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中考总复习 名著导读 《西游记》 36张幻灯片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中考总复习 名著导读 《西游记》 36张幻灯片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5.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03 07:16: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导读 拓展名著相关内容,引用不同形式资料,激发阅读兴趣
推进 详细梳理名著重点情节,掌握名著内容
提升 阐述主题思想、人物评价、艺术特色,加深作品理解
训练 常考知识点题型训练,巩固内容记忆
名著复习四步法
《西游记》
主题思想
后世影响
艺术特色
作者简介
创作背景
作品简介
作品评价
导读
1
推进
2
提升
3
训练
4
读书方法
整体感知
作品结构
内容概括
吴承恩(约1500年—1583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河下人,中国明代杰出的文学家、小说家。
吴承恩自幼敏慧,博览群书,尤其喜爱神话故事,也擅长绘画、书法等,多才多艺。但他在科举中屡遭挫折,嘉靖二十八年迁居南京,以卖文为生,嘉靖三十九年任浙江长兴县丞,不久辞官归去。由于宦途困顿,吴承恩晚年绝意仕进,闭门著书。
导 读
【作者简介】
吴承恩生活在弘治到万历时期。当时,宦官专权、奸臣当道,正是明代统治阶级荒淫腐朽、社会矛盾日趋尖锐政治十分黑暗的时期。一方面,市民的思想意识逐渐趋于活跃,针对当时的腐败和世风的堕落,吴承恩表示悲愤,并给予尖锐的揭露和批评,发出“近世之风,余不忍详言之也”的沉痛感叹。另一方面,时代在呼唤着斩邪除妖的英雄人物的出现,吴承恩也敏锐地感受到了股反抗封建制度的新气息,这为他创作《西游记》打下了思想基础。
【创作背景】
【作品简介】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全书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西行取经,一路上历经艰险、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该小说以“玄奘西行”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明代社会现实。
《西游记》是中国神魔小说的经典之作,达到了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巅峰,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1.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实记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
—— 吴承恩
2.《西游记》曼衍虚诞,而其纵横变化,以猿为心之神,以猪为意之驰,其始之放纵,上天下地,莫能禁制,而归于紧箍一咒,能使心猿驯伏,至死靡他,盖亦求放心之喻,非浪作也。
——谢肇淛(明朝诗人)
【作品评价】
3.《西游》一书,自始至终,皆言诚意正心之要,明新至善之学,并无半字涉于仙佛淫邪之事。……或问:《西游记》果为何书?曰:实是一部奇文,一部妙文。
—— 张书绅(清朝文人)
4.吴承恩撰写的幽默小说《西游记》,里面写到儒、释、道三教,包含着深刻的内容,它是一部寓有反抗封建统治意义的神话作品。吴承恩本善于滑稽,他讲妖怪的喜怒哀乐都近于人情,所以人人都喜欢看。
—— 鲁迅
推 进
