时会吸收空气中水份而使溶液质量增加,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故选B。
15.(2020九上·海曙期中)如图所示,围棋棋盘上有五枚棋子,代表铁、稀盐酸、氢氧化钡、碳酸钙、硝酸银五种物质,相邻棋子间的连线表示物质间可以反应。已知与戊的反应中:甲﹣戊的反应类型不同于其它几个反应;丙﹣戊反应能产生一种气体,且该气体还能与丁反应生成沉淀。则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丁 戊
A 铁 硝酸银 碳酸钙 氢氧化钡 稀盐酸
B 硝酸银 铁 稀盐酸 氢氧化钡 碳酸钙
C 硝酸银 铁 碳酸钙 氢氧化钡 稀盐酸
D 铁 氢氧化钡 碳酸钙 硝酸银 稀盐酸
A.A B.B C.C D.D
【答案】A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几种物质的性质分析判断。
【解答】(1)丙-戊反应能产生一种气体,且该气体还能与丁反应生成沉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铁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但氢气不能与其他物质产生沉淀,所以丙-戊反应只能是盐酸与碳酸钙反应。
(2)甲-戊的反应类型不同于其它几个反应,只有铁与盐酸反应属于置换反应,其他反应都是复分解反应,所以甲是铁,戊是盐酸,丙是碳酸钙;
(3)丙-戊反应能产生一种气体,且该气体还能与丁反应生成沉淀,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钡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所以丁是氢氧化钡,剩下的乙属于硝酸银了。
故选A。
二、实验探究题
16.(2020九上·萧山月考)某兴趣小组同学在做镁条和盐酸反应实验时发现,试管外壁很烫,试管口出现白雾。白雾是什么呢?
Ⅰ.同学们作出猜想
猜想一:是小水滴。因为盐酸溶液中的水受热会汽化上升,在试管口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小水滴。
猜想二:是盐酸小液滴。可能是因为 同学们将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内有正在反应的镁条和盐酸的试管口,试纸变红,证明猜想二是合理的。
Ⅱ.小金提出质疑:为什么刚才打开盛放盐酸的试剂瓶,瓶口没有白雾,却在反应过程中出现白雾? 小金联系反应时试管外壁很烫,于是猜想:白雾的形成可能与温度有关。
他用试管取少量盐酸,将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试纸不变红;然后 。(填操作和现象) 得出结论:这种盐酸浓度并不高,是镁和盐酸反应放热促使盐酸形成白雾。
【答案】液化;使用的盐酸浓度较高,具有挥发性;把适量镁条放入试管中,将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试纸变红
【知识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根据水蒸气液化可形成水、盐酸的挥发性及镁与酸反应放热分析。
【解答】 Ⅰ. 若白雾为水滴,则是盐酸溶液中的水受热会汽化上升,在试管口发生液化而成为水滴;若是盐酸小液滴,则为盐酸的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与水结合的盐酸结合成的盐酸液滴;
Ⅱ.要证明 白雾的形成可能与温度有关 ,则取少量盐酸,将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试纸不变红;然后可利用镁与盐酸反应放热使盐酸形成白雾,具体操作和现象为 把适量镁条放入试管中,将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试纸变红 ;
故答案为:液化;使用的盐酸浓度较高,具有挥发性;把适量镁条放入试管中,将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试纸变红。
17.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做镁条和盐酸反应实验时发现,试管外壁很烫,试管口出现白雾。白雾是什么呢?
(1)同学们作出猜想
猜想一:是小水滴。因为盐酸溶液中的水受热会汽化上升,在试管口 成小水滴(填物态变化名称)。
猜想二:是盐酸小液滴。因为浓盐酸具有 性,可能实验中使用的盐酸浓度过高,试管口就会形成盐酸小液滴。
同学们将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正在进行镁条和盐酸反应的试管口,试纸变红,证明猜想二是合理的。
(2)小柯提出质疑
为什么刚才打开盛放实验所用盐酸的试剂瓶,瓶口没有白雾,却在反应过程中出现白雾?
小柯联想到反应时试管外壁很烫,于是猜想:白雾的形成可能与温度有关。
他用试管取少量盐酸,将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试纸不变红;然后_ (填操作),试纸变红。
得出结论:这种盐酸浓度并不高,是镁条和盐酸反应放热促使盐酸形成白雾。
【答案】(1)液化;挥发
(2)加热试管,将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知识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水的物态变化及浓盐酸的挥发性分析;
(2)根据对比实验的变量控制设计实验分析。
【解答】(1)若瓶口白雾为小水滴,则是水受热汽化上升,在试管口液化成水滴; 若是盐酸小液滴,则因为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在瓶口形成酸雾;
(2)由于猜想白雾的形成可能与温度有关,则进行实验时, 取少量盐酸,将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试纸不变红;然后需改变温度再次验证,即加热试管,将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观察现象。
故答案为:(1)液化;挥发;(2) 加热试管,将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18.(2020·杭州模拟)军军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想通过实验制备NO气体并验证它的性质。在查阅资料后得知:①NO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有毒,难溶于水的气体,②NO常温下能与氧气迅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NO2气体,NO2能和水反应,3NO2+H2O=2HNO3+NO③实验室常用铜与稀硝酸反应制取NO:3Cu+8HNO3(稀)=3Cu(NO3)2+2NO↑十4H2O。他们设计了以下装置图。
(1)图中A仪器的名称为 。
(2)若试管C中是空气,E为尾气吸收装置,试管D中液体是紫色石蕊溶液,则打开A中活塞后,试管C中的现象是 。试管D出现的现象是 。
(3)做完本实验后他们讨论以铜和稀硝酸为主要原料制取Cu(NO3)2时设计了两种方案:
方案一:3Cu+8HNO3(稀)=3Cu(NO3)2+2NO↑十4H2O;
方案二:2Cu+O2 2CuO,CuO+2HNO3=Cu(NO3)2+H2O。
你认为以上两种方案中哪一方案更好。并说明理由。 (理由答出两点)
【答案】(1)分液漏斗
(2)出现红棕色气体;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3)方案二,因为方案二中没有有害气体产生,原料(硝酸)的利用率高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所指仪器的名称解答;
(2)装置A中的稀硝酸和B中的金属铜反应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与C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二氧化氮在D中与水生成稀硝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3)可从反应产物是否有害以及原料的利用率等角度思考解答。
【解答】(1)图中A仪器的名称为分液漏斗。
(2)若试管C中是空气,E为尾气吸收装置,试管D中液体是紫色石蕊溶液,则打开A中活塞后,试管C中的现象是出现红棕色气体。试管D出现的现象是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3)我认为方案二更好一些,理由是:方案二中没有有害气体产生,原料(硝酸)的利用率高。
19.(2019九上·杭州期中)小江和小南用稀硫酸与锌制取氢气时,发现添加少量硫酸铜溶液能加快反应.硫酸铜溶液是稀硫酸和锌反应的催化剂吗?硫酸铜溶液量的多少会影响反应速率吗?
