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江南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科学开学测试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杭州江南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科学开学测试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10-28 18:31:57

文档简介

浙江省杭州江南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科学开学测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一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19九下·杭州开学考)镆(Mc)是115号元素,该元素名称与2017年5月9日正式发布,镆有多种同位素原子,如Mc-288和Mc-287等,下列关于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Mc-288中含有115个中子
B.Mc-288和Mc-287最大的不同是质子数不同
C.Mc-287中含有115个电子
D.镆原子如果失去1个电子则可以变成另一种元素
2.(2019九下·杭州开学考)钙(CaH2)是一种重要的制氢剂,与水发生反应:CaH2+2H2O═Ca(OH)2+2H2↑,在以上反应的化合物中,氢元素的化合价很独特的是(  )
A.CaH2 B.H2O C.Ca(OH)2 D.H2
3.(2018·金华模拟)分析图①~④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①表示血液流经肺泡时氧气含量变化
B.图②表示菜豆种子萌发及幼苗长成植物体过程中,有机物含量的变化
C.图③B 点显示此时某绿色植物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D.图④曲线 A→B 段表示肺完成一次呼气过程
4.(2019九下·杭州开学考)以下小肠结构和特点中,有利于进行化学性消化的是(  )
①人的小肠很长,长约5-6米
②小肠内表面有环形皱襞,皱襞表面有小肠绒毛,内表面积可达200平方米
③小肠内壁毛细血管多,小肠绒毛内毛细血管仅有单层上皮细胞组成
④消化道中,小肠含消化液最多,肠腺,胆汁,胰液都会流入小肠
A.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2019九下·杭州开学考)甲、乙两只普通照明灯泡的铭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灯均正常发光时,乙灯消耗的电能较多
B.两灯均正常发光时,甲灯的电阻小于乙灯的电阻
C.两灯串联在220V的电路中,甲灯比乙灯亮
D.将乙灯接入110V的电路中,它的实际功率为50W
6.(2019九下·杭州开学考)中学生物实验室使用的普通光学显微镜,是观察微观世界的重要工具。以下关于使用显微镜的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普通光学显微镜能用于观察番茄果肉细胞
B.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看到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C.制作血涂片时无需滴加生理盐水
D.可以在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红细胞中的细胞核
7.(2019九下·杭州开学考)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请你判断下面描述不符合这种观点的选项(  )
A.动脉比静脉的管壁厚,管腔大,适合把血液从心脏送往全身各处
B.动脉,静脉中都有静脉瓣,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
C.肺有大量的肺泡,增加了肺泡与血液间气体交换的表面积
D.毛细血管管壁只有一层上皮细胞,血流速度非常慢,适合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
8.(2015·浦江模拟)已知甲、乙、丙、丁四人的ABO血型各不一样,将上述四人的血分别滴入B型血的血清中,结果只有丙、丁的红细胞会发生凝集,又知在紧急情况下,丙只能接受少量乙的血.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丙和丁红细胞上都有B凝集原
B.丙的血滴入乙的血清中不会发生凝集
C.乙的血滴入丙的血清中会发生凝集
D.甲的血清中只有抗A凝集素
9.(2019九下·杭州开学考)图的四种情景中,所使用的杠杆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A. 撬棒 B. 羊角锤
C. 核桃夹 D. 食品夹
10.(2017九上·慈溪月考)向烧杯中逐滴加入x溶液至过量(图甲),生成沉淀或气体的质量与加入x溶液的质量关系符合图乙的是 (  )

  烧杯中的物质 x溶液
A 稀盐酸和硫酸铜溶液 烧碱溶液
B 稀硫酸和稀盐酸 氯化钡溶液
C 镁铝合金 稀盐酸
D 氯化钠和碳酸氢钠溶液 稀盐酸
A.A B.B C.C D.D
11.(2019九下·杭州开学考)航模小组的某位同学在操场上利用如图所示的电动遥控飞机进行训练,他操作遥控器,使重为3N的飞机从水平地面由静止开始竖直上升,飞机先后经历加速、匀速、减速三个阶段,然后悬停在距离地面10m的高度处。飞机竖直上升的总时间为12s匀速上升阶段的速度为1m/s.假设飞机在空中的受力情况可以简化为仅受重力和竖直向上的升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离开地面的过程中飞机对地面的压力先增大后减小
B.在上升的阶段受到的升力大于重力
C.在上升阶段飞机的功率为2.5W
D.在悬停阶段飞机升力的功率为3W
12.(2019九下·杭州开学考)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B.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
C.内能少的物体也可能将能量传给内能多的物体
D.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
13.(2019九下·杭州开学考)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中,并溶液透明的是(  )
A.H+、K+、HCO3-、Cl- B.Ag+、K+、NO3-、Cl-
C.K+、Cu2+、Cl 、H+ D.H+、K+、NO3-、OH-
14.(2019九下·杭州开学考)灯泡L上标有“6V6W”字样,测得该灯泡的电流随电压变化关系如图(甲)所示。现把灯泡L接入如图(乙)所示的电路中,若电路电压为10V不变,电流表的量程为“0 0.6A”,电压表的量程为“0 15V”。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灯泡L正常发光时,电压表的示数为6V
B.当电流表示数为0.4A时,电压表的示数为8V
C.灯泡L的电阻值随电压表的示数的增大而增大
D.为了保证电路安全,整个电路消耗的最大功率为6W
15.(2019九下·杭州开学考)随着人类发射的探测器登陆火星,人们对火星有了更深的了解,如下表是地球和火星的部分信息。可知:(  )
  与太阳的平均距离(108千米) 赤道半径(千米) 公转周期 自转周期 质量(地球为1) 体积(地球为1)
地 球 1.496 6378 1年 23时56分4秒 1 1
火 星 2.279 3395 1.9年 24时37分 0.11 0.15
A.火星的平均密度比地球大
B.火星的地表温度比地球高
C.人类的探测器已经可以离开地月系
D.火星绕日公转的方向与地球不同
16.(2019九下·杭州开学考)下列观点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煤燃烧后剩余残渣的质量减轻了
B.一定条件下,SO2和O2生成SO3,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C.8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8g水
D.某有机物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CO2和H2O,则该有机物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
17.(2019九下·杭州开学考)如图甲所示,将一电源和一未知电阻Rx串联后置于箱内,只将A.B两个接线柱留在外面。为了测出Rx和电源电压的值,在箱外接入一段电路加以测试,其中Ro为阻值已知的定值电阻,设电源电压不变,图乙设计中能达到目的只有(  )
A.①③ B.①③④ C.①④ D.②③④
18.(2019九下·杭州开学考)利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装置提升同样重的物体,若提升的高度相同,则两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甲与η乙以及绳子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甲与S乙间关系为(  )
A.η甲>η乙,S甲>S乙 B.η甲<η乙,S甲C.η甲=η乙,S甲=S乙 D.η甲>η乙,S甲=S乙
19.(2019九下·杭州开学考)某同学欲测定Na2CO 和NaCl固体混合物中Na2CO 的质量分数,分别取ag样品,按下列方案进行实验,合理的是 (  )
A.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用排水法收集到 VmL气体
B.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称量反应后的溶液,质量为 m1g
C.与足量Ca(OH)2溶液充分反应,将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得到m2g固体
D.与足量浓盐酸充分反应,逸出的气体用NaOH固体充分吸收,固体质量增加m3g
20.(2019九下·杭州开学考)某铜粉中混有少量铁粉,要将混合物中的铁粉除去,最好的实验方案是 (  )
A.混合物中足量稀硫酸,搅拌 、过滤、洗涤,在空气中加热干燥
B.混合物中足量硫酸铜溶液,搅拌 、过滤、洗涤,隔绝空气干燥
C.混合物中足量硫酸锌溶液,搅拌 、过滤、洗涤,隔绝空气干燥
D.混合物先在空气中加强热 ,冷却后加入稀盐酸,搅拌、 过滤、洗涤、隔绝空气干燥
二、填空题(总6题,共26分)
21.(2019九下·杭州开学考)根据下列图文回答下列问题:
(1)不锈钢是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C60是制作某种锂电池的原料,电池的能量转化形式是由   转化为电能。
22.(2019九下·杭州开学考)“ALS冰桶挑战赛”是让更多的人知道被称为渐冻人的罕见疾病而发起的一项公益活动,活动要求参与者在网络上发布自己被冰水浇遍全身的视频内容,然后该参与者便可以要求其他人来参与这一活动.
(1)当人被冰水浇遍全身时,会出现一些生理效应来维持体温,请写出其中一种生理效应   ,此反应的效应器为   ;
(2)渐冻人是肌萎缩侧索硬化的俗称,有20%的病例是由于基因和DNA变化而引起的,生理学中这类病例属于   病.
23.(2019九下·杭州开学考)CO2的转化和利用是一个热门的研究课题。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2016年我国科研人员研制出一种“可呼吸CO2”的电池,放电时该电池“吸收CO2”,充电时该电池“放出CO2”。放电时,金属钠和CO2发生置换反应生成一种非金属单质和一种常见的盐,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2018年5月,某杂志介绍了我国的项研究成果:在一种新催化剂作用下可实现二氧化碳高效转化为甲醇,相关反应如图所示,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之比为   。
24.(2019九下·杭州开学考)某地渔民打捞了一只长有两对腹鳍的海豚,这只海豚除正常的一对前鳍,在靠近尾部的地方还有两个鳍。专家认为,现代鲸豚类均为二次入海进化来,长有两对腹鳍是一种返祖现象,是由于控制性状的   发生变异引起,海豚和海洋里的其他所有生物构成一个   。
25.(2019九下·杭州开学考)如图所示,一个静止小球从A点沿粗糙程度相同的轨道下滑,经B点到达C点。从A点到达C点的过程中,小球的动能   ,小球的重力势能   ,小球的机械能   .(选填序号)
①保持不变;②一直减小;③先增大后减小;④一直增大;⑤先减小后增大。
26.(2019九下·杭州开学考)如图所示,工人用小车沿斜面把质量m=100kg的物品运送到高处,已知斜面长L=3m,斜面高h=1.5m,工人沿斜面推车的推力F=600N,用时20s,则:工人推车的功率是   W,该斜面的机械效率是   .
三、实验、简答题(总7小题,共50分)
27.(2019九下·杭州开学考)某不纯的烧碱样品中含有Na2CO33.8%、Na2O5.8%、NaOH90.4%。取Mg克样品,溶于质量分数18.25%盐酸溶液100g中,并用30%的NaOH溶液来中和剩余的盐酸至中性.把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有   (用化学式表示),把反应后的溶液蒸干后可得到固体质量是   克。
28.(2019九下·杭州开学考)为研究酶的有关特性,取两支洁净的试管并编号为A、B,各注入2mL体积分数为3%的H2O2溶液;再向A管滴入2滴3.5%FeCl3溶液,向B管滴入2滴质量分数为20%的新鲜肝脏研磨液;堵住管口,轻轻振荡;用带火星的卫生香检验;观察并记录结果.
