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一、单选题
1.下列变化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金属冶炼 B. 雕刻印章 C. 高粱酿酒 D. 烧制陶器
2.下图所示物质用途中,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 食品充氮防腐 B. 氮气可用于坦克飞船
C. 液氮提供低温环境 D. 稀有气体用于霓虹灯
3.下列性质的比较正确的是( )
A. 沸点:液氮>液氧 B. 化学活泼性:氧气<氮气
C. 密度:空气<氧气 D. 二氧化碳的含量:吸入空气>人体呼出气体
4.2008年9月初,甘肃等地报告多例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病例,调查发现患儿多有食用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历史,专家检验发现该奶粉中含有对人体有害物质三聚氰胺(C3H6N6).下列有关三聚氰胺性质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纯白色单斜棱晶体 B. 熔点345℃ C. 微溶于水 D. 与硫酸等反应形成盐类物质
5.下列叙述中属于金属化学性质的是( )
A. 纯铁是银白色固体 B. 铝在空气中易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氧化膜 C. 钨的熔点高 D. 铜易导电
6.2008年9月11日,国家卫生部证实: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导致全国各地出现许多婴幼儿肾结石患者.下列关于三聚氰胺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在高温下能分解成氰化物和氮气 B. 密度为1.573克/厘米3 C. 能溶于热水 D. 纯白色晶体
7.下列初中常见实验操作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除去CO中CO2 B.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 排水法收集气体 D. 过滤
8.天气渐冷,火锅成为一些人的最爱,部分店家为了增加利润使用“地沟油”。医学研究表明,长期食用“地沟油”可能会引发癌症。以下都是辨别“地沟油”的简易方法,其中是利用化学性质进行辨别的是( )
A. 看油是否透明 B. 闻油是否有异味 C. 听油燃烧时是否有噼啪声 D. 降温看油是否更易凝固
9.下列是酒精在实际应用时发生的变化,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将酒精擦拭在皮肤上,一会儿消失 B. 用火柴点燃酒精灯,使其燃烧
C. 食品工业用酒精来酿制醋酸 D. 用酒精制作乙酸乙酯香料
10.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
A. 碳酸氢钠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B. 干冰用作人工降雨
C. 盐酸用于除铁锈 D. 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11.下列利用空气某成分物理性质的是( )
A. 氧气可以供给呼吸 B. 氮气可以制造化肥 C.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 稀有气体用作保护气
12.下列物质的用途只应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 干冰在舞台制雾时作制冷剂 B. 小苏打在做馒头时作发酵剂
C. 还原铁粉在月饼盒内作除氧剂 D. 生石灰在某些食品袋内作干燥剂
二、填空题
13.阅读下列文字,并回答问题:
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成气体,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酒精易燃烧,常作酒精灯或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一边气化,一边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1)酒精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
(2)酒精的化学性质有________;
(3)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有________;
(4)酒精发生的化学变化有________.
14.阅读下列信息:铝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具有金属光泽,质地较软,很容易制成薄片;铝的密度较小(2.7 g/cm3),有良好的导电性和传热性;铝在空气中容易与氧气作用,生成致密的保护层——氧化铝;铝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根据上述信息,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铝的物理性质有 1 ;
(2).铝的化学性质有 1 。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B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金属冶炼是利用还原剂与金属矿物反应,还原出金属,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
B、雕刻印章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正确;
C、高粱酿酒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
D、烧制陶器是物质与氧气发生了剧烈的氧化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
故选B.
2.【答案】 A
【解析】【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食品充氮防腐是利用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A正确;
B、氮气可用于坦克飞船,是利用氮气提高飞船行驶的稳定性和舒适性,属于物理性质,故B错;
C、液氮提供低温环境,是由于液氮的温度低气化吸热,没有新物质生成,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C错;
D、稀有气体制成霓虹灯,是利用稀有气体充入灯泡中能发出有色的光,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D错.
