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一单元
郭沫若
教学目标
品味诗歌句式自由、节奏鲜明的特点,感受诗歌雄浑奔放的浪漫主义风格以及追求个性解放的“五四”时代精神。
3
反复诵读,感受诗人对大自然表现出的强烈情感,并联系“五四”特定的时代背景,理解这首诗反复歌咏“力”所表现的深刻内涵。
2
了解五四新文化运动、白话文运动、新诗发展史等一些现代文学史方面的知识,了解郭沫若在新诗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1
1919
五四运动(1919年青年学生组织的爱国运动) 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又称“五四风雷”。直接影响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党史一般将其定义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并以此运动作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
五
四
运
动
五四精神:“赛先生”(科学),“德先生”(民主)
思想文化:推行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推倒贞节牌坊”等口号。
社会经济:学生和群众抵制日货,一定程度刺激了民族产业的发展。
教育变革:大学开始破例招收女生。壬戊学制。
文学艺术?
开创中国文学新时代,出现了40多个文艺社团,如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出现大批文学巨匠,如沈雁冰、郑振铎、叶绍钧、郭沫若、郁达夫等。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是由胡适、陈独秀、鲁迅、钱玄同、李太钊、蔡元培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命。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围绕“四提倡、四反对”,即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分为前期和后期,前期实质就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后期是由先进的知识分子极力宣传马克思主义。
新文化运动中,《新青年》先后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一场文学革命由此开始。胡适提出文学改良的八点建议: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五曰,务去滥调套语;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从此吹响了白话文运动的号角。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笔名郭鼎堂等。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文学家、历史学家。生于四川乐山,幼年入家塾读书,1906年入嘉定高等学堂学习,开始接受民主思想。1914年春赴日本留学,先学医后从文。这个时期接触了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惠特曼等外国作家的作品。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他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写出了《凤凰涅磐》《炉中煤》等诗篇。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诗集《女神》摆脱了中国传统诗歌的束缚,充分反映了“五四”时代精神。《女神》史中国新诗的奠基之作,郭沫若也成为中国新诗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1892-1978
郭沫若
创作背景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写于1919年9、10月间。其时郭沫若受五四运动和十月革命的冲击,决然从日本渡海回国。当轮船行驶在日本横滨的海面时,面对浩渺无边的大海,那惊天的激浪和这时代的洪流一起撞击着他的胸怀。于是,在诗人的笔下出现了一幅雄奇壮伟、流动奔突的画面。
于是诗人写下这首对于力的赞歌,正是那种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的象征。
现代新诗
新诗又称“现代诗”,是相对于旧体诗面言的,一般指五四运动前后产生的新体诗歌,包括现代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等。它的特点是冲破了旧体诗歌的格律限制,采用与口语相接近的白话和现代音韵,押韵自由,生动活泼,便于表现复杂的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
自五四运动以来,新诗一直是中国现代诗歌的主体。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本用白话写的诗集是胡适的《尝试集》,而最早从思想艺术上显示一种崭新面貌的是郭沫若的《女神》,因而《女神》被视为新诗的奠基之作。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郭沫若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
啊啊!力哟!力哟!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特点:意象宏大
描绘出大自然雄浑壮丽的景色。
北冰洋上空是“怒涌的白云” “壮丽的晴景”,云海与大洋相呼应,营造出壮阔、恢弘的意境。
这两行诗意象有何特点?描绘了怎么样的图景?有何作用?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
无数的白云
壮丽的北冰洋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1、结合你觉得本诗的主体形象是谁?为什么?
2、诗中 “滚滚的洪涛”有何象征意义?请联系诗意和写作背景,谈谈你的看法。
你觉得本诗的主体形象是谁?为什么?
主体形象是横跨两大洋的巨人,其实就是诗人的自我形象。他站在地球边上,站在”全方位”俯瞰地球的立足点上,吹响一声声响彻寰宇的号角。他的号角声声在欢呼怒涌的白云、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欢呼要把地球推倒的太平洋,欢呼来自空间各个方向的滚滚洪涛。排山倒海般的洪涛既具有巨大的破坏力,又蕴藏着同样巨大的创造力。
这是一幅惊心动魄的力的画图,力的颂歌。
诗中滚滚洪涛的景象有何象征意义?联系写作背景,谈谈你的看法。
写这首诗的时候,诗人正在日本留学,五四运动所产生的伟大力波越过太平洋,直接震到了时刻感应着时代脉搏的郭沫若,使他得到了纵横挥写的创作契机,诗中描绘的滚滚洪涛的景象,正是“五四运动”巨大声势的象征,也是世界潮流的大工业生产规模的具体象征。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
啊啊!力哟!力哟!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毁坏”“创造”“努力” 指的是什么?