(1)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探究酶的    性 ;
(2)如果两支试管的现象均不明显,从实验材料分析,原因可能是   ;
(3)过氧化氢酶能催化H2O2的分解,产生的O2能使溶于水的无色焦性没食子酸氧化生成橙红色沉淀.为了鉴定马铃薯块茎是否含有过氧化氢酶,设计了如下实验,参照如图所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3号试管内加入的物质是   ;
②本实验设计2号试管作为对照组的具体目的是    ;
③实验结果是2号试管未产生颜色反应,则能出现橙红色沉淀的是第   号试管;
29.(2019九下·杭州开学考)过氧化钙晶体(CaO2 8H2O)较稳定,呈白色,微溶于水,广泛应用于环境杀菌、消毒.以贝壳为原料制备CaO2流程如下:
(1)将过氧化钙晶体与溶液分离的操作是     。
(2)反应Y需控制温度在0℃,可将反应容器放在   中,该反应是化合反应,反应产物是CaO2 8H2O,请写出化学方程式    .获得的过氧化钙晶体中常含有Ca(OH)2杂质,原因是   。
(3)过氧化钙晶体(CaO2 8H2O)中H、O元素的质量比为   。
30.(2019九下·杭州开学考)小明在探究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后,想进一步探究影响通电直导线周围磁场强弱的因素。经老师指导及查阅资料知,磁场的强弱可用物理量“B”来表示(单位为“T”),其大小与直导线中的电流I、测试点到直导线的距离r有关。小明通过实验所测得的两组实验数据如下。
表一:当测试点到直导线的距离r=0.02m时,磁场的强弱B与电流I的实验数据
I/A 2.5 5 10 20
B/T 2.5×10-5 5×10-5 1.0×10-5 20×10-5
(1)分析表中的实验数据,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答:    。
表二:当直导线中的电流I=5A时,磁场的强弱B与距离r的实验数据
r/m 0.02 0.04 0.06 0.08
B/T 5×10-5 2.5×10-5 1.67×10-5 1.25×10-5
(2)分析表二中的实验数据,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答:    。
(3)根据上述实验数据,当我们如果实验中小磁针偏转不明显,请提供一条改进的建议:   。
31.(2019九下·杭州开学考)为了测定额定电压为“2.5V”小灯泡的电功率,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实验中各元件完好,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1)连接电路过程中开关应   。请你在图乙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帮小启同学将电路连接完整。
(2)小明同学闭合开关后,发现小灯泡不亮,但电流表、电压表均有示数,接下来他首先应进行的最合理操作是 。
A.检查电路是否断路
B.更换小灯泡
C.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
(3)为了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    V时,此时如图丙所示电流表的示数    A,该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
(4)实验过程中,有些小组的小灯泡先由暗变亮,然后发出耀眼的光后被烧坏。为了避免灯丝烧断,请提出在调节滑动变阻器的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
32.(2019九下·杭州开学考)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如图装置探究温度对CO还原Fe2O3的影响(固定装置略).
查阅资料:CO2+Zn CO+ZnO;FeCl3溶液遇KSCN溶液变红.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的作用是   .
(2)小江按如图装置进行对比实验,甲组用酒精灯、乙组用酒精喷灯对装置D进行加热,其产物均为黑色粉末(纯净物).两组分别用产物进行以下实验:
步骤 操作 甲组现象 乙组现象
1 取黑色粉末加入盐酸 溶解,无气泡,溶液呈浅黄绿色(含两种金属 离子) 溶解,有气泡,溶液呈浅绿色
2 取步骤l所得溶液,滴加KSCN溶液 变红 无现象
则乙组得到的黑色粉末是   .
(3)从安全考虑,本实验应在装置   之间添加装置E防止倒吸.(填字母编号)
(4)该对比实验结果表明CO的还原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   (填“增强”或“减弱”).
33.(2019九下·杭州开学考)小江在学习中非常重视理论联系实践,他根据图一植物生理作用的示意图,设计了用玉米幼苗作为实验材料的图二实验装置进行探究活动。装置中隔板与无色透明钟罩之间以及隔板中央小孔与玉米茎之间都用凡士林密封,钟罩内放一盛有某种液体的小烧杯。
(1)如果图一表示植物的呼吸作用,该同学想研究气体②,那么应对图二装置做的处理是   。
(2)若图二小烧杯中是氢氧化钠溶液,则要探究的是图一中植物的光合作用所表示的   箭头(填序号),最好设计对照实验,设计时,将类似于图二的实验装置作何修改    。若要探究图一中的②有没有水蒸气,图二该装置需改变的是   。
(3)图二培养液中,除了玉米苗所需的水分之外,还应加入一定种类和数量的   。
四、分析、计算题(总4小题,共24分)
34.(2019九下·杭州开学考)装修房子时需要将装修材料搬运到4楼,由于楼道太窄不方便搬运,采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把材料运上楼。
(1)请画出滑轮组的绕线示意图.
(2)若一次搬运的材料重765牛,不计滑轮重和摩擦,则拉力需要多大?
(3)如果滑轮组实际的机械效率是75%,则实际需要的拉力是多大
35.(2019九下·杭州开学考)小南家用的电能表及上月月初、月末的两次读数如图甲、乙所示求:
(1)小南家在上月用电多少kW·h
(2)小南家接有“220V 200W”电视机一台,“220V 100W”电热水器一台,“220V,800W”电饭煲一个,问最多还能接“220V,40W”的电灯多少盏
(3)小南将家中其他的用电器关闭,只让电热水器正常工作30min,问该电能表的转盘应转多少周
36.(2019九下·杭州开学考)如图所示,一均匀薄板OA的长为L质量为m,可绕O端在竖直平面内无摩擦转动,板正中间放一质量为m,的小球固定不动,一根细绳(质量不计)跨过滑轮(绳与滑轮摩擦不计),一端系于A点,另一端系在m,上,调整滑轮高度和绳子长度,使OA平衡时,板始终水平,且绳左端始终竖直,则绳子右端与水平方向成θ角。
(1)在答题纸上画出θ=30°时绳子拉力F的力臂1,并计算力臂的大小。
(2)推导绳子拉力F与角度θ的关系式。(提示:g为定值,最后结果用题中字母表示)
37.(2019九下·杭州开学考)将36.5克CaCl2和NaCl的混合物放入236克水中使其完全溶解,再加入132.5克洛质量分数为20%的Na2CO3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计算:
(1)生成CaCO3沉淀的质量是多少克
(2)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及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分析。
【解答】A、 Mc-288中含有288-115=173个中子 ,不符合题意;
B、 Mc-288和Mc-287最大的不同是中子数不同 ,不符合题意;
C、 Mc-287中质子数=电子数=115 ,符合题意;
D、 镆原子如果失去1个电子则可以变成镆离子,元素种类不变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答案】A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氢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1价,在单质中化合物是0分析。
【解答】氢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1价,在单质中化合物是0。
钙元素显+2价,设CaH2中氢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2)+2x=0,则x=-1价。水中氢元素显+1价,氢氧化钙中氢元素显+1价,氢气中氢元素化合价是0。
故选A。
3.【答案】A
【知识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种子的萌发
【解析】【分析】气体交换也称为呼吸,是指人和高等动物的机体同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主要为氧和二氧化碳)交换的整个过程。气体交换属于物质交换。在人和高等动物有内呼吸与外呼吸之分。前者指组织细胞与体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后者指血液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水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CO2)和水(H2O)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的过程。
【解答】A、血液流经肺泡时,会进行气体交换,结果是血液中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降低;故A正确;
B、菜豆种子萌发及幼苗长成植物体过程中,种子内有机物被呼吸作用消耗用于种子萌发所需,而等到叶子长出来之后进行光合作用,有机物才会增加;故B错误;
C、在B点时,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且呼吸作用是时时刻刻在进行的;故C错误;
D、曲线 A→B 段,肺内气压先降低再升高,而气压降低时是吸气;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4.【答案】D
【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小肠的结构和特点。
【解答】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小肠很长,约5-6米,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使小肠的消化吸收面积大大增加。小肠绒毛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也很薄也只有一层上皮细胞组成.这些结构特点有利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而不是消化营养物质。小肠内有肠腺,分泌的肠液,胰腺分泌的胰液及肝脏分泌的胆汁都进入小肠,肠液和胰液含有多种消化酶,能消化多种食物。小肠小肠内壁毛细血管多,小肠绒毛内毛细血管仅有单层上皮细胞组成并不是有利于消化而是有利于吸收,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5.【答案】C
【知识点】电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W=Pt判断;
(2)根据公式判断;
(3)灯泡的亮度由它的实际功率决定,根据公式P=I2R比较两盏灯的实际功率大小;
(4)首先根据计算出乙灯泡的电阻,再根据计算出它的实际功率。
【解答】A.两灯均正常发光时,乙的电功率大,因为不知道发光时间是否相同,所以不能比较两灯消耗的电能的多少,故A错误;
B.两灯均正常发光时,额定电压相同都等于220V,则灯丝电阻,那么甲灯电阻大于于乙灯的电阻,故B错误;
C.由 知道,甲灯的电阻大于乙灯的电阻。当两灯串联时,通过的电流相等,根据P=I2R可知,甲灯的实际功率比乙灯的大,因此当两灯串联接在220V电路中,甲灯比乙灯亮,故C正确;
D.乙灯的电阻;
将乙灯接在110V的电路中,
乙的实际功率为: ,故D错误。
故选C。
6.【答案】D
【知识点】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显微镜是把人眼所不能分辨的微小物体放大成像,是用来观察生物切片、生物细胞、细菌以及活体组织培养、流质沉淀等的观察和研究,同时可以观察其他透明或者半透明物体以及粉末、细小颗粒等物体。
【解答】A、普通光学显微镜能用于观察番茄果肉细胞,A不符合题意;
B、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看到人的口腔上皮细胞,B不符合题意;
C、制作血涂片时无需加生理盐水就可以,C不符合题意;
D、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所以看不到,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7.【答案】B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心脏和血管
【解析】【分析】人体血管分为三种: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动脉的功能是把心脏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静脉的功能是把全身各处的血液送回心脏,毛细血管数量大,分布广,血管的内径小,仅有8--10微米,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流速度最慢。
【解答】A、动脉的管壁厚,弹性大,适合把心脏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A不符合题意;
B、左心室和主动脉间有动脉瓣,主静脉中有静脉瓣这些都是防止血液倒流的,B符合题意;
C、肺泡细胞有利于血液和肺部的气体交换,C不符合题意;
D、毛细血管数量大,分布广,血管的内径小,仅有8--10微米,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适合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8.【答案】D
【知识点】血型与输血
【解析】【分析】将上述四人的血分别滴入B型血的血清中,B型血的血清中含有抗A凝集素,结果只有丙、丁的红细胞会发生凝集”可知丙、丁属于A型或AB型,“丙只能接受少量乙的血”可以确定乙为O型血,丙为A型血,丁就为AB型血,甲为B型血.据此解答.
【解答】解:A.丙是A型血,丁是AB型血,他们的红细胞上都有A凝集原,A错误;
B.丙的血滴入乙的血清中,乙为O型血,血清中两种凝集素都有,所以会发生凝集,B错误;
C.乙的血细胞上没有凝集原和丙血清中抗B凝集素不会发生凝集,C错误;
D.甲是B型血,甲的血清中只有抗A凝集素,D正确.
