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2
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教学设计
学校名称 易县易州九年一贯制学校
课例名称 《自然灾害》 教师姓名 许禧英
学段学科 初中地理 教材版本 人教版
章节 第二章第四节 年级 八年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掌握自然灾害的含义,自然灾害的判定方法;了解我国几种常见的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的成因、分布和危害。(2)掌握自然灾害的特点,举例说出我国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取得的成就。2.过程与方法(1)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资料,加深对各种自然灾害及造成损失的了解。(2)通过资料收集,加工整理各种地理信息,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我国自然灾害情况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培养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和灾害自救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自然灾害的含义、分类;以及常见的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的成因、分布和危害。2.教学难点学会看图分析自然灾害的分布范围,总结自然灾害的特点,培养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和灾害自救能力。目标的达成。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地理知识,在原有的基础上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掌握了相关的地理分布规律与特点;学生具备了已有知识结构与经验基础。
教学方法 1.启发诱导法、读图分析法、分组教学法。2.读图分析、讨论归纳法、小组合作学习法。3.多媒体展示ppt,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任务播放易州学校举行地震演练的视频,明确学校进行地震演练的目的,引入本节课要讲的课题是自然灾害。二、知识拓展1.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任务目标。2.询问学生遇到过的自然灾害,了解一些常见的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3.播放相关的视频资料,感受2021年前三季度自然灾害的种类及危害程度。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常见的自然灾害1.含义:什么是自然灾害?2.判定:自然灾害是自然条件异常变化加上灾情才是自然灾害出示四个自然现象或事件,找同学判断是否为自然灾害。(二)我国自然灾害频发1.分别出示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的相关图片,形成原因、危害。(师生共同完成)2.根据课本56-57页的自然灾害分布图,分别明确气象灾害(图2.48)和地质灾害(图2.49)的分布地区,画表格,补充总结自然灾害的分布地区。强调小组合作学习,适时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各小组的学习讨论中,小组出代表上台展示,教师最后作适当的补充和总结。3.总结自然灾害的特点(三)防灾减灾我国是遭受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因此,我国需要大力加强防灾减灾工作。1.国家层面所做的努力2.个人层面了解避灾方法(地震、泥石流、洪涝)四、巩固提升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A. 寒潮 B. 地震 C. 洪涝 D. 车祸2.下列关于防灾减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通过灾害预报,可以阻止自然灾害的发生 B. 地震发生时,应该躲在家里不要出门 C.自然灾害发生时,采取适当方法可以有效避灾 D. 减灾防灾是大人们的事情,与我们无关3.挖山取土最有可能引发的一种自然灾害是( ) A .滑坡 B .海啸 C .泥石流 D .地震五、板书设计主要的气象灾害主要的地质灾害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分布中国主要地质灾害的分布防灾减灾避灾方法六、布置作业1.完成相应得导学案和导学测评2.抄写本节课知识点。
教学反思 1.应该创新课堂活动的方法,除小组讨论外,多设计课堂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学习积极性,寓教于乐。2.本节课对于学生的关注度不高,应该尽量的关注课堂上的每一位学生。3.多媒体的使用过程中使教学效果不是很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