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一、单选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粗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攒聚(cuán) 倜傥(tì) 秕谷(bǐ) 混为一谈(hún)
B.云霄(xiāo) 模仿(mú) 搓捻(niǎn) 感慨万分(gài)
C.确凿(záo) 譬如(bì) 盔甲(kuī) 悄然离去(qiǎo)
D.桑椹(shèn) 惭愧(cán) 宿儒(sù) 花团锦簇(cù)
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每年农历八月十六,是鸣水村一年一度盘古庙会的日子。远远望去,村子里人声鼎沸。
B.日本福岛核泄漏区9年后人迹罕至,野生动物繁衍不息,猪猴狐兔遍地跑。
C.黄思源告诉记者:“由于电信诈骗案侦查周期长,办案难度大,每当案件侦破,成就感就会油然而生。”
D.受持续降雨的影响,五老峰景区出现美丽的云海景观,云雾缭绕的景区似仙境一般,美不胜收。
3.下列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海伦·凯勒撰写的《我的生活》一经发表,立即在美国引起了轰动,并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出版的版本多达百余种左右。
B.2021年春节期间,为响应居家过年、就地过年的号召,故宫博物院特为广大观众准备了丰盛的文化“佳宴”,一起“云”过年。
C.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大,手机游戏、短视频等减压手段,被人们所喜爱。
D.由家风主题的电视系列剧《家道颖颖》衍生的网络电影《最可爱的人》,近日荣获俄罗斯第十八届奥泽罗夫国际军事电影节“评委会奖”。
二、口语交际,情景问答题
4.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和”既被视为诞育万物的本原,也被看作修德养性的关键,还被认为是社会交往的准绳,更被尊为国家共处的原则。请你参与“探究‘和’内涵,传承‘和’文化”综合性学习,完成下列任务。
(1)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和,相应也。”由此推测,“和”字的本义是:
_________________。(2)下图是有关修德养性的一副对联。下联是【_______________】。
(3)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和”,心不争也;“不同”,志各异也。你所在班级正在筹备“‘和而不同’适用于修身养性还是社会交往”辩论赛,请根据双方观点,为主持人写一段总结发言。
正方观点:“和而不同”适用于修身养性。“和”是平和的心态,面对不同见解时能保持内心平静,不与人争高低输赢; “不同”就是理性看待、辩证分析别人的观点,不轻易改变自己的主张,保持鲜明的个性。“和而不同”是不被局限的主观能动性,体现着良好的个人修养。
反方观点: “和而不同”适用于社会交往。“和”意味着自己能够与别人和睦相处,即将他人与自己置于同一高度,给予充分理解、尊重,不使别人陷于难堪的境地,不强制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 “不同”就是求同存异,保持个性。“和而不同”就是顾全大局,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
三、阅读理解与欣赏
5.名著阅读
(1)以下文字是对鲁迅《朝花夕拾》相关内容的概述,请据此填空。
这是一场让人渴盼的盛事,“我”伸长了颈子,遥望,久候,却总是匆匆一眼;这是一场让人痴念的盛事,“我”宁愿生一场重病,也想满足“扮犯人”的心愿……
这场充满地方民俗风情的“盛事”是指_________,这些情境出现在鲁迅《朝花夕拾》中的《_________》里。
(2)《父亲的病》和《琐记》都写到衍太太。请任选一篇,写一件与衍太太相关的事,并说说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6.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题。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影入平羌江水流”一句中“入”和“流”用得很妙,试简析其妙处。
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
B.第二句作者写水中的月影,进一步写出他对月亮的关注,蕴含了自己无尽的思念之情。