故选:D
9.【答案】D
【知识点】杠杆的平衡条件
【解析】【分析】比较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从而确定杠杆的分类。
【解答】A.撬棒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故A不合题意;
B.羊角锤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故B不合题意;
C.核桃夹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故C不合题意;
D.食品夹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0.【答案】A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酸碱盐间的反应先后顺序及现象分析。
【解答】A、 稀盐酸和硫酸铜溶液中加入烧碱时,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然后再与硫酸铜反应,所以沉淀要在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一定时间后才发生,符合题意;
B、稀硫酸与稀盐酸中加入氯化钡溶液,一加入就会产生白色沉淀,不符合题意;
C、镁和铝加入稀盐酸后,立即就会产生气体,不符合题意;
D、氯化钠不与稀盐酸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1.【答案】C
【知识点】力与运动的关系;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解答】 A.在地面上静止时,由二力平衡和相互作用力可知,飞机对地面的压力最大等于飞机的重力;所以,在离开地面的过程中,飞机对地面的压力越来越小,最后为零,A错误;B.飞机上升加速时升力大于重力、匀速时升力等于重力、减速时升力小于重力,B错误;C.在上升阶段飞机的功率为P=W/t=Gh/t=3N ×10m /12s =2.5W ,C正确;D.在悬停阶段飞机升力不做功,功率为零,D错误;
故选C
【分析】根据飞机运动情况分析受力情况,若飞机处于静止状态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受平衡力作用,若飞机加速或者减速,飞机所受的不是平衡力。
12.【答案】C
【知识点】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温度、内能和热量的关系分析判断。
【解答】A.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温度、质量和状态都有关,因此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故A错误;
B.热量是一过程量,描述它的术语是“吸收”和“放出”,不能用含有,故B错误;
C.能量是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则内能少但是温度高的物体也能将能量传给内能多但温度低的物体,故C正确;
D.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也可能改变,例如冰熔化成水时不断吸热,温度不变但内能增大,故D错误。
故选C.
13.【答案】B
【知识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解析】【分析】共存问题即为各物质是否能发生反应,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共存,不能发生反应则能共存。解题的关键是复分解反应条件的掌握,若各物质或离子交换成分后生成物中有气体或沉淀或水生成,则能反应,即不能共存。
【解答】A、氢离子与碳酸氢根离子会反应,不符合题意;
B、所给各离子相互间不反应,可以大量共存,符合题意;
C、铜离子溶液呈蓝色,不符合题意;
D、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会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答案】D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乙图可知,灯泡与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变阻器R的电压,电流表测总电流。
(1)根据条件确定灯泡的额定电压UL,然后根据UR=U UL计算出电压表的示数;
(2)根据甲图确定电流为0.4A时灯泡的电压值UL',然后根据UR'=U UL'计算此时电压表的示数;
(3)根据灯泡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规律判断;
(4)根据甲图确定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然后与电流表的量程比较,从而确定电路的最大电流,最后根据P=UI计算电路的最大功率。
【解答】A.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压UL=6V,
灯泡L正常发光时,电压表的示数:=10V 6V=4V,故A错误;
B.由图象可知,当I=0.4A时,UL=1V,
则电压表的示数UR'=U UL'=10V 1V=9V,故B错误;
C.灯泡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即灯泡两端的电压越大时,实际功率越大,温度越高,电阻越大;
因电压表的示数越大时,灯泡两端的电压越小,
所以灯泡的电阻随两端的电压增大而减小,故C错误;
D.由图象可知,当灯泡正常发光(UL=6V)时,电路中的电流为1A>0.6A,
∴电路中的最大电流I=0.6A,
电路消耗的最大电功率Pmax=UImax=10V×0.6A=6W,故D正确。
故选D.
15.【答案】C
【知识点】太阳系的组成
【解析】【分析】火星在太阳系中距离太阳按由近及远的顺序是第4颗行星;一般而言,行星距离太阳越远,其公转周期就越长。
【解答】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火星的平均密度比地球小,并不能从表中信息获知火星的地表温度比地球高,火星绕日公转的方向为与地球相同,人类发射的探测器是从地球上到达火星表面的,地球属于地月系,表明人造天体已经能够离开地月系,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6.【答案】A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有气体参与的化学变化,不能忽略气体的质量。
【解答】A、煤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等气体,因此剩余残渣的质量减轻了,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符合题意;
B、二氧化硫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SO2+O2=2SO3 ,反应后分子总数减少,不符合题意;
C、8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的质量大于8g,不符合题意;
D、某有机物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CO2和H2O,则该有机物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是否含有氧元素则无法确定,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7.【答案】B
【知识点】伏安法测电阻的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分析各个连接方式中电路的串并联关系以及电表测量的物理量,结合欧姆定律判断是否能够测量出Rx的值即可。
【解答】①当开关断开时,电阻R0与Rx串联,测出此时的电流I1,开关闭合时,电阻R0被短路,电路中只有Rx,测出此时的电流为I2,则:
I1(R0+Rx)=I2Rx,可解得Rx的值,根据U=I2Rx可求得电源电压,故①符合题意;
②开关断开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均为零,开关闭合时,读出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只能得知R0两端的电压和电路中的电流,无法得知电源电压和Rx的值,故②不合题意;
③开关断开时,电压表相当于串联在电路中,读出此时的示数U1,此时示数等于电源电压;
将开关闭合,此时R0与Rx串联,读出电压表的示数U2,可根据计算出电路中的电流,Rx两端的电压Ux=U1 U2,则可根据计算出待测电阻Rx的值,故③符合题意;
④开关断开时,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示数等于电源电压;
开关闭合时,R0被短路,读出电流表的示数,根据R=UI计算出Rx的值,故④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可知①③④能达到目的。
故选B。
18.【答案】D
【知识点】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机械效率的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确定承担重物的绳子段数n,然后根据s=nh比较自由端绳子移动的距离大小;
(2)首先根据W有=Gh比较有用功的大小,再根据W额=G动h比较额外功的大小,最后根据比较机械效率的大小。
【解答】(1)读图可知,甲滑轮组承担物体重力的绳子为3段,所以s甲=3h;乙滑轮组承担物重的绳子的段数为4段,所以s乙=4h,故S甲(2)把相同的重物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做的有用功相同,乙图中动滑轮多,所以做的额外功多,即总功多,根据机械效率的公式 可知,甲的机械效率高于乙的机械效率,即η甲>η乙。
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9.【答案】C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的能溶于水的性质分析;
B、根据溶液反应时参加反应的物质是溶质分析;
C、根据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分析;
D、根据浓盐酸的挥发性分析。
【解答】A.由于二氧化碳是能溶于水的物质,通过排水法收集得到的二氧化碳的体积小于实际生成的二氧化碳的体积,故A不合理;
B.要依据剩余溶液的质量进行计算,还必须知道参加反应的稀盐酸的质量,否则无法计算,故B不合理;
C.与足量Ca(OH)2溶液充分反应,将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得到m2g固体,此固体的质量即是生成的碳酸钙的质量,根据碳酸钙可以求算碳酸钠的质量,进而求算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故C合理;
D.使用浓盐酸反应,由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而当使用氢氧化钠进行吸收时,二氧化碳也会与氢氧化钠反应,故根据固体质量增加无法计算碳酸钠的含量,故D不合理;
故选C。
20.【答案】A
【知识点】物质除杂或净化
【解析】【分析】根据除杂原则分析,除杂时要将杂质进行反应,且不能引入新杂质。
【解答】A、混合物加足量稀硫酸,铁能与盐酸反应,而铜不能反应,搅拌 、过滤、洗涤,在空气中加热干燥 ,可除去杂质,符合题意;
B、 混合物中足量硫酸铜溶液,生成的铜会覆盖在铁表面,除杂效果不如加酸好,不符合题意;
C、铁与硫酸锌不反应,混合物中足量硫酸锌溶液,不能除去杂质 ,不符合题意;
D、 混合物先在空气中加强热 ,铜和铁都会与氧气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冷却后加入稀盐酸,金属氧化物都会发生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1.【答案】(1)混合物
(2)化学能
【知识点】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定律;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根据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分析;
(2)根据电池使用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分析。
【解答】(1)不锈钢是铁与碳等物质形成的合金,属于混合物;
(2)电池工作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故答案为:(1)混合物;(2)化学能。
22.【答案】(1)通过物理方式调节体温;立毛肌
(2)遗传病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遗传和变异现象
【解析】【分析】(1)从体温调节的角度解答。
(2)遗传病是指完全或部分由遗传因素决定的疾病,常为先天性的,也可后天发病。
【解答】(1)人体为了应对寒冷的环境,机体分泌量明显增加的两种激素是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二者通过共同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来帮助机体抵御寒冷;机体还可以通过物理方式调节体温,如引起皮肤立毛肌收缩。
(2)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包括染色体畸变以及在染色体水平上看不见的基因突变)而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
故答案为:(1)通过物理方式调节体温;立方肌(2)遗传病
23.【答案】(1)4Na+3CO2=2Na2CO3+C
(2)1:3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分析】(1)根据钠和CO2反应生成碳和碳酸钠分析;
(2)根据微观图示写出反应方程式,利用方程式确定分子个数比分析。
【解答】(1)由题意可知,金属钠和CO2发生置换反应生成一种非金属单质和一种常见的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非金属单质是碳,一种常见的盐应是碳酸钠,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Na+3CO2=2Na2CO3+C;
(2)由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二氧化碳和氢气,生成物是甲醇和水,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3H2 CH3OH+H2O,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之比即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分子个数应是1:3。
故答案为:(1) 4Na+3CO2=2Na2CO3+C ;(2)1:3.
