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古诗三首 课件+教案+同步练习(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4.古诗三首 课件+教案+同步练习(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04 08:38:45

内容文字预览

(共29张PPT)
左右结构的字:
左窄右宽:
左右等宽:
左宽右窄:
上下结构: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táng

j ng
xié
【唐】杜牧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文学家,他的诗在晚唐成就颇高。
诗人简介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táng

j ng
xié
【唐】杜牧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石径:石头铺成的小路。
坐:因为。
爱:喜爱。
红于:比……更红。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táng

j ng
xié
【唐】杜牧
诗词鉴赏
远上寒山石径斜
“寒”字点明深秋季节。
“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
“斜”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生处有人家
“生”字,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动态之美,也说明山很高。
“有人家”三字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的生活情景。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zèng
liú
sòng

sh
q ng
cán
yóu
ào
jūn
chéng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诗人简介
擎:举,向上托。
犹:仍然。
傲霜:不怕霜冻寒冷。
君: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
须:一定 。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zèng
liú
sòng

sh
q ng
cán
yóu
ào
jūn
chéng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荷尽”
“残菊”
诗词鉴赏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shào
xiāo
tiǎo

l
叶绍翁,字嗣宗,南宋诗人。诗以七言绝句最佳。代表作有《游园不值》,历来为人传诵。
诗人简介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shào
xiāo
tiǎo

