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中学八年级语文(上)第一次月考试题
命题人:刘家华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各项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手臂(bèī) 疟(yào) 子 锐不可当(dāng) B.蹿(cuàn) 红 提(tí) 防 负隅(yǘ)顽抗
C.绥靖(jìng) 歼(qiān)灭 高屋建瓴(líng) D.蜿(wān)蜒 吆(yāo)喝 张皇失措(huáng)
2.下列各项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溃退 杀戮 响彻云宵 B、鞠躬 瓦砾 富丽堂皇
C、建忘 阻遏 眼花嘹乱 D、泻气 箱箧 月明风青
3.下列加线词语使用不妥当的一项是( ) (3 分)
A.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所以西路当面之敌锐不可当,纷纷溃退。
B.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C.老妇人又捧起土来继续往坟上盖,她要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坟堆。
D.两个强盗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荡然无存。
4.下列有关文字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3 分)
A.新闻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包括标题、导语、背景、主体和结语五部分结构。
B.《芦花荡》的作者是我国当代作家赵树理写的小说,他是荷花淀派的代表人物。
C.《蜡烛》的作者是前苏联作家西蒙诺夫。
D.雨果,法国著名作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等。
5. 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3 分)
A.全班同学和团员在课堂上都能积极发言。
B.一只狗和一只麻雀看来该是多么大的怪物啊!
C.通过这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我们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D.我国的人口占世界的五分之一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6、下列加点词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3 分)
A、这是一点心意,请笑纳。 B、你们的服务质量不错,下次我一定惠顾。
C、谢谢您的宝贵意见,欢迎再次光顾。 D、星期天我登门拜访你,请你在家恭候。
7、针对下面事实,说说你的感想。(3分)
“侵我主权,撞我渔船;捕我同胞,逼我亮剑;外交无果,情何以堪。”近日,日本海上保安厅的巡逻船,撞击并扣留中国渔船,逮捕中国渔船船长,还要依据日本法律审判中国船长。这个事件,让所有国人都极为愤慨,也都开始思考中日政策。网络上“愤日”一族更是对日本一片骂声,最激烈的言辞是把日本从地球上抹掉。
我一向对网络的“愤日”一族不怎么感冒——在爱国的大旗下,一些感性的青年人没有原则的发泄自己的不满,盲目的排外。爱国,不是口号,排外也不是爱国。民间的不满不应该绑架政府决策,不能给我们国家一贯和平外交政策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感想:
8.某餐馆门口贴着一副对联,上联是:“ ,弃之可惜”;下联是:“杯中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请你将中小学生都很熟悉的一首古诗中的有关语句填入上联,使之完整。(2分)
9.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4分)
人生的价值不在于成就了轰轰烈烈的事业,而在于具体做好了什么。所以,见到茂密的森林,你只要无愧地做森林中挺拔的一棵;见到群芳争艳的花园,你只盼无愧地做花园中普通的一朵; , 。虽是一棵,却能抗击风雨;虽是一朵,却能装扮春天; ,
。这样的人生也就无悔了。
10、古诗文默写(3分)
① 、《长歌行》一诗中所要阐明的人生哲理是: , 。②、《秋词》中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抒发自己远大志向 ,
。
③、默写一句关于战争的诗句(或成语): , 。
二、阅读(30分)
(一)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①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获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②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③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④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⑤和中路军所通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⑥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⑦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⑧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⑩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11)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12)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13)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14)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15)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1.用波浪线画出这则消息的导语。(2分)
12.“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中的“均”是什么意思 这里有什么表达作用 (3分)
答:
13.“西起九江(不含)”句中,括号的“不含”能否删去 为什么 (3分)
答:
14.本段共15句,可分为三个层次,其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①/②一⑧/⑨一⒂ B.①/②一⑦/⑧一⒂
C.①/②一⑤/⑥一 ⒂ D.①/②一⑨/⑩一⒂
15.“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2分)
主观原因:
客观原因:
16.本段中⑥⑦两句是议论句,对这两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说明战犯汤恩伯指挥失当,懦弱无能。
B.揭露国民党反动政府拒绝签订和平协定的本质。
C.赞扬我人民解放军英勇无畏、所向披靡的英勇气概。
D.分析了西路军当面之敌的溃退是因为力量甚为微弱。
(二)
①“她挂花了!”
老头子没听见,拼命地往前推着船,还是柔和地说:
“不怕。他打不着我们!”
“她挂了花!”
②“谁 ”老头子的身体往上蹿了一蹿,随着,那小船很历害地仄歪了一下。老头子觉得自己的手脚顿时失去了力量,他用手扒着船尾,跟着浮了几步,才又拼命地往前推了一把。
⑧他们已经离苇塘很近。老头子爬到船上去,他觉得两只老眼有些昏花。可是他到底用篙拨开外面一层芦苇,找到了那窄窄的入口。
④一钻进苇塘,他就放下篙,扶起那大女孩子的头。
大女孩子微微睁了一下眼,吃力地说:
“我不要紧。快把我们送进苇塘里去吧!”
⑧老头子无力地坐下来,船停在那里。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老头子叹了一口气,停了半天才说:
“我不能送你们进去了。”
小女孩子睁大眼睛问:
“为什么呀 ”
老头子直直地望着前面说:
⑥“我没脸见人。”
小女孩子有些发急。在路上也遇见过这样的带路人,带到半路上就不愿带了,叫人为难。她像央告那老头子:“老同志,你快把我们送进去吧,你看她流了这么多血,我们要找医生给她裹伤呀!”
⑦老头子站起来,拾起篙,撑了一下。那小船转弯抹角钻入了苇塘的深处。
⑧这时那受伤的才痛苦地哼哼起来。小女孩子安慰她,又好像是抱怨,一路上多么紧张,也没怎么样。谁知到了这里,反倒……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 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 这老脸呀!
17.“她挂花了”,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挂花”是什么意思。(2分)
答:
18.第②段,老头子的身体为什么会往上“蹿一蹿” (2分)
答:
19.“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这一句环境描写,在文中有何作用 (3分)
答:
20.老头子说“我没脸见人”,反映了老头子怎样的心理与性格特点 (3分)
答:
21.第⑧段中加“.”的“偏偏”一词写出“老头子”怎样的心理 (4分)
答:
三、作文(40分)
班级: 姓名: 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