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1:中国境内早起人类与文明的起源——2021年中考历史真题分项分类汇编(含解析全国通用)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01:中国境内早起人类与文明的起源——2021年中考历史真题分项分类汇编(含解析全国通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1-03 09:42: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01:中国境内早起人类活动
2021年中考真题分类汇编
本专辑以单元为线索,对2021年全国各省市112套中考真题解析整理、归类,提供详尽解析,是备战2022年中考的绝佳复习资料,中考真题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导向性和示范性,因此研究中考真题,把握其规律,在复习备课时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
1.(2021·福建福州市·中考真题)考古工作者在河姆渡遗址发现多处稻谷、稻草的堆积层,层厚20--50厘米,最厚处超过1米,若折算成稻谷,可达12吨以上。这可用于印证河姆渡居民
A.已经从事农业生产 B.初步产生物品交换
C.广泛使用青铜工具 D.开始推广“牛耕技术
【答案】A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在河姆渡遗址发现多处稻谷、稻草的堆积层”可以印证河姆渡居民已经能够种植水稻,故A正确;遗址除了稻谷稻草,没有发现其他物品,所以佐证不了河姆渡居民产生物品交换、使用青铜工具、推广“牛耕技术,故BCD错误。综上故选A。
2.(2021·河南中考真题)下列三幅图片中的文物共同反映了我国先民的
A.农耕工具丰富多样 B.商品贸易较为活跃
C.陶器文化历史悠久 D.彩陶艺术绚丽多彩
【答案】C
【详解】
依据图片“陶瓶”“陶灶”“陶釜“白陶鼎”的信息及文物所属时间可知,三幅图片中的文物共同反映了我国先民的制陶历史悠久,故C正确;图片没显示农耕工具、商品贸易且图片陶器无法显示是彩陶,故ABD错误。综上故选C。
3.(2021·海南中考真题)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可以佐证半坡人掌握简单纺织、制衣技术的是
A.石铲 B.骨耜 C.骨针、骨锥、纺轮 D.渔叉、渔钩、渔网
【答案】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半坡遗址中出土了骨针、骨锥以及陶制和石制的纺轮,由此可知,半坡人已经会简单的纺织和制衣技术,故选C;石铲、骨耜均是农业生产工具,故排除AB;渔叉、渔钩、渔网均是捕鱼工具,故排除D。
4.(2021·黑龙江中考真题)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A.炎帝 B.黄帝 C.炎帝、黄帝 D.蚩尤
【答案】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炎黄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C正确;炎帝、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只有炎帝或黄帝,说法不全面,排除AB;”蚩尤在涿鹿之战被炎帝和黄帝击败,与题干“人文初祖”无关,D。故选C。
5.(2021·湖南中考真题)清明时节,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开展祭祖仪式。请问被尊崇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A.伏羲和女娲 B.炎帝和黄帝 C.尧舜和大禹 D.神农和伏羲
【答案】B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炎帝和黄帝被后人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B符合题意;ACD项与“人文初祖”称号不符,排除。故选择B。
6.(2021年湖南省益阳市中考历史试题)历史传说中蕴含着很多历史信息。相传教民耕种,传播农业技术,为民治病,遍尝百草的英雄人物是
A.黄帝 B.炎帝 C.蚩尤 D.大禹
【答案】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炎帝亲尝百草,发展用草药治病;发明刀耕火种,创造了两种翻土农具,教民垦荒种植粮食作物;领导部落人民制造出了饮食用的陶器和炊具。后来,人们将炎帝与黄帝共同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故选项B符合题意;黄帝在位期间,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创医学等 ,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蚩尤是上古时代九黎部落联盟的酋长,也是牛图腾和鸟图腾氏族首领,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大禹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王朝,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7.(2021·湖北宜昌市·中考真题)古史相传,中国历史从三皇五帝开始。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是
A.盘古和女娲 B.后羿和夸父 C.炎帝和黄帝 D.尧舜禹
【答案】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距今约四五千年,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联合,打败蚩尤部落。从此,黄帝、炎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黄帝和炎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故C正确;盘古和女娲、后羿和夸父是中国民间神话传说人物,尧舜禹是古代中国历史中自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又先后出现了三位部落联盟首领,故ABD错误。综上故选C。
8.(2021·江苏南京市·中考真题)“中华文明的起源是一个过程,以农业产生为上限。”有助于印证和推测“上限”的是:
A.北京人的发现 B.半坡遗址发掘 C.青铜工艺成就 D.铁制农具出现
【答案】B
【详解】
根据“中华文明的起源是一个过程,以农业产生为上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个上限指的是原始农业的兴起。半坡遗址是我国重要的原始农业遗址之一。B正确;北京人属于旧石器时代。A错误;夏朝开始出现了最早的青铜器,铁制农具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CD错误。综上故选B。
9.(2021·山东菏泽市·中考真题)遗址能为已经消逝的文明或者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北京人遗址为我们提供的历史见证是,北京人已经
A.定居生活 B.学会用火 C.饲养家畜 D.种植粮食
【答案】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北京人遗址中发现有灰烬、烧石和烧骨德国,这反映出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期保存火种,B正确;北京人过着群居的生活,生活在原始山洞中,不是定居生活,排除A;北京人不会饲养家畜、种植粮食,排除CD。故选B。
10.(2021·山东东营市·中考真题)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考古发现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原始农耕生活的是
A.
