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美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课 《寄情山水》示范课课件(16张PPT)+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美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课 《寄情山水》示范课课件(16张PPT)+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1-11-03 09:52:50

文档简介

《寄情山水》教学方案
教材解析
本课通过对意境、处理空间关系的“三远法”和山石、树木、云、水等画法的学习,加深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艺术追求和表现方法的理解。本课设计“比较与感悟”“总结与练习”两个活动,让学生理解中国山水画用笔墨表达对祖国山河热爱的表现方法。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学习中国画的树的画法,初步了解中国山水画发展的概况,并对其材质、形式和内容有所认识。。
2.通过对中国山水画作品中表现的传神与魅力特点的欣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中国画绘画表现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3.通过欣赏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和家乡的感情,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并让学生感受画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山水画的内容、形式,并掌握山水画的步骤。
教学难点
能用笔墨表现山水,理解诗境与画境的统一。
课前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介绍中国传统山水画的主要特征:中国传统山水画,强调面对大自然的想象活动,追求诗的意境,创造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历代画家以笔情墨趣营造可游、可居的图画,追寻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活理想。他们寄情于山林云水之间,抒发对生活的真切感悟。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的主要特点,为本课的学习打基础。
二、新授
1.教师讲授山水画中树的绘画技巧:
树的造型千变万化,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棵树;树的结构规律大致相同,万变不离其宗。下笔当取势,确定树干的姿态,再根据树木结构规律完成。树干前后左右出枝体现空间感,树枝当争当让,或增或减,穿插自然。
【设计意图】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树的画法,为之后的自行创作打基础。
2.教师讲授意境的重要性:即情与景的结合过程,它实现了主管之意与客观之境的交融,从而将人引入一个想象的空间。
3.教师讲授创作中国山水画的“三远法”: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1)平远
(2)深远
(3)高远
4.教师讲授画山石的四个阶段:
(1)勾。用墨勾出山石的外形和主要轮廓。
(2)皴。用墨皴出山石的脉络纹理。
(3)染。用淡膜一次或多次染出石形的凹凸。
(4)点。最后着色点苔。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了解基本的绘画知识点,突破本课的重点。
5.作品欣赏。
三、学生作业
练习中国画中山石、树木、云水的表现方法,体会山水画的笔墨情趣,并创作一幅山水画,尝试将意趣融入画中。
四、课堂总结
中国山水画不但表现了壮丽山河的自然之美,而且体现了中国人的自然观与社会审美意识,寄托着艺术家对天地大美的无限热爱之情。因此,意境是中国山水画的灵魂所在。(共16张PPT)
第三单元第3课
寄情山水
八年级上册
导入
中国传统山水画,强调面对大自然的想象活动,追求诗的意境,创造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历代画家以笔情墨趣营造可游、可居的图画,追寻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活理想。他们寄情于山林云水之间,抒发对生活的真切感悟。
树木和山石
新授
树的造型千变万化,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棵树;树的结构规律大致相同,万变不离其宗。
新授
下笔当取势,确定树干的姿态,再根据树木结构规律完成。
树干前后左右出枝体现空间感,树枝当争当让,或增或减,穿插自然。
新授
意境:即情与景的结合过程,它实现了主管之意与客观之境的交融,从而将人引入一个想象的空间。
新授
三远法: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新授
平远
深远
高远
新授
画山石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
(1)勾。用墨勾出山石的外形和主要轮廓。
(2)皴。用墨皴出山石的脉络纹理。
(3)染。用淡膜一次或多次染出石形的凹凸。
(4)点。最后着色点苔。
新授
云的画法
水的画法
新授
新授
作品欣赏
新授
新授
练习中国画中山石、树木、云水的表现方法,体会山水画的笔墨情趣,并创作一幅山水画,尝试将意趣融入画中。
学生作业
课堂总结
中国山水画不但表现了壮丽山河的自然之美,而且体现了中国人的自然观与社会审美意识,寄托着艺术家对天地大美的无限热爱之情。因此,意境是中国山水画的灵魂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