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观潮》 课件(2课时 38+3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观潮》 课件(2课时 38+3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03 11:35:50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第一课时
观 潮
1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表达顺序,初步感知钱塘江大潮的雄伟气势。
2. 认识“盐、薄”等13个生字,会写“潮、据”等15个生字。
【学习重点】
自主识字,理清脉络,整体感知作者观潮的过程。体会江潮的变化特点。
【学习难点】
指导朗读,了解钱塘江大潮的描写顺序。
1
图片激趣 新课导入
3
书写指导 掌握生字
5
师生归纳 课堂小结
7
布置作业 夯实课堂
2
检查预习 积累运用
4
围绕中心 初知文意
6
随堂小测 素养提升






图片激趣 新课导入
钱塘潮是发生于我国浙江省钱塘江的潮汐现象。民间向来有观赏钱塘潮的习俗。
钱塘江位于我国浙江省,最终注入东海,在它入海口的海潮即为钱塘潮,天下闻名,每年都有不少游客来观看这一奇景。
钱塘江大潮
周期性的涨落现象。
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为摧。
走进情境
形成原因
1.江口成喇叭形,宽处超过百里,窄处
仅十里,涨潮时,巨大的海潮涌向狭
窄的江面,自然形成壮观的海潮。
2.河口有巨大的拦门沙坎,潮水涌进时
受阻,高掀上天,前浪受阻,后浪又
到,潮水就奔腾咆哮、排山倒海。
因此,观钱塘江潮水成了古今盛事。
钱塘江
海水
临安(今杭州,原南宋首都)
点击播放
钱塘江潮是一大胜景。其成因有:
检查预习 积累运用
①示范朗读
②欣赏朗读
③情景朗读
朗读欣赏
预习检查
1
本文的体裁是记叙文,记叙了_________________。
钱塘江的特点和地位是_________,作者抓住了
、 两个方面写钱塘潮的奇特、壮观。
2
3
课文按照_______顺序叙述,写了哪些景物?
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江面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4
你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文中找词语,连词读句。
yán

áng
dùn
dǐng fèi
guàn
zhèn
shà

hào
词语认读
盐官镇
屹 立
昂 首
顿 时
人声鼎沸
横贯江面
浩浩荡荡
霎 时
震 动
余 波
bēng
山崩地裂

薄 雾
盐官镇
yán
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辖镇,是钱塘江大潮最佳观潮胜地。
图片识字

认识多音字

báo

1.微;少;弱:薄雾
2.不厚道;不庄重:刻薄
3.看不起;慢待:厚此薄彼
1.扁平物体上下两面之间的距离小。
与“厚”相对:薄片
2.(感情)冷淡:待他不薄
多年生草本植物:薄荷

áng
仰着头
图片识字
屹立的灯塔
昂首的天鹅
②表示停顿(时间短),如顿号、顿住。

dùn
字义解析
①次,回——用于吃饭、斥责、劝说等行为的次数。
一( )饭
说了他一( )
一( )劝说



dǐng fèi
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词?
人山人海
沸沸扬扬
……
图片识字
人声鼎沸
横 贯
guàn
横向贯穿
原形容水势广大的样子。后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
hào
图片识字
港珠澳大桥
浩浩荡荡
那声音如同山( )地裂,好像大地都被( )得颤动起来。
( )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 )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
bēng
shà
zhèn

霎时——极短的时间
随文识字
1
2




书写指导 掌握生字
这些字的偏旁部首是什么?
左右结构
字词乐园

潮水 退潮
cháo
据说 依据


河堤 决堤


盼望 期盼

pàn
滚动 滚烫

gǔn
逐渐 渐渐

jiàn
堵车 一堵墙


犹如 犹豫

yóu

dùn
顿时 一顿
gǔn
结构:左右
部首:氵
笔画:13
音序:G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
重点字指导

组词:滚动 滚瓜烂熟
形旁(氵) 声旁(衮)
笔画顺序:撇、竖提、撇、捺
右边首点与横要留有空隙,“公”要写得小而扁。
书写指导:
①旋转着移动
②极,特:滚烫
③水流翻腾
结构:左右
部首:页
笔画:10
音序:D
重点字指导
dùn

左半部分写法:横、竖折、竖、竖提。
组词:顿时 顿悟
右部首横稍长,末笔为长点。
书写指导:
顿:一顿 停顿
顶:顶天立地
翻页有停顿、闭目要打盹。
方框做粮囤、口旁是几吨。
dùn
dǔn
tún
dūn
yóu
结构:左右
部首:犭
笔画:7
音序:Y
右上还有一点
重点字指导