C.诗歌既有“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豪迈,也有思乡的情怀。
D.除“峨眉山月”以外,诗中没有具体的景物描写。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论语》(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李生论善学者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记)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光阴消逝),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1.下列加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思而不学则殆 殆:倦怠
B.李生说之曰 说:劝说
C.博学而笃志 笃:坚定
D.冀闻道也 冀:希望,期望
2.下加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学而/不思则罔
B.可以为师/矣
C.盖/学贵善思
D.请铭之坐/右
3.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人不知而不愠 王生益愠
B.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李生说之曰
C.择其善者而从之 今日始知君言之善
D.可以为师矣 凡师之所言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学习方法。那么孔子和李生都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善学者”?(用原文中的词语回答)这对我们又有怎样的启示?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芬芳的蜡梅花
秦湄毳
①天空飘着雪花,和雪花一同落在我手中的还有朵朵芬芳的蜡梅花——几个学生随信寄来的,我不禁带着微笑想起那群学生……
②秋风扫净落叶的时候,学校临时安排我接管初三的一个班,这个班里有几个出了名的“捣蛋鬼”。
③一进教室,我就看见靠门的小书桌边缘刻着一个“恨”字——而且右边多了一点,我知道这是一群“恨错了”的孩子。我笑了,我微笑着说:“孩子们,我有一个难题,请帮助我解决。”他们停住了嚷嚷,睁大眼睛望着我,眼神很丰富:有吃惊,有冷漠,有怀疑,有猜测……这么多样的眼神一齐注视我,我也有些慌神,不由得歪了一下身子,我掩饰地清着嗓子说,“我做教师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我的咽炎愈来愈严重了。我今年30岁,可我的声带却未老先衰,恐怕有300岁的年纪了。”听到这里他们中不少人笑了,有情不自禁笑的,也有故意大声呵呵的,但我发现他们的表情里没有恶意。我放心地笑了……
④接下来的情形可想而知,他们卖力地献计献策,我一一点头说“试过了”。最后,他们有些泄气,有的已开始“脖子扭扭屁股扭扭”,我想我得实施我的“底牌”方案了,否则这只能是疲软无效的“情感搭讪”。突然,我听见小胖说:“我知道一个方法,就是用蜡梅花拌蜂蜜……”这就是我要等的那个孩子,他终于发话了,我早知道他是这个班的“七寸”。我说:“是吗?这个办法倒还没试过……”
⑤窗外,飘着雪花。我和小胖这些孩子的对话也像雪花一样落进彼此心里。显然,他们开始配合我“帮助”我了。
⑥其实,我只需要他们的配合,并不指望他们的“药方”。事实上,他们在卖力地“帮助”我,放弃了属于自己的玩乐时间,为我寻找新鲜的蜡梅花……
⑦有一天,他们的“小神探”跑来给我说,“老师,小胖领着我们找到一片蜡梅树林,我们摘了一些在家晾着呢,等干了给你拿来。”我呆了,想着他们可别“毁林”啊。
⑧我悄悄叫来小胖,谨慎地想着措辞,不想小胖挺“诡”,一听就明白了,大声大气地说:“老师,那是一片没人管的废林子,正改建,快挖没了,再晚了就摘不到了。”我将信将疑拨通报社朋友的电话,他索性带我去实地考察,果然小胖的话属实。这是一片荒园,就“藏匿”在学校附近,很像鲁迅笔下的“百草园”,本真的自然景色让我很动心,思忖着:哪天带学生来游一回。
⑨一个漫天飞雪的周末,我经过教室的时候,发现小胖正在门口小书桌上用橡皮泥仔细地抹平那个“恨”字,然后在上面贴了一张心形贴纸,用力地按了按,并端端正正地写下一个“爱”字。我激动了,在班里宣布:“放学后踏雪访梅去!”小胖喊:“我带路给老师摘蜡梅花去!”
⑩雪花、梅花、孩子们的笑脸、欢声,浩浩荡荡地欢腾着那片荒地,缕缕的芳香缠绕着我的眼耳鼻喉,我快乐着孩子们的快乐。那一刻,在我眼中,这群孩子就是一朵朵美丽的蜡梅花——你闻不到他们的芳香,是因为你还没有走进他们的心里……
花香太浓了,弥漫在眼里,我禁不住落泪了,哦,这芬芳的花儿芬芳的孩子!