B.
C.
D.
【答案】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期间进入了原始农耕生活,因此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原始农耕生活,故C正确;北京人和山顶洞人时期还没有进入原始农耕生活,故排除AB项;三星堆青铜面具代表的是商周时期,这个时候已经脱离了原始农耕生活,故排除D项。故选C。
11.(2021·湖南邵阳市·中考真题)中华文明诞生于考古学上的新石器时代。下列选项中能够支撑该论点的论据是( )
①云南元谋发掘的粗糙石器②北京周口店发掘的打制石器③半坡遗址发掘的磨制石器和粟粒④河姆渡遗址发掘的磨制石器和稻谷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被称作新石器时代。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新石器时代。半坡遗址发掘的磨制石器和粟粒是能够支撑题干论点的论据,故③符合题意;河姆渡遗址发掘的磨制石器和稻谷是能够支撑题干论点的论据,故④符合题意;③④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元谋人和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属于旧石器时代,排除①②,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2.(2021·贵州中考真题)下图不同类型的工具,为距今约70~20万年的北京人所制作。这些工具的制作方法是( )
A.打制 B.磨制 C.烧制 D.炼制
【答案】A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下图不同类型的工具,为距今的70~20万年的北京人所制作”并结合所学可知,距今的70~20万年的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故A正确;BCD错误。综上故选A。
13.(2021·广西中考真题)他们是传说中中华文明的创始者,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中华民族得以成为其子孙为荣。他们是
A.炎帝、黄帝 B.周武王、齐桓公 C.大禹、蚩尤 D.秦始皇、汉武帝
【答案】A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是黄帝和炎帝,周武王、齐桓公、大禹、蚩尤、秦始皇和汉武帝都不算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故选A,排除BCD。
14.(2021·山东中考真题)了解我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的生存状况有多种途径,可信度最高的是
A.神话传说 B.考古发现 C.影视作品 D.学者推断
【答案】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考古发现是第一手史料,是了解我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的生存状况可信度最高的方式,选项B正确;神话传说和影视作品常带有夸张和虚构成分,可信度不高,选项AC排除;学者推断的可信度不如考古发现,选项D排除。
15.(2021·江苏盐城市·中考真题)尧年老时,根据推举和他对舜的考察,由舜继承其位。禹因治水有功,又被舜推荐为继任者。这种做法称为( )
A.禅让 B.世袭 C.分封 D.专制
【答案】A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尧年老时,根据推举和他对舜的考察,由舜继承其位,禹因治水有功,又被舜推荐为继任者,这种民主推举部落首领的做法称为禅让,故A符合题意;启创立世袭制,分封制是周朝的地方行政机构,专制和民主相对,故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