组词:犹如 犹豫
形旁(犭) 声旁(尤)
“尤”横短撇长,竖弯钩略舒展。
书写指导:
犹:犹豫 犹如
拢:收拢 归拢
人才很优秀,用心解忧愁。
摆手勿打扰,遇犬变成犹。
yōu
rǎo
yōu
yóu
这些字的偏旁部首是什么?
结构识字

bēng

zhèn

shà


上下结构
zhèn
结构:上下
部首:雨
笔画:15
音序:Z
重点字指导

第二横比第一横长
上扁下长。雨字头点画布白均匀;下部捺舒展。
书写指导:
组词:地震 震惊
震:地震
晨:早晨
雨字压扁,左竖变成点,横折钩变成横钩。
结构:半包围
部首:门
笔画:12
音序:K
结构识字
kuò

组词:开阔 宽阔
结构:半包围
部首:辶
笔画:10
音序:Z
zhú

组词:逐渐 驱逐
半包围结构
书写这两个字时应该注意什么?
围绕中心 初知文意
阅读提示
1
课文是围绕____________来写的,按照_______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
2
本文分为_____个部分,概括每个部分的意思,并用一两个词语形容钱塘江不同时间不同的形态。
3
交流探讨: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的原因。
①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概括和总述全文
围绕中心句
说明“天下奇观”这个称号由来已久。
朗读课文,找出课文的中心句。
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景象的?找出句子读一读。
课堂交流
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潮来前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潮来时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
潮来后
写作重点
1.江边的场面
2.江面的特点
师生归纳 课堂小结
主题归纳
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本文记叙了一次观潮的盛况。作者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写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表达了对钱塘江大潮奇观的惊叹与热爱。
课文有几个部分?每一部分写了什么?
课堂交流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总写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
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
第四部分(第5自然段)
潮来前——人声鼎沸。
潮来时——蔚为壮观。
潮头过后——缓慢平静。
随堂小测 素养提升
涨潮(zhǎng zhàng)
飞奔(bēn bèn)
恢复(fú fù)
号叫(háo hào)
鼎沸(dǐn dǐng)
一、请用“ ”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闷雷(mēn mèn)
二、比一比,再组词。
崩( )
蹦( )
震( )
晨( )
盼( )
扮( )
犹( )
优( )
据( )
居( )
潮( )
嘲( )
崩塌
蹦跳
震撼
早晨
期盼
打扮
犹豫
优秀
据说
居然
涨潮
嘲笑
任选一词造句。
三、按照课文内容填空。
( )隐( )现
人声( )
水天( )
( )崩( )裂
( )山( )海
( )平( )静
齐头( )
风( )浪( )




鼎沸


相接
并进




布置作业 夯实课堂
1.把带生字的句子摘抄在练习本上。
2.找一找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诗词文章。(共39张PPT)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第二课时
观 潮
1
【学习目标】
1.选择内容,能用自己的话介绍观潮场面。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2.读悟结合,把握按顺序抓特点的描写方法。
【学习重点】
抓住关键词句,想象画面,体会观潮人的心情变化。理解把握写法,感受大潮点面结合的特点。
【学习难点】
结合诗歌《浪淘沙》(其七),找出相关的句子,边读边感受钱塘潮的神奇壮观。
1
梳理文意 温故知新
3
重点文段 融情于境
5
师生归纳 课堂小结
7
课堂总结 思维导图
2
精读课文 品词析句
4
理解背诵 阅读链接
6
随堂小测 素养提升
8
布置作业 夯实课堂