故选:A.
3.【答案】 C
【解析】【分析】A、根据液氧和液氮的沸点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氧气和氮气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空气和氧气的密度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吸入空气与人体呼出气体的成分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液氮的沸点是﹣196℃,液氧的沸点是﹣183℃,液氮的沸点低于液氧的沸点,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化学活泼性:氧气>氮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C、空气的密度为1.293g/L,氧气的密度为1.429g/L,空气的密度小于氧气的密度,故选项说法正确.
D、人体吸入通过呼吸作用消耗了空气中的氧气,生成了二氧化碳,则二氧化碳的含量:吸入空气<人体呼出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4.【答案】 D
【解析】【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解答】解:
A、物质的颜色、状态等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物质的熔点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物质的水溶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三聚氰胺能和硫酸等反应形成盐类物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故选D.
5.【答案】 B
【解析】【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等.纯铁是银白色固体,颜色、状态属于物理性质;铝在空气中易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氧化膜,属于铝的化学性质;钨的熔点高,熔点属于物理性质;铜易导电,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
【解答】解:A、纯铁是银白色固体,颜色、状态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铝在空气中易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氧化膜,属于铝的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C、钨的熔点高,熔点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铜易导电,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B
6.【答案】 A
【解析】【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等.在高温下能分解成氰化物和氮气,说明三聚氰胺高温下易分解,属于化学性质.
【解答】解:A、在高温下能分解成氰化物和氮气,说明三聚氰胺高温下易分解,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B、密度为1.573克/厘米3 , 密度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能溶于热水,溶解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纯白色晶体,颜色、状态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A.
7.【答案】 A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属于化学变化.
B、检查装置气密性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排水法收集气体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过滤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A.
8.【答案】 C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性质的定义来解题;化学性质就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解答】A、B、C分明描述的是颜色、气味、熔点,这些都属于物理性质,故都不符合题意;C、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故选C。
9.【答案】 A
【解析】【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A. 将酒精擦拭在皮肤上,一会儿消失,这是酒精挥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 用火柴点燃酒精灯,使其燃烧,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 食品工业用酒精来酿制醋酸,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 用酒精制作乙酸乙酯香料,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A
10.【答案】 B
【解析】【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等.
【解答】解:A、碳酸氢钠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利用的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B、干冰用作人工降雨利用干冰升华吸热,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
C、盐酸用于除铁锈利用盐酸的酸性,属于盐酸的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D、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是利用熟石灰的碱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1.【答案】 C
【解析】【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
【解答】解:A、氧气可以供给呼吸,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B、氮气可以制造化肥,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升华吸热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
D、稀有气体用作保护气,是利用了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2.【答案】 A
【解析】【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A、干冰在舞台制雾时作制冷剂,是利用了干冰升华时吸热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
B、小苏打在做馒头时作发酵剂,是利用了小苏打能与发酵产生的酸反应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C、还原铁粉在月饼盒内作除氧剂,是利用了铁能与氧气、水分反应生成铁锈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D、生石灰在某些食品袋内作干燥剂,是利用了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A
二、填空题
13.【答案】 (1)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成气体,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2)易燃烧
(3)酒精在灯芯上气化
(4)酒精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解析】【解答】(1)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挥发性、水溶性、溶解能力等方面的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故填: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并能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2)酒精容易燃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故填:易燃烧.(3)酒精汽化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填:汽化.(4)酒精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故填:酒精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1)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成气体,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2)易燃烧 (3)酒精在灯芯上气化 (4)酒精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分析】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14.【答案】 (1)白色、质地较软、密度较小、导电性和传热性
(2)容易与氧气作用;铝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
【解析】【解答】铝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具有金属光泽、质地较软、铝的密度较小、有良好的导电性和传热性都属于物理性质描述;铝在空气中容易与氧气作用、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属于化学性质的描述。
【分析】本题考查物质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