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教案 2021——2022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教案 2021——2022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11-03 10:53: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降水的变化
教学目标
1、结合相关实例了解降水的含义及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能够运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明降水变化的规律。
3、通过阅读、绘制降水柱状图,培学生读图、绘图与析图的能力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降水概念 多媒体屏幕图片展示。提问:你看到了什么?生答:下雨、雷阵雨、下雪、冰雹等。导出降水的概念。 丰富的图片激趣。引导学生从感观上了解降水的概念和形式
降水的形式 温故知新:出示多种天气符号,学生判断哪些符号属于降水?可以归纳为哪些不同的形式?成都主要的降水形式是什么? 一方面复习“天气符号”,一方面帮助学生理解降水的形式
降雨的等级 根据天气符号了解不同的降雨强度。出示不同的降雨强度的文学描述;对比更加专业和科学的降雨等级的划分,表格呈现气象部门划分的依据及具体等级标准。 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感知和科学划分,一方面帮助学生理解降雨的等级,另一方面,为了转入下一个内容
降水的测量 学生阅读P58“阅读材料”提问:测量降水的基本仪器是什么?能用自已的话说出是怎么测量的吗?降水量的单位是什么?师提出“日降水量”,学生回答“月降水量”、“年降水量”概念。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轻松引出多个概念
降水的变化 承转:常听人说“今年的雨水真多”,这个说法说明了什么?引出年降水量的变化和月降水量的变化。1、PPT出示成都的几个年降水量值(最大的,最小的和平均值)学生感知降水的年际变化,并提出“多年平均降水量”PPT出示北半球某城市一年12个月的“月降水量值,学生感知月降水量的差异,教师介绍这个种差异往往以季节呈现,引出“降水的季节变化”承转:怎样才能更直观地看出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呢?绘制“各月降水量柱状图”:学生阅读方法,教师明确注意事项后,学生绘制柱状图,教师巡视并个别辅导。全斑展示,并给予评价。阅读降水量柱状图:该地哪几个月降水多?该地哪几个月降水少?该地的年降水量大约是多少毫米?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有什么特点?学生在读图中发现问题:怎样才算“多”、“少”?怎么估计年总降水量?从月份到季节需要注意什么?(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教师介绍标准并引导学生找出答案。降水季节变化的地区差异教师继续出示不同地区的“降水量柱状图”,学生按照学到的方法阅读,并归纳出降水季节变化的类型:全年多雨型,全年少雨型,全年湿润型,夏季多雨型,冬季多雨型。 将枯燥的概念与生活结合,帮助学生理解用数据呈现的方式让学生体会降水的时间变化激发学生思考怎样进行数据和图的转换,先发散,再集中。锻炼学生绘图能力及时展示,一方面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另一方面,学生可以体验成就感。看似简单,结果暗藏困难。让学生在做中学会思考。复习并运用旧知。学生体会到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套一层的问题,但是在解决过程中却可以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降水与我们的关系 承转:不同的降水季节变化下的景观展示。除了不同的降水会使植被景观产生差异,降水的形式、降水的多少我们人类的生产生活关系都很密切。联系生活中你看到的举例说一说降水的影响及对人类降水的影响。学生按小组交流并补充。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 一方面学生感知不同的降水季节变化类下的植被景观,另一方面学生已经在感受降水的影响。锻炼学生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课堂小结反馈 利用板书进行小结,并对重点内容提问。设置练习检测学生学习情况。 课堂反馈
板书设计
降水的变化
降水
1、降水的形式
2、降雨的等级
3、降水的测量
降水的时间变化
降水的年际变化
降水的季节变化
降水量柱状图
绘制
阅读
降水季节变化的地区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