今冬,又飘雪了。看着手中他们寄来的小小蜡梅花,我分明闻到他们心灵里散发的香。我想说,此刻,我陶醉了。
【选自《散文》(海外版)2019年第4期,有删改】
1.本文回忆了“我”与学生交往的几个片段,请在横线上补全相关内容。
“我”自称患有咽炎,______→为了给“我”治“咽炎”,学生们寻找蜡梅花→学生们的行为让“我”感动,______。
2.按要求回答问题。
(1)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下面这句话。
那一刻,在我眼中,这群孩子就是一朵朵美丽的蜡梅花。
(2)朗读下面这句话时,“彼此”一词用重音朗读,请简析理由。
我和小胖这些孩子的对话也像雪花一样落进彼此心里。
3.结合全文内容分析,以“芬芳的蜡梅花”为题有哪些作用?
4.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甲】 一个漫天飞雪的周末,我经过教室的时候,发现小胖正在门口小书桌上用橡皮泥仔细地抹平那个“恨”字,然后在上面贴了一张心形贴纸,用力地按了按,并端端正正地写下一个“爱”字。
(秦湄毳《芬芳的蜡梅花》)
【乙】 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魏巍《我的老师》)
(1)【甲】【乙】两段文字共同的人物描写方法是什么?
(2)分别说说你对【甲】段中“小胖”和【乙】段中“我”的行为的理解。
四、默写题
9.根据提示,默写《〈论语〉十二章》中的句子。
(1)真正有修养的君子应具备的风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要随时向身边有长处的人学习请教。
(3)时光匆匆,一去不复返,孔子就曾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
五、写作题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环卫工人,黎明时分为城市的干净整洁洒下热汗,他们是最可爱的人;广大医务工作者,为全民的健康付出自己的艰苦努力,他们是最可爱的人;身边的亲人朋友,无微不至地关心与爱护着你,他们也是最可爱的人……
在你心中谁是最可爱的人呢?请你以“最可爱的人”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你为他(她)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②文中如需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请用化名代替。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A“混”应读hùn;B“模”应读mó,“慨”应读kǎi;C“譬”应读pì。
2.答案:A
解析:“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像水在鼎中沸腾一样。与句子中“远远望去”语意不符。
3.答案:A
解析:“余”与“左右”相矛盾,应删去“左右”。
4.答案:(1)和谐
(2)甲
(3)同学们,刚才双方的辩论都十分精彩。“和而不同”是面对不同见解时的一份平和与豁达,是与人意见相左时的理解与尊重。因此说,“和而不同”既适用于修身养性,也适用于社会交往。(能综合双方观点、自圆其说即可)
解析:(1)“和”的本义,根据许慎的解释理解。“和”,相应也;即“和”是互相应和、调和。它的本义是“和谐”。
(2)按照中国古人的传统,一般上联在右边,下联在左边;且根据对联“仄起平收”的特点,“悟”为仄声,“今”为平声,故下联是:仰以察古俯以观今。
(3)作为总结性发言,要对正反双方的观点作出评价。出于礼貌,开头要有称呼语。
5.答案:(1)迎神赛会 五猖会
(2)《父亲的病》中,衍太太让我在父亲临终之际大声呼唤父亲,表现出她的迷信与愚味。或:《琐记》中,衍太太怂恿我们在冬天吃冰、打旋子以及怂恿我私拿母亲的钱并散播流言,表现出她的虚伪阴险(或:狡诈、心术不正)。
解析:(1)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由“满足‘扮犯人’的心愿”可知,“盛事”应指迎神赛会,所选语段出自《五猖会》。
(2)本题考查概括名著内容和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回忆原著内容,选择一件能反映衍太太性格特征的事情,然后结合具体情节概括其心术不正、自私自利、阴险狡诈的性格即可。
6.答案:1.“入”和“流”两个动词描绘出这样一幅画面: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2.D
解析:2.除“峨眉山月”以外,诗中还写了平羌江水中月亮的倒影和清溪,D表述过于绝对。
7.答案:1.A
2.C
3.B
4.(1)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不解。
(2)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选择他们的优点学习,是希望听到真理啊!
