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一、单选题
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污涩(sè) 妄下断语(wàng) 红绫(léng) 大相径庭(jìng)
B.怂恿(sǒng) 直截了当(jié) 怅然(chàng) 怪诞不经(dàn)
C.旁骛(wù) 神采奕奕(yì) 羞怯(què) 恪尽职守(kè)
D.鹳(guàn) 匍匐前行(pú) 蹒跚(pán) 忍俊不禁(jìn)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懒惰 乞丐 诅骂 畏罪潜逃
B.收敛 班斓 禁锢 俯冲而下
C.芙蓉 褴褛 迷罔 迫不及待
D.余晖 温驯 窗灵 普天同庆
3.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明兰终于将事情的原委一五一十地告知祖母,祖母并没怪罪她。
B.公众除了及时调节衣物、谨防感冒外,应密切关注气象部门发出的预警信息,提前做好应对强对流的准备。
C.五月以来,“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江苏”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在全市中小学中迫不及待地开展了起来。
D.古镇有古镇的情调,在这样有复古韵味的街道上吃东西,和坐在金碧辉煌的殿堂里吃东西的感觉大相径庭。
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2021年2月4日晚,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火炬“飞扬”在国家游泳中心“冰立方”正式发布亮相。
B.研究人员在马达加斯加发现一种葵花籽大小的变色龙,可能是全球最小的爬行动物。
C.临近牛年春节,央视动漫集团围绕动漫生肖吉祥物“小昂”,准备了丰富多彩、创意满满的新春礼物。
D.基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在抗战时期,郑振铎冒着生命危险,联合出版界同人,开展了一次对古籍的抢救行动。
5.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两栖动物具有冷血动物的特征,它们对温度的改变、降水和紫外线的增加尤其敏感。
②许多物种一生都暴露于水体和陆地上的有毒物质中。
③青蛙和蟾蜍所代表的两栖动物是天然的环境变化指示剂。
④因此,我们从一个地区青蛙和蟾蜍的数量,就可以看出当地环境的好坏。
⑤它们有渗透性的裸露皮肤,无鳞、无发、无羽毛,卵无硬壳,很容易吸收环境中的物质。
A.①③②⑤④
B.②③⑤④①
C.③⑤②①④
D.⑤①③②④
二、口语交际,情景问答题
6.在“了解动物,关爱生命”的读书活动中,小明搜集到下面两则材料,请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 目前全球共有17291种已知物种有灭绝危险,其中包括鲜为人知的植物、昆虫、鸟类和哺乳动物。这仅仅是冰山一角,许多物种甚至在被人类发现之前就已经消失。人类的活动使物种灭绝正在以比自然淘汰高1000倍的速度进行,而人类也正面临着生存基础日益缺失的危险。
材料二 目前,世界上仍有37%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处于人类直接消费需要的威胁之中。象牙、犀牛角、熊胆、虎皮骨、藏羚羊等,无一不是人类交易的商品。全世界每年野生动物黑市交易额约上百亿美元,仅次于军火、毒品的走私交易金额。
三、阅读理解与欣赏
7.画眉鸟
【宋】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注】诗人本在朝为官,后因党争牵连被贬,这首诗系作者贬官后所作。
1.诗中最能表现林中画眉自由生存状态的是哪两个词?
2.这首诗运用对比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8.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點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牧竖
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③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
【注】 ①牧竖:牧童。②跑:同“刨”,兽类用足扒土。③奄奄:形容气息微弱。
1.下列加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两狼之并驱如故 故:原来
B.狼不敢前 前:上前
C.相去数十步 去:距离
D.跑号如前状 前:前面
2.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屠晚/归
B.狼不/敢前
C.相去/数十步
D.狼闻声/四顾
3.下面对《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曲的题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
B.“枯藤”句中的“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
C.“小桥”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
D.“断肠人”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人”,“天涯”即“极远的地方”。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狼》与《牧竖》分别写的是屠户、牧竖跟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采取的行为,你赞同哪一种?为什么?
