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的认识》教案 数学 一年级上册 青岛版

文档属性

名称 《0的认识》教案 数学 一年级上册 青岛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11-02 20:02: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0的认识》教学建议
信息窗2——快乐课堂
这两幅图呈现的是学生在课堂上“摘苹果”的活动情境。活动过程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第一幅图中的信息是树上有4个苹果,一位同学手里拿着刚摘下的1个苹果。第二幅图描绘的是树上一个苹果也没有了。借助问题“树上一个苹果也没有了,怎么表示”,引入对“O”的认识。
通过本信息窗的学习,学生知道一个也没有可以用“O”表示,即“O”的意义,会正确写“O”;了解“O”还可以表示起点、比分等。
教学时,教师可以把这个活动情境在课堂上真实地展示出来。教师事前准备好5个苹果图片,在课上组织学生进行“摘苹果”的活动。摘的过程中,要求一个一个地摘,每摘掉1个,就问还剩几个,最后摘到树上一个苹果也没有,教师提出问题“树上一个苹果也没有了,怎么表示”,引入对“O”的学习。
“你说我讲”中有1个红点问题和1个绿点问题。红点问题是探索“O”的意义和“O”的写法。绿点问题是了解“O”还可以表示起点、比分等,开阔学生的视野。
红点标示的问题是:“树上一个苹果也没有了,怎么表示?”教材呈现的是学生在交流表示的方法,用“O”表示,意在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紧接着小博士揭示了“O”的意义:一个也没有用“O”表示。然后用田字格呈现了“O”的写法。
教学时,对于“树上一个苹果也没有了,怎么表示”这个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经历创造符号的过程。交流时要注意,如果多数学生都知道用“O”表示,而且他们急切地想交流时,应该给他们机会。但是,当他们交流完后,应该追问:“你是怎样知道用‘O’表示的?”“在这里表示什么意思?你能再举个例子吗?”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概括“O”的意义,让学生初步感知“O”的含义,知道O和1、2一样,也是一个数。
教学“O”的写法时,应向学生说明笔顺,要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起笔处和收笔处要相连,并且要写圆滑。
绿点标示的问题是:“你还在哪里见到过O”。教材呈现了直尺上的“0”和足球记分牌上的“O”。
教学时,先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生活中还能在哪里找到“O”,再利用准备好的学具或课件(如直尺)让学生直观地看到“0”,感知“O”不仅可以表示一个也没有,还可以表示起点、比分等。这里不需要学生记忆“0”其他的含义,只是让学生感知了解即可。
“自主练习”第1题是数数和写数的基本练习。练习时,先让学生观察图,并从左到右数一数,说一说每盘有几个苹果,用哪一个数表示,再写出数。练习时,还可作必要的拓展练习。如,可以借助学具操作先摆上几个,再逐个拿走,从“有”到“无”,进一步体会“O”的意义。
第2题也是数数和写数的基本练习。练习时,可以让学生先看图讲故事,然后填数。
第3题也是一道写数的基本练习。练习时,要引导学生规范地书写,同时体会5以内的数从小到大及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
第4题是一道5以内数的排序练习,目的是借助练习使学生知道“O”在自然数列中的位置,并巩固O~5的顺序。练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从小到大排列,再从大到小排列。排顺序时,教师重点要问“O”应排在哪里。
第5题是一道记录投篮个数的生活实际问题,目的是继续让学生理解“O”的意义。此题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
第6题是数数、写数的变式练习。练习时,可通过学具操作帮助学生理解题意,然后让学生独立填写。此题是5以内加减法的渗透。
“课外实践”栏目呈现的是生活中的“O”,是一道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实践的题目。先让学生观察生活中都有哪些地方用到了“O”,再交流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有“O”,然后布置学生课外时间有目的地去寻找发现生活中的“O”,可以用拍照片、画、写等方式记录下来,在班内进行交流,让学生通过活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并提高实践能力。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