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第一课
土和火的艺术
九年级上册
1.思考:我们身边有很多陶瓷作品,想一想,说一说,你见过哪些?
导入新课
2.我国陶器最早起源于什么时期?
约一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在长期使用火的实践中发明了以黏土制成容器泥胎,经火烧烤成能盛放液体又耐火烧的陶器。陶器的出现,标志着原始人阶段的结束,新石器时代的到来。由陶到瓷,陶瓷艺术包含了我们人类最为亲切的元素在里面:水、火、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独具魅力的艺术──《土与火的艺术》。
导入新课
1. 什么是陶艺?
陶艺是陶瓷艺术的简称,它是一种人工形态,是将陶土或瓷土用水调和后,根据使用或欣赏的要求,按照美的规律设计,制作成一定的形状,干燥后,用火加热到一定温度烧烤,烧成坚硬的陶器或瓷器。因此,陶艺也称为土与火的艺术。
新课传授
2.陶瓷发展过程
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早期:烧制陶瓷,约有一万年的历史。
商代:烧制出原始瓷器;
秦汉:瓷器生产进入成熟阶段,如秦兵马俑;
唐代: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输出国外;
宋代:瓷窑遍布全国各地,著名五大名窑;
元代: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中心,烧制青花瓷;
明清:景德镇“瓷都”,青花瓷、彩瓷、珐琅彩。
新课传授
3.古人制作陶艺的方法及流程
(1)选泥和泥
(2)拉坯
(3)施釉
(4)喷釉
(5)装窑
(6)出窑
新课传授
4.传统陶瓷
舞蹈纹彩陶盆
1973年出土于青海省大通县上孙家寨(距今5100~4700年)。陶盆用细泥红陶制成。上腹部弧形,大口微敛,卷唇鼓腹,下腹内收成小平底,施黑彩。口沿及外壁以简单的黑线条作为装饰。内壁饰三组舞蹈图,图案上下均饰弦纹,组与组之间以平行竖线和叶纹作间隔。舞蹈者形象以单色平涂手法绘成,造型简练明快。
新课传授
官窑
哥窑
汝窑
定窑
钧窑
宋代的五大名窑。
宋代的陶瓷器,可说是中国陶瓷美学的完形期,无论是制作技术、器形美感、釉色的呈现、装饰的手法如黏贴、刻画、笔绘、化妆土等等,都到了极高的境界。除了总结以往,更开创了后世釉下装饰,釉上彩绘的先驱。
新课传授
元代在景德镇设“浮梁瓷局”统理窑务,发明了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成功地烧制出典型的元青花和釉里红等,尤其是元青花烧制成功,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元十四世纪中期
青花“锦香亭”图罐
釉里红缠枝牡丹纹碗
新课传授
现代陶艺
陶艺是时代的产物。现代陶艺是现代艺术的重要载体,它不是传统陶艺的简单重复和延续。从本质上讲,现代陶艺是把陶艺从“器”的概念中,从古老的、已经定犁的工艺模式中解脱出来,重新审视陶瓷本质内涵,并加以挖掘和发展,开拓成富有现代精神的纯粹个性化的艺术形式。
新课传授
5.陶与瓷的区别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统称,两者实际上有较大的差别,关键在于原料和烧成温度。
胎体质地 胎体颜色 烧成温度 釉
陶器 胎体不透明,质地较松,气孔率较高,吸水率较高,质地粗糙含少量杂质 多呈灰色、赭色、土黄色 800—1200℃硬度差,敲扣声发闷 分无釉陶和釉陶
瓷器 胎体半透明,质地坚密,气孔率较低,基本不吸水,质地细腻不含杂质 光亮润泽,多为白色和淡 米黄色 1200 ℃以上,硬度较高,敲扣声清脆 表现一般都挂釉
新课传授
1.手工制作陶艺的基本成型方法
(1)泥条盘筑法:
是用粗细均匀的泥条做出各种形状的作品,泥条可以一圈一圈盘筑,可以螺旋形盘筑,还可以加上一些装饰性的泥条,使其产生特殊的美感。
探究合作学习
(2)捏塑成形法:
是指徒手捏塑陶艺作品的方法,可以把泥球用手指捻捏的方法成形,也可以用叠加小泥片的方法成形。
探究合作学习
(3)泥板成形法:
是指用泥板做出各种作品的手工制陶方法。
探究合作学习
2.泥条盘筑的步骤:
(1)搓泥条。将调和好的泥放在一块平板上,将其搓擀成泥条。并根据需要准备数根泥条。
探究合作学习
(2)用拍和压的方式制作所需泥板。在泥板上找出陶罐底部泥板的大小位置,用刻刀将其切出。
探究合作学习
(3)将已经准备好的泥条盘筑在底部泥板之上。
探究合作学习
(4)将局部进行粘合,调整出陶罐的造型。
探究合作学习
优秀作品欣赏
3.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作品欣赏
学生作业
小组合作——根据学到的泥条成型的方法,创作一件有特色的作品。
作品要求:
(1)作品要构思新颖、设计独特;
(2)作品能体现出一定的风格。
本节课我们大家一起认识了陶艺这门独具魅力的艺术,学习了陶艺成型的基本方法,同学们也都进行了实践锻炼,作为一门工艺,要想达到很高的水准需要一个长期锻炼的过程。
课堂小结《土和火的艺术》教学方案
教材分析
