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精品同步导学案
(“名师讲坛”走进作者、文学常识、生字难词、重点聚焦、难点突破、写作借鉴知识点串讲全揽括;“自主课堂”轻松把握基础知识,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力阅兵”知识迁移,提升综合能力。三大板块层层推进,助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全面提高学习效果。)
郑重声明
本系列资料系原创之作,版权归作者所有,现授权21世纪教育网运营,仅供21世纪教育网的用户下载。未经本人书面授权,严禁任何个人、公司(或网站)对该系列资料进行转载或镜像。其它网站转载该试题亦属盗版行为,本人有权追求其法律责任!
下载其他辑资料可以点击此链接http://news.21cnjy.com/A/130/323/V46264.shtml
下载本作者的其他精品资料可以点击我的主页
15.古代诗歌四首
第一课时 自主课堂
名师讲坛
走近作者
曹操(155 - 220)字孟德,沛国谯郡(现在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现在河南洛阳)人。唐代诗人。
白居易( 772 - 846)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太原(现在属山西)人。唐代大诗人。著有《白氏长庆集》。
马致远(生卒年不详),元大都(现在北京)人,著名戏曲作家。
生字注音
沧( cāng)海 竦峙(sǒngzhì) 萧瑟(sè) 碣(jié)石
白沙堤(dī) 没(mò)马蹄
主题分析
《观沧海》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抒发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次北固山下》借停舟北固山下所见,抒发了游子的思乡之愁,给人以积极、乐观的艺术享受。
《钱塘湖春行》通过描绘西湖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
《天净沙·秋思》运用景物烘托的写法,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
名句赏析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日月的运行好像从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灿烂的银河斜贯天空,那远远的一端伸向大海,好像发源于沧海,日月星辰的运行都离不开大海的怀抱,大海宛若日月星辰的母亲。这是诗人丰富而奇特的想像。诗人创造出这样一个宏伟的意境,也最能表达自己博大的胸襟。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阔”是“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的人视野也因此开阔,此句写得恢弘阔大;“风正一帆悬”愈见精彩:“悬”是端端直直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悬”,而“正”字兼包“顺”和“和”的内容。可见为:潮水涨满了,两岸间的水面(更加)开阔.顺风行驶的船上一张船帆高高地悬挂着。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一名句脍炙人口。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己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山已呈露春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
4.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这两句是诗人所见。诗人抓住“争”“啄”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出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的动态画面,写出了早春给人带来勃勃生机。
古代诗歌常识
古代诗歌可分为古体诗(古风)和近体诗。古体诗不讲究对仗,押韵较自由;近体诗又分为律诗、绝句、词、曲,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都有严格规定。
预习导学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碣石( ) 澹澹( ) 竦峙( ) 萧瑟( ) 早莺( )
没马蹄( ) 白沙堤( ) 枯藤(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东临碣石:__________ (2)以观沧海:__________
(3)水何澹澹:__________ (4)次北固山:__________
(5)幸甚至哉:__________ (6)人在天涯:__________
3.下列语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B.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C.枯藤/老树/昏鸦
D.断肠/人在天涯
4.联系诗句内容填空。
(1)《观沧海》中借助奇特想像来抒发诗人主观感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次北固山下》中富有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钱塘湖春行》中最能表现“早春”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天净沙·秋思》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对《次北固山下》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展开想象,设想在外旅行的美好景色。
B.第二联用了对偶,写的是船上所见。
C.第三联包含哲理,也有感叹时光易逝的意思。
D.第四联抒情,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切。
6.下列对《钱塘湖春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描绘了春天西湖美景。
B.“水面初平云脚低”写的是盛夏汛期大水上涨的情景。
C.第二联描绘了禽鸟争春的热闹景象,展示了大自然的勃勃生机。
D.“最爱湖东行不足”既是叙事,又是抒情,抒的是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
互动课堂
(一)观沧海
曹 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7.填空。
(1)诗中展现海岛生机勃发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统领全篇的一个字是___________。
(3)从写景的虚实上看,这首诗前八句写_____________,紧接着的四句写_________________。
(4)写大海无风时波平浪静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大风大浪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最能表现作者博大胸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列对全诗简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作者借景抒情,诗里洋溢着饱满的激情。
B.全诗呈总分结构,分写的层次为:岛上的树木和百草,海上的秋风和洪波,天上的日月和星汉。
C.作者勾勒了大海的壮丽景象,表现了他宽广胸怀和豪迈的气魄。
D.作者把眼前的景色与自己的雄心壮志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诗歌意境开阔、气势雄浑。
(二)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9.诗人对旅途的感觉是顺利的,还是不顺的?从诗中哪个句子可以表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蕴涵着怎样的生活哲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此诗中“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阔”与“失”哪个字更妙,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能力阅兵
知识迁移
12.(2010.黄石)为了解青少年的情感倾向,某中学对100名学生作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数据如下表,请你对表中信息进行探究后写出结论。
知道父
母生日
知道朋
友生日
知道偶像
歌星生日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下列诗句中不对仗的一项是( )。
A.乱花溅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B.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C.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
D.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14.下列诗词描写的哪个季节什么景物,写下来。
(1)风吹柳花满店香(李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冰雪林中若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王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李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拂提杨柳醉春烟(高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下面是被篡改的两首古诗,有些同学认为这样改很好玩,请谈谈你的看法。
①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来到烤鸭店。口水流下三千尺,一摸口袋没有钱。
②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洒下敌敌畏,不\如死多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一)(2010.十堰)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16.这是一篇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恰如一幅山村夜行图,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词的上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嗅觉和听觉上表现了乡村的景物特征,渲染了清幽、恬静的气氛,表达了词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
17.词的下片笔锋一转,波澜变幻,骤雨将至时“路转”“忽见”的描写,既衬托出词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表现了词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10.杭州)早梅
唐·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注:“销”同“消”。
18.对于“一树寒梅白玉条”中的“白玉条”三字,有人说不恰当,不符合梅花呈朵状的形态特征。试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两句语言质朴,但包含着不尽的意蕴。请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根据所学课文填空。
家在哪,游子的心就在哪儿。你听,王湾羁旅他乡,站在船头,惦念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他对家永远的牵挂。马致远千里之遥,独倚瘦马,吟咏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他对家无尽的思念。
部分参考答案及点拨
l.jié dàn sǒng sè yīng mó dī téng
2.(1)登临(2)用来(3)多么(4)停泊 (5)极点 (6)边
3.D点拨:应为“断肠人/在天涯”
4.(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2)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4)断肠人在天涯
5.A点拨:A应为“交待地点、事件”
6.B点拨:B应为“早春时节”,不是“盛夏讯期”
7.(1)树木丛生百草丰茂(2)观(3)实景虚景 (4)水何澹澹洪波涌起(5)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8.B点拨:天上“日月”和“星汉”不是所见实景,是作者的想象之景。
9.顺利。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10.旧事物必将被新事物而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