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0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新题速递】高一历史好题核心素养练(中外历史纲要上)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10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新题速递】高一历史好题核心素养练(中外历史纲要上)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1-03 09:22:51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10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练 基础 (小题核心素养练)
1.(2021·河南省渑池高级中学高一月考)有学者指出:事实上农民远非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有着自己的期望、思想和要求。他们一直有着“反道而行”的“对应”行为,从而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下列史实中,最能佐证材料观点的是
A.发动农业合作化运动 B.“大跃进”运动的掀起
C.确立了人民公社体制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萌发
【答案】D
【详解】根据“他们有着自己的期望、思想和要求。”“从而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可得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民打破传统经济体制的一种尝试,符合材料中的主旨,D项正确;农业合作化运动是国家政策,不属于“有着自己的期望、思想和要求”,排除A项;BC项是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之下开展的,与题意不符合,排除BC项。故选D项。
2.(2021·绥德中学高一月考)如表为1952—1985年中国投资(年平均,单位:百分比)统计表。据该表可推知中国
A.农业生产投资受到了重视 B.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业已失败
C.政府关注民众生活的改善 D.经济发展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
【答案】C
【详解】表格数据反映了1952-1978年投资侧重于工业生产,而1979-1985年非生产性投资大幅度增加、轻工业投资也有所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推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政府关注民众生活的改善,调整并优化了政府财政投资结构,C项正确;表格未涉及到农业生产投资数据,排除A项;中国优化投资结构,不代表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失败,历史上,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推动了中国工业化进程,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投资结构的变化,不能体现资金短缺问题,排除D项。故选C项。
3.(2021·广东深圳市·高一期末)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广东出现了《大鹏湾》《外来工》等面向打工者的杂志。1992年《外来妹》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并获得当年的中国电视剧飞天奖。这表明
A.“双百方针”已经恢复 B.城市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
C.务工群体的荣誉感增强 D.广东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答案】D
【详解】根据“广东出现了《大鹏湾》《外来工》等面向打工者的杂志。1992年《外来妹》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并获得当年的中国电视剧飞天奖。”可得出随着改革开放及经济特区的设立,广东的影响上升,影响到影视创作方面,D项正确;材料与双百方针没有直接的关系,排除A项;材料不能得出城市经济体制的完善,排除B项;材料与荣誉感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4.(2021·河南高一期末)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粮食市场出现了放开市场、价格和经营的做法,于是有的公司和私商跑到农村抢购粮食,粮价迅速上涨。为此,国家一方面强调国有粮食企业的主渠道作用,另一方面适时调整粮食价格,同时抛售专储粮,粮价因此得到控制。这说明
A.计划经济体制下存在着市场行为 B.市场作用与政府调控相辅相成
C.政府努力克服计划经济体制弊端 D.市场经济必须服从于计划经济
【答案】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市场是配置资源的有效形式,但并非万能,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的同时,也必须发挥政府应有的宏观调控作用。题干中面对放开市场、价格和经营带来的粮价迅速上涨的现象,国家及时采取一系列举措予以解决,这表明市场作用与政府调控相辅相成,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市场与宏观调控相结合,而且1992年十四大已经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市场配置资源的弊端,政府通过调控来克服这些弊端,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相互配合,而不是“必须服从”,排除D项。故选B项。
5.(2021·湖南)某学习小组制作了一张知识卡片(如图),该知识内容的主题应是
A.小康社会的建成 B.国防建设的突破 C.和平外交的开展 D.统一大业的推进
【答案】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九二共识”“汪辜会谈”“港澳回归”及“《反国家分裂法》”均与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有关,D项正确;材料与小康社会的建立、国防建设的突破及和平外交的开展等说法无关,排除ABC项。故选D项。
6.(2021·山东济南·高一开学考试)20世纪80年代,山东省邹平西王村建立西王集团,从棉油加工做起,经过努力,初步形成了完备的玉米深加工产业链条,打造了玉米油、果糖等终端品牌消费品,……这反映了西王村
A.开始实行土地改革 B.建起人民公社
C.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发展乡镇企业
【答案】D
【详解】材料“20世纪80年代,山东省邹平西王村建立西王集团,从棉油加工做起,经过努力,初步形成了完备的玉米深加工产业链条,打造了玉米油、果糖等终端品牌消费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80年代,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乡镇企业兴起并发展,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D项正确;材料反映西王村发展乡镇企业,没有体现土地改革的内容,排除A项;人民公社是从1958年开始建立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民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经济组织(主要是村、组)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7.(2021·沈阳市第八十三中学高一开学考试)澳门中联办主任傅自应在第六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上致辞表示:澳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始终与祖国荣辱相依、休戚与共,在国家安全问题上,只有“一国”之责,没有“两制”之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者是