24.【答案】基因;群落
【知识点】群落的物种组成;遗传物质的传递
【解析】【分析】(1)变异包括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的,能够遗传给下一代;不能遗传的变异是由环境的引起的,遗传物质并没有发生变化,因此这种变异不能遗传给下一代。
(2)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空间内上的分布各物种的种群集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各个物种的种群,共同组成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
【解答】长有两对腹鳍的海豚的性状受基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发生了变异,才出现了长有两对腹鳍的身体变化的海豚。海豚和海洋里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了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各个物种的种群,因此属于一个群落。
故答案为:基因;群落
25.【答案】③;⑤;②
【知识点】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
【解析】【分析】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重力势能与质量和高度有关,而机械能等于动能与重力势能之和。注意运动过程中克服摩擦,会有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据此分析机械能的变化。
【解答】小球从A运动到B的过程中,质量不变、速度增大,动能增大;高度降低,重力势能减小;
小球从B运动到C的过程中,质量不变、速度减小,动能减小;高度增大,重力势能增大;
所以从A点到达C点的过程中,小球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故选③;小球的重力势能先减小后增大,故选⑤。
因为轨道是粗糙的,整个过程中要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小球的机械能一直在减小,故选②。
26.【答案】90;83.3%
【知识点】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机械效率的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W总=FL计算出工人做的总功,根据计算工人做功的功率。
(2)根据W有=Gh计算工人做的有用功,最后根据 计算出斜面的机械效率。
【解答】(1)工人做的总功W总=FL=600N×3m=1800J;
工人推车的功率为:;
(2)物品的重力为:G=mg=100kg×10N/kg=1000N;
做的有用功为:W有=Gh=1000N×1.5m=1500J;
斜面的机械效率为:η= ×100%≈83.3%;
27.【答案】NaCl;29.25g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碳酸钠、氧化钠、氢氧化钠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及氯化钠与盐酸的质量关系分析。
【解答】样品中物质与盐酸反应都生成氯化钠,剩余盐酸用氢氧化钠中和,所以反应后溶液中溶质只有氯化钠,设生成氯化钠质量为x由盐酸与氯化钠反应的质量关系可知,
NaCl~HCl
58.5 36.5
x 100g×18.25%
58.5:36.5=x:100g×18.25%
x=29.25g。
故答案为:NaCl;29.25g。
28.【答案】(1)酶的高效性(H2O2酶和Fe3+催化效率的高低)
(2)H2O2溶液放置时间过长已分解
(3)2mL马铃薯块茎提取液、2滴H2O2溶液和2mL焦性没食子酸溶液;排除马铃薯块茎提取液中其它物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或控制单一变量;或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3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酶及其催化作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酶作用的高效性和专一性,分析题干A、B所进入的物质得出该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进而得出该实验的目的,然后根据四支试管的实验材料维持相关问题。
【解答】(1)由题意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加入的催化剂不同,A加入的是3.5%FeCl3溶掖,属于无机催化剂,B加入的是质量分数20%的肝脏研磨液,内含过氧化氢酶,因变量是氧气的释放量(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因此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探索酶的高效性。
(2)如果两支试管的现象均不明显,可能的原因是过氧化氢含量少,从实验材料分析,原因可能是过氧化氢放置的时间长,已经分解。
(3)由题意可知,本实验的目的是鉴定马铃薯块茎是否含有过氧化物酶,实验的自变量是加入的蒸馏水和马铃薯块茎提取液,蒸馏水、马铃薯块茎提取液、过氧化氢溶液、焦性没食子酸溶液的量属于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在不同的实验组中应相等。
①由题意可知2号试管内加入的物质是2mL焦性没食子酸溶液、2mL马铃薯块茎提取液,本实验作为空白对照是排除马铃薯块茎提取液中的其他物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②分析题图可知,1与3 是对照实验,无关变量应相等,变化的是自变量,因此3号试管内加入的物质是2mL焦性没食子酸溶液,2滴H2O2溶液,2mL马铃薯块茎提取液。
③如果2号试管未产生颜色反应,则出现橙红色沉淀的是第3号试管,说明马铃薯块茎中含有过氧化物酶,催化过氧化氢分解。
29.【答案】(1)过滤
(2)冰水混合物;CaO+H2O2+7H2O=CaO2 8H2O;CaO或Ca(OH)2过量,且Ca(OH)2微溶
(3)1:10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分析】(1)根据过滤操作原理分析;
(2)根据冰水混合物可提供0℃条件、方程式书写原则及氢氧化钙的微溶性分析。
(3)根据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分析;
【解答】(1) 将过氧化钙晶体与溶液分离的操作是过滤;
(2)控制温度在0℃,可以在冰水混合物中进行;该反应的反应物是氧化钙、水和过氧化氢,生成物是CaO2 8H2O,反应方程式为CaO+H2O2+7H2O=CaO2 8H2O;因为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而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所以常含有氢氧化钙杂质;
(3)过氧化钙晶体(CaO2 8H2O)中H、O元素的质量比为(1×16):(16×10)=1:10;
故答案为:(1)过滤;(2)CaO+H2O2+7H2O=CaO2 8H2O;CaO或Ca(OH)2过量,且Ca(OH)2微溶;(3)1:10.
30.【答案】(1)测试点到直导线的距离一定,但磁场的强度随着直导线中电流的增大而增大
(2)当电流增大一倍时,磁场的强度也增大一倍。
(3)当导线中电流一定时,磁场的强度与测试点到导线的距离成反比
【知识点】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一,分析磁场强弱与电流的数量关系;
(2)根据表格数据二,分析磁场强弱与距离的数量关系;
(3)小磁针的偏转不明显,说明受到的电磁力太小,即导线周围磁场太弱,可从电流或距离两个角度思考改进方案。
【解答】(1)在表二中,直导线中的电流一定,测试点到直导线的距离在增大,当距离变为原来的二倍时,磁场的强度变为原来的二分之一。
从而可以得出结论:当导线中电流一定时,磁场的强度与测试点到导线的距离成反比。
(2)在表一中,测试点到直导线的距离一定,但磁场的强度随着直导线中电流的增大而增大,并且进一步发现:当电流增大一倍时,磁场的强度也增大一倍。
从而可以得出结论:当测试点到导线的距离一定时,磁场的强度与电流成正比。
(3)根据上述实验数据,如果实验中小磁针偏转不明显,改进的建议:①增大导线中的电流;②减小小磁针到导线的距离。
31.【答案】(1)断开
(2)C
(3)2.5;0.28;0.7
(4)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不能太小。
【知识点】测定小灯泡的功率
【解析】【分析】(1)在连接电路时,为了防止电路时通时断,烧坏用电器,因此开关必须断开。根据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解答。
(2)闭合开关后,电流表、电压表都有示数,说明电路是通路,灯泡也不可能短路(若灯短路,则电压表无示数).因连接电路时,为保护电路,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故此时电路中的电流较小,导致灯的实际功率过小,故灯不亮,据此分析判断。
(3)当灯泡的实际电压等于额定电压时,它才能正常发光。根据丙图确定电流表的量程和分度值,从而确定灯泡的额定电流,最后根据P=UI计算灯泡的额定功率。
(4)灯泡被烧坏,是因为电阻太小所致,只要能够保证电路中电阻不至于太小即可。
【解答】(1)连接电路过程中开关应断开。在测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滑动变阻器应该与灯泡串联,且接线“一上一下”,如下图所示:
(2)小明同学闭合开关后,发现小灯泡不亮,但电流表、电压表均有示数,可能是因为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太大,则下一步操作: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即应进行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的操作,故选C。
(3)灯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为额定功率,为了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5V.图丙中电流表选用小量程,分度值为0.02A,电流表的示数0.28A,该灯泡的额定功率为:PL=ULIL=2.5V×0.28A=0.7W。
(4)为了避免灯丝烧断,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时,使电压表示数低于、等于或稍大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不应使灯泡两端电压比其额定电压高太多,即在调节滑动变阻器的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不能太小。
32.【答案】(1)除去多余的二氧化碳
(2)铁粉
(3)A、B
(4)增强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金属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铁与盐酸反应会产生氢气及亚铁盐,亚铁盐的溶液呈浅绿色,随温度的升高,一氧化碳还原性增强分析。
【解答】(1)装置B中氢氧化钠可与二氧化碳反应,用于除去多余的二氧化碳;
(2)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和氯化亚铁,氯化亚铁溶液呈浅绿色,所以乙组得到的黑色粉末为铁粉;
(3)因停止加热时玻璃管内压强会减小,溶液易发生倒吸炸裂玻璃管,所以就在A和B之间添加E装置防止倒吸;
(4)由两组对比实验可知,乙组CO还原能力强,即温度越高CO的还原能力越强;
故答案为:(1)除去多余的二氧化碳;(2)铁粉;(3)A、B;(4)增强。
33.【答案】(1)置于黑暗处(或用黑色塑料袋罩住)、小烧杯内方澄清的石灰水(缺一不可)
(2)①;小烧杯中放清水;移除小烧杯
(3)无机盐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图一中表示植物光合作用时,气体①表示二氧化碳,气体②表示氧气,③表示水,④表示有机物;当此图表示呼吸作用时,气体①表示氧气,气体②表示二氧化碳。
【解答】(1)根据分析可知,如果图一表示植物的呼吸作用,该同学想研究气体②是二氧化碳,那么应对图二装置做的处理是图二小烧杯中的液体是澄清的石灰水,将装置放在黑暗处后,由于在黑暗环境中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一段时间后,钟罩内会积聚大量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这些气体会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从而证明植物的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
(2)若图二小烧杯中是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探究的问题是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即图示①表示二氧化碳.设置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其对照实验装置中小烧杯里的液体应为清水,清水不吸收二氧化碳。若要探究图一中的②有没有水蒸气,图二该装置需改变的是移除小烧杯,看钟罩有无小水珠即可。
(3)植物通过根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并通过根、茎、叶的导管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故答案为:(1)置于黑暗处(或用黑色塑料袋罩住)、小烧杯内方澄清的石灰水(缺一不可)(2)①;小烧杯中放清水;移除小烧杯(3)无机盐
34.【答案】(1)
(2)根据图像可知,承担重力的绳子段数n=2,则拉力为:;
(3)根据公式得到:;
解得:F'=510N。
【知识点】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滑轮组的设计与组装;机械效率的计算
【解析】【分析】(1)首先确定人的拉力方向,然后确定绳头即在哪个滑轮上,最后按照“从内到外”的顺序完成连接即可;
(2)根据计算出拉力大小;
(3)根据列式计算出即可。
【解答】(1)人站在地面上,拉力的肯定向下,则绳头应该系在定滑轮上,如下图所示:
35.【答案】(1)小南家在上月用电:366.3kW·h-216.3kW·h=150kW·h。
(2)电能表承载的最大功率为:P=UI=220V×10A=2200W;
剩余的电功率:2200W-200W-1000W-800W=200W;
可以安装的灯泡数为:。
(3)用电器工作30min消耗的电能为:W=Pt=1kW×0.5h=0.5kW·h;
根据得到:;
解得:n=300r。
【知识点】电能表参数的理解与电能的求法;电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月初和月末两次电能表的示数之差就是小南家用电的度数;
(2)首先根据P=UI计算出电能表承载的最大电功率,然后分别减去已安装电器的电功率,最后除以灯泡的功率40W即可;
(3)首先根据W=Pt计算出热水器30min消耗的电能,再根据计算出电能表的转动圈数即可。
36.【答案】(1)
(2)板正中间放一质量为m′的物体,故阻力臂L2=1/2L;
以m′为研究对象,如图示,O为支点,画出各个力和力臂:
因为L/L1=sinθ,所以动力臂L1=Lsinθ,
因定滑轮不省力,故绳对物体m′的拉力大小F等于动力F1的大小,
阻力为总重力与拉力的合力,即F2=G总-F=(m+m′)g-F,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有:F×Lsinθ=[(m+m′)g-F]×1/2L,
解得F= .
