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声音的特性--2021-2022年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提高练习(人教版)(有解析 )

文档属性

名称 2.2:声音的特性--2021-2022年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提高练习(人教版)(有解析 )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0.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1-03 15:14: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2:声音的特性
一、单选题
1.魔术师在某次演出中表演了“狮吼功”:把嘴靠近红酒杯发声将红酒杯震碎.其奥秘为通过控制声音的频率使其与红酒杯的频率相同达到共振而震碎红酒杯.魔术师表演中调节的是声音的()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2.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合唱比赛中,同学们用歌声表达了“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的远大志向.合唱中“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中的“高”和“低”,指的是声音的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振幅
3.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蝴蝶翅膀振动的声音我们听不到,是因为它的翅膀振动幅度太小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声”指的是声音的音调高
C.宇航员在月球上无需借助其他设备可以直接对话交流信息
D.用收音机听歌,能分辨歌曲的演唱者,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4.甲展示的曾候乙编钟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青铜编钟依大小次序编组悬挂,形成一定的音阶。演奏者按音谱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编钟越大,音调就越低。形如杏仁状柱体,扁如“盒瓦”的编钟,其截面如图乙所示,分别敲击钟的A、B、C三个部位,编钟发出固有频率的音调的个数为()
A.1 B.2 C.3 D.4
5.如图所示弹吉他时,右手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同一根弦,左手按压弦的不同位置,弦振动发声部分的长度就不同,短弦发声的音调比长弦高,则短弦比长弦发声时(  )
A.振幅一定更大
B.振幅一定更小
C.每秒内振动次数一定更多
D.振动频率一定更低
6.下图的几个实验中,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的是( )
A. 把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闹钟的铃声明显减小
B. 用力吹一根细管,并将它不断剪短,声音变高
C. 扬声器上的小纸屑跳起来了
D. 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到的轻叩桌面的声音较大
7.牛叫的声音与蚊子叫的声音相比较,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牛叫的声音调调高,响度大 B.牛叫的声音音调低,响度小
C.牛叫的声音音调高,响度小 D.牛叫的声音音调低,响度大
8.晚上,爸爸对小明说“请把电视声音调小一点,不要影响邻居休息,”这里“调小”的是声音的( )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速度
9.“暴风骤雨,雷声大作”,这里的“雷声大作”指的是声音特性中的
A.回声 B.音色 C.音调 D.响度
10.男高音女高音是指声音的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以上均不正确
11.同学们都说小红和小兰说话声音很像,主要指她们两个人说话时声音的( )
A.音调相近 B.频率相近 C.音色相近 D.响度相近
12.以下操作中,不能改变音调的是( )
A. 改变杯内的水量,再次用湿手摩擦杯口
B. 改变用力大小,再次敲鼓面
C. 改变钢尺伸出桌面长度,再次波动钢尺
D. 改变管内水量,再次对着试管口吹气
13.“宫、商、角、徵、羽”起源于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乐的五个基本音阶,亦称五音,相当于现代7个音阶中的do、re、mi、sol、la.五音实际上是指声音的(  )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速度
14.如图,是四个与声现象相关的图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可以说明真空能够传声
B.图乙可以探究音色与频率的关系
C.图丙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D.图丁的倒车雷达可以说明声能够传递能量
15.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 B.甲、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C.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D.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
16.如图所示,目前声纹锁在门禁系统得到很好的应用,实现了传说中“芝麻开门”的神话.声纹锁辨别声音主要依据的是(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17.如图,用湿手摩擦杯口发声,若改变杯内水量可以改变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速度
18.如图所示,相同的水下录音装置A、B录下在海里同一位置的鲸发出的同一段声音。A录到的有高、低音,B录到的只有低音,由此可以推测:在海洋中传播较远距离的声音是(  )
A.频率较低的
B.音调较高的
C.能量较小的
D.响度较小的
19.音乐会上男中音放声歌唱,女高音轻声伴唱。下列关于两人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男中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大
B.男中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小
C.男中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大
D.男中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
20.现代社会里,养狗成为一种“时尚”,但遛狗伤人事故也时有发生,超声驱狗器(如图所示为网上一款)应运而生。实验结果显示:对着狗一按开关,狗好像听到巨大的噪声而躲开,而旁边的人什么也没听见。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人什么也没听见,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小
B.人什么也没听见,是因为它发出声波的频率不在人耳能够感受的频率范围内
C.人什么也没听见,是因为它发出的声音不是振动产生的
D.人什么也没听见,是因为它发出的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21.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B.“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C.“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D.引吭高歌说明声音的响度大
二、填空题
22.声音的三个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其中反映声音品质特征的是__________.