5.(1)善学者:“学贵善思”,“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
(2)启示:多学善思,不耻下问,学习别人的优点,改正自己的缺点,提升自己。
解析:1.殆:疑惑。
2.A.学而不思/则罔。B.可/以为师矣。D.请/铭之坐右。
3.A.生气,恼怒。B.同“悦”,愉快;劝说,劝告。C.正确的,对的。D.老师。
4.(1)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疑惑。
(2)冀:希望。道:真理。
【参考译文】
李生论善学者
王生爱好学习却不得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王生(对此感到)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过‘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所讲的知识,但没有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凭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加恼火,不对李生的话作任何应答,转身就跑开了。过了五天,李生特地找到王生,告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选择他们的优点学习,是希望听到真理啊!……学习的人最大的忌讳,就是没有超过自己就满足,你为什么不改正呢?如果你不改正,等年纪大了,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
王生(听完他的话,)感到震惊,醒悟过来,道歉说:“我真不聪明,现在才知道你说得对。请允许我把你的话刻在我座位的右侧,来展示明显的警戒。”
5.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的能力。第一问:要根据题中的要求,用原文的词语回答。第二问,则要与第一问联系起来,阐述从中得到的启示。
8.答案:1.学生们卖力地献计献策 “我”带领学生们放学后踏雪访梅
2.(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学生们比作一朵朵美丽的蜡梅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学生们如同蜡梅花一般美丽可爱,表达了“我”对学生们的喜爱之情。
(2)“彼此”是指“我”和孩子们,重音强调“彼此”。老师与孩子们已经走进彼此的内心,突出了老师和学生们情感的加深。
3.(1)芬芳的蜡梅花是贯穿全文的线索;(2)芬芳的蜡梅花象征着学生们美丽的心灵;(3)制造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4)揭示文章情感主旨,体现“我”与孩子们温暖的师生情;(5)关联主要情节,体现主要内容。
4.(1)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甲】文中的“抹、贴、按、写”以及【乙】文中的“迎、敲、笑”等词可以看出运用了动作描写。【甲】文中的“仔细”以及【乙】文中的“狡猾的眼光”可以看出运用了神态描写。
(2)【甲】段:小胖将原来的“恨”用力抹掉并改成了“爱”,表现出小胖内心的转变,体现出小胖内心对“我”的接受,突出了老师和学生情感的加深。【乙】段:“我”面对老师假装发怒时,拿起石板一迎,写出“我”的调皮、机灵,表现了一个淘气的孩子对老师的理解。
解析:1.“我”自称患有咽炎在文章的第③段,学生寻梅在第⑥⑦段,那么第一空对应的内容就是④⑤段,“他们卖力地献计献策”;第二空也是“我”与学生们最后一次交往,从文中不难找到,那就是“放学后踏雪访梅”。据此概括作答。
2.(1)由“孩子是花”可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孩子们的可爱,也表达了作者对孩子们的喜爱之情。
(2)分析重音朗读“彼此”的理由,其实就是理解“彼此”一词在句中的重要性和深刻意义。首先分析“彼此”所指代的对象,即“我”和孩子们;其次分析两个对象之间的关系,阐明用“彼此”的作用,即突出老师与孩子们已经走进彼此的内心,突出了老师和学生情感的加深。