(1)他们先进行如图实验,观察到试管B中产生气泡速度快得多,并有暗红色固体生成。A实验的作用是 。他们认为CuSO4溶液不是催化剂,所依据的实验现象是 。
(2)在6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颗大小形状都相同的锌粒,倒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按下表所示 条件进行实验,并测量收集50毫升氢气所用的时间。记录如下:
试管 A B C D E F
CuSO4溶液/毫升 0 0.5 1 1.5 2 4
水/毫升 4 3.5 3 V1 V2 0
收集H2所用的时间/秒 348 246 190 165 230 360
①试管E中加入水的体积V1= 毫升;
②由上表可得出,CuSO4的溶液的量对稀硫酸与锌反应速率影响的变化趋势是 。
【答案】(1)对照;有暗红色物质产生
(2)2;随着CuSO4 溶液的量增加,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试管A和试管B中其他条件都相同,就是一个没有硫酸铜溶液,另一个有硫酸铜溶液,二者对照,可以判断硫酸铜溶液是否对反应速度产生影响。在反应前后,催化剂的性质和质量保持不变,据此分析即可。
(2)①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可知,实验中要保证液体的体积相同,即硫酸铜和水的体积相同,据此计算试管E中水的体积;
②收集氢气的时间越短,反应越快;收集时间越长,反应越慢,根据表格数据分析解答。【解答】(1)他们先进行如图实验,观察到试管B中产生气泡速度快得多,并有暗红色固体生成。A实验的作用是对照。他们认为CuSO4溶液不是催化剂,所依据的实验现象是:有暗红色物质生成。
(3)①根据前面几组数据可知,硫酸铜溶液和水的总体积应该是4mL,那么故试管E中加入水的体积V1=4mL-2mL=2mL;
由上表可得出,CuSO4的溶液的量对稀硫酸与锌反应速率影响的变化趋势是:随硫酸铜溶液的量增加,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少。
三、填空题
20.(2021·上虞模拟)根据图信息回答问题:
(1)加入稀盐酸至过量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2)反应中,数目减少的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
(3)验证反应后溶液中稀盐酸有剩余,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
A.取样,加入CuO粉末 B.取样;滴加NaOH溶液
C.取样,加入CaCO3粉末 D.取样,滴加AgNO3溶液
【答案】(1)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2)H+、OH-
(3)A;B;C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当二者完全反应时,溶液呈中性,于是酚酞试液从红色变成无色。
(2)根据酸碱中和反应的本质解答;
(3)根据稀盐酸的化学通性分析判断。
【解答】(1)加入稀盐酸至过量能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2)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结束后,溶液的钠离子和氯离子数量不变,而 H+ 和 OH- 结合成水分子而减少了。
(3)A.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则黑色的固体溶解,溶液变成蓝色,故A正确;
B.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在开始的一段时间内,溶液颜色不变;当稀盐酸完全反应后,再滴入氢氧化钠,此时溶液变成红色,故B正确;
C.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故C正确;
D.滴加硝酸银后,有白色沉淀氯化银产生,但是由于原来溶液中就存在氯离子,因此不能确定稀盐酸的存在,故D错误。
故选ABC。
21.(2020九上·宁波月考)学了酸的化学性质,某同学以稀硫酸为主题,绘制了“多彩酸世界”思维导图。
(1)若用Cu(OH)2实现②,会得到 色溶液。
(2)若想实现③,得到浅绿色溶液,可选用的单质是 。
(3)若选用BaCl2溶液实现⑤,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蓝
(2)Fe
(3)BaCl2+H2SO4=BaSO4$+2HCl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氢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分析;
(2)根据铁与硫酸反应生成浅绿色亚铁盐溶液分析;
(3)根据氯化钡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分析。
【解答】(1)氢氧化铜与硫酸反应会得到蓝色硫酸铜溶液;
(2)铁与硫酸反应会产生硫酸亚铁浅绿色溶液;
(3)氯化钡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反应方程式为BaCl2+H2SO4=BaSO4↓+2HCl ;
故答案为:(1)蓝;(2)Fe;(3) BaCl2+H2SO4=BaSO4↓+2HCl 。
22.(2020九上·杭州月考)浓硫酸在实验室中常用作干燥剂,因为浓硫酸具有 ,下列气体①SO2②NH3③H2;其中浓硫酸能干燥的气体有 (填序号);
①金属表面除锈 ②制造药物氯化锌 ③除去氯化钠中少量的氢氧化钠杂质,不能用硫酸来代替的是 (填序号)。
【答案】吸水性;①③;②③
【知识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浓硫酸的吸水性、氨气能与硫酸反应及除杂原则、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解答】 浓硫酸在实验室中常用作干燥剂,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二氧化硫和氢气都不与硫酸反应,可用浓硫酸干燥,氨气能与硫酸反应,不能用硫酸干燥;金属表面除锈可利用硫酸,由反应前后元素各类不变可知,制造药品氯化锌不能用硫酸, 除去氯化钠中少量的氢氧化钠杂质不能用硫酸,会引入新杂质。
故答案为:吸水性;①③;②③ 。
23.(2020九上·温州月考)如图所示,将水滴入盛有浓硫酸的锥形瓶中。
(1)该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锥形瓶中的水浮在液体表面且沸腾,并出现液体飞溅的现象,U 形管中液面呈现 的现象,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
(2)根据上述现象你认为稀释浓硫酸时应: 。
【答案】(1)甲低乙高;浓硫酸遇水放热,使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变大,导致液面发生变化
(2)将浓硫酸沿着容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知识点】浓硫酸的稀释
【解析】【分析】根据浓硫酸溶解放热及浓硫酸的稀释方法分析。
【解答】(1)浓硫酸溶解放热,会使锥形瓶内温度升高,压强变大,U形管中液面呈现甲低乙高的现象;
(2)为防止液体沸腾造成飞溅,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着容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
故答案为:(1)甲低乙高;浓硫酸遇水放热,使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变大,导致液面发生变化;(2) 将浓硫酸沿着容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
