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课件(人教历史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课件(人教历史必修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9-08 16:50: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一、走向联合的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欧洲留下的混乱……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阿登纳回忆录》 材料二:欧洲联盟一开始是作为两极化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出现的,但在今天,它应当被看成是对全球化进程的一种呼应。          ——[英]安东尼·吉登斯 材料三:“总有一天,……所有的欧洲国家,……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        ——维克多·雨果 请结合教材并根据以上材料归纳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
(1)现实因素:世界政治经济中心地位的丧失
(2)根本原因:经济发展的需要
(3)外部因素:美苏争霸的影响
(4)思想渊源:源远流长的欧洲统一思想。
1、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
2、欧洲国家走向联合的进程
(1)深谋远虑:1950年,“舒曼计划”的提出
(2)雏形初备:1951年,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法德和解。
(3)更上层楼:1957年,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4)三位一体:1967年,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地区性经济、政治一体化联合体)。
(5)不断扩大:1993年,成立欧洲联盟……
煤钢共同体
原子能共同体
经济共同体
欧洲共同体
1993年称欧洲联盟
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
1958年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
合一
1967年





发展
共同的农业政策
欧洲一体化进程
统一关税与外贸
趋向货币一体化
趋向政治一体化
共同的外交政策
趋向军事一体化
1、原因:
2、联合过程:
3、影响:
(1)欧洲共同体成立后,西欧国家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2)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从20世纪70年代起,欧共体国家在一系列重大国际问题上采取了共同政策,对外尽量“用一个声音说话”,进一步加强了政治上的联合。
(3)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
(4)增强与美苏抗衡的实力,冲击了两极格局,使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讨 论:从二战后至今,欧洲联合
的过程有何显著特征 反映了当今世界
发展的哪些特点
特征:
成员国 不断 增加,
规模 不断 扩大,
由经济领域发展到政治、军事领域。
特点:反映了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
1、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
2、日本经济崛起的表现
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二、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⑴政府进行大力改革,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
⑵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⑶加强政府投资,重视教育和科技。
⑷适时提出经济发展的口号“贸易立国”“出口第一”
内因:
外因:
⑴美国大力扶植。
⑵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提供有利的外部条件
重视科技和教育--日本小学生在上“生活”课
教育经费占整个政府预算的25%,居世界首位
日本引进技术的模式是:
“一号机组进口,二号机组国产”
日本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示意图
日本新干线列车
日本的汽车工业
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对中国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
①要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总体发展战略。
②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实行科教兴国。
③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参与国际竞争
④要抓住机遇,深化改革………
3、日本经济发展的影响
①随着经济力量的增强,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 地位
②日本逐渐不再受制于美国,在国际事务中与美国既有联合也有摩擦
③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日本与美国、西欧三足鼎立之势,加强了世界多极化趋势
日本正在以自己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基础,积极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使其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
2004年9月,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召开的第59届联合国大会上发表讲话称,日本希望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中国表示理解,但强调:
联合国安理会不是公司董事会,不是按照会费的多少确定其组成。
正确理性的看待中日关系
你同意日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吗?
以史为鉴 ,面向未来
   牢记过去惨痛的历史是为了更好的珍惜当前来之不易的中日关系的改善和发展,从而开拓中日关系更加美好的未来。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背景:
①二战后,许多国家获得民族独立,为其成立奠定政治基础。
②为摆脱美苏控制和维护自身独立。
2、兴起标志:1961年,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
3﹑作用:
①标志广大发展中国家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②推动民族解放运动的深入发展。
③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
④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两极格局,促使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不结盟运动的概况
1、创始人
2、成立
3、原则
4、任务:
5、影响
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
独立、自主、非集团、不结盟
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
世界格局多极化
铁托、尼赫鲁、纳赛尔
反对霸权主义;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首届不结盟国家会议会场
铁托
不结盟运动的标志


新中国建立
恢复发展
文革挫折
改革开放
和平崛起
中国成为多极化趋势中重要的一极
西欧的联合
日本的崛起
不结盟运动
中国的振兴
强大的美国
强大的苏联
实力迅速上升
实力相对下降
两极格局下的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
小结
多极化还只是一种趋势和方向;
多极化趋势是两极格局下的多极化趋势
课堂测试:
1、促使政治宿敌法、德之间矛盾开始化解的是( )
A.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成立
B.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
C.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
D.欧洲共同体成立
2、目前,不少欧洲人的观念从“我是法国人”或“我是德国人”转变为“我是欧洲人”。从根本上看,这一变化反映了欧洲( )
A.货币一体化 B.国家一体化
C.经济一体化 D. 军队一体化
A
C
3、欧共体成立的时间( )
A. 1951年 B. 1957年 C. 1958年 D. 1967年
D
5、 1989年上任的日本海部首相提出:“世界正处于世界性的变化中,日本要运用经济技术力量,积极参与构筑国际新秩序。”这段话反映了:( )
A 日本要为国际新秩序的发展做出贡献
B 日本军国主义主义准备东山再起
C 日本要对外输出技术,参与国际竞争
D 日本要以经济为手段,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D
4、20世纪70年代,美国“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这表明
A、北约集团内部要分裂
B、国际局势的发展要求北约加强内部合作
C、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严重削弱
D、西欧各国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
C
6、 二战后,美日之间由经济上的扶植转为竞争,这种变化反映出:
A、美国有能力控制日益发展的日本
B、美国将日本变成对抗社会主义的据点
C、不同类型的国家经济都在恢复发展
D、美国独霸世界经济局面已一去不复返
D
问题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
    1963年1月,法国总统戴高乐直言不讳的告诉美国记者苏茨贝克:“首先必须要有个欧洲啊!现在对美国来讲是很惬意的,有一个法国﹑一个德国﹑一个意大利和一个英国。而美国可以利用他们来相互反对…… 必须要有自己的经济﹑自己的政策﹑自己的防务的真正的欧洲。”
请回答:
(1)戴高乐总统在对记者的谈话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2)为了走向联合之路,欧洲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
(3)这种联合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1)希望欧洲联合,摆脱战后美国控制欧洲的局面。
(2)建立欧洲煤钢、经济和原子能三个共同体;将三个组织合并为欧共体,总部设在布鲁塞尔;推行统一的关税和外贸政策,实行共同的农业政策,建立欧洲货币体系等。
(3)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在经济上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削弱,开始调整它的欧洲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