3.标题中的蜡梅花贯穿全文,开头看到蜡梅花引起回忆,文中蜡梅花能治咽炎,学生找蜡梅花,增进了师生间的信任,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文末师生一起踏雪访梅。可见蜡梅花是全文的线索。“这群孩子就是一朵朵美丽的蜡梅花”,蜡梅花的芬芳正是孩子们美好心灵的写照,经历了爱的熏陶,孩子们在感受温暖与信任的同时,内心发生转变,蜡梅花成了师生感情的纽带。文章标题“芬芳的蜡梅花”,自然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蜡梅花为何芬芳,让读者猜想,形成悬念。蜡梅花能治咽炎,所以学生们会去帮老师找,因此蜡梅花也是文章的核心内容,体现了温暖的师生情。
4.(1)由【甲】段中的“抹、贴、按、写”和【乙】段中的“迎、敲、笑”等动词可以看出,这两段都运用了动作描写。另外,由【甲】段中小胖“仔细”抹字的神态和【乙】段中的“大伙笑了,她也笑了”可以看出,这两段都运用了神态描写。
(2)要理解人物的行为,就要从人物的所处的年龄和环境去分析。【甲】段中的小胖是一个“恨错了”的捣蛋鬼,能把恨变成爱,说明他内心思想已转变,原因是接受了“我”,师生感情加深;【乙】段中的“我”用石板迎,用狡猾的眼光察觉,可见“我”很调皮,知道老师不会存心打,亦见对老师的理解。
9.答案:(1)人不知而不愠
(2)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3)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解析:抓住题中的关键信息,找出所对应的句子填写即可。注意“愠”“焉”等字的写法。
10.答案:【例文】
最可爱的人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在我眼中的春节是五彩的、热闹的、开心的……然而,2020年的春节却不平凡,因为有一个“客人”来到,它就是“新型冠状病毒”。这个捣蛋鬼,使原本热闹的大街变得安静冷淸,彩灯不挂了,访友不去了,路上没人了,偶尔遇到几个人,也把自己包得像个外星人。
突如其来的疫情,使许多人不能回家,特别是我们可敬可佩、奋战在一线的“白衣天使”,他们为了打败病毒,顾不得上厕所、吃饭、喝水、休息,夜以继日,争分夺秒,挽救着更多人的生命。为了不让疫情再继续蔓延下去,好多地方已经封城、封村、封小区,每个村口,每个小区门口,都有人默默守护。而我的爷爷,就是其中的一位。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的爷爷曾经是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在这次疫情面前,他毫不畏惧,体现出了他当年的军人形象。他现在虽然是一个满头白发、年过六旬的老人,但依然在工作中尽职尽责,一丝不苟。他每天起早贪黑,没有口罩自己缝,错过饭点吃泡面……站在门卫的岗位上,一会儿喊着宣传口号,一会儿查进出门证、量体温……但有些人就像不听话的小孩子一样,不配合检查,出言不逊,甚至还骂爷爷,但爷爷很有耐心,给他们讲疫情的严重性,最终让他们听得心服口服。
回家后爷爷把自己学到的关于疫情的知识告诉家人,让家人也多了解疫情知识,加强防护。爷爷虽然很辛苦,但是他从不退缩,我不禁叹道:“爷爷好伟大!”
但仅靠他们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也要待在家里,保护自己,不给国家、社会添乱。我们的“战疫”口号是:勤洗手、多喝水,多消毒、多通风,不串门、戴口罩。
我们这么大的一个国家,像爷爷这样可爱的人一定有很多。我相信,中国一定能战胜这场疫情!致敬所有在抗疫中做出贡献的人,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解析:【写作指导】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最可爱的人”,显然要求写成以记人为主的记叙文。谁是“最可爱的人”?战争年代,我们曾把这个殊荣给了解放军战士。但今天,和平年代,“最可爱的人”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材料中的“环卫工人”“医务工作者”“身边的亲人朋友”……都可以是“最可爱的人”。“最可爱的人”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个群体。如果是一个人,最好以第一人称来写,以耳闻目睹的方式,从“我”的角度出发,写明此人“最可爱”的原因。如果是一类人,要把这类人“最可爱”的共性写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