24.某实验小组探究酸的化学性质,在做盐酸除铁锈的实验时发现:将带锈铁钉放入试管后加入足量的稀盐酸.看到铁锈消失,溶液呈黄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待铁锈消失后又看到 现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Fe2O3+6HCl═2FeCl3+3H2O;有气泡产生;Fe+2HCl═FeCl2+H2↑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铁单质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答】(1) 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会看到铁锈消失,溶液呈黄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
(2)待铁锈消失后,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会看到有气泡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
25.纯净的浓盐酸是 色液体,有 气味,它是 的水溶液,常用的浓盐酸的质量分数是 ,浓盐酸在空气里会形成 ,这是因为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 气体和空气里的 接触,形成盐酸的 缘故。
【答案】无;刺激性;氯化氢;37%;白雾;氯化氢;水蒸气;小液滴
【知识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根据浓盐酸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1)纯净的浓盐酸是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它是氯化氢的水溶液;
(2)常用的浓盐酸的质量分数是37%,浓盐酸在空气里会形成白雾;这是因为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和空气里的水蒸气接触,形成盐酸的小液滴的缘故。
26.(2019·下城模拟)稀盐酸是实验室中一种重要的试剂,用途广泛。
(1)小叶向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某种固体与之反应。反应前后烧杯内溶液中主要离子种类及个数比变化如图所示。则加入的固体可能是 (写序号)。
A.铁 B.铝 C.氧化铜 D.氢氧化镁
(2)在稀盐酸的下列用途中,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的是 (填编号)。
①金属表面除锈②制造药物氯化锌
③除去NaCl中的少量NaOH④实验室制取CO2
【答案】(1)A;C;D
(2)②③④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硫酸钙微溶;盐酸、硫酸都能与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部分盐反应。
【解答】(1)A、Fe+2HCl=FeCl2+H2,亚铁离子和氯离子的个数比为1:2;故A正确;
B、2Al+6HCl=2AlCl3+3H2,氯化铝中铝离子和氯离子的个数比为1:3 ;故B错误;
C、CuO+2HCl=CuCl2+H2O,氯化铜中铜离子和氯离子的个数比为1:2;故C正确;
D、Mg(OH)2+2HCl=MgCl2+2H2O,氯化镁中镁离子和氯离子的个数之比为1:2;故D正确;
(2)①金属表面锈与酸反应,可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
②制造药物氯化锌,不能用稀硫酸,因为硫酸中不含氯元素;
③除去NaCl中的少量NaOH,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引入新杂质离子;
④实验室制取CO2,用碳酸钙与稀盐酸的反应,若用稀硫酸,生成的硫酸钙微溶附着在碳酸钙的表面,阻止反应的进一步发生;
故答案为:(1)A、C、D;(2)②③④。
27.(2019·台州模拟)某同学对酸的化学性质进行了归纳,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性质 3 箭头上方的反应物质类别为 。
(2)根据性质 5,硫酸可以与下列哪些物质发生反应 。
A.烧碱溶液 B.纯碱溶液 C.氯化钡溶液 D.食盐溶液
【答案】(1)金属氧化物
(2)B;C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酸的化学性质分析,利用生成物的类别判断反应的分类。
【解答】(1) 酸和碱、酸和金属氧化物都能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性质 3 箭头上方的反应物质类别为金属氧化物;
(2)性质5是酸与盐的反应,A、烧碱是氢氧化钠,错误;B、纯碱溶液能与酸反应且属于盐,正确;C、氯化钡溶液是盐,且能与硫酸反应,正确;D、食盐属于盐但不与硫酸反应,错误;
故答案为:(1)金属氧化物;(2)BC。
28.(2019·江北模拟)月球表面富含钛铁矿,钛因其硬度大、熔点高、常温下耐酸碱、耐腐蚀等优良的性能,被誉为“未来金属”。工业上以钛铁矿(主要成分为钛酸亚铁,FeTiO3)为原料生产钛,其主要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1)请写出上述工艺流程中镁在高温下与TiCl4反应生成Ti和氯化镁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2)上述生产过程中得到的金属钛中混有少量金属杂质,可加入 除去。
【答案】(1)2Mg+TiCl4 Ti+2MgCl2;置换反应
(2)稀盐酸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流程图中各步骤的反应进行分析,书写方程式要根据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种类结合方程式书写原则书写,根据置换反应的定义分析;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及除杂原则分析。
【解答】(1) 镁在高温下与TiCl4反应生成Ti和氯化镁,反应方程式为 2Mg+TiCl4 Ti+2MgCl2 ;该反应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一种化合物和一种单质,属于置换反应;
(2) 上述生产过程中得到的金属钛中混有少量金属镁杂质,可加入稀盐酸除去;
故答案为:(1) 2Mg+TiCl4 Ti+2MgCl2 ;置换;(2)稀盐酸。
29.(2019九上·杭州期末)在探究稀盐酸性质时,小乐先在试管中注入少量稀盐酸,然后再加入足量氧化铜粉末与之反应。反应前后试管中溶液的离子种类及个数比变化如图所示。由图判断,“●”表示的是 (填离子符号):下列能与盐酸发生反应,且符合图示离子种类和个数比变化的是 (选填序号)。
①铜片:②铝片:③氢氧化钠溶液:④碳酸钙粉末
【答案】Cu2+;④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反应后离子个数或反应前后各离子种类进行判断分析;根据盐酸的化学性质及反应后生成物中金属离子与氯离子个数比分析。
【解答】反应前是盐酸,含有氢离子和氯离子,反应后为氯化铜溶液,含有铜离子和氯离子,由反应前后粒子种类可知,相同的为氯离子,则 “●”表示的是 Cu2+ ; 图示中氢离子、氯离子、铜离子个数比为2:2:1, ①铜片不与盐酸反应,错误;②铝片与盐酸反应所形成溶液中铝离子与氯离子个数比为1:3,错误;③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后钠离子和氯离子个数比为1:1,错误:④碳酸钙粉末与盐酸反应,且反应后钙离子和氯离子个数比为1:2,正确;
故答案为: Cu2+ ; ④ 。
30.(2020九上·遂昌期中)将新鲜鸡蛋放到稀盐酸中会看见鸡蛋先下沉,后上浮,不断反复,请写出该实验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和沉浮的主要原因?
