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声音的利用--2021-2022年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提高练习(人教版)(有解析 )

文档属性

名称 2.3:声音的利用--2021-2022年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提高练习(人教版)(有解析 )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1-03 15:15: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3:声音的利用
一、单选题
1.下列选项中,可以体现出“声能传递能量”这一性质的是( )
A.用超声波清洗物体 B.利用声呐来探测鱼群
C.用超声波检测锅炉是否有裂痕 D.汽车利用倒车雷达来探测道路上的障碍物
2.下列事例中属于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A.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B.听到雷声知道可能要下雨
C.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D.超声波探测鱼群所在的位置和距离
3.如图所示,用硬纸片把一个音响糊起来,做成一个“舞台”,台上的小“人”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实验中,小“人”在音乐声中跳舞不能说明的是(  )
A.固体可以传声 B.真空不能传声
C.声音是由振动产生 D.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4.下列实例中属于次声波应用的是
A.声呐测量距离 B.B超
C.监测核爆炸 D.清洗眼镜
5.下列图中,主要描述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是( )
A.探测深海
B.敲瓶底火焰摇动
C.回声定位
D.超声波探查
6.在下列甲乙丙丁四幅图中,有的反映出了声学知识的博大精深。其中说法错误的是(  )
A.蝙蝠靠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人们利用这个现象研制了声纳
B.家用声波清洗机是声传递能量的实例
C.把脉(切脉)——利用声音音色诊病的最早的例子
D.医生通过听诊器诊断疾病是声传递信息的实例
7.地震发生前,由于地壳的微动,会产生次声波,人对这些次声波没有感受,但能引起某些动物的听觉反应,由表提供的数据可知,对地震产生的次声波反应最为灵敏的动物是
一些动物的听觉范围Hz
蝙蝠 1000﹣120000
猫 60﹣65000
狗 15﹣50000
大象 1﹣20000
A.蝙蝠 B.猫 C.狗 D.大象
8.下列事例中,属于利用次声波的是
A.用声呐测海洋深度
B.蝙蝠确定目标的位置
C.海豚判断物体的位置和大小
D.预报海啸、台风
9.声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下面事例中,主要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
A.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C.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D.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10.下列实例中,不能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的是(  )
A.清洗钟表的精细器件 B.利用超声波加工高硬度工件
C.外科医生用超声波切除病人体内的结石 D.用“B超”检查身体
1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声音具有能量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得最快 D.声音是一种波
12.空难发生后,搜救人员利用声纳设备探测坠入大海中的飞机残骸.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声纳设备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②声纳设备是利用次声波工作的;
③超声波不能在海水中传播; ④声纳设备是利用回声原理工作的.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3.下列事例中,不属于声音传递信息的是
A.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铁轨判断有没有裂缝 B.医生用听诊器听病人的呼吸和心跳
C.医生用超声波给病人做碎石 D.我国次声波站探知到某国的核武器试验
14.下列事例中,应用了声波传递能量的是
①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②超声波洁牙
③超声波加工硬度特别高的工件
④超声波雾化
⑤“超”检查病人
A.①②③⑤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15.如图所示为音叉共鸣实验: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用橡皮槌敲击其中一个音叉,另一个未被敲击的音叉也会发出声音.此现象可以说明
A.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B.声音传播不需要介质
C.声音传播不需要时间 D.物体不振动也可产生声音
16.超声波因其频率下限大于人的听觉上限而得名,在医学、军事、工业、农业上有很多的应用.下列不是利用超声波的是
A.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B.用声呐确定潜艇的位置 C.探测核爆炸的强度 D.检测锅炉有没有裂纹
17.如图,是四个与声现象相关的图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可以说明真空能够传声
B.图乙可以探究音色与频率的关系
C.图丙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D.图丁的倒车雷达可以说明声能够传递能量
18.关于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错误的(  )
A. 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B. 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闹铃声,说明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
C. 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D. 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19.如图是汽车利用超声波倒车的情景,该情景说明(  )
A.倒车时,汽车会发出“嘀嘀嘀”的警报声,那是倒车雷达发出的超声波
B.超声波的产生不需要声源的振动
C.该情景说明了声音能够传递信息
D.超声波就是电磁波
20.如图所示,电动牙刷发出超声波,可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使牙刷得既干净又舒服,电动牙刷工作过程中发出的超声波( )
A.将能量传递到牙齿 B.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C.音调很低人听不到 D.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21.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能够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A. 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面水花四溅
B. 把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闹钟的铃声明显变小
C. 用嘴吹哨子的上端,向下拉动活塞,声音变低
D. 对着点燃的蜡烛火焰敲击橡皮膜,火焰会熄灭
二、填空题
22.在发生地震时,有些动物比人提前感觉到,是因为地震时伴有________声波产生;医生用的“B超”是利用________声波获得信息.