9.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康爷与狼
尘埃树
康爷打过狼,他是全公社有名的猎手,使枪技术不用说了,手一举,“啪”一声猎物便应声倒地。
狼患严重时,康爷就到村后山打上几枪,大多时候在家歇着。直到后山只剩两匹狼时,康爷忽然不打枪了,把枪挂到了大梁上。
可就在这几天,村里又进了狼了。村东大奎晚上听见院里鸡在拍翅,趴窗一望,朦胧夜色下两个灰东西窜出院墙,撵出门已经来不及。大奎给鸡羊点数,失了两只鸡:一只打鸣公鸡,一只芦花。隔两天,二发家羊圈又失了一只小羊崽。两人坐不住了,来找康爷。
康爷摸摸索索点着旱烟锅,对大奎说:“我老了,打不动了,你们找其他猎手吧。”但两人却不肯走,他们知道,康爷是本村唯一的猎手,不找他找谁呢?
经不住磨缠,康爷只好答应上山去看看。
次日凌晨,三个人就进了村后山。村后山连绵七八里,狼在哪儿,大奎、二发也猜不准。但康爷却直奔几个山坳,几十年与狼打交道,他知道这里是狼经常出没的地方。
三人以山坳为中心找寻狼窝。狼窝一般都筑在山洞、土洞或松枝芭茅深密的地方。大奎、二发都是初次打猎,每到一处洞穴或芭茅丛,都战战兢兢,不敢上前。
康爷也不上前,拿鼻子一凑、一嗅,就知道是不是狼窝了。
一连找了八九处,他们最后来到一处石崖旁。这石崖被矮松和人般高的茂密秋草遮蔽,里面有个隐秘的小洞,堆满了枯草布片。
康爷一眼就看出来了,一手拿枪、一手熟练装上火药铁疙瘩,端起枪对准洞口。大奎和二发一个举铁尖扁担一个举铁叉,紧张地站在康爷身后。
蓦地,洞里传来一声细弱的乳叫声,好似要喝奶的婴儿在哭。先是一个声音,接下来却是三四个声音,甚是悲戚。大奎和二发惊诧不已,看看洞口,又看看康爷。
“是狼崽,饿了。”康爷放下了枪口。
“大豺狼呢?”
“找吃的去了。”
正说着,康爷霍地抬起枪,指向左边一个小山坡。大奎、二发吓了一跳,顺枪管望去,突然就见到了两匹灰狼,母狼嘴里衔只兔子,公狼立在旁边,没尾巴。狼和康爷互相见了都一怔,狼没露出獠牙,康爷也把枪口缓缓放下。
大奎、二发更不明白咋回事了,原来狼和康爷认识。三年前,大队组织打狼队除狼害,其实狼患已经很少了,康爷不想打,却也要跟政策走。康爷不愿集体行动,就带了另一个猎人进了一处山坳。剿狼时有两匹狼,从打狼队夹缝逃出,不料撞见了康爷。两匹狼看见是康爷,一声哀嚎,呆立在路上早没了威风。不知为啥,一向被称为“神枪手”的康爷,那次却打偏了,只打断公狼拖着的尾巴。
“以后莫再下山祸害了!”康爷朝狼吼了一声。
不料今日又再次遭遇。
大奎和二发轻轻捅了捅康爷,示意他再举枪。
康爷忽然瞥了一眼洞穴,就侧身向山下走去。
“为什么不开枪?”大奎不解。
“不是它们做的。”康爷说。
“你咋知道?”
“它们做的还去寻野兔干啥?”
见大奎不信,康爷回身,忽然朝狼大喊:“鸡和羊是你俩做的吗?”连喊三声,谷音回荡,接着就听到山谷也传出狼的三声哀嚎。康爷便对大奎说:“听,不是它俩做的。”
回到山下,大奎和二发没有将发现狼的事告诉村人,因为康爷嘱咐过。
过了几天,又是个月黑之夜,村人都已入睡,忽然大利家院子里鸡群躁动。大利一骨碌爬起来,冲进院子,只见两团灰影“嗖”一声窜过墙去。大利一看,一只鸡给咬死了弃在墙脚,大利顺手摸把铁叉就撵出院来。二发、大奎、康爷听见响动,也披衣出来。朦胧中却见下面苞谷地有四团黑影滚打在一起,“嗷嗷”叫着。众人点起火把待要查看,忽几声嚎叫,前两条黑影,直向山下河滩方向奔去。后两条追了一程,却折返向村后去了。那后两条,大利开头以为是村西的两条狗,但两条狗这时却在村西吠了起来。
第二天,有人发现山道上有两路滴下的血迹,一路延伸到河边,一路爬上后山。显然下山的两个东西是从浅水的对岸过来的。但上山两个,除了康爷、大奎、二发,都不知道是何物。
但从此小村安宁了下来。寒冬将近,康爷上山打柴,特意去看了看山崖上的洞穴,穴里已经空无一物。此后村子再没见过狼了,狼的传说却在大奎和二发的口里流传了起来。
(选自《小小说选刊》2021年第6期)
1.山上剩下两只狼时,康爷不想打狼了,后来找到了狼窝,也没有打狼。康爷是怎么想的?请用第一人称写出来。
2.文中的“秃尾巴”狼很通人性,请结合全文分析。
3.文章结尾有点“悬疑”,请你帮忙解开疑点,“狼的传说”是指什么?