【答案】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CaCO3,当鸡蛋遇到盐酸时会发生反应CaCO3+2HCl=CaCl2+CO2↑+H2O。产生气泡的附着在鸡蛋表面,总体积变大,排开的水量不断增多(或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浮力不断增大,当浮力大于鸡蛋的重力时,鸡蛋便慢慢上升。当鸡蛋浮到接近液面时,附在它上面的气泡破散逸出,总体积变小,排开的水量不断减小,浮力也就不断减小,当浮力小于鸡蛋的重力时,鸡蛋便慢慢下沉。以后,继续重复以上过程,表现为鸡蛋不断地上浮下沉。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鸡蛋壳成分为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分析。
1 / 1初中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上册专题复习:常见的酸
一、单选题
1.(2020九上·嘉兴期中)一辆满载浓硫酸的槽罐车在路上因车祸翻倒,浓硫酸大量泄漏,为了不污染旁边的水源,下列采取的措施适宜的是( )
A.用水冲洗泄漏的浓硫酸
B.将熟石灰撒在泄漏出的浓硫酸上
C.将氯化钡撒在泄漏出的浓硫酸上
D.用土将泄漏的浓硫酸掩埋
2.(2020九上·嘉兴期中)小乐完成了图示甲、乙实验后,依次将反应后的溶液缓慢倒入同一洁净的废液缸中,观察到废液缸中先有气泡产生,然后又出现白色沉淀。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实验结束后,试管中的溶液含稀盐酸和CaCl2
B.乙实验结束后,试管中的溶液含稀盐酸和NaCl
C.最终,废液缸中一定含NaCl,CaCl2两种溶质
D.最终,废液缸中一定含NaCl,Na2CO3两种溶质
3.(2020九上·杭州月考)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性质 用途
A 白色硫酸铜粉末遇水会变蓝色 检验水
B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干燥氧气
C 稀盐酸能与某些金属反应 除铁锈
D 氢氢化钠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 吸收二氧化碳
A.A B.B C.C D.D
4.(2020九上·杭州期中)向盛有酚酞和NaOH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硫酸,直至液体呈无色。为探究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组成,所选试剂不正确的是( )
A.锌粒 B.稀盐酸 C.碳酸钾溶液 D.氧化铜粉末
5.(2020·台州)盛石灰水的试剂瓶存放久了,内壁常附有一层白膜,除去这层白膜最合适的试剂是( )
A.蒸馏水 B.稀盐酸
C.硫酸铜溶液 D.氢氧化钠溶液
6.用①表示Fe,用②表示Fe2O3用③表示Fe(OH)3。在X+HCl→FeCl3+Y花的反应中(X、Y分别代表一种物质),X可能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7.将浓硫酸、浓盐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它们的共同变化是( )。
A.颜色发生改变 B.发生化学变化
C.质量减少 D.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
8.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最佳的试剂是( )。
A.紫色石蕊 B.无色酚酞 C.硝酸银溶液 D.氯化钡溶液
9.某品牌爽肤水为蓝色溶液,小明怀疑其含有硫酸铜,欲通过检测硫酸根离子进行初步判断,应选用的试剂是( )
A.Ba(NO3)2溶液和稀HNO3 B.紫色石蕊试液
C.NaOH溶液 D.NaCl溶液和稀HNO3
10.下列物质中,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的一组是( )
A.CuO、Fe2O3 B.AgCl、BaSO4
C.Cu(OH)2、Fe(OH)3 D.CaCO3、BaCO3
11.有一小球(不与接触物反应)悬浮在稀硫酸中,现逐滴加入密度比稀硫酸大得多的氢氧化钡溶液,则小球的运动状况是( )
A.仅上浮 B.仍悬浮
C.仅下沉 D.先下沉后上浮
12.食醋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剂,其主要成分是醋酸。由于醋酸的许多化学性质与稀盐酸和稀硫酸相似,在生活中常有许多妙用。食醋在下列应用中,肯定无法实现的是( )
A.除去菜刀上的铁锈 B.除去水壶壁上的水垢
C.清除溅到皮肤上的碱液 D.除去铁粉中混有的少量锌粉
13.对如图实验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打开止水夹,试管Ⅰ中产生气泡,试管Ⅱ中无现象
B.打开止水夹,液体从试管Ⅱ流向试管Ⅰ
C.先打开止水夹,稍后关闭,试管Ⅱ中产生白色沉淀
D.先打开止水夹,稍后关闭,试管Ⅰ中反应立即停止
14.一瓶没有塞瓶塞的浓盐酸和一瓶没有盖瓶塞的浓硫酸,一段时间后,下列关于两者溶质质量分数说法正确的是(不考虑水分蒸发)( )
A.都变大 B.都变小
C.浓盐酸变小,浓硫酸变大 D.浓盐酸变大,浓硫酸变小
15.(2020九上·海曙期中)如图所示,围棋棋盘上有五枚棋子,代表铁、稀盐酸、氢氧化钡、碳酸钙、硝酸银五种物质,相邻棋子间的连线表示物质间可以反应。已知与戊的反应中:甲﹣戊的反应类型不同于其它几个反应;丙﹣戊反应能产生一种气体,且该气体还能与丁反应生成沉淀。则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丁 戊
A 铁 硝酸银 碳酸钙 氢氧化钡 稀盐酸
B 硝酸银 铁 稀盐酸 氢氧化钡 碳酸钙
C 硝酸银 铁 碳酸钙 氢氧化钡 稀盐酸
D 铁 氢氧化钡 碳酸钙 硝酸银 稀盐酸
A.A B.B C.C D.D
二、实验探究题
16.(2020九上·萧山月考)某兴趣小组同学在做镁条和盐酸反应实验时发现,试管外壁很烫,试管口出现白雾。白雾是什么呢?