23.通常情况下,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其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称为 ___________ 。请你列举一个人们利用这种声波的实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4.超声波既可以传递信息,又可以传递能量。请你列举人们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实例:_________、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的实例____________.
25.声是由物体的__________产生的,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是___________,振动频率大于______Hz的声波叫超声波,振动频率小于_________Hz的声波叫次声波,人耳_________(“能”或“不能”)听到超声波和次声波。超声波、次声波和人能听到的声音统称为__________。
26.声呐是利用________进行工作的,地震检测仪器是利用________进行工作的.
27.声波可以用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说明声波具有传播________ 的性质.
28.古代雾中航行的船上的水手通过号角的回声能够判断悬崖的距离,这表明________;打雷时,我们会听到很响的雷声,同时会感到门窗在抖动,有时甚至会感到脚下地面也在振动,这说明_______________。
29.在海难打捞中,沉船定位和测量海深都要用到超声定位仪(又叫声呐),它的探测系统将所得的数据送到中央处理器进行运算并显示最终结果。图是测量船利用超声定位仪测定海深的示意图,测量中,探测系统必须探测的物理量是 ________ 和知道 ________ ,而中央处理器只须运用 ________ 这一简单公式进行运算就能显示出海深。
30.下列现象中:(1)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大雨;(2)超声波碎石;(3)B超探病;(4)超声洗牙;(5)预警自然灾害;(6)声呐捕鱼;(7)清洗精细的机械。其中属于声波传递信息的是_____,属于声波传递能量的是____。
31.声音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如: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铁轨,从异常的声音中能发现松动的螺栓,这是利用声音来传递______.医院里可利用超声波击碎病人体内的结石,这说明了声音能传递________.
32.一个声源2min内振动了720次,它的频率为是________Hz,人耳________(能/不能)听到该声音;小明同学练声时,发出声音的频率是200Hz,则他的声带每秒钟振动________次.
33.地震给人类造成了重大的损失,地震产生的声波属于______(选填“次声波”或“超声波”),所以人们并没有感知到地震产生的声波.倒塌房屋中的一些被困人员,通过敲击物体使其______发出声音,及时获救,这是利用声波传递______.