l
萧萧:这里形容风吹梧桐叶发出的声音。
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挑:用细长的东西拨弄。
篱落:篱笆。
促织:蟋蟀,也叫蛐蛐。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诗词鉴赏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诗词鉴赏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课后作业:
1.背诵三首古诗,并将喜欢的诗句抄写一遍。
2.写一首小诗或一篇日记,用自己的所见和感受表达对秋天的喜爱之情。(选做)
3.预习第五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
一、为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A.坐下 B.因为
2.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
A.举,向上托 B.引擎
3.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
A.挑选 B.用细长的物件逗引
二、为下列诗句连接正确的题目( )
1.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赠刘景文》
2.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夜书所见》
3.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山行》
三、这三首诗都是描写秋天的景色,你从哪些意象中发现的。
1.《山行》:_______ _______
2.《赠刘景文》:_______ _______
3.《夜书所见》:_______ _______
四、根据诗意默写《山行》。
1.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在白云缭绕的山中,有人家居住。
2.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的晚景,经过寒霜的枫叶比二月的春花还要鲜艳、美丽。
参考答案
一、1.B 2.A 3.B
二、1.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赠刘景文》
2.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夜书所见》
3.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山行》
三、1.寒山、枫叶
2.荷尽、菊残
3.寒声、秋风
四、1.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2.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4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径、斜”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会写“寒、径”等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默写《山行》。
3.能借助注释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能从古诗中的景象知道古诗描写的季节。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现在已经进入了秋季,金色的阳光,洒在树叶上,洒在花瓣上,也洒在了我们的心上,让我们一去感受秋天,享受秋天。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走进秋天,走进第二单元的第一课《古诗三首》。
(二)学习生字
学诗之前,我们先来看本课要求会写的13个生字。(课件出示)
这13个生字,大部分由熟识的部件组成。左右结构的字有“径、斜、赠、刘、残、橙、挑”,其中“径、赠、橙、挑”在书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斜、残”两个字左右等宽;“刘”字左宽右窄;“橙”字右边是“登”,左上角只有一个点,右上角有两条小撇;“斜、刘”两个字的右边部分都要写得稍长一些。上下结构的字中“霜、盖、菊”要写得紧凑。
重点讲解两个难写字的写法。
“盖”字在书写的时候,上边部分一竖不出头,上面三条短横间距匀称,下面的最后一横要写长,托起整个字。我们看这个字的书写笔顺。
“残”字在书写时要注意左边的“歹”是一点,右半部分斜钩要写得舒展。我们看这个字的书写笔顺。
请同学们,课下工工整整地书写这13个生字,写之前注意观察字的结构、占格,做到心中有数再书写。
(三)学习《山行》
1.写作背景
唐代大诗人杜牧眼中的秋天别有一番景致。诗人在深秋时节登山赏景,沉醉其间,于是欣然命笔,创作了这首《山行》。我们先来欣赏这首美丽的诗。(课件出示)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诗人简介(课件出示)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文学家,他的诗在晚唐成就颇高。
3.理解诗意
了解了诗人,我们再来看看这首诗里写了什么。诗中有几处重点词语,我们可以借助文中的注释与字典来理解。(课件出示)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石径:石头铺成的小路。
坐:因为。
爱:喜爱。
红于:比……更红。
老师来讲讲诗的大意:
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在白云缭绕的山中,有人家居住。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的晚景,经过寒霜的枫叶比二月的春花还要鲜艳、美丽。
4.体会情感
诗人杜牧只用二十几个字,就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极其美丽的秋天图画。那么,诗人在山中都看见了什么呢?我们再来走进这首诗。(课件出示)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第一句,“远上寒山 ( https: / / so.gushiwen.org / authorv_891602ebe5d9.aspx" \t "https: / / so.gushiwen.org / _blank )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第二句,“白云生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动态之美,也说明山很高。“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的生活情景,一驱寒山清冷之意,同时“有人家”也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诗人看到了寒山、石径、白云,人家,在这样的秋景中,最吸引诗人的是这些吗?
其实最吸引诗人的是霜叶,诗人是这样写的“霜叶红于二月花”,同学们知道诗人为什么喜欢霜叶吗?是因为它不仅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所以才会有“停车坐爱枫林晚”这样的举动。
如果说“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鲜明地表达了诗人杜牧对枫叶美景的喜爱之情,那么“霜叶红于二月花”就更将诗人对枫叶的喜爱、赞美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成为千古名句!
我们再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诗,读出节奏感。(课件出示)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诗人没有像其他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之美,体现出了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希望同学们能将这首诗背诵并积累下来。
(四)学习《赠刘景文》
1.写作背景
我们继续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的诗《赠刘景文》,通过题目我们可以知道这首诗是苏轼赠给好友刘景文的。刘景文因不受朝廷重用,闷闷不乐,苏轼赠此诗,希望他找回自信,取得成功。我们先来欣赏这首诗。(课件出示)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2.诗人简介(课件出示)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3.理解诗意
了解了诗人,我们再走进这首诗,先了解重点词的意思,再想一想整首诗的意思。(课件出示)
擎:举,向上托。
犹:仍然。
傲霜:不怕霜冻寒冷。
须:一定。
君: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
这首诗的大意是: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残菊的花枝还傲寒斗霜。朋友,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哇!那就是橙黄橘绿的秋天。
4.体会情感
这首诗的前两句写景,写了荷花和菊花两种景物。秋天的荷花是什么样子呢?(课件出示)我们看到了荷花枯萎、残败、凋谢的样子。秋天的菊花又是什么样子呢?(课件出示)我们看到了一株傲然霜中的菊花形象,坚强不屈。诗人面对“荷尽已无擎雨盖”时,并无伤秋悲秋之感,而是笔锋一转,转到了“菊残犹有傲霜枝”。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在“已无”与“犹有”的强烈对比中跃然纸上。我们对比着再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两句(课件出示)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我们继续随着诗人,去发现秋天更美的景色!(课件出示)同学们,秋天是成熟的季节。你们看,橙子是黄的,橘子是绿的,这是一个丰收的季节。这就是秋天的美啊!所以苏轼说:“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这两句虽是写景,其实揭示了赠刘景文诗的目的。在诗人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秋天。诗人一反常情,以“橙黄橘绿”写出了秋天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显露了勃勃生机,给人以昂扬之感,也给了好友刘景文以勉励。
我们再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两句诗(课件出示)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可以说,苏轼通过一首秋景诗,鼓励了朋友刘景文,景中有情,情中悟理,刘景文后来,终于受到了赏识,有了施展才华的舞台。而“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这励志的名句也成为千古佳句,激励了一代一代人的成长。我们再来有感情地朗诵一遍。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五)学习《夜书所见》
1.写作背景
最后,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的诗《夜书所见》,这是叶绍翁 ( https: / / so.gushiwen.org / authorv_818db43d0d81.aspx )在异乡触景生情之作。秋风的声音,最能触动在外的人的思乡之情。夜已深了,还有儿童点着灯,在篱笆边捉蟋蟀。节候迁移,景物变换,最容易引起旅人的乡愁。诗人客居异乡,静夜感秋,写下了这首情思婉转的小诗 ( https: / / so.gushiwen.org / shangxi_22627.aspx )。我们先来欣赏一下这首诗。(课件出示)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同学们在读的时候要注意,诗中“知有儿童挑促织”中“挑”的读音是三声。
2.诗人简介(课件出示)
叶绍翁,字嗣宗,南宋诗人。诗以七言绝句最佳。代表作有《游园不值》,历来为人传诵。
3.理解诗意
了解了诗人我们再来了解这首诗中的重点词语和诗词大意。诗中有几个重点词语,我们要知道含义。(课件出示)
萧萧:这里形容风吹梧桐叶发出的声音。
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挑:用细长的东西拨弄。
篱落:篱笆。
促织:蟋蟀,也叫蛐蛐。
这首诗的大意是: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逗蟋蟀,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4.体会情感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所见的秋夜之景。(课件出示)
第一句写“梧叶”“送寒声”,微妙地写出了夏去秋来之时,诗人的敏锐感觉。草木凋零是秋天的突出景象。  
第二句接以“江上秋风”四字,既点明秋风的起处,又进一步烘托出了寒凉的气氛。秋风已至,而诗人客居他乡未归,因此触动了思乡之念。阵阵秋风,触发了羁旅行客的孤寂情怀。  
第三、四句写儿童挑促织,表面上看似乎与思乡无关,实际上是用儿童的快乐——无忧无虑,来反衬自己旅居的孤独和愁思。
诗人在秋风中思念家乡、亲人之际,又看到孩子捉蟋蟀的情景,会想到什么呢?是的,也许他会想起自己的童年,也许他会想起儿时的伙伴,也许他会想起家乡的亲朋。看到梧叶,听到秋风,见到儿童挑促织,想到家乡,想到亲人,想到童年,诗人的思乡之情更浓了。也许,他会想到回到故里与亲人团聚!
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读这首诗。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六)总结课文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三首有关秋天的诗,都是诗人借秋寄情的佳篇,千百年来,传承至今,脍炙人口。这三首诗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诗人的情怀,抒发了诗人的真情。在学习中,我们也随着诗人们的笔触,一起感同身受这浓浓的秋意,切切的真情。秋景如画,真情可敬,每一首都为我们留下了长长的回味。希望同学们将这些古诗积累下来,细细品读,慢慢品味。
(七)作业布置
1.背诵三首古诗,并将喜欢的诗句抄写一遍。
2.写一首小诗或一篇日记,用自己的所见和感受表达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3.预习第五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同学们,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