16.(2021·湖北中考真题)下列各图中,半坡人居住的房屋最有可能是
A. B.
C. D.
【答案】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半坡人居住的房屋是半地穴式房屋,A正确;B是河姆渡人的干栏式建筑房屋,B排除;CD不属于原始社会的建筑,排除。故选A。
17.(2021·贵州安顺市·中考真题)下图是考古学家根据某原始人类头盖骨化石复原的头像,经测定,其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据此判断,这一原始人类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丁村人 D.半坡人
【答案】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头像是北京人,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一20万年,故选B;元谋人距今170万年,丁村人距今20万年,半坡人距今五、六千年,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18.(2021·吉林中考真题)中华民族同根同源同祖。被尊崇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A.炎帝和蚩尤 B.炎帝和黄帝 C.尧和舜 D.舜和禹
【答案】B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被尊崇为中华民族人文初族的是炎帝和黄帝,蚩尤、尧、舜、禹等都不是人文初祖,故选B,排除ACD。
19.(2021·黑龙江绥化市·中考真题)生活在周口店,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的原始人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答案】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生活在北京西南周口店,会使用天然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故B符合题意;元谋人不会长时间保存火种,排除A;河姆渡人生活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排除C;半坡人生活在陕西西安半坡村,排除D。故选B。
20.(2021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历史试题)某校举办“百件文物讲述浙江故事”图片展。下图为“河姆渡文化猪纹陶钵”文物介绍。据此推测
①该文物出土于黄河中游地区②河姆渡居民已开始了家畜饲养
③该文物是旧石器时代的器物④河姆渡居民已经能够烧制陶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详解】
河姆渡人距今约 7000 千年,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村,他们学会饲养猪、狗和水牛,制造陶器、玉器和乐器。②④符合题意;河姆渡遗址位于长江流域,河姆渡人使用磨制石器,属于新石器时代。①③不符合题意,排除A、B和D。故选C。
21.(2021·山东聊城市·中考真题)中国原始文化星罗棋布,多姿多彩,先后经历了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划分这两个时代的主要依据是( )
A.房屋结构样式 B.农作物的种类
C.使用火的水平 D.石器制作技术
【答案】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石器时代和旧石器时代的时间划分是根据人类对石器工具的制造和使用来划分的。旧石器时代在考古学上是以使用打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文化发展阶段,是石器时代的早期阶段。新石器时代以磨制石器为主,在考古学上是石器时代的最后一个阶段。因此,划分这两个时代的主要依据是石器制作技术,故D项正确;在新石器时代,由于生产力的发展,随着原始农业的出现,人们过上了定居生活,因此,AB项不是划分这两个时代的主要依据,排除AB项;旧石器时代是依靠天然取火,新石器时代会人工取火,但使用火的水平不是划分这两个时代的主要依据,排除C项。故选D项。
22.(2021年湖南省益阳市中考历史试题)下图所示反映了我国某原始居民的生活状况。此原始居民是
A.河姆渡人 B.半坡人 C.山顶洞人 D.北京人
【答案】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距今约6000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为彩陶。选项B符合题意;河姆渡人是生活在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他们会种植水稻,是原始农耕的典型代表,他们居住在干栏式的房屋中,A不符合题意,可排除;山顶洞人和北京人是居住在山洞中的原始人类,C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23.(2021·黑龙江齐齐哈尔市·中考真题)黄帝是我国古老传说中一位著名部落首领。与他并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
A.炎帝 B.蚩尤 C.禹 D.启
【答案】A
【详解】
距今约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炎帝与黄帝共同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A符合题意;BCD项与“人文初祖”称号无关,排除。故选择A。
24.(2021·湖南永州市·中考真题)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是我们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下列文物中最能反映原始社会半坡居民农耕生活的是
A.铁制农具 B.司母戊鼎 C.鱼纹彩陶盆 D.刻有文字的甲骨
【答案】C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鱼纹彩陶盆是半坡居民制造出的生活器具,能够反映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故选C;铁制农具到春秋战国时期才出现,排除A;司母戊鼎和可有文字的甲骨都是商代出现的,排除BD。
25.(2021·山东烟台市·中考真题)距今约20万年,直立人经过演化发展到更高一级的人类,即早期智人。下列哪处遗址能为研究这演化进程提供“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手史料
A.元谋人遗址 B.半坡遗址 C.北京人遗址 D.河姆渡遗址
【答案】C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北京人生活在70万—20万年以前,所以根据“距今20万年前”可知北京人遗址符合题意,故选C;元谋人生活在距今170万年前,排除A;半坡人和河姆渡人都生活在距今6000年到7000年左右,排除BD。
26.(2021·江苏苏州市·中考真题)2019年世界遗产委员会在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正式宣布,“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考古证明其距今5000年前已存在明确的阶级分化和统一的文化信仰,材料表明中国
A.早期国家形态已出现 B.古代文明长期领先世界
C.五千年文明史获认可 D.旧石器时代生产水平商
【答案】A
【详解】
良渚古城证明中国早期已经存在明确的阶级分化和统一的文化信仰,而这些都是早期国家形态的表现,故选A;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无法说明领先世界和水平高,排除BD;C项明显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C。
