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开国大典》 课件+教学设计(共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7《开国大典》 课件+教学设计(共3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02 17:46:42

文档简介

7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会写“政、宾”等14个字,会写“政府、外宾”等20个词语。
2.体会“阅兵式”这一场面中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
3.了解开国大典盛况,结合重点语句,感受热烈、庄重的气氛。
二、教学过程
开场:屏幕前的同学们大家好,很高兴今天和大家一起学习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篇精读课文《开国大典》。
(一)导入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陷入苦难之中,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的抗争,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也经历了无数挫折……危难之际,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中国人民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艰苦卓绝的斗争,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在首都北京举行了开国盛典。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开国大典》,回望历史,感受盛况。
(二)学习生字词
1.读词语
① 相信通过之前的预习,你已经能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了。我们先读读这些词语吧。
② 请你读一读下面的句子,并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宣告”的意思是:宣布,告知。常用在书面语言和礼仪性语言中,在日常口语中不多用。所以应填在第三句中。“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
“宣读”的意思是:当众朗读,是指在会议、集会等场合向群众朗读文件、告示等。通过读句子,填写在第一句最恰当。“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
“宣布”的意思是:向听众宣读某个决定、信息,古代指在一定位置张贴告示,将一定的信息公之于众。根据句子的情境,填写在第二句最恰当。“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
2.指导写字
学习完词语后,我们再来看看本课要求书写的14个生字。
认真观察,哪些字容易写错呢?
同学们一定发现了 “隆”字,“隆”字的右下部分“生”字上还有一笔“短横”,书写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
最后再来看看“爆”字,你能将“爆”和“曝”还有“瀑”区分开吗?请你试着填一填吧!
“曝光、爆炸、瀑布”,你填对了吗 ?学习完生字,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
(三)提取信息,理清脉络
1.布置任务:浏览课文,画出表示时间的语句,思考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用小标题概括出来。
你在课文中找到这些语句了吗?第4自然段中的“早上六点钟”,第5自然段中的“下午三点整”,第11自然段中的“阅兵式开始”,第14自然段中的“阅兵式完毕、傍晚”,15自然段中的“晚上九点半”,这些词语有的是表示具体时间的,有的是表明时间节点的,借助这些词语,我们不难看出本文就是按照开国大典的顺序展开记叙的。
在概括小标题的时候,我们可以依据时间顺序,找到课文中的相关语句加以概括,如:“群众的队伍入场了”“宣布典礼开始”“阅兵式开始”“群众游行就在这时候开始”,根据这些信息,课文可以提炼为“群众入场”“举行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这四个场面。
请你按照时间顺序,将各个场面串联起来简要说说大典的过程。
(四)点面结合,聚焦“点”
过渡语:在《狼牙山五壮士》中,我们学习了“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这篇文章同样运用了这样的写法。
1.交待任务:请阅读“举行典礼”这一场面,用不同符号勾画出“点”和“面”,体会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好处。
同学们,老师和你们找的一样吗?
聚焦这些描写“点”的句子:
你们一定发现了:在三十万人中,虽然有人民群众,也有众多的国家
领导人,但因为毛主席是开国大典中最重要的人物,所以在这个场面中,作者重点突出了关键人物——毛主席,毛主席就是这三十万人中的一个最具代表性的“点”。看来,选“点”可以聚焦典型人物。
② 作者在描摹“点”的时候,选取了一个典型人物。让我们感受到毛主席这位领袖的伟大形象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人民对领袖的无比爱戴,对新中国的无限热爱之情。
③ 请你跟着范读音频,再来读一读吧!
2.交待任务:请阅读“阅兵式”这一场面,边读边勾画,思考:这一部分是怎样通过点面结合写场面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① 你找到这些句子了吗?在这里作者按照兵种出场的顺序,依次描写了“海军”“步兵”“炮兵”“战车师”“骑兵师”“人民空军”这几个“点”。
② 同学们,这些句子都在写“点”,作者抓住了哪些特点来突出这些“点”的呢?
写“海军”这个“点”时,抓住了“服装色彩特点”;写“步兵”抓住了“方阵行进特点”;写“炮兵”抓住了“武器样式特点”;写“战车师”抓住了“精神状态特点”;写“骑兵师”抓住了“马的动作特点”;写“空军”抓住了“飞机队形特点”。看来,我们在写“点”的时候,要“抓住特点”来写。
③ 你关注到这句话了吗?作者除了描写具体的“点”,还描写了“面”。
这种“点面结合”的写法既能突出特点,又使读者有整体的感受。
④ 让我们跟着朗读音频再来读一读这段话,边读边感受整个阅兵式的威武、庄严、隆重、盛大,以及作者对人民军队的赞美,为人民军队感到自豪的感情。
⑤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一定有所收获。点面结合中,不仅“点”的
选择要有代表性,写“点”的时候还要抓特点。用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写法既能突出特点,又使读者有整体的感受。希望今后你能大胆尝试,将这种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五)聚焦气氛,感受场面
1.让我们再次回到那个振奋人心的历史场景中去看一看。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字里行间传达出的热烈、庄严、隆重的气氛。
① 第一句话中的“八盏大红宫灯”和“八面红旗”,让我们感受到了大典会场的隆重和盛大。作者用“特别的景物描绘”来烘托气氛。
② 第二句话,用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广场上的人群”比作“海洋”,将“翻动的红旗”比作“海上的波浪”,不仅写出了人多的气势,而且表达出了人们喜悦、激动的心情。作者用“恰当的修辞方法”来烘托气氛。
第三句话中“欢呼”“鼓掌”“喊哑”“拍麻”等词语和“不断……,不断……”“……都……了,……都……了”两种句式的反复运用突出了气氛的热烈和群众的激动。作者用“细致的人物描写”来烘托气氛。
2.从其他语句中继续感受热烈、庄严的气氛。
① 布置任务:默读课文,还能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开国大典气氛的热烈、庄严或群众的激动、喜悦,做好批注,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② 看看小伙伴的阅读成果吧!
你看到这句了吗?这位同学从“排山倒海”中体会到了掌声的热烈与持久和群众激动的心情。从“一齐投向”这个词中体会到人民群众对毛主席的敬爱之情。你们也来读一读吧!
请同学们再来看看这两个长句子,从其反复的表达手法中可以体会到全场三十万人以及全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欢欣鼓舞的心情。读一读这段话吧!
3.教师小结:
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走进开国大典,对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写法有了新的认识,习得了更多写场面的方法,感受到了开国大典热烈庄严的气氛,和人民群众喜悦激动的心情。
布置作业:
1.请用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记录年级篮球比赛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场面。
2.根据学习提示,自主阅读第8课课后的“阅读链接”,并谈一谈你的感受。
结束语
这节课就上到这,同学们,再见!
1(共35张PPT)
开 国 大 典
政府 外宾 汇集 爆发
宣告 雄伟 肃静 旗帜
语调 完毕 检阅 制服
坦克 距离 高潮 瞻仰
排山倒海 擎着红旗
宣告
宣读
宣布
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 )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
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 )典礼开始。
这庄严的( ),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
宣告
宣读
宣布













