34.如图,医生正在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 听诊器运用了声音 ________________ (填“具有能量”或“传递信息”)的道理;来自患者的声音通过橡皮管传送到医生的耳朵,这样可以提高声音的 ____________ 。
35.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3s后收到回波,这是声波的______(选填“反射”或“折射”)现象,如果海水中声音的平均传播速度为5400km/h,此处海水的深度为______m,相当于______km。
36.《最强大脑》节目中,有一位神奇的挑战者,他把嘴靠近红酒杯发声,就能将红酒杯震碎,震惊了所有人。这个表演说明声音能够传递______,其中魔术师发出的声音是通过______传到红酒杯的。该表演的奥秘在于通过控制声音的______使其与红酒杯的频率相同,从而达到共振震碎红酒杯,表演中魔术师调节的是声音的______,并使红酒杯的______达到最大而碎裂。
37.2020年5月18日在云南昭通市巧家县发生5.0级地震,造成4人死亡,23人受伤。地震观测站是利用______(电磁波超声波次声波,下同)接收器来测定何时何地、发生了几级地震的,医护人员在救治伤员时,使用的“B超”是利用______获得信息的。无论哪一种,它们在真空中都______传播(选填“能”或“不能” 。
38.(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______ ;如图乙所示,加大敲击音叉的力度,根据发生的现象,可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 ;
(2)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能 ______ 。在月球上,做图丙实验,观察到泡沫小球将 ______ 弹起(选填“能”或“不能”)。
39.医院利用超声波打掉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_____ 汽车上的电子防盗报警装置,在汽车被撬开时能发出报警声,提醒人们车辆被盗,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 _____ .在飞机失事搜寻过程中,搜救舰船在定位和测量海深时都要用到超声测位仪(如图所示).若海水的深度是6.75km,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则测位仪发出信号后需经过 _____ s才能接收到信号.
40.如图所示为木质玩具青蛙刮鼓,用木棒在青蛙背上摩擦,就会发出类似青蛙的叫声,有时还能引起周围青蛙的附和共鸣。发出类似青蛙的叫声是由刮鼓 ______ 产生的,引起周围青蛙的附和共鸣说明声音能传递 ______ 。
41.次声武器能发射频率低于_________ Hz的次声波,次声武器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太空战中使用。
42.智能便携超声波监测仪,能监测孕妇腹中的胎儿,此监测仪采用了与医院b超类似的超声波技术,并能通过无线WIFI与智能手机连接,在手机屏幕上就能看到胎儿清晰的实时影像.这款监测仪利用了超声波来传递_____;手机APP“抖音”里常有人模仿歌唱家的声音,从声音的特性看,他们主要是模仿声音的_____.
43.一个声源2min内振动了720次,它的频率为是______Hz,人耳______(能/不能)听到该声音;人耳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通常在______之间。
参考答案
1.A
【详解】
A、利用超声波来清洗精细的机械是利用了声音能传递能量,故A正确;
B、利用声纳测海鱼群是利用了声音能传递信息,故B错误;
C、利用超声波来检测锅炉是否有裂痕是利用了声音能传递信息,故C错误;
D、汽车上的倒车雷达,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D错误.
故选A.
2.A
【详解】
A.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属于利用声音传递能量,故A符合题意;
B.听到雷声预示着可能要下雨,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B不合题意;
C.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C不合题意;
D.超声波探测鱼群所在的位置和距离,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D不符合题意。
3.B
【详解】
A.硬纸片是固体,小“人”在固体上振动,能说明固体可以传递声音,故A不符合题意;
B.在题目的这个情境中,没有提及真空的空间,所以不能说明真空不能传声,故B符合题意;
C.小“人”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这个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C不符合题意;
D.台上的小“人”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能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C
【详解】
ABD.声呐测量距离、B超和清洗眼镜都是超声波的应用,故ABD不符合题意;
C.监测核爆炸是利用的次声波,故C符合题意。
5.B
【详解】
ACD.探测深海、回声定位、超声波探查都是应用声音能传递信息,故ACD不符合题意;
B.敲瓶底的橡皮膜时,瓶子对火焰发出声波,向火焰传递能量,所以使得火焰摇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故B符合题意.
6.C
【详解】
A.蝙蝠发出超声波后,超声波遇到障碍物或者昆虫就被反射回来被蝙蝠接收,蝙蝠就能判断障碍物或者昆虫和它的距离,这就是蝙蝠的回声定位,是声音传递信息的实例,声纳就是利用蝙蝠的回声定位原理研制的,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用超声波清洗精细的机械、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超声波加湿器都是声能传递能量的典型实例,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把脉主要是医生根据脉搏在一定时间内振动的次数,来判断人们心脏等功能是否正常,与音色无关,故C错误,C符合题意;
D.中医诊病的“望、闻、问、切”中的“闻”就是通过听来了解病人病情的,医生通过听诊器诊断疾病就是通过听人体的各个不同位置振动情况与正常振动的情况的差别来判断,是声传递信息的实例,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D
【分析】
地震产生的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分析表格数据,看哪种动物的听觉频率在此范围之内即可.