23.音调:声音的高低叫______。用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的物理量,物理学中叫______,单位是_____,符号______。声源的振动频率越_____,音调越_____。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是______Hz到________Hz。人们把低于20Hz的声叫做________,把高于20000Hz的声叫做_____________。
24.通常情况下,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其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称为 ___________ 。请你列举一个人们利用这种声波的实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5.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做_____。物理学中用_____来描述振动的幅度。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_____。响度除与_____有关外,还跟人距离发声体的______有关。
26.物体振动的幅度叫_____,响度跟发声体的_____有关,还跟距发声体的_____有关,它表示声音的_____,使用听诊器和喇叭筒的作用是____.
27.音色:音色又叫品质。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音色由发声体的_______________决定。
28.声是由物体的__________产生的,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是___________,振动频率大于______Hz的声波叫超声波,振动频率小于_________Hz的声波叫次声波,人耳_________(“能”或“不能”)听到超声波和次声波。超声波、次声波和人能听到的声音统称为__________。
29.在物理学里,把物体_____的次数叫频率.钢琴中央C的频率是每秒____次.人发出的声音的频率大约是从每秒____次到____次.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大约是每秒____次到______次.
30.小明向家里打电话,他主要依据声音的 _________听出是妈妈接的电话;妈妈要他把声音讲大些,这是要求他增大声音的 _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31.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主要改变声音的_____;人们能分辨出笛子、钢琴等不同乐器的演奏声,主要是依据声音的____;有一种专门存放贵重物品的“银行”,为了防止物品被冒领,“银行”必须记录下存放者的“手纹”、“眼纹”和“声纹”,今后存放者只能凭借这些本人独有的特征才能取走物品。这里的“声纹”主要记录的是人说话的_____。
32.某种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10s内振动了35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是___Hz,人类___听到这种声音.(选填“能”或“不能”)
33.“闻其声知其人”主要依据声音的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和“音色”)来分辨.大象交流的“声音”是________声波.
34.一天,王皓放学回家,刚进家门时听到电视里传来:“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岭上开遍哟,映山红……”.他一听便知是达州青年歌手黄英在唱.这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_来判断的.他奶奶称赞黄英的声音很尖,这是指她唱歌时发声的________高.挑选瓷器时,常轻轻敲它一下,这是根据声音的_____来判断瓷器是否有破损.
35.如图甲使用一张卡片以相同的力从梳子的左端匀速刮向右端,听到声音不同,这说明声音的 ______ 与 ______ 有关;使用图乙实验来验证该关系时,可以采用 ______ (填序号)种操作方法。A.把钢尺紧压在桌边,伸出桌面一定长度,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B.把钢尺紧压在桌边,伸出桌面不同长度,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钢尺。
   
36.“星光大道”年度总冠军杨光能模仿单田芳、刘欢等文艺名人的声音,从声音的特性来看,他主要模仿声音的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现场观众欣赏听到的歌声是通过____传播的,声音在____中不能传播.
37.如图所示,8 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可以发出“1、2、 3、4、5、6、7、duo”的声音来。这些声音产生的原因是 _________ ,音调从左到右 _________ ,若用嘴巴吹,也能发出“1、2、 3、4、5、6、7、duo”,此时音调从左到右 ________ (选填“越来越高”或“越来越低”)。
38.某种昆虫靠翅的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2s内振动了600次,频率是____Hz,人类______听到该频率的声音(填“能”或“不能”).
39.如图所示,蒙住双眼的小王能辨别周围同学的声音,这是因为人声音的 ______ 不同,同时还可以根据声音的 ______ 来大致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以上两空均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40.“笙”是我国古老的吹奏乐器,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一般用十三根长短不同的竹管制成,如图所示。吹奏时,美妙的声音是由竹管内空气柱 _____ 产生的;竹管长短参差不齐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_____ 。(填声音的一种特性)
41.“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里的“高”指的是声音的_______(填“音调”、“响度”或“音色”)高。月宫里的嫦娥不会听到你说话的声音,因为_______不能传声。
三、实验题
42.探究影响响度大小的的因素:
实验步骤 将钢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另一端伸出桌边。用手拨动钢尺,听钢尺发出声音的大小。第一次用较小的力,第二次用较大的力。
现象结论 第______次实验钢尺发出的声音大。这就说明了:物体振动时,振幅越_________,响度越大。
问题讨论 用256Hz的音叉进行实验,发现重敲音叉时声音响度比轻敲时______;再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击512Hz的音叉,发现发出声音的_________比上一音叉更高。
43.如图所示,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幅度;改变拨动钢尺的力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振动的快慢大致相同.