【知识点】杠杆的平衡条件;力臂的画法
【解析】【分析】(1)力臂是从杠杆的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线段,据此完成作图;
(2)将O点看做支点,阻力为物体和薄板的总重力与它受到拉力的差,即 F2=G总-F ,动力为绳子上的拉力F。根据三角函数的知识分别计算出动力臂和阻力臂,最后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F2L2 列式计算即可。
【解答】(1)过支点O作拉力F作用线的垂线段,即力臂l,如图所示:
37.【答案】(1)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为132.5克×20%=26.5g
设生成碳酸钙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质量为y
CaCl2+Na2CO3=CaCO3↓+2NaCl
106 100 117
26.5g x y
x=25g,y=29.25g
答:生成CaCO3沉淀的质量是25克
(2)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7%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利用各物质参加反应的质量关系计算碳酸钙的质量分析;
(2)根据反应后溶液为氯化钠溶液,溶质包括原固体混合物中的氯化钠和生成的氯化钠,再利用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计算分析。
1 / 1浙江省杭州江南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科学开学测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一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19九下·杭州开学考)镆(Mc)是115号元素,该元素名称与2017年5月9日正式发布,镆有多种同位素原子,如Mc-288和Mc-287等,下列关于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Mc-288中含有115个中子
B.Mc-288和Mc-287最大的不同是质子数不同
C.Mc-287中含有115个电子
D.镆原子如果失去1个电子则可以变成另一种元素
【答案】C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及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分析。
【解答】A、 Mc-288中含有288-115=173个中子 ,不符合题意;
B、 Mc-288和Mc-287最大的不同是中子数不同 ,不符合题意;
C、 Mc-287中质子数=电子数=115 ,符合题意;
D、 镆原子如果失去1个电子则可以变成镆离子,元素种类不变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2019九下·杭州开学考)钙(CaH2)是一种重要的制氢剂,与水发生反应:CaH2+2H2O═Ca(OH)2+2H2↑,在以上反应的化合物中,氢元素的化合价很独特的是(  )
A.CaH2 B.H2O C.Ca(OH)2 D.H2
【答案】A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氢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1价,在单质中化合物是0分析。
【解答】氢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1价,在单质中化合物是0。
钙元素显+2价,设CaH2中氢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2)+2x=0,则x=-1价。水中氢元素显+1价,氢氧化钙中氢元素显+1价,氢气中氢元素化合价是0。
故选A。
3.(2018·金华模拟)分析图①~④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①表示血液流经肺泡时氧气含量变化
B.图②表示菜豆种子萌发及幼苗长成植物体过程中,有机物含量的变化
C.图③B 点显示此时某绿色植物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D.图④曲线 A→B 段表示肺完成一次呼气过程
【答案】A
【知识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种子的萌发
【解析】【分析】气体交换也称为呼吸,是指人和高等动物的机体同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主要为氧和二氧化碳)交换的整个过程。气体交换属于物质交换。在人和高等动物有内呼吸与外呼吸之分。前者指组织细胞与体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后者指血液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水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CO2)和水(H2O)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的过程。
【解答】A、血液流经肺泡时,会进行气体交换,结果是血液中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降低;故A正确;
B、菜豆种子萌发及幼苗长成植物体过程中,种子内有机物被呼吸作用消耗用于种子萌发所需,而等到叶子长出来之后进行光合作用,有机物才会增加;故B错误;
C、在B点时,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且呼吸作用是时时刻刻在进行的;故C错误;
D、曲线 A→B 段,肺内气压先降低再升高,而气压降低时是吸气;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4.(2019九下·杭州开学考)以下小肠结构和特点中,有利于进行化学性消化的是(  )
①人的小肠很长,长约5-6米
②小肠内表面有环形皱襞,皱襞表面有小肠绒毛,内表面积可达200平方米
③小肠内壁毛细血管多,小肠绒毛内毛细血管仅有单层上皮细胞组成
④消化道中,小肠含消化液最多,肠腺,胆汁,胰液都会流入小肠
A.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D
【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小肠的结构和特点。
【解答】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小肠很长,约5-6米,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使小肠的消化吸收面积大大增加。小肠绒毛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也很薄也只有一层上皮细胞组成.这些结构特点有利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而不是消化营养物质。小肠内有肠腺,分泌的肠液,胰腺分泌的胰液及肝脏分泌的胆汁都进入小肠,肠液和胰液含有多种消化酶,能消化多种食物。小肠小肠内壁毛细血管多,小肠绒毛内毛细血管仅有单层上皮细胞组成并不是有利于消化而是有利于吸收,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5.(2019九下·杭州开学考)甲、乙两只普通照明灯泡的铭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灯均正常发光时,乙灯消耗的电能较多
B.两灯均正常发光时,甲灯的电阻小于乙灯的电阻
C.两灯串联在220V的电路中,甲灯比乙灯亮
D.将乙灯接入110V的电路中,它的实际功率为50W
【答案】C
【知识点】电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W=Pt判断;
(2)根据公式判断;
(3)灯泡的亮度由它的实际功率决定,根据公式P=I2R比较两盏灯的实际功率大小;
(4)首先根据计算出乙灯泡的电阻,再根据计算出它的实际功率。
【解答】A.两灯均正常发光时,乙的电功率大,因为不知道发光时间是否相同,所以不能比较两灯消耗的电能的多少,故A错误;
B.两灯均正常发光时,额定电压相同都等于220V,则灯丝电阻,那么甲灯电阻大于于乙灯的电阻,故B错误;
C.由 知道,甲灯的电阻大于乙灯的电阻。当两灯串联时,通过的电流相等,根据P=I2R可知,甲灯的实际功率比乙灯的大,因此当两灯串联接在220V电路中,甲灯比乙灯亮,故C正确;
D.乙灯的电阻;
将乙灯接在110V的电路中,
乙的实际功率为: ,故D错误。
故选C。
6.(2019九下·杭州开学考)中学生物实验室使用的普通光学显微镜,是观察微观世界的重要工具。以下关于使用显微镜的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普通光学显微镜能用于观察番茄果肉细胞
B.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看到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C.制作血涂片时无需滴加生理盐水
D.可以在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红细胞中的细胞核
【答案】D
【知识点】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显微镜是把人眼所不能分辨的微小物体放大成像,是用来观察生物切片、生物细胞、细菌以及活体组织培养、流质沉淀等的观察和研究,同时可以观察其他透明或者半透明物体以及粉末、细小颗粒等物体。
【解答】A、普通光学显微镜能用于观察番茄果肉细胞,A不符合题意;
B、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看到人的口腔上皮细胞,B不符合题意;
C、制作血涂片时无需加生理盐水就可以,C不符合题意;
D、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所以看不到,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7.(2019九下·杭州开学考)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请你判断下面描述不符合这种观点的选项(  )
A.动脉比静脉的管壁厚,管腔大,适合把血液从心脏送往全身各处
B.动脉,静脉中都有静脉瓣,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
C.肺有大量的肺泡,增加了肺泡与血液间气体交换的表面积
D.毛细血管管壁只有一层上皮细胞,血流速度非常慢,适合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
【答案】B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心脏和血管
【解析】【分析】人体血管分为三种: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动脉的功能是把心脏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静脉的功能是把全身各处的血液送回心脏,毛细血管数量大,分布广,血管的内径小,仅有8--10微米,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流速度最慢。
【解答】A、动脉的管壁厚,弹性大,适合把心脏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A不符合题意;
B、左心室和主动脉间有动脉瓣,主静脉中有静脉瓣这些都是防止血液倒流的,B符合题意;
C、肺泡细胞有利于血液和肺部的气体交换,C不符合题意;
D、毛细血管数量大,分布广,血管的内径小,仅有8--10微米,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适合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8.(2015·浦江模拟)已知甲、乙、丙、丁四人的ABO血型各不一样,将上述四人的血分别滴入B型血的血清中,结果只有丙、丁的红细胞会发生凝集,又知在紧急情况下,丙只能接受少量乙的血.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丙和丁红细胞上都有B凝集原
B.丙的血滴入乙的血清中不会发生凝集
C.乙的血滴入丙的血清中会发生凝集
D.甲的血清中只有抗A凝集素
【答案】D
【知识点】血型与输血
【解析】【分析】将上述四人的血分别滴入B型血的血清中,B型血的血清中含有抗A凝集素,结果只有丙、丁的红细胞会发生凝集”可知丙、丁属于A型或AB型,“丙只能接受少量乙的血”可以确定乙为O型血,丙为A型血,丁就为AB型血,甲为B型血.据此解答.
【解答】解:A.丙是A型血,丁是AB型血,他们的红细胞上都有A凝集原,A错误;
B.丙的血滴入乙的血清中,乙为O型血,血清中两种凝集素都有,所以会发生凝集,B错误;
C.乙的血细胞上没有凝集原和丙血清中抗B凝集素不会发生凝集,C错误;
D.甲是B型血,甲的血清中只有抗A凝集素,D正确.
故选:D
9.(2019九下·杭州开学考)图的四种情景中,所使用的杠杆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A. 撬棒 B. 羊角锤
C. 核桃夹 D. 食品夹
【答案】D
【知识点】杠杆的平衡条件
【解析】【分析】比较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从而确定杠杆的分类。
【解答】A.撬棒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故A不合题意;
B.羊角锤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故B不合题意;
C.核桃夹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故C不合题意;
D.食品夹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0.(2017九上·慈溪月考)向烧杯中逐滴加入x溶液至过量(图甲),生成沉淀或气体的质量与加入x溶液的质量关系符合图乙的是 (  )

  烧杯中的物质 x溶液
A 稀盐酸和硫酸铜溶液 烧碱溶液
B 稀硫酸和稀盐酸 氯化钡溶液
C 镁铝合金 稀盐酸
D 氯化钠和碳酸氢钠溶液 稀盐酸
A.A B.B C.C D.D
【答案】A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酸碱盐间的反应先后顺序及现象分析。
【解答】A、 稀盐酸和硫酸铜溶液中加入烧碱时,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然后再与硫酸铜反应,所以沉淀要在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一定时间后才发生,符合题意;
B、稀硫酸与稀盐酸中加入氯化钡溶液,一加入就会产生白色沉淀,不符合题意;
C、镁和铝加入稀盐酸后,立即就会产生气体,不符合题意;
D、氯化钠不与稀盐酸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1.(2019九下·杭州开学考)航模小组的某位同学在操场上利用如图所示的电动遥控飞机进行训练,他操作遥控器,使重为3N的飞机从水平地面由静止开始竖直上升,飞机先后经历加速、匀速、减速三个阶段,然后悬停在距离地面10m的高度处。飞机竖直上升的总时间为12s匀速上升阶段的速度为1m/s.假设飞机在空中的受力情况可以简化为仅受重力和竖直向上的升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离开地面的过程中飞机对地面的压力先增大后减小
B.在上升的阶段受到的升力大于重力
C.在上升阶段飞机的功率为2.5W
D.在悬停阶段飞机升力的功率为3W
【答案】C
【知识点】力与运动的关系;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解答】 A.在地面上静止时,由二力平衡和相互作用力可知,飞机对地面的压力最大等于飞机的重力;所以,在离开地面的过程中,飞机对地面的压力越来越小,最后为零,A错误;B.飞机上升加速时升力大于重力、匀速时升力等于重力、减速时升力小于重力,B错误;C.在上升阶段飞机的功率为P=W/t=Gh/t=3N ×10m /12s =2.5W ,C正确;D.在悬停阶段飞机升力不做功,功率为零,D错误;
故选C
【分析】根据飞机运动情况分析受力情况,若飞机处于静止状态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受平衡力作用,若飞机加速或者减速,飞机所受的不是平衡力。
12.(2019九下·杭州开学考)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B.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
C.内能少的物体也可能将能量传给内能多的物体
D.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
【答案】C
【知识点】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温度、内能和热量的关系分析判断。
【解答】A.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温度、质量和状态都有关,因此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故A错误;
B.热量是一过程量,描述它的术语是“吸收”和“放出”,不能用含有,故B错误;
C.能量是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则内能少但是温度高的物体也能将能量传给内能多但温度低的物体,故C正确;
D.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也可能改变,例如冰熔化成水时不断吸热,温度不变但内能增大,故D错误。
故选C.