Ⅰ.同学们作出猜想
猜想一:是小水滴。因为盐酸溶液中的水受热会汽化上升,在试管口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小水滴。
猜想二:是盐酸小液滴。可能是因为 同学们将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内有正在反应的镁条和盐酸的试管口,试纸变红,证明猜想二是合理的。
Ⅱ.小金提出质疑:为什么刚才打开盛放盐酸的试剂瓶,瓶口没有白雾,却在反应过程中出现白雾? 小金联系反应时试管外壁很烫,于是猜想:白雾的形成可能与温度有关。
他用试管取少量盐酸,将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试纸不变红;然后 。(填操作和现象) 得出结论:这种盐酸浓度并不高,是镁和盐酸反应放热促使盐酸形成白雾。
17.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做镁条和盐酸反应实验时发现,试管外壁很烫,试管口出现白雾。白雾是什么呢?
(1)同学们作出猜想
猜想一:是小水滴。因为盐酸溶液中的水受热会汽化上升,在试管口 成小水滴(填物态变化名称)。
猜想二:是盐酸小液滴。因为浓盐酸具有 性,可能实验中使用的盐酸浓度过高,试管口就会形成盐酸小液滴。
同学们将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正在进行镁条和盐酸反应的试管口,试纸变红,证明猜想二是合理的。
(2)小柯提出质疑
为什么刚才打开盛放实验所用盐酸的试剂瓶,瓶口没有白雾,却在反应过程中出现白雾?
小柯联想到反应时试管外壁很烫,于是猜想:白雾的形成可能与温度有关。
他用试管取少量盐酸,将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试纸不变红;然后_ (填操作),试纸变红。
得出结论:这种盐酸浓度并不高,是镁条和盐酸反应放热促使盐酸形成白雾。
18.(2020·杭州模拟)军军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想通过实验制备NO气体并验证它的性质。在查阅资料后得知:①NO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有毒,难溶于水的气体,②NO常温下能与氧气迅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NO2气体,NO2能和水反应,3NO2+H2O=2HNO3+NO③实验室常用铜与稀硝酸反应制取NO:3Cu+8HNO3(稀)=3Cu(NO3)2+2NO↑十4H2O。他们设计了以下装置图。
(1)图中A仪器的名称为 。
(2)若试管C中是空气,E为尾气吸收装置,试管D中液体是紫色石蕊溶液,则打开A中活塞后,试管C中的现象是 。试管D出现的现象是 。
(3)做完本实验后他们讨论以铜和稀硝酸为主要原料制取Cu(NO3)2时设计了两种方案:
方案一:3Cu+8HNO3(稀)=3Cu(NO3)2+2NO↑十4H2O;
方案二:2Cu+O2 2CuO,CuO+2HNO3=Cu(NO3)2+H2O。
你认为以上两种方案中哪一方案更好。并说明理由。 (理由答出两点)
19.(2019九上·杭州期中)小江和小南用稀硫酸与锌制取氢气时,发现添加少量硫酸铜溶液能加快反应.硫酸铜溶液是稀硫酸和锌反应的催化剂吗?硫酸铜溶液量的多少会影响反应速率吗?
(1)他们先进行如图实验,观察到试管B中产生气泡速度快得多,并有暗红色固体生成。A实验的作用是 。他们认为CuSO4溶液不是催化剂,所依据的实验现象是 。
(2)在6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颗大小形状都相同的锌粒,倒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按下表所示 条件进行实验,并测量收集50毫升氢气所用的时间。记录如下:
试管 A B C D E F
CuSO4溶液/毫升 0 0.5 1 1.5 2 4
水/毫升 4 3.5 3 V1 V2 0
收集H2所用的时间/秒 348 246 190 165 230 360
①试管E中加入水的体积V1= 毫升;
②由上表可得出,CuSO4的溶液的量对稀硫酸与锌反应速率影响的变化趋势是 。
三、填空题
20.(2021·上虞模拟)根据图信息回答问题:
(1)加入稀盐酸至过量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2)反应中,数目减少的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
(3)验证反应后溶液中稀盐酸有剩余,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
A.取样,加入CuO粉末 B.取样;滴加NaOH溶液
C.取样,加入CaCO3粉末 D.取样,滴加AgNO3溶液
21.(2020九上·宁波月考)学了酸的化学性质,某同学以稀硫酸为主题,绘制了“多彩酸世界”思维导图。
(1)若用Cu(OH)2实现②,会得到 色溶液。
(2)若想实现③,得到浅绿色溶液,可选用的单质是 。
(3)若选用BaCl2溶液实现⑤,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2.(2020九上·杭州月考)浓硫酸在实验室中常用作干燥剂,因为浓硫酸具有 ,下列气体①SO2②NH3③H2;其中浓硫酸能干燥的气体有 (填序号);
①金属表面除锈 ②制造药物氯化锌 ③除去氯化钠中少量的氢氧化钠杂质,不能用硫酸来代替的是 (填序号)。
23.(2020九上·温州月考)如图所示,将水滴入盛有浓硫酸的锥形瓶中。
(1)该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锥形瓶中的水浮在液体表面且沸腾,并出现液体飞溅的现象,U 形管中液面呈现 的现象,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
(2)根据上述现象你认为稀释浓硫酸时应: 。
24.某实验小组探究酸的化学性质,在做盐酸除铁锈的实验时发现:将带锈铁钉放入试管后加入足量的稀盐酸.看到铁锈消失,溶液呈黄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待铁锈消失后又看到 现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5.纯净的浓盐酸是 色液体,有 气味,它是 的水溶液,常用的浓盐酸的质量分数是 ,浓盐酸在空气里会形成 ,这是因为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 气体和空气里的 接触,形成盐酸的 缘故。
26.(2019·下城模拟)稀盐酸是实验室中一种重要的试剂,用途广泛。
(1)小叶向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某种固体与之反应。反应前后烧杯内溶液中主要离子种类及个数比变化如图所示。则加入的固体可能是 (写序号)。
A.铁 B.铝 C.氧化铜 D.氢氧化镁
(2)在稀盐酸的下列用途中,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的是 (填编号)。
①金属表面除锈②制造药物氯化锌
③除去NaCl中的少量NaOH④实验室制取CO2
27.(2019·台州模拟)某同学对酸的化学性质进行了归纳,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性质 3 箭头上方的反应物质类别为 。
(2)根据性质 5,硫酸可以与下列哪些物质发生反应 。
A.烧碱溶液 B.纯碱溶液 C.氯化钡溶液 D.食盐溶液
28.(2019·江北模拟)月球表面富含钛铁矿,钛因其硬度大、熔点高、常温下耐酸碱、耐腐蚀等优良的性能,被誉为“未来金属”。工业上以钛铁矿(主要成分为钛酸亚铁,FeTiO3)为原料生产钛,其主要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1)请写出上述工艺流程中镁在高温下与TiCl4反应生成Ti和氯化镁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2)上述生产过程中得到的金属钛中混有少量金属杂质,可加入 除去。
29.(2019九上·杭州期末)在探究稀盐酸性质时,小乐先在试管中注入少量稀盐酸,然后再加入足量氧化铜粉末与之反应。反应前后试管中溶液的离子种类及个数比变化如图所示。由图判断,“●”表示的是 (填离子符号):下列能与盐酸发生反应,且符合图示离子种类和个数比变化的是 (选填序号)。