“跳读”:把书中无关紧要的内容主动舍弃、有意忽略、选择性阅读。我们可以跳过与阅读目的无关或自己不感兴趣的、不够精彩的内容,比如书中一些描写人物外貌、打斗场面或环境气氛的诗词,雷同的降妖伏魔故事,生僻晦涩的文字都可以跳过,并不影响我们的理解。
【读书方法】
“精读”:对书中重要内容、精彩片段慢慢咀嚼、细细品味、深入钻研,直至有细腻的感受、透彻的理解和广泛的联想。对于《西游记》这样篇幅宏大、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的名著,精读是最重要的一种读书方法。
跳读,提高了阅读效率;精读,加深了理解。阅读《西游记》这样的古典小说,两种方法交替使用,阅读之旅才会风光无限。
【整体感知】
《西游记》以唐代玄奘和尚赴西天取经的经历为蓝本,在《大唐西域记》《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等作品的基础上,经过整理、构思最终写定。
小说主要借助编撰的神话人物及神话故事抒发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改变现实的愿望,折射出作者渴望建立“君贤神明”的王道之国的政治理想,歌颂和赞扬了主人公所具有的反抗精神及坚定品质。
【作品结构】
第一部分:猴王出世,大闹天宫(1-7回)
讲述孙悟空出世、拜师、大闹天宫的故事,是全书的精华部分,突出表现了孙悟空的反抗精神,为他的神通广大和后来随唐僧去西天取经提供背景材料。
第二部分:介绍唐僧,取经缘起(8-12回)
一方面介绍唐僧的身世,另一方面通过“魏征斩龙”“唐太宗入冥府”等情节交代取经缘起,主要起过渡和衔接的作用。
主要情节:如来说法、唐僧出世、魏征斩龙、观音访僧
第三部分:西天取经,降妖伏魔(13-100回)
故事的主体,讲述唐僧师徒前往西天取经,一路克服八十一难,终于取回真经,修成正果的故事。
主要情节:三打白骨精、女儿国遇难、真假美猴王……
唐僧
唐僧,俗姓陈,小名江流儿,法号玄奘,号三藏,被唐太宗赐姓为唐。为如来佛祖第二弟子金蝉子投胎。
人物身份
【内容概览】
一、主要人物
1.崇信佛法,严守戒律
2.目标明确,立场坚定
3.偶有迂腐,是非不分
4.慈悲善良
性格特点
孙悟空
1.桀骜不驯,挑战权威
2.勇敢机智,嫉恶如仇
3.忠诚不二
4.好胜心强
性格特点
孙悟空又名孙行者、悟空,自号美猴王、“齐天大圣”。出生于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由灵石孕育。
人物身份
猪八戒
1.忠勇善良,憨厚淳朴
2.好吃懒做,贪恋女色
3.知错就改
4.缺乏坚定意志,遇到困 难就要散伙
性格特点
猪八戒又名猪刚鬣、猪悟能。原为天宫中的“天蓬元帅”,掌管天河水府。因调戏嫦娥而被贬下界,其身负护送唐僧西天取经的使命。
人物身份
沙悟净
1.忠厚诚恳
2.任劳任怨
3.正直无私
4.忠诚不二
性格特点
沙悟净又名沙和尚、沙僧。原为天宫中的卷帘大将,因在蟠桃会上打碎了琉璃盏,被贬入人间,在流沙河畔当妖怪,受万箭穿心之苦。
人物身份
白龙马
白龙马又名小白龙(敖烈)。白龙马本是西海龙王三太子,因纵火烧毁玉帝赏赐的明珠而触犯天条,后由南海观世音菩萨出面才免于死罪,被贬到蛇盘山等待唐僧取经。
人物身份
1.忠厚诚恳
2.任劳任怨
3.正直无私
4.忠诚不二
性格特点
西天取经路线图
流沙河
沙悟净
火焰山
三调芭蕉扇
小雷音寺
黄眉大王
麒麟山獬豸洞
计盗紫金铃
盘丝洞、黄花观
蜈蚣精、蜘蛛精
通天河
老鼋
长安
唐太宗李世民
西牛贺洲
四圣试禅心
三打白骨精
火云洞
大战红孩儿
西梁女国
女儿国国王
白虎岭
长安
五行山
蛇盘山鹰愁涧
高老庄
唐太宗李世民
齐天大圣孙悟空
白龙马
计收猪八戒
狮驼洞
青毛狮子精、白象精、大鹏精
灵山雷音寺
如来佛祖、阿傩、伽叶
二、主要情节
偷吃太上老君的仙丹,带着仙酒,返回花果山
被擒后投进八卦炉,炼成火眼金睛
力战天兵天将
大闹瑶池
玉皇大帝请来如来佛祖
孙悟空与佛祖打赌
孙悟空管理蟠桃园,王母娘娘设蟠桃宴没有请他