13.(2019九下·杭州开学考)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中,并溶液透明的是(  )
A.H+、K+、HCO3-、Cl- B.Ag+、K+、NO3-、Cl-
C.K+、Cu2+、Cl 、H+ D.H+、K+、NO3-、OH-
【答案】B
【知识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解析】【分析】共存问题即为各物质是否能发生反应,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共存,不能发生反应则能共存。解题的关键是复分解反应条件的掌握,若各物质或离子交换成分后生成物中有气体或沉淀或水生成,则能反应,即不能共存。
【解答】A、氢离子与碳酸氢根离子会反应,不符合题意;
B、所给各离子相互间不反应,可以大量共存,符合题意;
C、铜离子溶液呈蓝色,不符合题意;
D、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会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2019九下·杭州开学考)灯泡L上标有“6V6W”字样,测得该灯泡的电流随电压变化关系如图(甲)所示。现把灯泡L接入如图(乙)所示的电路中,若电路电压为10V不变,电流表的量程为“0 0.6A”,电压表的量程为“0 15V”。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灯泡L正常发光时,电压表的示数为6V
B.当电流表示数为0.4A时,电压表的示数为8V
C.灯泡L的电阻值随电压表的示数的增大而增大
D.为了保证电路安全,整个电路消耗的最大功率为6W
【答案】D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乙图可知,灯泡与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变阻器R的电压,电流表测总电流。
(1)根据条件确定灯泡的额定电压UL,然后根据UR=U UL计算出电压表的示数;
(2)根据甲图确定电流为0.4A时灯泡的电压值UL',然后根据UR'=U UL'计算此时电压表的示数;
(3)根据灯泡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规律判断;
(4)根据甲图确定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然后与电流表的量程比较,从而确定电路的最大电流,最后根据P=UI计算电路的最大功率。
【解答】A.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压UL=6V,
灯泡L正常发光时,电压表的示数:=10V 6V=4V,故A错误;
B.由图象可知,当I=0.4A时,UL=1V,
则电压表的示数UR'=U UL'=10V 1V=9V,故B错误;
C.灯泡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即灯泡两端的电压越大时,实际功率越大,温度越高,电阻越大;
因电压表的示数越大时,灯泡两端的电压越小,
所以灯泡的电阻随两端的电压增大而减小,故C错误;
D.由图象可知,当灯泡正常发光(UL=6V)时,电路中的电流为1A>0.6A,
∴电路中的最大电流I=0.6A,
电路消耗的最大电功率Pmax=UImax=10V×0.6A=6W,故D正确。
故选D.
15.(2019九下·杭州开学考)随着人类发射的探测器登陆火星,人们对火星有了更深的了解,如下表是地球和火星的部分信息。可知:(  )
  与太阳的平均距离(108千米) 赤道半径(千米) 公转周期 自转周期 质量(地球为1) 体积(地球为1)
地 球 1.496 6378 1年 23时56分4秒 1 1
火 星 2.279 3395 1.9年 24时37分 0.11 0.15
A.火星的平均密度比地球大
B.火星的地表温度比地球高
C.人类的探测器已经可以离开地月系
D.火星绕日公转的方向与地球不同
【答案】C
【知识点】太阳系的组成
【解析】【分析】火星在太阳系中距离太阳按由近及远的顺序是第4颗行星;一般而言,行星距离太阳越远,其公转周期就越长。
【解答】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火星的平均密度比地球小,并不能从表中信息获知火星的地表温度比地球高,火星绕日公转的方向为与地球相同,人类发射的探测器是从地球上到达火星表面的,地球属于地月系,表明人造天体已经能够离开地月系,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6.(2019九下·杭州开学考)下列观点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煤燃烧后剩余残渣的质量减轻了
B.一定条件下,SO2和O2生成SO3,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C.8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8g水
D.某有机物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CO2和H2O,则该有机物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
【答案】A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有气体参与的化学变化,不能忽略气体的质量。
【解答】A、煤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等气体,因此剩余残渣的质量减轻了,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符合题意;
B、二氧化硫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SO2+O2=2SO3 ,反应后分子总数减少,不符合题意;
C、8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的质量大于8g,不符合题意;
D、某有机物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CO2和H2O,则该有机物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是否含有氧元素则无法确定,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7.(2019九下·杭州开学考)如图甲所示,将一电源和一未知电阻Rx串联后置于箱内,只将A.B两个接线柱留在外面。为了测出Rx和电源电压的值,在箱外接入一段电路加以测试,其中Ro为阻值已知的定值电阻,设电源电压不变,图乙设计中能达到目的只有(  )
A.①③ B.①③④ C.①④ D.②③④
【答案】B
【知识点】伏安法测电阻的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分析各个连接方式中电路的串并联关系以及电表测量的物理量,结合欧姆定律判断是否能够测量出Rx的值即可。
【解答】①当开关断开时,电阻R0与Rx串联,测出此时的电流I1,开关闭合时,电阻R0被短路,电路中只有Rx,测出此时的电流为I2,则:
I1(R0+Rx)=I2Rx,可解得Rx的值,根据U=I2Rx可求得电源电压,故①符合题意;
②开关断开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均为零,开关闭合时,读出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只能得知R0两端的电压和电路中的电流,无法得知电源电压和Rx的值,故②不合题意;
③开关断开时,电压表相当于串联在电路中,读出此时的示数U1,此时示数等于电源电压;
将开关闭合,此时R0与Rx串联,读出电压表的示数U2,可根据计算出电路中的电流,Rx两端的电压Ux=U1 U2,则可根据计算出待测电阻Rx的值,故③符合题意;
④开关断开时,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示数等于电源电压;
开关闭合时,R0被短路,读出电流表的示数,根据R=UI计算出Rx的值,故④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可知①③④能达到目的。
故选B。
18.(2019九下·杭州开学考)利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装置提升同样重的物体,若提升的高度相同,则两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甲与η乙以及绳子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甲与S乙间关系为(  )
A.η甲>η乙,S甲>S乙 B.η甲<η乙,S甲C.η甲=η乙,S甲=S乙 D.η甲>η乙,S甲=S乙
【答案】D
【知识点】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机械效率的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确定承担重物的绳子段数n,然后根据s=nh比较自由端绳子移动的距离大小;
(2)首先根据W有=Gh比较有用功的大小,再根据W额=G动h比较额外功的大小,最后根据比较机械效率的大小。
【解答】(1)读图可知,甲滑轮组承担物体重力的绳子为3段,所以s甲=3h;乙滑轮组承担物重的绳子的段数为4段,所以s乙=4h,故S甲(2)把相同的重物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做的有用功相同,乙图中动滑轮多,所以做的额外功多,即总功多,根据机械效率的公式 可知,甲的机械效率高于乙的机械效率,即η甲>η乙。
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9.(2019九下·杭州开学考)某同学欲测定Na2CO 和NaCl固体混合物中Na2CO 的质量分数,分别取ag样品,按下列方案进行实验,合理的是 (  )
A.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用排水法收集到 VmL气体
B.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称量反应后的溶液,质量为 m1g
C.与足量Ca(OH)2溶液充分反应,将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得到m2g固体
D.与足量浓盐酸充分反应,逸出的气体用NaOH固体充分吸收,固体质量增加m3g
【答案】C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的能溶于水的性质分析;
B、根据溶液反应时参加反应的物质是溶质分析;
C、根据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分析;
D、根据浓盐酸的挥发性分析。
【解答】A.由于二氧化碳是能溶于水的物质,通过排水法收集得到的二氧化碳的体积小于实际生成的二氧化碳的体积,故A不合理;
B.要依据剩余溶液的质量进行计算,还必须知道参加反应的稀盐酸的质量,否则无法计算,故B不合理;
C.与足量Ca(OH)2溶液充分反应,将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得到m2g固体,此固体的质量即是生成的碳酸钙的质量,根据碳酸钙可以求算碳酸钠的质量,进而求算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故C合理;
D.使用浓盐酸反应,由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而当使用氢氧化钠进行吸收时,二氧化碳也会与氢氧化钠反应,故根据固体质量增加无法计算碳酸钠的含量,故D不合理;
故选C。
20.(2019九下·杭州开学考)某铜粉中混有少量铁粉,要将混合物中的铁粉除去,最好的实验方案是 (  )
A.混合物中足量稀硫酸,搅拌 、过滤、洗涤,在空气中加热干燥
B.混合物中足量硫酸铜溶液,搅拌 、过滤、洗涤,隔绝空气干燥
C.混合物中足量硫酸锌溶液,搅拌 、过滤、洗涤,隔绝空气干燥
D.混合物先在空气中加强热 ,冷却后加入稀盐酸,搅拌、 过滤、洗涤、隔绝空气干燥
【答案】A
【知识点】物质除杂或净化
【解析】【分析】根据除杂原则分析,除杂时要将杂质进行反应,且不能引入新杂质。
【解答】A、混合物加足量稀硫酸,铁能与盐酸反应,而铜不能反应,搅拌 、过滤、洗涤,在空气中加热干燥 ,可除去杂质,符合题意;
B、 混合物中足量硫酸铜溶液,生成的铜会覆盖在铁表面,除杂效果不如加酸好,不符合题意;
C、铁与硫酸锌不反应,混合物中足量硫酸锌溶液,不能除去杂质 ,不符合题意;
D、 混合物先在空气中加强热 ,铜和铁都会与氧气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冷却后加入稀盐酸,金属氧化物都会发生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A。
二、填空题(总6题,共26分)
21.(2019九下·杭州开学考)根据下列图文回答下列问题:
(1)不锈钢是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C60是制作某种锂电池的原料,电池的能量转化形式是由   转化为电能。
【答案】(1)混合物
(2)化学能
【知识点】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定律;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根据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分析;
(2)根据电池使用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分析。
【解答】(1)不锈钢是铁与碳等物质形成的合金,属于混合物;
(2)电池工作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故答案为:(1)混合物;(2)化学能。
22.(2019九下·杭州开学考)“ALS冰桶挑战赛”是让更多的人知道被称为渐冻人的罕见疾病而发起的一项公益活动,活动要求参与者在网络上发布自己被冰水浇遍全身的视频内容,然后该参与者便可以要求其他人来参与这一活动.
(1)当人被冰水浇遍全身时,会出现一些生理效应来维持体温,请写出其中一种生理效应   ,此反应的效应器为   ;
(2)渐冻人是肌萎缩侧索硬化的俗称,有20%的病例是由于基因和DNA变化而引起的,生理学中这类病例属于   病.