力的“毁坏”:毁坏旧世界、旧中国、旧社会、旧文化;
力的“创造”:创造新世界、新中国、新社会、新文化,创造新时期的文明。
体现诗人的自我意识已经觉醒,追求自我解放,自我独立。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
啊啊!力哟!力哟!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力的形态
力的声响
力的韵律
五四精神的象征
对“力”的歌颂,实际是对“五四”时代狂飙突进精神的讴歌。
最后一句从哪些方面歌颂了“力”?如何理解诗人对“力”的歌颂?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
啊啊!力哟!力哟!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表现崇高美的
激情洋溢的赞歌
层层推进,构成排比句式。抒情气氛犹如疾风骤雨,犹如火山爆发。置身如此诗境,我们的思想也随着一路狂奔,一路呐喊。
诗歌的结尾为什么要唱出力的赞歌?
这是对“力”的美化,赋予“力”以人们常见的艺术美的形象;同时又是对“力”的艺术的歌颂,对充溢着力的崇高美的歌颂,对“五四”精神的歌颂。
郭沫若的诗歌,无论是从表现反抗破坏和自由创造的内容上看,还是从独特的想象和激情,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浪漫主义手法上看,都是这种“力”的艺术的大胆的和富有成效的实践。
这首诗给人的主要感受和印象是?
宏伟、强力、壮丽、炽热
诗中雄奇的形象和澎湃的激情使人惊赞、仰慕,唤起人们对自身力量的自觉意识和对生活的巨大热情,激起人们以全部生命的力去努力创造,去追求光明,去获取力的艺术、力的美。这是崇高与壮美的统一,作者唱出的是一曲表现崇高美的激情洋溢的赞歌。
诗中自然景观和诗人的情感是如何交融在一起的?
经过诗人想象的飞腾和感情的灌注,以自己的全部生命和人格进行艺术创造,自然形象便浸染着、渗透着诗人的主观感受,自然现象与诗人主体血肉交融,成了有生命有感情的活的存在。这种在特定环境中强烈、丰富的典型感受便象征着一定的社会内容,从而达到对社会现实和时代精神的鲜明反映,表现出一种正面的崇高,一种富于乐观进取精神的壮美。
为什么诗人将诗歌命名为《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有何新意?
通观全诗,诗人把自己想象为一个站在地球边上目光遍及广阔天地,并发出了激情的呼唤的巨人。通过对自然的抒写,可以看到抒情主人公的高大形象,窥视到他的充实内心,感受到他的如沸激情。
新意:抒情形象所显示的这种独特感情、心理,正反映了被五四时代怒潮唤醒的革命知识青年的共同特征。
艺术手法
①富有主观色彩的自然景象。
这首诗一方面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真实描绘,展示了大自然雄伟和壮丽的景色;另一方面,诗人以自己的全部生命进行艺术创造,自然形象中便浸染着、渗透着诗人的主观感受。自然现象与诗人主体血肉交融,成了有生命有感情的活的存在。
艺术手法
②雄浑豪放的浪漫主义风格。
诗人以大胆、丰富而奇特的想象营造壮阔、恢宏的意境,诗人想象“我”站在地球的边上,眼观大洋,耳听海涛,并把太平洋想象成为一个力大无穷的勇士,竟然要把地球推倒,把相距遥远的北冰洋和太平洋联结起来,把天空的云海和海洋的洪涛联结起来,创造出一种阔大而超越的意境。这些神奇的想象、壮丽的场景同诗中表现的进取、乐观精神,以及对理想的追求与憧憬,构成了诗歌浓郁的浪漫主义特色。
艺术手法
③句式自由,节奏鲜明。
长短句自由变换。作为一首自由体的新诗,诗人采用了不受束缚的自由句式,具有极为鲜明、强烈的节奏感。长短句式随着情感的变化而变化,使得诗作显得自由奔放。
运用排比句来增强诗歌的节奏感。“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等排比句式的使用,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气势。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