27.(2021·甘肃定西市·中考真题)考古工作者在半坡遗址除发掘出大量房屋、圈栏、窖穴外,还发现了大量磨制石器以及石制研磨器。人们把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 )
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远古传说时代 D.金石并用时代
【答案】B
【详解】
原始社会打制石器成为旧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称为新时期时代。故B符合题意;A是打制石器为标志;远古传说时代不符合材料中生产工具分类,排除C项;金石并用时期是新石器时代之后,排除D。故选B。
28.(2021·江西中考真题)小唐同学在参观西安半坡博物馆时,能感受到
A.干栏式建筑的巧妙 B.彩陶纹饰的古朴美
C.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D.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答案】B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半坡人能够制作彩陶,故B正确;河姆渡人房屋类型是干栏式房屋,半坡人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故A错误;商朝时期,青铜器的高超工艺,出现了甲骨文,故C、D错误。综上故选B。
29.(2021·江苏连云港市·中考真题)博物馆讲解员说:“这里的人们以粟为主食,还能制作彩陶。”与之相符的遗址可能是
A.北京人遗址 B.山顶洞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答案】D
【详解】
根据“粟”、“彩陶”等信息判断可知该遗址可能是半坡遗址,故选D;北京人和山顶洞人都没有培植农作物,排除AB;河姆渡人培植的是水稻,排除C。
30.(2021·重庆中考真题)传说中的黄帝被后人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20世纪以来,出现了三次祭祀黄帝陵的高潮,凝聚了中华民族,团结了全球华人。这是因为黄帝( )
A.为首的部落联盟是华夏族前身 B.推行了禅让制
C.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 D.主持治水有功
【答案】A
【详解】
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后来炎帝和黄帝为争夺中原地区,在“阪泉之野”展开大战,炎帝战败并归服黄帝,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黄帝和炎帝被后人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至今,海外华人常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故选A;尧舜禹推行禅让制,B错误;C是炎帝,排除;D是禹的功绩,排除。
31.(2021·四川成都市·中考真题)著名学者费孝通指出:“距今三千年前,在黄河中游出现了一个若干民族集团汇集和逐步融合的核心,被称为华夏。”在这一汇集和逐步融合的过程中,被尊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
A.炎帝和黄帝 B.仓颉和嫘祖 C.尧和舜 D.隶首和大禹
【答案】A
【详解】
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黄帝和炎帝被后人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A符合题意;BCD项与“人文初祖”称号不符,排除。故选择A。
32.(2021·湖南常德市·中考真题)中华民族祭祀黄帝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2020年4月4日上午,近300名在陕海内外的中华儿女代表齐聚陕西省黄陵县桥山祭祀广场,与在西安、台湾分别设立的视频连线点代表参加公祭典礼。此举是因为
A.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B.黄帝生活的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唯一发源地
C.中华民族的主体是由黄帝部落发展而来的
D.黄帝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答案】A
【详解】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族祭祀黄帝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至今海内外中华儿女仍在祭祀皇帝,究其原因,黄帝教人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基础,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故A项正确;黄帝生活的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唯一发源地,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中华民族的主体是由炎、黄帝发展而来,故C项错误;炎帝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故D项错误。
33.(2021·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中考真题)北京是旅游胜地,在这里可以看到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人遗址 D.半坡人遗址
【答案】B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北京”结合所学知识,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这一发现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B正确;元谋人遗址位于云南省元谋县,排除A;河姆渡人遗址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排除C;半坡人遗址位于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排除D。故选B。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
34.(2021·江苏无锡市·中考真题)尧、舜、禹时期将联盟首领的位置传给贤德之人的制度是_______;元朝时的行政区划与管理制度是_______。
【答案】禅让制 行省制(度)
【详解】
禅让制是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的民主推选制度,原始社会后期实行;元朝时期为了管理辽阔的疆域,在地方上推动行省制度。
三、综合题
35.(2021·浙江杭州市·中考真题)宁波,八千年来,向海而生;-千二百年间,临水而建;四十多年来,以港兴市。通江达海,因水得名的宁波,谱写了-部城市发展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推测宁波先民所处的历史时代及生产生活状况。
【答案】新石器时代。先民使用磨制的生产工具,提高了生产效率:掌握制陶等技术,可以储存与烹煮食物:先民捕捞或食用海产品等。
【详解】
根据材料一“………大型牡蛎壳加工磨制的耜,铲、刀、内等贝器。”可推测出宁波先民所处的历史时代是新石器时代。可推测出生产状况:先民使用磨制的生产工具,提高了生产效率:根据材料一“……出土了多件陶器、木器……”可得出生活状况:握制陶等技术,可以储存与烹煮食物:根据材料一“………用大型牡蛎壳加工磨制的耜,铲、刀、内等贝器”可得出生活状况:先民捕捞或食用海产品等。
36.(2021·山东临沂市·中考真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见图
(1)图是我国古代哪一都城的平面示意图?如此巨大的建筑群是谁决定营建的?当时该都城核心区域的名称是什么?