(1).此实验用于探究声音的 ______ 与 ______ 之间的关系.
(2).若要继续探究声音的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实验时应保持 ______ 不变,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实验发现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 ______ ,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______ .
(3).当钢尺伸出桌而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振动,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 ______ .
44.某同学在探究声音的特性时,做了如下几个实验:
(1)自己来制作“水瓶琴”乐器,如图1在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质量不同的水,水面的高度不等。若用相同的力量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此时发出的声音的声源是 _____ (选填“空气柱”或“瓶和水”);若用嘴依次吹瓶口,也可以发出不同的音调,此时发出的声音的声源是 _____ (选填“空气柱”或“瓶和水”),盛水越多,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就越 _____ ;
(2)如图2所示,用一只手将钢锯条压在桌沿上,另一只手轻拨锯条一端,听其响度;再用力拨动锯条,这时锯条的振幅变大,听其响度变大,这说明响度与 _____ 有关。
参考答案
1.A
【详解】
魔术师通过控制声音的频率使其与红酒杯的频率相同达到共振而震碎红酒杯,因为音调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所以,魔术师表演中调节的是声音的音调,故A正确,BCD错误.
2.A
【详解】
合唱中“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中的“高”和“低”是指声音的音调,故A正确,BCD错误.
3.D
【详解】
A.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的声音是因为这一声音的频率小于20Hz,属于次声波,不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故A错误;
B.声音的响度指的是声音的大小,“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里的“高”指的是声音的响度高,故B错误;
C.当宇航员在太空中时,由于没有声音传播需要的介质,所以不能直接对话,需要借助于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的电磁波来传递信息,故C错误;
D.能分辨歌曲的演唱者,是根据声音的音色不同,故D正确.
4.B
【详解】
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战国时铸造的编钟,这套编钟的制作材料一样,厚薄和质量不同。不同的钟在敲击后振动的快慢不同,即频率不同,所以能够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演奏者按音谱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编钟越大,音调就越低,分别敲击钟的A、B、C三个部位,A、C在同一位置,则编钟可发出2个固有频率的音调。
故选B。
5.C
【详解】
AB.弹吉他时,右手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同一根弦,弦的振幅,响度相同,故AB不符合题意;
CD.对于弦乐器,其发声是通过弦的振动而产生的;弦越长、越粗、越松,振动越慢,音调越低;弦越短、越细、越紧,振动越快,音调越高;所以短弦振动频率更高,发声的音调比长弦高,则短弦比长弦发声时每秒内振动次数一定更多,故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6.C
【详解】
振动产生声音.
A. 把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闹钟的铃声明显减小,不符合题意;
B. 用力吹一根细管,并将它不断剪短,声音变高,不符合题意;
C. 扬声器上的小纸屑跳起来了,符合题意;
D. 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到的轻叩桌面的声音较大,不符合题意.
7.D
【分析】
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详解】
牛的叫声与蚊子的叫声相比较而言,水牛的声带振动幅度较大,所以水牛叫声响度大;
蚊子翅膀扇动的频率比牛的声带振动频率大,所以牛的音调相比较低,蚊子的声音音调高.
故选D.
8.C
【详解】
把电视声音调小一点,是指减小声音的响度。
故选C。
9.D
【详解】
与回声无关,回声为声音传播出去后反弹回来,音色区分发声物体,音调区分声音高低,雷声大指的是声音的响度大.
【点睛】
重点区分音调与响度,响度形容声音的大小.
10.A
【详解】
“女高音”和“男高音”,这里的“高”和“低”指的是声音的音调不同;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
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11.C
【详解】
ABCD.不同人声音的音色不同,我们说小红和小兰说话声音很像,主要是小红和小兰说话声音音色相近,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2.B
【详解】
声音的三要素是:音调、响度和音色;影响声音音调的是物体振动的频率,图中只有B是通过增大振幅来改变声音响度以外,其它三个都是通过改变振动的频率来改变音调的,故应选B.