孙悟空失败,被如来镇压在五指山下
力敌天神
与佛斗法
大闹天宫
起因
经过
结果
(第五至七回)
黎山老母、观音、普贤、文殊四人变成一母三女,妇人打算将三个女儿“真真”“爱爱”“怜怜”嫁给唐僧师徒,试探他们取经的决心。
唐僧、悟空、沙僧三人均不为所动,只有猪八戒迷恋于富贵和美色。
四圣试禅心
猪八戒贪心不足想要娶三个女儿,结果被菩萨吊在树上。
(第二十三回)
起因
经过
结果
白骨精为图长生不老,欲吃唐僧肉
一变月貌花容的女儿 被赶回来的孙悟空发现,一棒打死,白骨精化风逃走。
二变老妇人 孙悟空要打时,白骨精化去元神,又逃掉了。
三变老翁 孙悟空定住白骨精的元神将其打死。
三打白骨精
唐僧不识妖怪,听信八戒谗言,错逐悟空,自己又被妖怪拿住。幸得八戒经白龙马劝说,义激悟空救出师父,师徒言归于好。
(第二十七回)
起因
经过
结果
昴日星官治好悟空、八戒之伤,杀死了蝎子精,师徒四人继续西行。
昴日星官降妖
唐僧八戒误饮子母河水,腹痛怀胎,如意真仙因其侄红孩儿被悟空降服而生恨,不愿出借,悟空让沙僧趁自己诱开真仙之时,取走泉水,唐僧、八戒饮水解胎。
智取落胎泉水
女王欲召唐僧为夫,唐僧假意应承,打算换取通关文牒后再行脱身,结果在出城为三位徒弟送行时被蝎子精弄阵旋风摄走。
女儿国智取关文
女儿国遇难
(第五十三回)
悟空八戒前来搭救,皆被蝎子精蜇伤。
蝎精淫戏唐僧
孙悟空三次离开唐僧
三次离师,体现了孙悟空的成长
孙悟空刚拜唐僧为师的时,他杀了六个强盗,唐僧不满,责怪于他,悟空一气之下离开唐僧。
第一次
孙悟空打死白骨精后,唐僧赶他走,孙悟空向师父下拜告别。
第二次
孙悟空打死了一群草寇,唐僧将他赶走。孙悟空苦求不成,离开后又回来向师父求饶,被拒后,向观音菩萨求助。
第三次
小说赞扬了以孙悟空为主的师徒四人不畏艰险和百折不挠的可贵精神,深刻的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会的腐朽黑暗以及统治阶级的昏庸残暴,寄托了作者对社会与人生的美好理想。
提 升
【主题思想】
【艺术特色】
1.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凭借丰富的想象,描绘了一个色彩缤纷、神奇瑰丽的幻想世界,创造了一系列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的神话故事,读来让人兴趣盎然。
2.在奇幻世界中曲折地反映出世态人情和世俗情怀,表现了鲜活的人间智慧,具有丰满的现实血肉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3.善于塑造人物。无论是孙悟空、猪八戒、唐僧等主要人物,还是各路神佛妖魔等次要角色,都写得栩栩如生,个性鲜明,令人难忘。
【后世影响】
《西游记》的出现,开辟了神魔长篇章回小说的新门类。书中将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和严肃的批判巧妙地结合的特点直接影响着讽刺小说的发展。所以说《西游记》是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它也是浪漫主义的杰作,魔幻现实主义的先驱开创者。自《西游记》之后,明代出现了写作神魔小说的高潮。
训 练
1.(2021咸宁)连线题。《西游记》中,孙悟空一路走过很多山,许多山代表着孙悟空在取经路上的成长和突破。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将下列四座山与“成长真经”之间的对应关系连线。(2分)
山 名       “成长真经”
花果山      战胜困难有时需要付出多次努力
五行山 付出终有回报
火焰山 走出舒适圈,人生才有意义
灵 山 守住寂寞,沉淀心性,方能厚积薄发
针对训练
2.(2021河南)《西游记》中的人物形象立体丰满。请从下面两个故事中任选一个,结合唐僧在其中的表现,从两个方面谈谈你对他的认识。(4分)
①四圣试禅心 ②婴儿戏化禅心乱