①铜片:②铝片:③氢氧化钠溶液:④碳酸钙粉末
30.(2020九上·遂昌期中)将新鲜鸡蛋放到稀盐酸中会看见鸡蛋先下沉,后上浮,不断反复,请写出该实验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和沉浮的主要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酸和碱能发生中和反应及硫酸的腐蚀性分析。
【解答】A、 用水冲洗泄漏的浓硫酸为污染水体 ,不符合题意;
B、将熟石灰撒在泄漏出的浓硫酸上,可中和硫酸,符合题意;
C、氯化钡有毒,不能处理泄漏硫酸,不符合题意;
D、用土将泄漏的浓硫酸掩埋,并没有减少硫酸的危害,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答案】A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能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分析。
【解答】A、甲乙试管中废液混合有气泡产生,说明乙中碳酸钠过量,甲中盐酸过量,甲实验结束后,试管中的溶液含稀盐酸和CaCl2 ,符合题意;
B、乙实验结束后,试管中的溶液含碳酸钠和NaCl ,不符合题意;
C、最终,废液缸中一定含NaCl,可能有氯化钙 ,不符合题意;
D、最终,废液缸中一定含NaCl ,可能有碳酸钠,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答案】A
【知识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A、根据硫酸铜遇水变蓝分析;
B、根据浓硫酸的吸水性分析;
C、根据铁锈属于金属氧化物分析;
D、根据二氧化碳属于非金属氧化物分析。
【解答】A、利用白色硫酸铜粉末遇水会变蓝色可用于检验水 ,符合题意;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于干燥氧气,不符合题意;
C、稀盐酸除铁锈是利用稀盐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不符合题意;
D、氢氢化钠吸收二氧化碳是利用其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答案】B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酸和碱反应后的溶液使酚酞呈无色,溶液呈中性或酸性,结合酸的化学性质分析。
【解答】 向盛有酚酞和NaOH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硫酸,直至液体呈无色 ,则该反应可能是恰好完全反应,也可能是酸有剩余,所以为探究反应后溶质成分,可通过锌粒、碳酸钾溶液与酸反应产生气泡,氧化铜能与酸反应溶解且溶液呈蓝色来验证,而稀盐酸不能与硫酸反应,无法验证;
故选B。
5.【答案】B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石灰水的成分推断白膜的物质种类,然后根据它的化学性质确定除去方法。
【解答】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它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因此这层白膜就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因此白膜会变成另外一种物质溶解在水中,因此去除这层白膜的最合适的物质是稀盐酸,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6.【答案】B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铁发生置换反应生成+2价亚铁盐,氧化铁与氢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3价铁盐分析。
【解答】 在X+HCl→FeCl3+Y的反应中,X、Y分别代表一种物质,若X为铁,应生成FeCl2, ① 错误; 若X为氧化铁,则与盐酸反应会生成氯化铁和水,②正确;若X为氢氧化铁,与盐酸反应可生成氯化铁和水,③正确;
故选B。
7.【答案】D
【知识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根据浓硫酸的吸水性和浓盐酸的挥发性分析。
【解答】浓硫酸、浓盐酸都是无色液体,敞口放置时,浓硫酸吸水,质量增加,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浓盐酸挥发,质量减少,溶质质量分数也减小;
故选D。
8.【答案】D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盐酸和硫酸的化学性质分析。
【解答】A、盐酸和硫酸都能使石蕊试液变红,无法鉴别;
B、盐酸和硫酸都不能使酚酞变色,无法鉴别;
C、盐酸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硫酸与硝酸银反应生成微溶的硫酸银,也会产生浑浊,无法鉴别;
D、盐酸与氯化钡不反应,硫酸与氯化钡反应可产生白色硫酸钡沉淀,可以鉴别;
故选D。
9.【答案】A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硫酸根离子的鉴别方法分析。
【解答】检验硫酸根离子需用钡离子的溶液和稀硝酸,若产生不溶于硝酸的硫酸钡沉淀,则证明含硫酸根离子;
故选A。
10.【答案】B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及酸的化学性质分析。
【解答】A、氧化铜和氧化铁不溶于水,但都能与硝酸反应形成溶液,不符合题意;
B、氯化银和硫酸钡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硝酸,符合题意;
C、氢氧化铜和氢氧化铁不溶于水,但能溶于酸,不符合题意;
D、碳酸钙和碳酸钡不溶于水,但能溶于酸,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答案】D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使溶液密度减小,当氢氧化钡溶液过量时,密度又增加分析。
【解答】 小球悬浮在稀硫酸中,逐滴加入密度比稀硫酸大得多的氢氧化钡溶液,二者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使溶液密度变小,小球下沉,当硫酸反应完全后,氢氧化钡过量,且氢氧化钡密度大于硫酸,所以小球又上浮;
故选D。
12.【答案】D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酸的化学性质及除杂原则分析,除杂质时注意所选试剂不能与原物质发生反应。
【解答】A、食醋中含有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可除铁锈,不符合题意;
B、食醋中含有酸,能与碳酸盐反应,可除水垢,不符合题意;
C、食醋中含有酸,能与碱反应,不符合题意;
D、食醋中含有酸,能与铁和锌反应,不能除去铁粉中的锌粉,符合题意;
故选D。
13.【答案】C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锌与硫酸反应产生氢气,气体导出时进入试管Ⅱ,气体不能导出时则试管Ⅰ中液体会进入试管Ⅱ分析。
【解答】A、 打开止水夹,试管Ⅰ中产生气泡,锌与硫酸反应产生氢气进入试管Ⅱ中,试管Ⅱ也会产生气泡,不符合题意;
B、打开止水夹,气体沿导管时入试管Ⅱ中, 试管Ⅱ会产生气泡,不符合题意;
C、先打开止水夹,稍后关闭,气体不能导出,试管Ⅰ中压强增加,液体会流向试管Ⅱ,硫酸锌和氯化钡会在试管Ⅱ中发生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符合题意;
D、试管Ⅰ中固体在最下端,与硫酸不能分离,所以通过打开关闭止水夹不能使反应立即停止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答案】B
【知识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根据浓盐酸有挥发性、浓硫酸的吸水性分析。
【解答】浓盐酸有挥发性,敞口放置时会挥发出溶质氯化氢,使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浓硫酸的吸水性,敞口放置时会吸收空气中水份而使溶液质量增加,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故选B。