【详解】
地震产生的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由表格中的数据知道,大象听觉频率是1Hz~20000Hz,正是在此范围之内,所以对地震产生的次声波反应最为灵敏的是大象,故选D.
8.D
【详解】
A.声呐利用的是超声波,故A项不符合题意;
B.蝙蝠可以发出超声波,并进行回声定位,故B项不符合题意;
C.海豚可以发出超声波,通过回声定位来判断物体的位置和大小,故C项不符合题意;
D.海啸、台风、火山喷发、地震等都伴有次声波产生,故D项符合题意.
9.D
【详解】
A.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是利用超声波的穿透性,能够传递信息,故A不符合题意;
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B不符合题意;
C.通过声学仪器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C不符合题意;
D.利用超声波震碎体内的结石,使其排出,说明超声波能够传递能量,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0.D
【详解】
A.超声波可以使钟表精细器件中的灰尘振动,达到清洗钟表的目的,说明了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A不符合题意;
B.利用超声波加工高硬度工件,是利用超声波的能量来对工件进行加工,故B不符合题意;
C.超声波有很强的穿透性,能够传递能量,所以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故C不符合题意;
D. 用“B超”检查身体,是利用声音来传递信息的,不能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1.C
【详解】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以声波的形式进行传播,我们把它叫声波,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固体中传播最快,气体中最慢,声音可以传播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即具有能量.所以A、B、D都正确.
故C
12.A
【解析】
声纳设备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利用回声原理工作的.所以选A.
13.C
【分析】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详解】
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铁轨判断有没有裂缝,属于是声音传递信息;医生用听诊器听病人的呼吸和心跳,属于是声音传递信息;医生用超声波给病人做碎石,属于声音传递能量;我国次声波站探知到某国的核武器试验,属于声音传递信息,综上所述,只有C符合题意,故选C.
14.C
【详解】
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超声波洁牙、超声波加工硬度特别高的工件、超声波雾化、都属于声音传播能量的现象;B超”检查病人的某部位利用的是人的不同组织对超声波的反射程度不同,从而来判断病人某组织是否有异常,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①②③④属于声音传递能量的事例,⑤是声音能传递信息.故ABD项错误,C项正确.
15.A
【详解】
A.一个音叉被敲击发声时,一个没有被敲击的音叉也会跟着振动发声,这类现象称为共振,振动属于传递能量;
B.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C.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因此传播需要时间;
D.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16.C
【详解】
A、排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超声波传递能量,不合题意;
B、用声呐确定潜艇的位置,是利用了超声波传递信息,不合题意;
C、核爆炸伴有次声波的产生,所以探测核爆炸的强度利用了次声波,符合题意;
D、检测锅炉有没有裂纹,是利用了超声波传递信息的特点,不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超声波和次声波都是人耳听不到的,它们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根据其具体的应用可做出判断.多了解一些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应用.
17.C
【详解】
A. 甲实验是将发声体放在真空罩中,随着空气的抽出,声音越来越小,所以该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A错误;
B.钢尺实验可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或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音色与与频率无关,故B错误;