A.毛泽东 B.孙中山 C.邓小平 D.朱德
【答案】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系统的阐述了一国两制的构想,因此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8.(2021·安徽省舒城中学高一月考)下表为1979—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由此可以推知
收入 农村(家庭收入) 17.6%
城镇(职工货币收入) 8.0%
消费水平 农村 8.9%
城镇 4.5%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B.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差距缩小
C.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体制 D.对外开放政策已经初显成效
【答案】A
【详解】从表格中的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可以看出,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收增加,改革成效明显,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增长率的变化,不能得出收入水平差距缩小,排除B项;市场经济体制提出是是1992年,排除C项;材料强调改革,而不是开放,排除D项。故选A项。
9.(2021·西藏山南二中高一期末)回顾中国共产党走过的90多年的足迹,有些城市永载史册。我们依次选择上海、南昌、延安、深圳的理由是
①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地 ②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③人民军队的创建之地 ④中国共产党七大召开地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③④①② D.①③④②
【答案】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①符合题意;南昌起义是中国人民军队建军的开始,③符合题意;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④符合题意;深圳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被称为“一夜崛起的城市”,②符合题意。结合上述分析可知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
10.(2021·河南高一期末)下面三幅图片生动形象地反映了新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下列哪一项属于在调整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A.农民积极性 B.改革的实质 C.土地所有制 D.土地经营权
【答案】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业生产合作社属于集体经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属于个体经营,土地流转的推行是为了适应现代化农业生产的需要,因此材料反映的是土地经营权的变化,D项正确;三者均有利于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排除A项;三者改革实质均属于生产关系的调整,排除B项;三者的土地性质均属于土地公有制,排除C项。故选D项。
11.(2021·陕西高一期末)从1979年到1984年,深圳市商品价格的计划管理比重中,钢材由29.6%下降到3.59%,水泥由24.8%下降到9.3%,木材由54.9%下降到4.38%。到1984年10月,深圳市已放开价格的商品额占社会零售商品总额的80%左右。由此可知,深圳
A.工业化步伐逐渐加快 B.充当全国改革的先锋
C.市场经济体制已形成 D.经济体制改革成效大
【答案】D
【详解】从材料数据的变化可得出,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深圳的市场调控程度不断加深,这反映出作为经济特区的深圳经济体制改革成效大,D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工业化的历程,排除A;没有比较不能得出是先锋,排除B;市场体制建立是在2008年,排除C。
12.(2021·马关县第一中学校)如图是开放的浦东局部图,它自开放以来创造了很多第一:“中华第一楼”——金茂大厦、“中国第一塔”——东方明珠电视塔、中国第一条磁悬浮铁路、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垃圾发电厂、全国第一个保税区——外高桥保税区、全国唯一的以“金融贸易”命名和定位的开发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下列有关其创造多个第一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有( )
A.依靠长期积累的经济和社会文化基础 B.凭借独特的地理优势、交通优势、人才和产业优势
C.充分利用了党的对外开放政策 D.成为中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答案】D
【详解】上海浦东自开放以来创造了很多第一,从而成为上海新兴产业和现代工 业基地,成为中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这属于其创造多个第一的影响而非原因,D表述不正确,符合题意;上海浦东开发开放的有利条件是依靠长期积累的经济和社会文化基础,凭借独特的地理优势、交通优势、人才和产业优势,充分利用了党的对外开放政策,ABC项都属于其创造多个第一的原因,因此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D。
13.(2021·罗平县第二中学高一期末)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在众多国际国内场合阐述、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持续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活力,不断为世界形势向好发展增加砝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①是各国解决全球性问题可供选择的理性方案 ②是解决世界难题的一剂“良药”
③符合当前世界发展趋势 ④有利于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A.①③④ B.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答案】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各国解决全球性问题可供选择的理性方案,是解决世界难题的一剂“良药”,符合当前世界发展趋势,有利于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说法①②③④均正确,C项符合题意;其它组合均存在漏选,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14.(2021·云南玉溪·高一期末)下表为中国对外开放进程中发生的几次重大争论。由此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时间 争论内容 争论的平息
20世纪80年代 特区能不能办 邓小平视察经济特区,题词肯定
20世纪90年代 海南出让的土地是“租界”吗 邓小平“南方谈话”
