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3《古诗词三首》 课件+教案+作业单(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3《古诗词三首》 课件+教案+作业单(共2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02 17:52:51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古诗词三首
六年级语文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zhǔ
烟雾朦胧的小洲。
请同学们自己读古诗,想象一下,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孤寂
忧愁
……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诗眼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你就是诗人,你的眼前会浮现怎样的景象呢?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词牌名
题目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xiàn
结合注释,说一说,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月夜图景,诗人此时又会有怎样的心情呢?
你从下阕的哪些地方能感受到这份喜悦之情呢?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孤寂忧愁
喜悦欢快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时间
地点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黑云翻墨图
白雨跳珠图
狂风席卷图
水天一色图
雨——晴
请同学们读古诗,想象一下,你会看到怎样的画面?









课后作业:
1.阅读《花之歌》,结合“阅读链接”,说说两篇文章中有什么奇特的想象。
2.背诵课文,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古诗词三首》练习
一、抄写这三个字
二、将诗句填至对应图片处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三、默写《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选做:
积累借月怀人或写雨景的古诗词
参考答案
一、略
二、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三、 详见语文书。
四、选做:参考
借月抒怀诗句: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针人未还。——【唐】王昌龄
写雨景的诗句: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唐】韩愈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杜牧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宋】苏轼3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会写“德”“鹊”“蝉”三个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能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学习六年级上册第三课《古诗词三首》。
(二)想象诗景,感知诗情
1.比较阅读,共赏月色
通过预习,同学们一定发现了《宿建德江》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都描写了月夜的景色,那它们表达的情感是不是相同呢?
(1)秋江暮色,感受愁绪
①正音正读
首先,跟老师一起读《宿建德江》这首诗。注意把“渚” 字的读音读正确。
渚,指的是水中间的小块陆地。“烟渚”又是什么意思呢同学们可以想象一下,这是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
②所处之境,所感之情
同学们自己读一读古诗,想象一下,此时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夕阳西下,飞鸟归林,行色匆匆的路人纷纷归家。再远处,江面上烟雾朦胧的小洲边停泊着船只,一位孤身的旅人举目四望。旷野无边无际,天比树还低,江水清清,明月和人相亲相近。
这样的画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聪明的你一定会想到,孤寂、忧愁、凄凉,老师和你们想得一样。
同学们发现了吗?诗中有一个字最能表达诗人此时的情感。对,第二句中的这个“愁”字,正是这首诗的“诗眼”。
诗人是因何而愁呢,你又从哪里感受到的?
从“日暮客愁新”,感受到作者羁旅他乡的惆怅;
从“野旷天低树”,感受到作者孑然一人,只有树相伴的孤独之愁;
从“江清月近人”,感受到作者看到皎皎明月,却不能与家人、朋友相聚的无尽的愁绪。
此处,“客”指的就是孟浩然自己。面对黄昏落日,悠悠江水,诗人为什么又说他的心里涌起了“新愁”呢?
其实,孟浩然曾经多次参加科举,但屡屡失利。他也曾希望通过引荐做官,但没有成功。为了排遣抑郁的心情,孟浩然便来到此处游历。黄昏日落,诗人看到人们纷纷返家,再想到自己夜宿江上,孤身在外。真是旧愁未解又添新愁啊!
③所见之景,淡淡愁绪
再读读诗的后两句,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在作者眼中,天比树还低,月亮和人亲近?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书中的图片,想象一下,如果你就是诗人,你的眼前会浮现怎样的景象呢?
在我们的生活中,可能也曾有过这样的感受——志得意满时觉得天高海阔,心情愉快;悲观失望时,就会觉得世界都变小了。
此时在静静的江面,诗人独坐船中,有志难抒又背井离乡,满怀愁绪,所以才会觉得远处旷野中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只有倒映在清清江水中的明月,仿佛和舟中的人亲近。
④小结读诗,加深感受
在这首诗中,诗人泊的地点是“烟渚”,泊的时间是“日暮”,泊的心情是“新愁”,泊后所见是“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诗人的“愁”,并不是悲苦凄惨的,而是一种跟景物相称的淡淡的愁绪。下面让我们再来跟着范读,读读这首诗,边读边想象画面,也可以尝试背诵。
(2)夏夜月色,感受喜悦
同是描写月夜,在词人辛弃疾笔下,又是一幅怎样的图景呢?让我们再来看看《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
①正音正读,理解题意
通过读注释,同学们从词题中了解到了什么?