4.读了文章,你有哪些收获?请写出来,不少于50字。
四、写作题
10.请以“书包里的小秘密”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文章贴近生活,言之有物;③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④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A项“绫”应读líng;C项“怯”应读qiè;D项“禁”应读jīn。
2.答案:A
解析:B项中的“班”应为“斑”;C项中的“罔”应为“惘”;D项中的“灵”应为
“棂”。
3.答案:C
解析:“迫不及待”的意思是急迫得不能再等待,一般用来形容人的心情急切。与语境不符。
4.答案:A
解析:“发布”和“亮相”在词义上有重复,可删其一。
5.答案:C
解析: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是“青蛙和蟾蜍的数量可以衡量环境的好坏”。③先指出以青蛙和蟾蜍为代表的两栖动物可以测试环境的好坏,这是第一层意思。接着⑤②句说明两栖动物的特征很容易吸收环境中的物质,这是第二层意思。然后①④句写两栖动物的数量决定环境的好坏,这是第三层意思。“指出两栖动物可以测试环境一如何测试环境一总结归纳”是这段话的思路,按照这样的思路来排列句子,答案应是C。
6.答案:环境的日益恶化和人类的乱捕滥杀,致使许多动物濒临灭绝或已经灭绝,保护野生动物,也是在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意思对即可)
解析:
7.答案:1.随意、自在。
2.表现了诗人渴望挣脱羁绊、向往自由的思想感情。
解析:1.本题考查筛选古诗词的信息的能力。注意应扣住题干中的“自由生存状态”来思考回答。
2.本题考查把握古代诗词的思想感情的能力。作者对“林间自在啼”十分欣赏,以“锁向金笼”与之对比,更见诗人渴望挣脱羁绊、向往自由的心理。诗人本在朝为官,后因党争牵连被贬,诗中大概有所寄托。注意结合注释和诗歌第三、四句来分析。
8.答案:1.D
2.C
3.A
4.(1)屠户就奔跑过去靠在柴草堆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2)不久(大狼累得)奄奄一息,僵直地躺在地上,很久都不动弹。
5.赞同《狼》中屠户的做法,因为屠户面对的是恶狼,他被迫自卫,除恶务尽,杀狼是正当的;而《牧竖》中的牧竖“杀狼”则出于一种无聊的残忍,张扬的是人性中恶的一面。
解析:1.前:先前。
2.A.一屠/晚归。B.狼/不敢前。D.狼/闻声四顾。
3.秋思:秋天的思绪。
4.(1)倚:靠,靠在。弛:解除,卸下。
(2)既而:不久。奄奄:形容气息微弱。
【参考译文】
牧竖
两个牧童走进山林(恰好)走到一个狼窝前,窝里有两只小狼。(两个牧童)谋划着各抓一只,(他们)各自爬上一棵树,两棵树相距几十步远。过了一会儿,大狼回来了,它钻进窝里发现小狼不见了,神情十分惊慌。一个牧童在树上扭小狼的爪子和耳朵,故意让它吼叫;大狼听到小狼的叫声向上看,愤怒地冲到树下,嚎叫着并且连爬带抓(着树干想爬上去)。(这时)另一个牧童也在另一棵树上扭着另一只小狼的爪子和耳朵令它急急地吼叫。大狼听到叫声停下来四处张望,才看见另一棵树上的小狼和牧童;它于是放弃这棵树奔向另一棵树,边刨土边号叫像刚才一样。第一棵树上的小狼又叫,它又回身奔向第一棵。它口中叫个不停,脚下奔跑不止,来来回回跑了几十趟,跑得渐渐慢了,叫声渐渐弱了;不久,(累得)奄奄一息,僵直地躺在地上,很久都不动弹。两个牧童爬下树一看,大狼已经断气了!
