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1.1《沁园春长沙》课后巩固(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1.1《沁园春长沙》课后巩固(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03 12:09: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沁园春长沙》课后巩固
一、默写
1.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3)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_____。
(4)指点江山,激扬文字,__________________。
(5)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____________。
(6)书生意气,____________。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上片中,描写近景并使用动静结合手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沁园春·长沙》中,作者面对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思绪万千,不禁发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出了他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
(3)《短歌行》中感叹人生短暂,好比早上的露水转瞬即逝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歌行》中借用《诗经》中的姑娘思念情人来比喻渴望得到人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曹操在《短歌行》中说一旦四方贤才光临,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是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点出了诗人在写这首诗的时间,他是在参加宴会,正在喝酒。
(7)曹操在《短歌行》中运用典故,以周公自比,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3.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毛泽东《卜算子·咏梅》中“风雨”“飞雪”点出了四季的变化、时间的更替,“春归”“春到”着眼于事物的运动,既给全篇造成了一种空间的流动感,又为下文写雪中之梅作了饱经沧桑的准备,词句挺拔,气势昂扬。
B.毛泽东《卜算子·咏梅》下阕一个“笑”字赋予了梅花人格化的特征,写出了梅花的神韵——既谦逊脱俗又豁达大度,升华了词的艺术境界。
C.陆游《卜算子·咏梅》以梅花自况,咏梅的凄苦以泄胸中抑郁,感叹人生的失意坎坷;赞梅的精神又表达了青春无悔的信念,以及对自己爱国情操及高洁人格的自许。
D.毛泽东的词表达了词人在险恶的环境下决不屈服,勇敢地迎接挑战,直到取得最后胜利的乐观主义精神。陆游的词借孤高寂寞的梅花表达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操守和高洁的傲骨。
4.请简要分析“犹有花枝俏”中“俏”字的表达效果。
(二)5.《沁园春·长沙》这首词用语精当,生动形象,极具表现力,试简要赏析并完成下面的表格。
精妙词句 分析鉴赏
万山红遍 ①
层林尽染 ②
漫江碧透 ③
百舸争流 ④
鹰击长空 “击”准确生动地表现了雄鹰拍打翅膀的矫健迅猛,刻画了雄鹰的勇猛雄姿。
鱼翔浅底 ⑤
(三)阅读下面的诗句,完成各题。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6.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B.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D.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的读书生活为背景,展现了以毛泽东等为代表的一批风华正茂的优秀青年的故事。
B.尤为可悲的是,那些无能且浅薄的“伪文人画家”滥竽充数的同时还要“指点江山”。
C.李大爷对儿子说:“现在有很多电影、电视剧,都是讲述我年轻时代的故事,这总是能让我回想起那个峥嵘岁月的时代。”
D.阿尔黛以往的言行中规中矩,可今天的行为很古怪,真是不可思议。
8.解释下列词在词作中的意思。
(1)漫江:
(2)击:
(3)翔:
(4)霜天:
9.“看”字引出的意象有 。
10.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 。
11.“怅”的原意是____________,这里用来表达____________。
12.“沉浮”同____________意思相近,这里指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3.下面对这首词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词运用了许多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染”写树色之浓,“争”写行船之奋,“透”写江之清,“层”写枫林之茂。
B.上阕以“看”和“怅”为线索。“看”总领七句,描绘了一幅江南秋景图;“怅”此处意为惆怅,即为人民不能主宰世界而惆怅。
C.词的下阕重在抒情。以“忆”和“恰”为线索。由“忆”追忆往事,“恰”引领七句,突现了“竞自由”的青年革命家的风貌。
D.“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刻画了一批奋发有为的青年知识分子的激流勇进的精神,含蓄回答了上文“谁主沉浮”的问题。
14.说说“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的作用。
15.请简要概括上下阕的主要内容,并说说其内在联系。
(五)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色  彩
闻一多
生命是张没价值的白纸,
自从绿给了我发展,
红给了我热情,
黄教我以忠义,
蓝教我以高洁,
粉红赐我以希望,
灰白赠我以悲哀;
再完成这帧彩图,
黑还要加我以死。
从此以后,
我便溺爱于我的生命,
因为我爱他的色彩。
16.联系诗歌内容,诗中的“色彩”有什么象征意义
17.生命既然有“悲哀”,并且“黑”要“加我以死”,诗人为什么却说“从此以后,/我便溺爱于我的生命,/因为我爱他的色彩”
第1页,共3页
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粪土当年万户侯 百舸争流 挥斥方遒
2.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我有嘉宾 鼓瑟吹笙 对酒当歌 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
3.A
4.①“俏”是俊俏、挺拔,美好的样子。词人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梅花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梅花俏丽挺拔的美好神韵。②一个“俏”字不仅描画出梅花的艳丽形态,更凸显了在美好环境中,梅花傲岸挺拔的精神气质。
5.①“万”写山之多,“遍”写红之广。
②“层”写树林因山势高低而层叠起伏的态势,“染”则形象地刻画出秋天树叶经霜变红就如同人工染成一般。
③“漫”写江水溢满之状,“透”表现江水清澈见底。
④“百”写船之多,“争”渲染千帆竞发、争先恐后、昂扬奋进的场面和气氛。
⑤“翔”以鸟盘旋之姿形象地表现了鱼在水中游动自如的姿态。
6.C
7.C
8.(1)满江;(2)搏击,鹰飞得矫健有力;(3)鱼游得轻快自由;(4)秋天。
9.万山、层林、漫江、百舸、鹰、鱼、万类
10.万类霜天竞自由
11. 失意、恼恨 由深思而引发的激昂慷慨的思绪
12. 升沉 盛衰
13.B
14.点明了独游的时间、地点、环境。
15.上阕主要写景,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湘江的深秋景色,并且即景抒情,提出了“荣枯兴衰”由谁来主宰的问题。下阕侧重抒情,通过回忆形象地概括了当时进步青年的特征:充满以天下为己任、肩负国家兴亡、主宰民族命运的壮志豪情。同时,艺术地回答了“谁主沉浮”这一问题。上阕写景,是下阕抒情的基础;下阕抒情则是上阕含蓄情感的直接再现、升华。
16.生命中不仅有希望也有失望,不仅有快乐也有悲哀;生命不仅意味着活着,同时也意味着死亡。正因为如此,才要更加珍惜生命。
17.生命的色彩完整地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意义的辩证看法,体现了生命的可贵,告诉人们要更加珍惜生命,以正常心态看待生命中的欢乐或悲哀,坦然地面对死亡。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