13.B
【详解】
中国古乐的五个基本音阶,每个音阶对应的频率是逐渐增大的,因为频率越高,音调越高,由此可知do、re、mi、sol、la.五音实际上是指声音的音调.故B正确.
14.C
【详解】
A. 甲实验是将发声体放在真空罩中,随着空气的抽出,声音越来越小,所以该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A错误;
B.钢尺实验可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或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音色与与频率无关,故B错误;
C. 丙实验通过音叉发声振动时弹开乒乓球的远近,体现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C正确;
D. 倒车雷达可以说明声能够传递信息,故D错误.
15.A
【详解】
A.甲、乙的振幅和频率都相同,所以音调和响度相同,故A正确符合题意;
B.甲、丙的振幅相同,但频率不同,所以响度相同,但音调不同,故B错误不符合题意;
C.乙、丁的波形不同,所以音色不同,故C错误不符合题意;
D.丙、丁的振幅不同,所以响度不同,故D错误不符合题意;
16.C
【详解】
A D.音调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是物体单位时间内震动的次数,可以非常准确的控制和模拟,故AD不符合题意;
B.响度由物体振动的振幅决定,振幅是振动时的最大振动距离,可以非常准确的控制和模拟,故B不符合题意;
C.音色由物体的材料、结构等很多因素共同决定的,不易控制和模拟,故C符合题意.
17.B
【详解】
用湿手摩擦杯口发声,若改变杯内水量,则水的振动频率会发生变化,改变的是声音的音调。
故选B。
18.A
【详解】
音调的高低是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的,振动频率快,音调高,振动频率慢,音调低;由图可知,A距离鲸鱼较近,B距离鲸鱼较远,因为A录到的有高、低音,B录到的只有低音,说明录到的是频率较低的,所以频率较低的声音在海洋中能传播较远距离,故选A。
19.A
【详解】
男中音声带的振动频率慢,但振动幅度大,所以其声音的响度大但音调低;女高音声带的振动频率快,但振动幅度小,所以其声音的音调高但响度小;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0.B
【详解】
对着狗按开关,狗好像听到巨大的噪声而躲开,而旁边的人什么也没听见,是因为发出声音的频率不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固体中最快,气体中最慢,真空不能传声,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21.C
【分析】
本题考查声音的有关知识。
【详解】
A.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隔墙有耳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不同的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响度大,而不是音调高,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22.音调 响度 音色 音色
【详解】
[1][2][3]音调、响度、音色是声音的三个特征;
[4]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大小);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所以反映声音品质特征的是音色.
23.音调频率赫兹Hz高高20Hz20000Hz次声波超声波
【解析】
【详解】
物理学中,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物理学中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即频率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的单位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频率高则音调高,频率低则音调低,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从20Hz到20000Hz;高于20000Hz的声叫做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叫做次声波。
24.超声波 声呐(或超声波雷达测速仪、B超等)、雷达、超声波探伤
【详解】
[1][2]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人们利用超声定向性强的特点,做成了声呐,用来探测海底的深度,或者探测鱼群的位置。
25.响度振幅越大振幅远近
【解析】
【详解】
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物理学中用振幅来描述振动的幅度。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响度除与振幅有关外,还跟人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26.振幅振幅远近大小减小声音分散,使声音响度更大些
【解析】
【详解】
物体振动的幅度叫振幅,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还跟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它表示声音的强弱,使用听诊器和喇叭筒的作用是减小声音分散,使声音响度更大些。
【点睛】
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远近有关,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7.材料、结构
【解析】
【详解】
不同的发声体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决定。
28.振动20~20000Hz2000020不能声
【解析】
【详解】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也停止;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超声波与次声波的定义可知,它们都不是在人耳听觉范围内的声波;通常,人们将人类能听到的声叫做声音,将声音、超声波、次声波统称为声.
【点睛】
1、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也停止;2、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据此解答.
29.每秒振动261.68511002020000
【解析】
【详解】
在物理学里,把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较频率。 钢琴中央C的频率是每秒261.6次。人发出的声音的频率大约是从每秒85次到1100次。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大约是每秒20次到20000次。
30.音色 响度
【详解】
[1] 因为不同人的声带发声结构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我们可以通过音色辨别是谁;
[2] 响度指的是声音的大小,所以妈妈要他把声音讲大些,是增大声音的响度.