【答案】(4分)①示例一:在“四圣试禅心”的过程中,唐僧坚决拒绝留下做女婿,不为美色富贵所动,体现出他取经意志的坚定;另一方面,当那妇人发怒,要求必须留下一人做女婿时,他又唯唯诺诺,问徒弟三人谁愿意留下来,由此看出他的软弱、无主见。
示例二:在“四圣试禅心”的过程中,唐僧坚决拒绝留下做女婿,不为美色富贵所动,体现出他取经意志的坚定;另一方面,在猪八戒犯错被吊在树上时,他能原谅八戒的过错,让徒弟去救八戒,由此看出他的宽容。
②示例:唐僧对于孙悟空反复说有妖怪并多次让自己下马上马这些事感到很生气,而对红孩儿的哭诉信以为真,表明他不辨真假;唐僧一听见孩童的呼救声,就想搭救,表明他很慈悲、心地善良。(“表现”符合小说内容,2分;“认识”与“表现”照应,言之成理,2分。)
3.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共4分)
三藏道:“我这出家人,宁死决不敢行凶。我就死,也只是一身,你却杀了他六人,如何理说?此事若告到官,就是你老子做官,也说不过去。”行者道:“不瞒师父说,我老孙五百年前,据花果山称王为怪的时节,也不知打死多少人;假似你说这般到官,倒也得些状告是。”三藏道:“只因你没收没管,暴横人间,欺天诳上,才受这五百年前之难。今既入了沙门,若是还像当时行凶,一味伤生,去不得西天,做不得和尚!忒恶!忒恶!”
(1)选段是唐僧第一次逐孙悟空,原因是什么?(2分)
(2)从选段中可以看出唐僧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答案】(2分)孙悟空打死了六个剪径的强盗。(意思对即可)
【答案】(2分) 善良,不分青红皂白。(答出一点给1分,意思对即可)
4.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共4分)
他的真身出一个神,纵云头跳将起去,径到人参园里,掣金箍棒往树上乒乓一下,又使个推山移岭的神力,把树一推推倒。可怜叶落枒开根出土,道人断绝草还丹!那大圣推倒树,却在枝儿上寻果子,那里得有半个。原来这宝贝遇金而落,他的棒刃头却是金裹之物,况铁又是五金之类,所以敲着就振下来;既下来,又遇土而入, 因此上边再没一个果子。他道:“好!好!好!大家散火!”
(1)以上语段出自《西游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故事情节。(1分)
孙行者大闹五庄观
(2)此选段是本书中的经典情节,请结合原著内容说说你对孙悟空这一行为的看法。(3分)
【答案】(3分)示例:我认为孙悟空的这一做法是不正确的,这一做法体现了孙悟空冲动易怒的个性,在遇到事情的时候,我们要冷静思考,不能冲动行事,否则会酿成严重后果。 (言之成理即可)
5.结合《西游记》中“三调芭蕉扇”这一故事情节,回答问题。(共4分)
(1)孙悟空在此节中遭到了拒绝,原因是什么?(2分)
(2)在这个故事中,你从孙悟空身上得到了怎样的启示?(2分)
【答案】(2分)铁扇公主的儿子红孩儿想吃唐僧肉,被孙悟空请来的观音菩萨收做善财童子,所以她对孙悟空怀恨在心。(意思对即可)
【答案】(2分)示例:面对困境,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并要有为了争取胜利,不惧艰险、永不放弃、勇往直前的斗争精神。(言之成理即可)
6.结合作品中的“四圣试禅心”和“义激美猴王”两个故事情节,谈谈你对猪八戒的认识。(3分)
【答案】(3分)示例:在“四圣试禅心”中,猪八戒面对财富和美色,意志不坚,有所动摇,这体现了猪八戒经不住诱惑,贪恋美色的缺点。而在“义激美猴王”中,猪八戒本打算一走了之,但是经白龙马苦苦相劝,他前往花果山请孙悟空,面对孙悟空的拒绝,猪八戒十分机智,给重名头的孙悟空使了激将法,成功把孙悟空请出花果山,由此可以看出他忠勇善良、聪明机智。(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