15.【答案】A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几种物质的性质分析判断。
【解答】(1)丙-戊反应能产生一种气体,且该气体还能与丁反应生成沉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铁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但氢气不能与其他物质产生沉淀,所以丙-戊反应只能是盐酸与碳酸钙反应。
(2)甲-戊的反应类型不同于其它几个反应,只有铁与盐酸反应属于置换反应,其他反应都是复分解反应,所以甲是铁,戊是盐酸,丙是碳酸钙;
(3)丙-戊反应能产生一种气体,且该气体还能与丁反应生成沉淀,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钡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所以丁是氢氧化钡,剩下的乙属于硝酸银了。
故选A。
16.【答案】液化;使用的盐酸浓度较高,具有挥发性;把适量镁条放入试管中,将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试纸变红
【知识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根据水蒸气液化可形成水、盐酸的挥发性及镁与酸反应放热分析。
【解答】 Ⅰ. 若白雾为水滴,则是盐酸溶液中的水受热会汽化上升,在试管口发生液化而成为水滴;若是盐酸小液滴,则为盐酸的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与水结合的盐酸结合成的盐酸液滴;
Ⅱ.要证明 白雾的形成可能与温度有关 ,则取少量盐酸,将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试纸不变红;然后可利用镁与盐酸反应放热使盐酸形成白雾,具体操作和现象为 把适量镁条放入试管中,将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试纸变红 ;
故答案为:液化;使用的盐酸浓度较高,具有挥发性;把适量镁条放入试管中,将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试纸变红。
17.【答案】(1)液化;挥发
(2)加热试管,将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知识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水的物态变化及浓盐酸的挥发性分析;
(2)根据对比实验的变量控制设计实验分析。
【解答】(1)若瓶口白雾为小水滴,则是水受热汽化上升,在试管口液化成水滴; 若是盐酸小液滴,则因为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在瓶口形成酸雾;
(2)由于猜想白雾的形成可能与温度有关,则进行实验时, 取少量盐酸,将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试纸不变红;然后需改变温度再次验证,即加热试管,将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观察现象。
故答案为:(1)液化;挥发;(2) 加热试管,将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18.【答案】(1)分液漏斗
(2)出现红棕色气体;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3)方案二,因为方案二中没有有害气体产生,原料(硝酸)的利用率高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所指仪器的名称解答;
(2)装置A中的稀硝酸和B中的金属铜反应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与C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二氧化氮在D中与水生成稀硝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3)可从反应产物是否有害以及原料的利用率等角度思考解答。
【解答】(1)图中A仪器的名称为分液漏斗。
(2)若试管C中是空气,E为尾气吸收装置,试管D中液体是紫色石蕊溶液,则打开A中活塞后,试管C中的现象是出现红棕色气体。试管D出现的现象是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3)我认为方案二更好一些,理由是:方案二中没有有害气体产生,原料(硝酸)的利用率高。
19.【答案】(1)对照;有暗红色物质产生
(2)2;随着CuSO4 溶液的量增加,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试管A和试管B中其他条件都相同,就是一个没有硫酸铜溶液,另一个有硫酸铜溶液,二者对照,可以判断硫酸铜溶液是否对反应速度产生影响。在反应前后,催化剂的性质和质量保持不变,据此分析即可。
(2)①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可知,实验中要保证液体的体积相同,即硫酸铜和水的体积相同,据此计算试管E中水的体积;
②收集氢气的时间越短,反应越快;收集时间越长,反应越慢,根据表格数据分析解答。【解答】(1)他们先进行如图实验,观察到试管B中产生气泡速度快得多,并有暗红色固体生成。A实验的作用是对照。他们认为CuSO4溶液不是催化剂,所依据的实验现象是:有暗红色物质生成。
(3)①根据前面几组数据可知,硫酸铜溶液和水的总体积应该是4mL,那么故试管E中加入水的体积V1=4mL-2mL=2mL;
由上表可得出,CuSO4的溶液的量对稀硫酸与锌反应速率影响的变化趋势是:随硫酸铜溶液的量增加,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少。
20.【答案】(1)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2)H+、OH-
(3)A;B;C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当二者完全反应时,溶液呈中性,于是酚酞试液从红色变成无色。
(2)根据酸碱中和反应的本质解答;
(3)根据稀盐酸的化学通性分析判断。
【解答】(1)加入稀盐酸至过量能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2)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结束后,溶液的钠离子和氯离子数量不变,而 H+ 和 OH- 结合成水分子而减少了。
(3)A.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则黑色的固体溶解,溶液变成蓝色,故A正确;
B.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在开始的一段时间内,溶液颜色不变;当稀盐酸完全反应后,再滴入氢氧化钠,此时溶液变成红色,故B正确;
C.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故C正确;
D.滴加硝酸银后,有白色沉淀氯化银产生,但是由于原来溶液中就存在氯离子,因此不能确定稀盐酸的存在,故D错误。
故选ABC。
21.【答案】(1)蓝
(2)Fe
(3)BaCl2+H2SO4=BaSO4$+2HCl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氢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分析;
(2)根据铁与硫酸反应生成浅绿色亚铁盐溶液分析;
(3)根据氯化钡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分析。
【解答】(1)氢氧化铜与硫酸反应会得到蓝色硫酸铜溶液;
(2)铁与硫酸反应会产生硫酸亚铁浅绿色溶液;
(3)氯化钡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反应方程式为BaCl2+H2SO4=BaSO4↓+2HCl ;