材料二
中国传统建筑是以木结构框架为王的建筑体系。中国传统木构架建筑相比西方古典的石结构、混凝土结构的建筑来讲,整体耐久性较差,保存较难。这就使得木结构建筑的维修、翻建、重建的频率很高。若相应的传统营造技艺消失,那么遗存至今的传统建筑,包括大量的文物建筑也终将消亡。2009年9月,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非物质文化代表作》名录。
——摘编自《宣讲家网》
(2)根据材料二,可以认识到图11所示古都的宫殿建筑具有哪些特点?可以得知中国的哪项文化遗产入选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非物质文化代表作》名录”?这项文化遗产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国史前时期的何种建筑?
材料三
现在的木结构建筑不是简单地用原木,而是用工程木材。工程木材和原木有本质区别,它是经过现代的工业手段和先进技术,加工成适合于建筑用的梁、柱等部品部件。比如,木板和胶合板不一样,虽然都是以木质为原料,但是有区别,胶合板是经过加工的。国际上发展现代木结构已经很长时间了,我们国家这几年也在发展木结构。
——摘编自《中国政府网》
(3)材料三表明,现在的建筑与我国的传统建筑有何异同点?
【答案】(1)北京城;明成祖朱棣;紫禁城。
(2)木结构框架为主;整体耐久性较差,保存较难;维修、翻建、重建的频率很高。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河姆渡人干栏式房屋。
(3)相同点:木质为原料;异:现在建筑是工业手段进行加工,传统建筑是直接利用。
【详解】
(1)明成祖时修建,1420 年基本建成,1421 年正式迁都北京。包括宫城、皇城、内城、外城。紫禁城是北京城的核心,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2)依据材料“木结构框架为主”可得出木结构框架为主;依据材料“整体耐久性较差,保存较难。这就使得木结构建筑的维修、翻建、重建的频率很高。”可得出整体耐久性较差,保存较难以及维修、翻建、重建的频率很高。依据材料二“2009年9月,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非物质文化代表作》名录。”可得出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结合所学可知,河姆渡人干栏式房屋属于早期的木质建筑。
(3)依据材料三“虽然都是以木质为原料,但是有区别,胶合板是经过加工的”可知,现在的建筑与我国的传统建筑有相同点是原料以木质为主,不同点是在建筑是工业手段进行加工,传统建筑是直接利用。
37.(2021·云南昆明市·中考真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华夏民族是汉民族的主源,华夏民族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与蛮、夷、戎、狄诸族结下了长期的不解之缘。汉民族自形成后一直延续发展,并大量融合了其他民族人口,同时也有相当数量的汉族人口融于周边其他民族。正是因为存在这种双向融合现象,进而促进了更大范围的民族融合。经过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最终形成了统一多民族中国的主人—中华民族。
——据张植荣著 《中国边疆与民族问题—当代中国的挑战及其历史由来》
(1)材料一中,促进“更大范围的民族融合”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被后人尊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传说人物。
材料二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他们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汉族人民向他们学习畜牧经验。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西晋时期,内迁各族大多使用汉语,汉族人民喜爱西北民族的乐器、歌舞。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汇,“胡”“汉”观念逐渐淡薄。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据部颁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2)根据材料二指出,“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材料三下表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区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项目 2013年 2019年
国民生产总值 35389.3亿元 57493.0亿元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4150.2元 24179.8元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 3307.8万人 3846.7万人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整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区社会经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四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2017年10月18日)
(4)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
【答案】(1)原因:汉族和少数民族双向融合。人文初祖:炎帝和黄帝。
(2)积极影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3)变化: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区经济增长较快,民生得到很大改善。
(4)认识: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要促进民族团结;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深刻认识国家统一是各民族最高利益;要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坚持民族平等、共同繁荣,共同维护各民族大团结。