( )布
( )光
( )炸



学习任务
浏览课文,画出表示时间的语句,思考: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用小标题概括出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群众入场
举行典礼
群众游行
阅兵式
按照时间顺序,将各个场面串联起来简要说说大典的过程。
第4自然段
5~10自然段
11~13自然段
14~15自然段
点面结合


个体描摹
群像描写
阅读“举行典礼”这一场面,用不同符号勾画出“点”和“面”,体会“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好处。
学习任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
接着,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在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中徐徐上升。
接着,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他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
聚焦典型
学习任务
阅读“阅兵式”这一场面,边读边勾画,思考:这一部分是怎样通过“点面结合”写场面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些句子都在写“点”,作者抓住了哪些特点来突出这些“点”的呢?
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
接着是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行进。
接着是炮兵一个师,野炮、榴弹炮等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一字形的横列前进。
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
接着是一个骑兵师,“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六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
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人字形,飞过天空。
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
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
服装色彩特点
资料
接着是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行进。
方阵行进特点
资料
接着是炮兵一个师,野炮、榴弹炮等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一字形的横列前进。
武器样式特点
资料
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
精神状态特点
资料
接着是一个骑兵师,“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六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
马的动作特点
资料
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人字形,飞过天空。
飞机队形特点
资料
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
接着是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行进。
接着是炮兵一个师,野炮、榴弹炮等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一字形的横列前进。
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
接着是一个骑兵师,“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六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
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人字形,飞过天空。
抓住特点
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接着是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行进。接着是炮兵一个师,野炮、榴弹炮等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一字形的横列前进。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接着是一个骑兵师,“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六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以上这些部队,全都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当战车部队经过的时候,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人字形,飞过天空。



聚焦典型
抓住特点
点面结合
学习任务
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字里行间传达出的热烈、庄严、隆重的气氛。
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城楼檐下,八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靠着城楼左右两边的石栏,八面红旗迎风招展。
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特别的景物描绘
隆重和盛大
恰当的修辞方法
人多的气势,喜悦激动的心情
气氛热烈、群众激动
细致的人物描写
默读课文,还能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开国大典气氛的热烈、庄严或群众的激动、喜悦,做好批注,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学习任务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资料
资料
资料
课后作业:
1.请用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记录年级篮球比赛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场面。
2.根据学习提示,自主阅读第8课课后的“阅读链接”,并谈一谈你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