5.本题考查拓展探究能力。《狼》中的狼是凶狠、贪婪、狡诈的,因此屠户的做法是正确的;而《牧竖》中的牧竖以小狼为质,使得大狼来回奔跑而气绝身亡,是一种无聊的残忍,不可取。
9.答案:1.就剩两只狼了,我不能让狼绝迹;再说,这两只狼也没有危害村里,我不能斩尽杀绝,我要给狼一个机会。
2.从见到曾经放过自己的康爷,“秃尾巴”狼没有敌意,还回应康爷的询问,可以看出它知恩图报;从保护村民家的家畜来看,它想自证清白,可以看出它想和村民和睦相处。(意思对即可)
3.“狼的传说”指山上的两只狼通人性,与康爷对话;时时看护村庄,同伤害家畜的动物搏斗,证明自己没有祸害乡里。(意思对即可)
4.我们要像康爷一样尊重动物和生命,不要肆意捕杀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只要我们善意对待它们,动物也会成为我们的好朋友;还要注意维护生态平衡,保护大自然。
解析:
10.答案:【例文】
书包里的小秘密
轻轻地打开书包,拿出那本精美的本子,里面贴着一张又一张小纸条,上面是我熟悉的笔迹。这些字条,是我书包里的小秘密。
我生活在一个富裕的家庭,但从小没得到太多的关心。父母每天早出晚归,似乎总有忙不完的事。大部分时间我是一个人度过的,早已习惯了家里冰冷的一切。父母偶尔早点儿回家,我也不去理会,只一个人默默地在房间里看书、写字。渐渐地,我有了一颗冰冷而坚硬的心。
但就在前不久,一件事却让我走出了阴影。
一天早上,我在书包里发现了一张字条,本以为是垃圾,却发现上面是妈妈的字迹:“雅,最近心情怎么样?天气变化大,要适当增减衣服哦!”看了宇条,我想:现在知道来关心我了,以前呢?做给谁看!然而却不知为什么,我没有把纸条丢掉,而是夹进了书里。
第二天,我又在书包里发现了爸爸的字条:“雅,祝贺你在这次考试中取得了好成绩!”看完,我的心似乎被敲了一下:父母怎么会知道我的事情?在我的记忆里,他们永远只顾他们的事业!真奇怪。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的书包里总会出现父母的字条。我在学校的事他们怎么会知道?而且,他们是什么时候把字条放在我书包里的?一个又一个疑问在我心里产生。
有一天,我在教室的窗口发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一晃就不见了。我马上跑出去,身影在不远的拐弯处消失了。那不是通往老师办公室的路吗?我飞快地跑到办公室外,看见班主任在和一个人说话,而那个人居然是我的爸爸。于是,我偷听了他们之间的对话:“老师,雅最近怎么样?”“这孩子学习不错,挺积极,只是性格还是有点内向,交友不太广泛,不过最近情绪似乎好些。”“唉!都怪我们平时对她关心太少了。现在回家后她也不理我们,所以我们只好在她睡觉以后写字条放进她的书包里。”原来他们一直都很关心我,是我不给他们表达的机会,一切起因在我!突然,我蹲下身,把脸埋在膝盖上,无声地哭了……
放学后回到家,爸爸妈妈还没有回来。不过,这已经不算什么了,因为我知道他们是爱我的。我把书里所有的字条都贴在本子上,放进书包里——这些字条将永远成为我书包里的小秘密。
明天,当太阳升起的时候,我将再也不是从前那个冰冷的女孩了。
解析:【写作指导】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书包是学生的亲密伙伴,是学生的私人物品,里边可能藏着同学之间的磕磕碰碰、师生之间的恩恩怨怨、家人之间的温情互动或误会纠葛,或许还有青春岁月的朦胧情愫,等等。这些都是可以叙写的。写作时,可以挖掘书包里小秘密中蕴藏着的亲情、友情、师生情,还可以深层挖掘小秘密中蕴藏着的诸如坚持、奉献等思想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