故答案为:(1)蓝;(2)Fe;(3) BaCl2+H2SO4=BaSO4↓+2HCl 。
22.【答案】吸水性;①③;②③
【知识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浓硫酸的吸水性、氨气能与硫酸反应及除杂原则、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解答】 浓硫酸在实验室中常用作干燥剂,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二氧化硫和氢气都不与硫酸反应,可用浓硫酸干燥,氨气能与硫酸反应,不能用硫酸干燥;金属表面除锈可利用硫酸,由反应前后元素各类不变可知,制造药品氯化锌不能用硫酸, 除去氯化钠中少量的氢氧化钠杂质不能用硫酸,会引入新杂质。
故答案为:吸水性;①③;②③ 。
23.【答案】(1)甲低乙高;浓硫酸遇水放热,使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变大,导致液面发生变化
(2)将浓硫酸沿着容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知识点】浓硫酸的稀释
【解析】【分析】根据浓硫酸溶解放热及浓硫酸的稀释方法分析。
【解答】(1)浓硫酸溶解放热,会使锥形瓶内温度升高,压强变大,U形管中液面呈现甲低乙高的现象;
(2)为防止液体沸腾造成飞溅,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着容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
故答案为:(1)甲低乙高;浓硫酸遇水放热,使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变大,导致液面发生变化;(2) 将浓硫酸沿着容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
24.【答案】Fe2O3+6HCl═2FeCl3+3H2O;有气泡产生;Fe+2HCl═FeCl2+H2↑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铁单质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答】(1) 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会看到铁锈消失,溶液呈黄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
(2)待铁锈消失后,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会看到有气泡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
25.【答案】无;刺激性;氯化氢;37%;白雾;氯化氢;水蒸气;小液滴
【知识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根据浓盐酸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1)纯净的浓盐酸是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它是氯化氢的水溶液;
(2)常用的浓盐酸的质量分数是37%,浓盐酸在空气里会形成白雾;这是因为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和空气里的水蒸气接触,形成盐酸的小液滴的缘故。
26.【答案】(1)A;C;D
(2)②③④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硫酸钙微溶;盐酸、硫酸都能与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部分盐反应。
【解答】(1)A、Fe+2HCl=FeCl2+H2,亚铁离子和氯离子的个数比为1:2;故A正确;
B、2Al+6HCl=2AlCl3+3H2,氯化铝中铝离子和氯离子的个数比为1:3 ;故B错误;
C、CuO+2HCl=CuCl2+H2O,氯化铜中铜离子和氯离子的个数比为1:2;故C正确;
D、Mg(OH)2+2HCl=MgCl2+2H2O,氯化镁中镁离子和氯离子的个数之比为1:2;故D正确;
(2)①金属表面锈与酸反应,可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
②制造药物氯化锌,不能用稀硫酸,因为硫酸中不含氯元素;
③除去NaCl中的少量NaOH,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引入新杂质离子;
④实验室制取CO2,用碳酸钙与稀盐酸的反应,若用稀硫酸,生成的硫酸钙微溶附着在碳酸钙的表面,阻止反应的进一步发生;
故答案为:(1)A、C、D;(2)②③④。
27.【答案】(1)金属氧化物
(2)B;C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酸的化学性质分析,利用生成物的类别判断反应的分类。
【解答】(1) 酸和碱、酸和金属氧化物都能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性质 3 箭头上方的反应物质类别为金属氧化物;
(2)性质5是酸与盐的反应,A、烧碱是氢氧化钠,错误;B、纯碱溶液能与酸反应且属于盐,正确;C、氯化钡溶液是盐,且能与硫酸反应,正确;D、食盐属于盐但不与硫酸反应,错误;
故答案为:(1)金属氧化物;(2)BC。
28.【答案】(1)2Mg+TiCl4 Ti+2MgCl2;置换反应
(2)稀盐酸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流程图中各步骤的反应进行分析,书写方程式要根据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种类结合方程式书写原则书写,根据置换反应的定义分析;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及除杂原则分析。
【解答】(1) 镁在高温下与TiCl4反应生成Ti和氯化镁,反应方程式为 2Mg+TiCl4 Ti+2MgCl2 ;该反应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一种化合物和一种单质,属于置换反应;
(2) 上述生产过程中得到的金属钛中混有少量金属镁杂质,可加入稀盐酸除去;
故答案为:(1) 2Mg+TiCl4 Ti+2MgCl2 ;置换;(2)稀盐酸。
29.【答案】Cu2+;④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反应后离子个数或反应前后各离子种类进行判断分析;根据盐酸的化学性质及反应后生成物中金属离子与氯离子个数比分析。
【解答】反应前是盐酸,含有氢离子和氯离子,反应后为氯化铜溶液,含有铜离子和氯离子,由反应前后粒子种类可知,相同的为氯离子,则 “●”表示的是 Cu2+ ; 图示中氢离子、氯离子、铜离子个数比为2:2:1, ①铜片不与盐酸反应,错误;②铝片与盐酸反应所形成溶液中铝离子与氯离子个数比为1:3,错误;③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后钠离子和氯离子个数比为1:1,错误:④碳酸钙粉末与盐酸反应,且反应后钙离子和氯离子个数比为1:2,正确;
故答案为: Cu2+ ; ④ 。
30.【答案】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CaCO3,当鸡蛋遇到盐酸时会发生反应CaCO3+2HCl=CaCl2+CO2↑+H2O。产生气泡的附着在鸡蛋表面,总体积变大,排开的水量不断增多(或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浮力不断增大,当浮力大于鸡蛋的重力时,鸡蛋便慢慢上升。当鸡蛋浮到接近液面时,附在它上面的气泡破散逸出,总体积变小,排开的水量不断减小,浮力也就不断减小,当浮力小于鸡蛋的重力时,鸡蛋便慢慢下沉。以后,继续重复以上过程,表现为鸡蛋不断地上浮下沉。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鸡蛋壳成分为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分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