【详解】
(1)问题一:依据材料一信息“正是因为存在这种双向融合现象,进而促进了更大范围的民族融合”可知,促进“更大范围的民族融合”的原因是汉族和少数民族双向融合。问题二:依据所学可知,炎黄部落联盟逐渐成为华夏族,炎帝和黄帝因此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2)依据材料二信息“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可知,“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3)依据材料三信息可以看出,2019年对比2013年,少数民族自治区的国民生产总值提高,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都有增加,由此可见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区经济增长较快,民生得到很大改善。
(4)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我认为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要促进民族团结;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深刻认识国家统一是各民族最高利益;要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坚持民族平等、共同繁荣,共同维护民族大团结。
38.(2021·云南中考真题)中华民族同源共祖,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距今5000 年左右,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部生活在今陕西渭河流域和黄士高原一带,炎、黄部落之间不断地联合、交融,在中原地区形成了以黄帝、炎帝部落为主体的华夏族。春秋战国时期,华夏族与周边各民族加强了经济、文化的联系,他们相互学习、互相促进华夏族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摘编自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
图1唐蕃会盟碑
唐蕃会盟碑立于西藏拉萨大昭寺前,是唐穆宗时唐朝与吐蕃会盟的遗物。这次会盟史称“长庆会盟”,盟约里写道:“患难相恤,暴掠不作。”
——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三 清朝前期,中国的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至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亚,西南达喜马拉雅山脉,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成为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国力强大的统一多民族国家。
——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指出华夏族形成的特点。
(2)吐蕃是今天哪一民族的祖先?材料二中哪一句话最能体现唐蕃之间的友好关系?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清朝前期为巩固统一而采取的措施。
【答案】(1)人文始祖:皇帝和炎帝。
特点:从凝聚核心来看,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有一个凝聚其他少数民族的核心汉族;从促进民族融合的主次原因来看,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是主要原因,而政治因素是次要因素;中华民族由多元成为一体的格局是逐步形成的,有一个逐级形成的长期历史发展过程。
(2)民族:藏族。
体现:“患难相恤,暴掠不作。”
(3)顺治帝时期:册封西藏政教首领达赖;
康熙帝时期:消灭郑氏集团,设立台湾府;册封西藏政教首领班禅;举行雅克萨反击战,与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平定准噶尔部叛乱,多伦会盟收服外蒙古;派兵入藏驱逐准噶尔部势力;雍正帝时期:派遣驻藏大臣;平定罗卜臧丹增叛乱;
乾隆帝:派兵入疆,消灭准噶尔部,设立伊犁将军;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统一天山南北;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规定以金瓶掣签来决定西藏政教首领人选。(任举一例即可)
【详解】
(1)人文始祖:据材料“在中原地区形成了以黄帝、炎帝部落为主体的华夏族”可知,皇帝和炎帝。
特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从凝聚核心来看,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有一个凝聚其他少数民族的核心汉族;从促进民族融合的主次原因来看,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是主要原因,而政治因素是次要因素;中华民族由多元成为一体的格局是逐步形成的,有一个逐级形成的长期历史发展过程等方面回答。
(2)民族:据所学可知,吐蕃是藏族的祖先。
体现:据材料可知,材料中“患难相恤,暴掠不作。”最能体现唐蕃之间的友好关系。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清朝前期为巩固统一而采取的措施有:顺治帝时期:册封西藏政教首领达赖;康熙帝时期:消灭郑氏集团,设立台湾府;册封西藏政教首领班禅;举行雅克萨反击战,与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平定准噶尔部叛乱,多伦会盟收服外蒙古;派兵入藏驱逐准噶尔部势力;雍正帝时期:派遣驻藏大臣;平定罗卜臧丹增叛乱;乾隆帝:派兵入疆,消灭准噶尔部,设立伊犁将军;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统一天山南北;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规定以金瓶掣签来决定西藏政教首领人选。(任举一例即可)
试卷第8页,总18页
试卷第7页,总18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