陶艺作为我国民族文化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既有实用价值又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经过几千年的演变流传至今,其种类不断发生着变化,显示出不同时代人们的不同审美追求。因此,我们教师准备充足的资料,让学生了解陶瓷的历史发展情况,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爱陶艺,进而爱民族艺术、爱祖国。学生在欣赏陶艺的基础上学习陶艺创作的基本方法,并试着创作有独特风格的陶艺作品,体验民族文化的魅力和创作的快乐。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古今中外陶瓷艺术作品,让学生感受陶瓷艺术独特的艺术魅力,了解陶瓷的相关知识,熟悉和掌握陶艺成型的基本方法。
2.运用陶艺成型的基本方法进行创作。体验陶艺创作为自己带来的美感与独特的表达方式。
3.体验陶艺创作带来胡愉悦和自信,通过学习感受中国陶瓷艺术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克服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陶瓷的相关知识,体会陶瓷艺术不同的造型语言和风格各异的表现形式。初步掌握手工制陶的几种基本成型方法,并运用盘筑成型法创作一件陶艺作品。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感受陶艺创作与生活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入新课
1.思考:我们身边有很多陶瓷作品,想一想,说一说,你见过哪些?
2.我国陶器最早起源于什么时期?
约一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在长期使用火的实践中发明了以黏土制成容器泥胎,经火烧烤成能盛放液体又耐火烧的陶器。陶器的出现,标志着原始人阶段的结束,新石器时代的到来。由陶到瓷,陶瓷艺术包含了我们人类最为亲切的元素在里面:水、火、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独具魅力的艺术──《土与火的艺术》。
板书课题:《土与火的艺术》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会陶瓷艺术的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传授
1.什么是陶艺?
陶艺是陶瓷艺术的简称,它是一种人工形态,是将陶土或瓷土用水调和后,根据使用或欣赏的要求,按照美的规律设计,制作成一定的形状,干燥后,用火加热到一定温度烧烤,烧成坚硬的陶器或瓷器。因此,陶艺也称为土与火的艺术。
2.中国的陶瓷发展历史悠久,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我国的陶艺发展概况。
陶瓷发展过程
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早期:烧制陶瓷,约有一万年的历史。
商代:烧制出原始瓷器
秦汉:瓷器生产进入成熟阶段,如秦兵马俑
唐代: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输出国外
宋代:瓷窑遍布全国各地,著名五大名窑
元代: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中心,烧制青花瓷
明清:景德镇“瓷都”,青花瓷、彩瓷、珐琅彩
3.古人制作陶艺的方法及流程
(1)选泥和泥
(2)拉坯
(3)施釉
(4)喷釉
(5)装窑
(6)出窑
4.传统陶瓷、宋代的陶瓷器、元青花、现代陶艺作品欣赏,重点从材料、造型、色彩、内容方面进行赏析。
5.陶器与瓷器的区别?
【设计意图】对陶瓷与瓷器的艺术品的介绍,明确其概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对陶瓷有进一步了解。
三、探究合作学习
1.认识陶艺成型的基本方法。
(1)泥条盘筑成型;(2)捏塑成型;(3)板成型。
2.以泥条盘筑成型的陶器示范。
(1)搓泥条。将调和好的泥放在一块平板上,将其搓擀成泥条。根据需要准备数根泥条。
(2)用拍和压的方式制作所需泥板。在泥板上找出陶罐底部泥板的大小位置,用刻刀将其切出。
(3)将已经准备好的泥条盘筑在底部泥板之上。
(4)将局部进行粘合,调整出陶罐的造型。
3.优秀作品欣赏
【设计意图】教师的图片演示能让学生清晰的了解陶艺的步骤,对学生动手实践具有启发的作用,同时激起学生动手制作的兴趣。
四、学生作业
小组合作——根据学到的泥条成型的方法,创作一件有特色的作品。
作品要求:
1.作品要构思新颖、设计独特;
2.作品能体现出一定的风格;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做到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五、课后小结
本节课我们大家一起认识了陶艺这门独具魅力的艺术,学习了陶艺成型的基本方法,同学们也都进行了实践锻炼,作为一门工艺,要想达到很高的水准需要一个长期锻炼的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升华主题,让学生体会到陶瓷这两种中国传统民间工艺品的博大精深,让学生感受到传承传统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