我们知道了西江月是词牌名,夜行黄沙道中是词的题目。这首词是辛弃疾夜晚在黄沙岭有感而发写下的。
下面就请同学们先听老师来读一下这首词。注意,见在这里同“现”,是出现的意思,所以这里读xiàn。
这首词节奏明快,朗朗上口,同学们自己读的时候也要注意把握好节奏。
②发现美景,感受喜悦
结合注释,说一说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月夜图景,诗人此时又会有怎样的心情呢?
想象一下,明月升上树梢,惊飞了枝头喜鹊,清凉的晚风中,传来声声蝉鸣,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阵阵蛙声。词人将他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都诉诸笔端,描绘出一幅生机盎然的乡村月夜风景图。此情此景,不禁让人感受到作者心中的喜悦。
你从下阕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了这份喜悦之情呢?
词人在小雨中疾走,一时找不到去路,“忽见”“旧时茅店”,这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
③小结所学,配乐读诗
在整首词中,词人因“惊鹊”而喜,因“稻花香”而喜,因“忽见”“茅店”而喜。
请同学们自己再来读一读这首词,想象这山村月夜美景,感受词人的喜悦之情。
④回顾比较,背诵诗词
现在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宿建德江》和《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都写了月色,但前者因诗人一人在外游历,因此内心孤寂忧愁;而后者却因诗人见到恬静的山村景色而喜悦、欢快。它们表达的情感是不同的。
比较着学习古诗,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文、感受诗情。
让我们来读一读这两首古诗词。
2.品读雨景,想象妙境
见识了吴越的秋江暮色,领略了上饶的乡村夜景,现在让我们来到繁华的杭州,随苏轼饱览一场奇妙的雨景。
①正音正读,理解题目
这首诗的题目有点儿长,同学们试试看能不能读好它。诗题中包含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同学们发现了吗?
六月二十七日是这首诗写就的时间,望湖楼是作者观景、写诗的地点。
下面,让我们来读一读这首诗。
②整体感知,感受奇妙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苏轼所写的这首诗每一句都是一幅生动的画,你能试着给这些画取个名字吗?
相信同学们一定迫不及待地想分享自己的答案了,老师也给这些画起了名字,现在就出示在了屏幕上,你们连起来读读看,又有什么发现呢?
是啊,这不正是一幅由雨到晴的动态图景嘛!你们看,这首诗是不是很有趣?
③诗文如画,想象妙景
那么苏轼描绘的是一场什么样的雨呢?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怎样的画面?你是如何感受到的?
大文豪苏轼极善书法,墨汁是他生活中常用之物,他以此来比乌云,可见构思巧妙。想象一下,黑沉沉的云像打翻了的墨汁,但还没来得及遮住山。白亮亮的雨点就像散落的珠子纷纷跳入船中。乌云还“未遮山”,“白雨”便已落下,可见雨来得非常快。一个“跳”字仿佛让我们听见了大雨敲打船板的声音,一个“乱”字同样让我们感受到了雨势之大。刚刚还沉闷无声的“黑云图”一下子变成了瓢泼的“白雨图”。一场迅疾而来的大雨跃然眼前。
第三句中的“卷地风”,可见风非常大。在这幅“狂风图”中狂风席卷大地,湖面上顿时雨散云飞,一个“忽”写出了云散雨收之快。最后在这幅“水天图”中,湖面水天相映,碧波如镜。黑云翻滚,白雨倾盆,狂风卷地,最后归于平静。一幅有声有色的骤雨图景如在眼前。
④借助画面,背诵古诗
同学们可以借助画面,背诵古诗。
(三)学习生字
1.学习了三首古诗词,我们再来看看这课的生字。
2.在写“德”字的时候,注意心上的短横不要漏掉。“蝉”字中,虫做偏旁,第五笔写成提。这三个字均为左右结构,“德”、“ 蝉”左窄右宽,“鹊”字左右等宽,注意横画要写得错落有致。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注意笔画的穿插,左右部件连成整体。
(四)课后作业
1.阅读《花之歌》,结合“阅读链接”,说说两篇文章中有什么奇特的想象。
2.背诵课文,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这节课的学习就到这里,感谢同学们的收看。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