梳理文意 温故知新
生字游戏
观潮
屹立
鼎沸
顿时
横贯
霎时
浩浩荡荡
犹如
大堤
山崩地裂
回顾内容
农历八月十八,作者到海宁市盐官镇观看“天下奇观”——钱塘江大潮。描写了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壮观景象。
课文有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
总写钱塘江是天下奇观。
第二部分:
描写潮来前的景象。
第三部分:
描写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第四部分:
描写潮头过后的景象。
精读课文 品词析句
分析文段
①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钱塘江大潮为什么被称为“天下奇观”呢?
概括: 钱塘江大潮的特点。
作用: 为下文讲大潮的壮丽景象做铺垫。
中心句
声音
样子
根据关键词在文中勾画相关的语句。批注你的感悟。
第二自然段是如何描写潮来前的景象的?
时间
农历八月十八日早晨
思考交流
地点
海宁县盐官镇的海塘大堤上
人物
观潮人
事件
观潮
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场景描写
潮来前
突出钱塘江雄伟的姿态和气势。
拟人
钱塘江
薄雾笼罩江面
古塔、亭台屹立江边
远处小山
风平浪静
薄雾笼罩
由远及近的描写
镇海古塔
中山亭
观潮台
小山
想象画面
根据景物描写想象画面,感受潮来前江面的平静开阔。
屹立
在江边
高耸稳固
若隐若现
屹立:高耸挺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挺立着。
(屹立——耸立)
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江边场面
为什么要描写江岸上人群的反应?
人们内心的焦急
人山人海
反应:人群众多,焦急等待。
作用:间接地说明了大潮之
“奇”声名远扬。
《观潮》中的“观”:欣赏观看。人山人海的景象与题目相呼应。
重点文段 融情于境
奇观之一
潮来时的景象是怎样的?
①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②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
③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感受“奇”——声音
潮来的响声
比作
闷雷滚动
暗示钱塘江大潮的壮观(衬托)
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写法导读
观潮人迫切、激动的心情
画面感
现场感
衬托:衬托可分为正衬与反衬。运用衬托手法,
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
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①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②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④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
地飞奔而来。
奇观之二
欣赏“奇”——样子
雄伟壮观
叹为观止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表情达意
一条白线
潮头激起的白色浪花
一条白线
比作
声音如同________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横向贯穿
浪潮就像______________
千万匹白色战马
山崩地裂
想象你是观潮的人,带着感情朗读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江面特点
白浪形成__________
两丈高水墙
由远及近
1丈=10尺 1米=3尺
2丈就是20尺,折合下来差不多7米
解析词义
横卧
横贯
指横向躺着或趴着
潮来前的静态美
横向贯穿
潮来前的动态变化
一静一动一“卧”一“贯”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白色战马奔来。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奔来。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说明浪多。
感受壮观
1
2
3
气势增强
通过句子的对比,体会词语的精妙作用。
写出了潮水铺天盖地涌来,场面浩大。
声势浩大
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写话练习
浩浩荡荡:原形容水势广大的样子。这里体现出了大潮气势浩大。
你还能从哪些方面描写白浪的形态?你能用相同的手法描写某种事物吗?
白 浪
水 墙
浪 潮
战 马
声 音
山崩地裂
比喻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感受奇特
潮过后
时间短。
潮头过后余波依旧气势宏大:大潮声势之猛,水量之大。
声 音
风号浪吼
江 面
漫天卷地、余波涌来
理解背诵 阅读链接
午后一点左右,( )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填写表示顺序的词句,熟读成诵。
顺序:
写法把握
从远处
过了一会儿
再近些
浪潮越来越近
远处
从远处
近些
过了一会儿
再近些
再近些
更近
浪潮越来越近
由远及近
思考交流
浪淘沙(其七)
[唐] 刘禹锡
八月涛声吼地来,
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
卷起沙堆似雪堆。
潮来的时间及其声响、气势。
大潮退去的情景。
读下面这首诗,从课文中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
假如你是导游,你会怎么介绍钱塘江大潮?你还会介绍哪些奇观?
畅所欲言
可以用上我们学过的四字词语。
长江三峡
黄果树瀑布
桂林山水
师生归纳 课堂小结
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我们从哪里可以感受到它的“奇”?
重点知悉
1.钱塘江大潮: 声音、形态的变化上
2.钱塘江大潮: 从人们观潮时的表现上
我的收获
1.积累词语。
描写大潮形态: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浩浩荡荡、漫天卷地。
形容声音:人声鼎沸、风号浪吼。
2.语言生动形象:
“天下奇观”宏伟、逼真。
3.条理清楚:
时间顺序、由远及近、多方面描写(样子、声音、颜色)。
主题归纳
本文描写了作者观看钱塘江大潮的盛况,展现了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的景象,突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与壮观,由衷地赞美了钱塘江大潮这一奇丽、壮美的自然景观。
潮来前
潮来时
潮头过后
想象说话:面对滚滚而去的大潮,你此刻的心情怎样?说一说你的感受。
随堂小测 素养提升
(1)形容人多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潮水声音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描写潮水样子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先补充词语,再按要求分类。
白浪( )( )
( )号( )吼
( )( )鼎沸
( )( )卷地
( )崩地( )
人( )人( )
翻 滚


人 声
漫 天
山 裂
山 海
人声鼎沸、人山人海
风号浪吼、山崩地裂
白浪翻滚、漫天卷地
(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
( )潮来了,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 )潮头奔腾西去,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
( )潮近了,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白色水墙。
二、排列下列句子顺序,用序号表示。
( )
( )
( )
( )
( )
1
2
3
4
5
阅读本课第三、四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文段从______、______、______这三方面描写潮来之时的景象。
2.潮水的声音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潮水的形状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按照从____到____的顺序描写了大潮到来时的壮观景象。
声音 颜色 形状
隆隆响声——响声越来越大——山崩地裂
风平浪静——一条白线——拉长变粗——水墙——如白色战马奔腾而来
远 近
三、课内阅读。
课堂总结 思维导图
1 观 潮
1
潮来前
江面宽阔,薄雾笼罩
潮来时
万马齐进,山崩地裂
潮过后
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顺序
奇观
钱塘江大潮
天下奇观
布置作业 夯实课堂
1.观看钱塘江大潮的视频,把感受说给父母听。
2.查找有关钱塘江大潮的历史资料,做一张科普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