C. 丙实验通过音叉发声振动时弹开乒乓球的远近,体现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C正确;
D. 倒车雷达可以说明声能够传递信息,故D错误.
18.D
【详解】
A.扬声器发出的声音使烛焰不停晃动,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该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B.当空气被不断抽出后,铃声逐渐减弱,最后听不到,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该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C.当乒乓球接触到音叉时被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该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D.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音色是相同的,但振动的频率不同,音调不同,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9.C
【详解】
A.倒车雷达工作时,是不能听到超声波发出的声音,因为超声波的频率高于20000Hz,不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内,故A不符合题意;
B.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超声波的产生同样需要振动,故B不符合题意;
C.声音能够传递信息,还能够传递能量,倒车是使用超声波来传递信息的,故C符合题意;
D.超声波是声波,不是电磁波,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0.A
【详解】
A.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使牙刷得既干净又舒服,故A符合题意;
B.超声波也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B不符合题意;
C.超声波的频率比较高,要高于20000Hz,故C不符合题意;
D.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能在空气中传播,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1.A
【详解】
A.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面水花四溅,可以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符合题意;
B.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闹钟的铃声明显变小,说明声音的产生需要介质,故B不符合题意;
C.用嘴吹哨子的上端,向下拉动活塞,声音的振动频率变低,音调变低,故C不符合题意;
D.对着点燃的蜡烛火焰敲击橡皮膜,火焰会熄灭,说明声音具有能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2.次 超
【详解】
(1)自然灾害火山爆发、地震、台风等都能产生次声波,这种声波可以绕过较大的障碍物传播的很远.(2)超声波具有较强的穿透性,并且能够传递信息,所以医学中B超是利用超声波可准确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
【点睛】
(1)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高于20000Hz的是超声波,低于20Hz的是次声波,地震前夕发出次声波,人感觉不到,动物能感觉到.(2)超声波的频率很高,具有较大能量,也有很强的穿透性,在医学领域有很多应用.
23.超声波 声呐(或超声波雷达测速仪、B超等)、雷达、超声波探伤
【详解】
[1][2]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人们利用超声定向性强的特点,做成了声呐,用来探测海底的深度,或者探测鱼群的位置。
24. 声呐 B超
【解析】超声波既可以传递信息,又可以传递能量。利用超声对孕妇做常规检查,渔船利用声呐探测鱼群,“蝙蝠可以靠超声波发现昆虫,这都是超声波传递信息;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超声波洁牙,这都是由于超声波能够传递能量。
25.振动20~20000Hz2000020不能声
【解析】
【详解】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也停止;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超声波与次声波的定义可知,它们都不是在人耳听觉范围内的声波;通常,人们将人类能听到的声叫做声音,将声音、超声波、次声波统称为声.
【点睛】
1、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也停止;2、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据此解答.
26.超声波 次声波
【详解】
声呐是利用超声波能够传递信息进行工作的,地震检测仪是利用次声波进行工作的.
【点睛】
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超声波和次声波都是人耳听不到的,利用超声波和次声波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27.能量
【解析】
试题分析: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所以能引起细小颗粒物的振动,故可以用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
考点:声音传递的能量.
点评:声音不仅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28.声波可以传递信息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解析】
【详解】
(1)号角的回声能够让人判断悬崖的距离,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2)听到很响的雷声,同时会感到门窗在抖动,有时甚至会感到脚下地面也在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点睛】
1、本题考查了声音的利用及声音的产生,解答本题要掌握声音的利用及产生的知识;2、知道声音可以传递信息;3、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9.时间() 速度()
【详解】
[1][2]由可得s=vt,因此测量中,探测系统必须探测的物理量是时间(t)和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v)。
[3]因为是回声,超声波传播的距离是海水深度的2倍,故中央处理器只须运用这一简单公式进行运算就能显示出海深。
30.(1)(3)(5)(6)(2)(4)(7)
【解析】
【详解】
声音能够传递信息的例子有: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大雨、利用超声波探测海底深度、利用超声波探测鱼群、B超探病、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检查身体等;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例子有:利用超声波击碎体内结石、利用超声波清洗牙齿、清洗精细的机械、爆竹声震耳发痛等。故属于声波传递信息的是:(1)(3)(5)(6);属于声波传递能量的是(2)(4)(7).
【点睛】
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声音能够传递信息,以及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可以结合生活实际例子来回答.