31.响度 音色 音色
【详解】
[1]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鼓面振动的幅度不同,发声的响度不同。
[2]不同的乐器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即便演秦相同的乐曲,发出的音色也不相同,故可用音色来辨别。
[3]每个人发声的特点都不同,即音色不同,这样我们可以通过音色进行辨别不同人的说话,所以“声纹”记录的是主人的音色。
32.350 能
【详解】
(1)昆虫的翅膀在10s内振动了3500次,
=350Hz
(2)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350Hz在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内,所以能听到
33.音色 次
【详解】
“闻其声知其人”是每个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因为大象进行交流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其频率低于20Hz,不在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内,所以人类听不到大象之间的交流“声音”.
【点睛】
声音的特性有三个: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音色是指声音的感觉特性.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
34.音色 音调 音色
【详解】
每个人的声带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所以我们能根据音色来判断不同人的声音,这也说明音色反应了声音的品质和特征;黄英的声音很尖,这是指她唱歌时发声的音调高;音色的影响因素是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因此挑选瓷器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瓷器是否有破损.
35.音调 频率 B
【详解】
[1][2]一张卡片以相同的力从梳子的左端匀速刮向右端,听到声音不同,说明声音的音调与振动快慢也就是振动频率有关。
[3]使用图乙实验来验证该关系时,可以把钢尺紧压在桌边,伸出桌面不同长度,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钢尺,改变钢尺的振动频率来验证实验。
36.音色 空气 真空
【解析】
【详解】
[1]每个人发声的音色是不同的,模仿别人的声音是模仿别人的音色。
[2]观众的耳朵是在空气中的,现场观众欣赏听到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所以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37.水和瓶子发生了振动 越来越高 越来越低
【详解】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敲击它们时,振动的物体是水和瓶子,声音产生的原因是水和瓶子发生了振动。
[2]如图,敲击时,瓶子中盛的水越来越少,瓶子和水的质量越来越少,水柱越来越短,越容易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3]如图,若用嘴巴吹,这些声音产生的原因是空气柱振动发声,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是空气柱的长度,空气柱越长,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38.300 能
【详解】
[1]由题意可知,该昆虫翅膀的频率是
[2]人耳所能听到的频率范围为20到20000Hz,该昆虫翅膀的频率在人耳的频率范围之内,所以人类能听到该频率的声音.
39.音色 响度
【详解】
[1]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能辨别不同的人的声音是因为他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2]声音的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因此蒙住双眼的小王能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
40.振动 音调
【详解】
[1]演奏时,竹管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出声音;
[2]不同长度的竹管内空气柱长短不一样,因而空气柱振动频率也不同,所以音调也会不同。
41.响度 真空
【详解】
[1]“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从该诗句中可以知道它所表达的意思是:不要大声说话,以免惊扰了天上的神仙。所以这里的“高”指的是声音的响度;
[2]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而月宫里是真空,真空是不能传声的,所以嫦娥听不到你说话的声音。
42.二 大 大 音调
【详解】
[1][2]第二次大力拨尺时,尺面振动幅度较大,且听到钢尺发出的声音较大,说明了物体振动时,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用256Hz的音叉进行实验,重敲时音叉振幅大,发声响度大。
[4]用同样力度敲击两音叉,音叉振幅相等,响度相等;但512Hz的音叉频率高,发声的音调较高。
43.响度 振幅 拨动钢尺的力度 慢 低 钢尺振动的频率小于,不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
【详解】
(1)[1][2]此实验用语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之间的关系:让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同,拨动尺子的力度越大尺子振动幅度越大,得出的结论是: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3]探究声音的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实验时应该保持拨动钢尺的力度不变,改变该吃伸出桌面的长度,是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
[4]实验发现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慢,
[5]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
(3)[6]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部分体积增大,质量增大,越来越难振动,频率越来越小,音调越来越低.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很难振动,频率小于20,不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所以听不到声音.
44.瓶和水 空气柱 高 振幅
【详解】
(1)[1]从图1可以看到,用相同的力量敲击它们时,振动的物体是瓶和水,此时发出的声音的声源是瓶和水。
[2]若用嘴依次吹瓶口,振动的是空气柱,此时发出的声音的声源是空气柱。
[3]盛水越多,空气柱越短,空气柱振动的频率越高,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就越高。
(2)[4]锯条的振幅变大,听其响度也变大了,这说明响度与振幅有关。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