【答案】(1)通过物理方式调节体温;立毛肌
(2)遗传病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遗传和变异现象
【解析】【分析】(1)从体温调节的角度解答。
(2)遗传病是指完全或部分由遗传因素决定的疾病,常为先天性的,也可后天发病。
【解答】(1)人体为了应对寒冷的环境,机体分泌量明显增加的两种激素是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二者通过共同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来帮助机体抵御寒冷;机体还可以通过物理方式调节体温,如引起皮肤立毛肌收缩。
(2)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包括染色体畸变以及在染色体水平上看不见的基因突变)而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
故答案为:(1)通过物理方式调节体温;立方肌(2)遗传病
23.(2019九下·杭州开学考)CO2的转化和利用是一个热门的研究课题。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2016年我国科研人员研制出一种“可呼吸CO2”的电池,放电时该电池“吸收CO2”,充电时该电池“放出CO2”。放电时,金属钠和CO2发生置换反应生成一种非金属单质和一种常见的盐,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2018年5月,某杂志介绍了我国的项研究成果:在一种新催化剂作用下可实现二氧化碳高效转化为甲醇,相关反应如图所示,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之比为   。
【答案】(1)4Na+3CO2=2Na2CO3+C
(2)1:3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分析】(1)根据钠和CO2反应生成碳和碳酸钠分析;
(2)根据微观图示写出反应方程式,利用方程式确定分子个数比分析。
【解答】(1)由题意可知,金属钠和CO2发生置换反应生成一种非金属单质和一种常见的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非金属单质是碳,一种常见的盐应是碳酸钠,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Na+3CO2=2Na2CO3+C;
(2)由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二氧化碳和氢气,生成物是甲醇和水,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3H2 CH3OH+H2O,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之比即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分子个数应是1:3。
故答案为:(1) 4Na+3CO2=2Na2CO3+C ;(2)1:3.
24.(2019九下·杭州开学考)某地渔民打捞了一只长有两对腹鳍的海豚,这只海豚除正常的一对前鳍,在靠近尾部的地方还有两个鳍。专家认为,现代鲸豚类均为二次入海进化来,长有两对腹鳍是一种返祖现象,是由于控制性状的   发生变异引起,海豚和海洋里的其他所有生物构成一个   。
【答案】基因;群落
【知识点】群落的物种组成;遗传物质的传递
【解析】【分析】(1)变异包括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的,能够遗传给下一代;不能遗传的变异是由环境的引起的,遗传物质并没有发生变化,因此这种变异不能遗传给下一代。
(2)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空间内上的分布各物种的种群集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各个物种的种群,共同组成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
【解答】长有两对腹鳍的海豚的性状受基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发生了变异,才出现了长有两对腹鳍的身体变化的海豚。海豚和海洋里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了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各个物种的种群,因此属于一个群落。
故答案为:基因;群落
25.(2019九下·杭州开学考)如图所示,一个静止小球从A点沿粗糙程度相同的轨道下滑,经B点到达C点。从A点到达C点的过程中,小球的动能   ,小球的重力势能   ,小球的机械能   .(选填序号)
①保持不变;②一直减小;③先增大后减小;④一直增大;⑤先减小后增大。
【答案】③;⑤;②
【知识点】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
【解析】【分析】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重力势能与质量和高度有关,而机械能等于动能与重力势能之和。注意运动过程中克服摩擦,会有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据此分析机械能的变化。
【解答】小球从A运动到B的过程中,质量不变、速度增大,动能增大;高度降低,重力势能减小;
小球从B运动到C的过程中,质量不变、速度减小,动能减小;高度增大,重力势能增大;
所以从A点到达C点的过程中,小球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故选③;小球的重力势能先减小后增大,故选⑤。
因为轨道是粗糙的,整个过程中要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小球的机械能一直在减小,故选②。
26.(2019九下·杭州开学考)如图所示,工人用小车沿斜面把质量m=100kg的物品运送到高处,已知斜面长L=3m,斜面高h=1.5m,工人沿斜面推车的推力F=600N,用时20s,则:工人推车的功率是   W,该斜面的机械效率是   .
【答案】90;83.3%
【知识点】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机械效率的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W总=FL计算出工人做的总功,根据计算工人做功的功率。
(2)根据W有=Gh计算工人做的有用功,最后根据 计算出斜面的机械效率。
【解答】(1)工人做的总功W总=FL=600N×3m=1800J;
工人推车的功率为:;
(2)物品的重力为:G=mg=100kg×10N/kg=1000N;
做的有用功为:W有=Gh=1000N×1.5m=1500J;
斜面的机械效率为:η= ×100%≈83.3%;
三、实验、简答题(总7小题,共50分)
27.(2019九下·杭州开学考)某不纯的烧碱样品中含有Na2CO33.8%、Na2O5.8%、NaOH90.4%。取Mg克样品,溶于质量分数18.25%盐酸溶液100g中,并用30%的NaOH溶液来中和剩余的盐酸至中性.把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有   (用化学式表示),把反应后的溶液蒸干后可得到固体质量是   克。
【答案】NaCl;29.25g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碳酸钠、氧化钠、氢氧化钠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及氯化钠与盐酸的质量关系分析。
【解答】样品中物质与盐酸反应都生成氯化钠,剩余盐酸用氢氧化钠中和,所以反应后溶液中溶质只有氯化钠,设生成氯化钠质量为x由盐酸与氯化钠反应的质量关系可知,
NaCl~HCl
58.5 36.5
x 100g×18.25%
58.5:36.5=x:100g×18.25%
x=29.25g。
故答案为:NaCl;29.25g。
28.(2019九下·杭州开学考)为研究酶的有关特性,取两支洁净的试管并编号为A、B,各注入2mL体积分数为3%的H2O2溶液;再向A管滴入2滴3.5%FeCl3溶液,向B管滴入2滴质量分数为20%的新鲜肝脏研磨液;堵住管口,轻轻振荡;用带火星的卫生香检验;观察并记录结果.
(1)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探究酶的    性 ;
(2)如果两支试管的现象均不明显,从实验材料分析,原因可能是   ;
(3)过氧化氢酶能催化H2O2的分解,产生的O2能使溶于水的无色焦性没食子酸氧化生成橙红色沉淀.为了鉴定马铃薯块茎是否含有过氧化氢酶,设计了如下实验,参照如图所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3号试管内加入的物质是   ;
②本实验设计2号试管作为对照组的具体目的是    ;
③实验结果是2号试管未产生颜色反应,则能出现橙红色沉淀的是第   号试管;
【答案】(1)酶的高效性(H2O2酶和Fe3+催化效率的高低)
(2)H2O2溶液放置时间过长已分解
(3)2mL马铃薯块茎提取液、2滴H2O2溶液和2mL焦性没食子酸溶液;排除马铃薯块茎提取液中其它物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或控制单一变量;或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3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酶及其催化作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酶作用的高效性和专一性,分析题干A、B所进入的物质得出该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进而得出该实验的目的,然后根据四支试管的实验材料维持相关问题。
【解答】(1)由题意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加入的催化剂不同,A加入的是3.5%FeCl3溶掖,属于无机催化剂,B加入的是质量分数20%的肝脏研磨液,内含过氧化氢酶,因变量是氧气的释放量(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因此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探索酶的高效性。
(2)如果两支试管的现象均不明显,可能的原因是过氧化氢含量少,从实验材料分析,原因可能是过氧化氢放置的时间长,已经分解。
(3)由题意可知,本实验的目的是鉴定马铃薯块茎是否含有过氧化物酶,实验的自变量是加入的蒸馏水和马铃薯块茎提取液,蒸馏水、马铃薯块茎提取液、过氧化氢溶液、焦性没食子酸溶液的量属于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在不同的实验组中应相等。
①由题意可知2号试管内加入的物质是2mL焦性没食子酸溶液、2mL马铃薯块茎提取液,本实验作为空白对照是排除马铃薯块茎提取液中的其他物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②分析题图可知,1与3 是对照实验,无关变量应相等,变化的是自变量,因此3号试管内加入的物质是2mL焦性没食子酸溶液,2滴H2O2溶液,2mL马铃薯块茎提取液。
③如果2号试管未产生颜色反应,则出现橙红色沉淀的是第3号试管,说明马铃薯块茎中含有过氧化物酶,催化过氧化氢分解。
29.(2019九下·杭州开学考)过氧化钙晶体(CaO2 8H2O)较稳定,呈白色,微溶于水,广泛应用于环境杀菌、消毒.以贝壳为原料制备CaO2流程如下:
(1)将过氧化钙晶体与溶液分离的操作是     。
(2)反应Y需控制温度在0℃,可将反应容器放在   中,该反应是化合反应,反应产物是CaO2 8H2O,请写出化学方程式    .获得的过氧化钙晶体中常含有Ca(OH)2杂质,原因是   。
(3)过氧化钙晶体(CaO2 8H2O)中H、O元素的质量比为   。
【答案】(1)过滤
(2)冰水混合物;CaO+H2O2+7H2O=CaO2 8H2O;CaO或Ca(OH)2过量,且Ca(OH)2微溶
(3)1:10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分析】(1)根据过滤操作原理分析;
(2)根据冰水混合物可提供0℃条件、方程式书写原则及氢氧化钙的微溶性分析。
(3)根据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分析;
【解答】(1) 将过氧化钙晶体与溶液分离的操作是过滤;
(2)控制温度在0℃,可以在冰水混合物中进行;该反应的反应物是氧化钙、水和过氧化氢,生成物是CaO2 8H2O,反应方程式为CaO+H2O2+7H2O=CaO2 8H2O;因为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而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所以常含有氢氧化钙杂质;
(3)过氧化钙晶体(CaO2 8H2O)中H、O元素的质量比为(1×16):(16×10)=1:10;
故答案为:(1)过滤;(2)CaO+H2O2+7H2O=CaO2 8H2O;CaO或Ca(OH)2过量,且Ca(OH)2微溶;(3)1:10.