31.信息 能量
【分析】
声波可以传递信息,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
当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铁轨时,若螺栓松动,则改变了物体细微处的结构,那么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由此可以判断出螺栓有无松动,这就说明了声音可以传播信息.超声波能击碎人体内结石,则说明声能传递能量.
32.6 不能 200
【详解】
频率指的是发声体每秒振动的次数,所以该声源振动的频率为6次/秒,即6Hz;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为20Hz—20000Hz,该声音的频率6Hz,属于次声波,所以人耳听不到;声音的频率是200 Hz,即声带每秒钟振动200次.
所以本题答案依次为:6 、不能 、200 .
33.次声波 振动 信息
【详解】
[1]地震能够产生次声波,而次声波振动的频率小于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故人们感知不到;
[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敲击物体引起物体的振动从而产生声音;
[3]救援人员听到敲击声而知道有人被困,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34.传递信息 响度
【详解】
[1]声音可以传递能量与信息,听诊器运用了声音传递信息的道理,让医生了解患者身体内部情况。
[2]来自患者的声音通过橡皮管传送到医生的耳朵,橡皮管减少了声音的分散,这样可以提高声音的响度。
35.反射 2250 2.25
【详解】
[1]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海底反射回来,记录传播时间,利用求海底深度,利用了声波的反射。
[2][3]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
海水中声音的平均传播速度
由可得海水的深度
相当于2.25km。
36.能量 空气 频率 音调 振幅
【详解】
[1]挑战者把嘴靠近红酒杯发声,就能将红酒杯震碎,这个表演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2]此时杯子和魔术师之间是空气,魔术师发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到红酒杯的。
[3]该表演的奥秘在于通过控制声音的频率使其与红酒杯的频率相同,从而达到共振,震碎红酒杯。
[4][5]表演中魔术师调节的是声音的音调,并使红酒杯的振幅达到最大而碎裂。
37.次声波 超声波 不能
【分析】
地震、火山喷发、台风、海啸等都伴有次声波发生,我们可以根据对于次声波的测定来判断大自然的各种活动;B超是利用超声波来传递信息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详解】
[1]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会发出次声波,地震观测站是利用次声波接收器来测定地震的相关信息的。
[2]医护人员在救治伤员时使用的B超是利用超声波来传递信息的。
[3]无论是超声波还是次声波,它们的传播都需要介质,在真空中都不能传播。
38.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传递能量 不能
【详解】
(1)[1]如图甲,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会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2]如图乙所示,加大敲击音叉的力度,泡沫塑料球被弹起的幅度增大,说明响度的大小是由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来决定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3]如图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4]在月球上作该实验,观察到泡沫小球不能弹起,因为月球上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
39.能量 信息 9
【详解】
[1]医院利用超声打掉人体内的结石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2]在汽车被撬开时能发出报警声,提醒人们车辆被盗,这是利用了声波能传递信息.
[3]超声波传播的距离:
s=2×6.75×103m=1.35×104m,
由v=可得接受到超声波所用的时间:
t== =9s.
40.振动 信息
【分析】
考察声音的产生和声的利用区分
【详解】
[1]声音的产生的原因是振动。
[2]引起周围青蛙的附和共鸣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其他的青蛙收到信息,产生共鸣。
41.20 不能
【详解】
[1] [2]次声波是指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太空中是真空,声音无法在真空中传播,所以不能应用于太空大战中。
42.信息 音色
【详解】
[1]智能便携超声波监测仪可以监测孕妇腹中胎儿的情况,利用了超声波来传递信息的;
[2]手机APP“抖音”里常有人模仿歌唱家的声音,从声音的特性看,他们主要是模仿声音的音色.
43.6 不能 20Hz~20000Hz
【详解】
[1]一个声源2min内振动了720次,它的频率是
[2]频率小于20Hz,属于次声波,所以人耳不能听到该声音。
[3]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在20~20000Hz之间,超过这个范围,人耳是听不到的。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