30.(2019九下·杭州开学考)小明在探究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后,想进一步探究影响通电直导线周围磁场强弱的因素。经老师指导及查阅资料知,磁场的强弱可用物理量“B”来表示(单位为“T”),其大小与直导线中的电流I、测试点到直导线的距离r有关。小明通过实验所测得的两组实验数据如下。
表一:当测试点到直导线的距离r=0.02m时,磁场的强弱B与电流I的实验数据
I/A 2.5 5 10 20
B/T 2.5×10-5 5×10-5 1.0×10-5 20×10-5
(1)分析表中的实验数据,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答:    。
表二:当直导线中的电流I=5A时,磁场的强弱B与距离r的实验数据
r/m 0.02 0.04 0.06 0.08
B/T 5×10-5 2.5×10-5 1.67×10-5 1.25×10-5
(2)分析表二中的实验数据,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答:    。
(3)根据上述实验数据,当我们如果实验中小磁针偏转不明显,请提供一条改进的建议:   。
【答案】(1)测试点到直导线的距离一定,但磁场的强度随着直导线中电流的增大而增大
(2)当电流增大一倍时,磁场的强度也增大一倍。
(3)当导线中电流一定时,磁场的强度与测试点到导线的距离成反比
【知识点】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一,分析磁场强弱与电流的数量关系;
(2)根据表格数据二,分析磁场强弱与距离的数量关系;
(3)小磁针的偏转不明显,说明受到的电磁力太小,即导线周围磁场太弱,可从电流或距离两个角度思考改进方案。
【解答】(1)在表二中,直导线中的电流一定,测试点到直导线的距离在增大,当距离变为原来的二倍时,磁场的强度变为原来的二分之一。
从而可以得出结论:当导线中电流一定时,磁场的强度与测试点到导线的距离成反比。
(2)在表一中,测试点到直导线的距离一定,但磁场的强度随着直导线中电流的增大而增大,并且进一步发现:当电流增大一倍时,磁场的强度也增大一倍。
从而可以得出结论:当测试点到导线的距离一定时,磁场的强度与电流成正比。
(3)根据上述实验数据,如果实验中小磁针偏转不明显,改进的建议:①增大导线中的电流;②减小小磁针到导线的距离。
31.(2019九下·杭州开学考)为了测定额定电压为“2.5V”小灯泡的电功率,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实验中各元件完好,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1)连接电路过程中开关应   。请你在图乙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帮小启同学将电路连接完整。
(2)小明同学闭合开关后,发现小灯泡不亮,但电流表、电压表均有示数,接下来他首先应进行的最合理操作是 。
A.检查电路是否断路
B.更换小灯泡
C.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
(3)为了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    V时,此时如图丙所示电流表的示数    A,该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
(4)实验过程中,有些小组的小灯泡先由暗变亮,然后发出耀眼的光后被烧坏。为了避免灯丝烧断,请提出在调节滑动变阻器的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
【答案】(1)断开
(2)C
(3)2.5;0.28;0.7
(4)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不能太小。
【知识点】测定小灯泡的功率
【解析】【分析】(1)在连接电路时,为了防止电路时通时断,烧坏用电器,因此开关必须断开。根据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解答。
(2)闭合开关后,电流表、电压表都有示数,说明电路是通路,灯泡也不可能短路(若灯短路,则电压表无示数).因连接电路时,为保护电路,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故此时电路中的电流较小,导致灯的实际功率过小,故灯不亮,据此分析判断。
(3)当灯泡的实际电压等于额定电压时,它才能正常发光。根据丙图确定电流表的量程和分度值,从而确定灯泡的额定电流,最后根据P=UI计算灯泡的额定功率。
(4)灯泡被烧坏,是因为电阻太小所致,只要能够保证电路中电阻不至于太小即可。
【解答】(1)连接电路过程中开关应断开。在测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滑动变阻器应该与灯泡串联,且接线“一上一下”,如下图所示:
(2)小明同学闭合开关后,发现小灯泡不亮,但电流表、电压表均有示数,可能是因为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太大,则下一步操作: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即应进行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的操作,故选C。
(3)灯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为额定功率,为了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5V.图丙中电流表选用小量程,分度值为0.02A,电流表的示数0.28A,该灯泡的额定功率为:PL=ULIL=2.5V×0.28A=0.7W。
(4)为了避免灯丝烧断,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时,使电压表示数低于、等于或稍大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不应使灯泡两端电压比其额定电压高太多,即在调节滑动变阻器的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不能太小。
32.(2019九下·杭州开学考)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如图装置探究温度对CO还原Fe2O3的影响(固定装置略).
查阅资料:CO2+Zn CO+ZnO;FeCl3溶液遇KSCN溶液变红.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的作用是   .
(2)小江按如图装置进行对比实验,甲组用酒精灯、乙组用酒精喷灯对装置D进行加热,其产物均为黑色粉末(纯净物).两组分别用产物进行以下实验:
步骤 操作 甲组现象 乙组现象
1 取黑色粉末加入盐酸 溶解,无气泡,溶液呈浅黄绿色(含两种金属 离子) 溶解,有气泡,溶液呈浅绿色
2 取步骤l所得溶液,滴加KSCN溶液 变红 无现象
则乙组得到的黑色粉末是   .
(3)从安全考虑,本实验应在装置   之间添加装置E防止倒吸.(填字母编号)
(4)该对比实验结果表明CO的还原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   (填“增强”或“减弱”).
【答案】(1)除去多余的二氧化碳
(2)铁粉
(3)A、B
(4)增强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金属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铁与盐酸反应会产生氢气及亚铁盐,亚铁盐的溶液呈浅绿色,随温度的升高,一氧化碳还原性增强分析。
【解答】(1)装置B中氢氧化钠可与二氧化碳反应,用于除去多余的二氧化碳;
(2)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和氯化亚铁,氯化亚铁溶液呈浅绿色,所以乙组得到的黑色粉末为铁粉;
(3)因停止加热时玻璃管内压强会减小,溶液易发生倒吸炸裂玻璃管,所以就在A和B之间添加E装置防止倒吸;
(4)由两组对比实验可知,乙组CO还原能力强,即温度越高CO的还原能力越强;
故答案为:(1)除去多余的二氧化碳;(2)铁粉;(3)A、B;(4)增强。
33.(2019九下·杭州开学考)小江在学习中非常重视理论联系实践,他根据图一植物生理作用的示意图,设计了用玉米幼苗作为实验材料的图二实验装置进行探究活动。装置中隔板与无色透明钟罩之间以及隔板中央小孔与玉米茎之间都用凡士林密封,钟罩内放一盛有某种液体的小烧杯。
(1)如果图一表示植物的呼吸作用,该同学想研究气体②,那么应对图二装置做的处理是   。
(2)若图二小烧杯中是氢氧化钠溶液,则要探究的是图一中植物的光合作用所表示的   箭头(填序号),最好设计对照实验,设计时,将类似于图二的实验装置作何修改    。若要探究图一中的②有没有水蒸气,图二该装置需改变的是   。
(3)图二培养液中,除了玉米苗所需的水分之外,还应加入一定种类和数量的   。
【答案】(1)置于黑暗处(或用黑色塑料袋罩住)、小烧杯内方澄清的石灰水(缺一不可)
(2)①;小烧杯中放清水;移除小烧杯
(3)无机盐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图一中表示植物光合作用时,气体①表示二氧化碳,气体②表示氧气,③表示水,④表示有机物;当此图表示呼吸作用时,气体①表示氧气,气体②表示二氧化碳。
【解答】(1)根据分析可知,如果图一表示植物的呼吸作用,该同学想研究气体②是二氧化碳,那么应对图二装置做的处理是图二小烧杯中的液体是澄清的石灰水,将装置放在黑暗处后,由于在黑暗环境中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一段时间后,钟罩内会积聚大量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这些气体会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从而证明植物的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
(2)若图二小烧杯中是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探究的问题是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即图示①表示二氧化碳.设置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其对照实验装置中小烧杯里的液体应为清水,清水不吸收二氧化碳。若要探究图一中的②有没有水蒸气,图二该装置需改变的是移除小烧杯,看钟罩有无小水珠即可。
(3)植物通过根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并通过根、茎、叶的导管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故答案为:(1)置于黑暗处(或用黑色塑料袋罩住)、小烧杯内方澄清的石灰水(缺一不可)(2)①;小烧杯中放清水;移除小烧杯(3)无机盐
四、分析、计算题(总4小题,共24分)
34.(2019九下·杭州开学考)装修房子时需要将装修材料搬运到4楼,由于楼道太窄不方便搬运,采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把材料运上楼。
(1)请画出滑轮组的绕线示意图.
(2)若一次搬运的材料重765牛,不计滑轮重和摩擦,则拉力需要多大?
(3)如果滑轮组实际的机械效率是75%,则实际需要的拉力是多大
【答案】(1)
(2)根据图像可知,承担重力的绳子段数n=2,则拉力为:;
(3)根据公式得到:;
解得:F'=510N。
【知识点】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滑轮组的设计与组装;机械效率的计算
【解析】【分析】(1)首先确定人的拉力方向,然后确定绳头即在哪个滑轮上,最后按照“从内到外”的顺序完成连接即可;
(2)根据计算出拉力大小;
(3)根据列式计算出即可。
【解答】(1)人站在地面上,拉力的肯定向下,则绳头应该系在定滑轮上,如下图所示:
35.(2019九下·杭州开学考)小南家用的电能表及上月月初、月末的两次读数如图甲、乙所示求:
(1)小南家在上月用电多少kW·h
(2)小南家接有“220V 200W”电视机一台,“220V 100W”电热水器一台,“220V,800W”电饭煲一个,问最多还能接“220V,40W”的电灯多少盏
(3)小南将家中其他的用电器关闭,只让电热水器正常工作30min,问该电能表的转盘应转多少周
【答案】(1)小南家在上月用电:366.3kW·h-216.3kW·h=150kW·h。
(2)电能表承载的最大功率为:P=UI=220V×10A=2200W;
剩余的电功率:2200W-200W-1000W-800W=200W;
可以安装的灯泡数为:。
(3)用电器工作30min消耗的电能为:W=Pt=1kW×0.5h=0.5kW·h;
根据得到:;
解得:n=300r。
【知识点】电能表参数的理解与电能的求法;电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月初和月末两次电能表的示数之差就是小南家用电的度数;
(2)首先根据P=UI计算出电能表承载的最大电功率,然后分别减去已安装电器的电功率,最后除以灯泡的功率40W即可;
(3)首先根据W=Pt计算出热水器30min消耗的电能,再根据计算出电能表的转动圈数即可。
36.(2019九下·杭州开学考)如图所示,一均匀薄板OA的长为L质量为m,可绕O端在竖直平面内无摩擦转动,板正中间放一质量为m,的小球固定不动,一根细绳(质量不计)跨过滑轮(绳与滑轮摩擦不计),一端系于A点,另一端系在m,上,调整滑轮高度和绳子长度,使OA平衡时,板始终水平,且绳左端始终竖直,则绳子右端与水平方向成θ角。
(1)在答题纸上画出θ=30°时绳子拉力F的力臂1,并计算力臂的大小。
(2)推导绳子拉力F与角度θ的关系式。(提示:g为定值,最后结果用题中字母表示)
【答案】(1)
(2)板正中间放一质量为m′的物体,故阻力臂L2=1/2L;
以m′为研究对象,如图示,O为支点,画出各个力和力臂:
因为L/L1=sinθ,所以动力臂L1=Lsinθ,
因定滑轮不省力,故绳对物体m′的拉力大小F等于动力F1的大小,
阻力为总重力与拉力的合力,即F2=G总-F=(m+m′)g-F,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有:F×Lsinθ=[(m+m′)g-F]×1/2L,
解得F= .
【知识点】杠杆的平衡条件;力臂的画法
【解析】【分析】(1)力臂是从杠杆的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线段,据此完成作图;
(2)将O点看做支点,阻力为物体和薄板的总重力与它受到拉力的差,即 F2=G总-F ,动力为绳子上的拉力F。根据三角函数的知识分别计算出动力臂和阻力臂,最后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F2L2 列式计算即可。
【解答】(1)过支点O作拉力F作用线的垂线段,即力臂l,如图所示:
37.(2019九下·杭州开学考)将36.5克CaCl2和NaCl的混合物放入236克水中使其完全溶解,再加入132.5克洛质量分数为20%的Na2CO3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计算:
(1)生成CaCO3沉淀的质量是多少克
(2)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案】(1)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为132.5克×20%=26.5g
设生成碳酸钙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质量为y
CaCl2+Na2CO3=CaCO3↓+2NaCl
106 100 117
26.5g x y
x=25g,y=29.25g
答:生成CaCO3沉淀的质量是25克
(2)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7%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利用各物质参加反应的质量关系计算碳酸钙的质量分析;
(2)根据反应后溶液为氯化钠溶液,溶质包括原固体混合物中的氯化钠和生成的氯化钠,再利用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计算分析。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