20世纪90年代 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殖民地”吗 邓小平“南方谈话”,获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支持
A.对外开放依赖于领导人支持 B.双百方针在新时期影响巨大
C.思想解放推动对外开放进程 D.经济体制改革转轨的艰难性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中争论内容和争论的平息可知,邓小平思想对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助推作用,C项内容符合题意,所以C正确;A项中“依赖”说法不恰当,所以A错误;材料内容与双百方针无关,所以B错误;“经济体制改革转轨的艰难性”不符合材料主旨,所以D错误。
15.(2021·青海西宁·)1992年春,有一位“老人”先后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在视察途中发表重要谈话,强调了党的基本路线、改革开放的步伐、三个“是否有利于”实践标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社会主义的本质、发展才是硬道理等六方面主要观点,对推进我国改革开放深入发展和中国人民“富起来”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位令人敬仰的“老人”是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答案】B
【详解】由材料可知,题干中的“老人”发表过“南方谈话”,强调了党的基本路线、改革开放的步伐、三个“是否有利于”实践标准等观点,对推进我国改革开放深入发展和中国人民“富起来”产生了深远影响,可知他是邓小平,故选B项;毛泽东的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在他的领导下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故排除A项;江泽民的主要功绩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故排除C项;胡锦涛的主要功绩是“科学发展观”,故排除D项。
16.(2021·福建漳州·高一期末)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呼呼,各国人民同心协力,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习近平总书记在此主张
A.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B.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
C.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D.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
【答案】A
【详解】从材料中的“各国人民同心协力,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等信息可以看出,习近平总书记主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故答案为A项;材料信息没有明确只是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提出的主张,排除B项;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材料信息没有涉及,排除C项;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对全球治理体系进行改革的主张,排除D项。
17.(2021·宁夏固原一中高一期末)一位学者研究了中国共产党十一大(1977年)至十七大(2007年)七个报告的词汇变迁,其中四个报告的词汇使用有如下特点,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中国特色”和“市场经济”成为报告的新词汇
②“改革”“对外开放”第一次出现在报告中
③报告中“毛主席”一词高居所有实词的第一位,平均每个自然段提及两次
④报告中“三个代表”成为高频词汇
A.③②①④ B.③②④① C.①②③④ D.②③①④
【答案】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个人崇拜现象严重,会出现会议报告中“毛主席”一词高居所有实词第一位的现象;2002年中共十六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由此可见,四者时间先后顺序为③②①④,故选A;其他三个选项顺序均错误,故排除BCD。
18.(2021·福建南平·高一期末)2021年5月,习近平在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深空探测成为科技竞争的制高点”。如图所示成就,表明我国
A.基础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B.战略高技术取得新跨越
C.高端产业已取得新突破 D.民生科技取得显著成效
【答案】B
【详解】成功发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是我国航天技术的新突破,表明我国在战略高技术领域取得了新的跨越,故答案为B项;成功发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是应用科学的重要进展,不是基础研究取得进展的表现,排除A项;天舟二号发射成功是高科技领域的突破,不是产业突破,排除C项;天舟二号目前与民生没有关系,排除D项。
19.(2021·广西北海·高一期末)1983年底,服装改革的呼声迅速响遍全国。从遍地灰、黑、蓝到风靡全国的的确良、幸子衫,从红裙子、喇叭裤到蝙蝠衫、健美裤。到了90年代和21世纪,穿衣打扮讲求个性和多变,很难用一种款式或色彩来概括时尚潮流。这些变化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A.生活方式发生根本变革 B.彻底摆脱贫困全面实现小康
C.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D.人民消费观念发生根本变化
【答案】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3年以来,人们的服装日益丰富多样,穿衣打扮追求个性、多变,时尚潮流日新月异,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C项正确;只服装上的变化不能说明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A项错误;“彻底”摆脱贫困“全面”实现小康在说法夸张,B项错误;人民消费观念发生根本变化只是材料部分信息,不是材料主旨,D项错误。
20.(2021·蒙城第一中学高一期末)2009年,中国代表在德国波恩召开的世界可持续发展教育大会高层会议上指出:我们鼓励学校在节约水、电、纸张、粮食和开展垃圾分类等方面制定制度、增加设施.并在全国农村中小学积极推行部分教科书循环使用。这表明
A.人类发展繁衍正面临空前严峻的挑战 B.和平发展逐渐发展为当今的时代主题
C.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成为各国共识 D.中国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办法
【答案】D
【详解】据题意可知,材料中反映的都是中国节约资源并且循环利用的措施,这是可持续发展的表现,故选D;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在资源可持续利用方面的探索,并没有体现人类面临的挑战和当今的时代主题,排除AB;“成为共识”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
练 能力 (大题能力提升练)
21.(2021·陕西宝鸡市·高一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纵观我国两千余年粮食生产的发展历史,不难发现,粮食生产始终囿于小生产的手工劳动水平,发展速度相当缓慢。但也必须承认,由于历代农民的辛勤劳动,在小生产手工劳动范围内,随着生产经验的积累,农民们逐步地实行精耕细作,扩大复种指数,提高亩产量,形成了一条独特的中国粮食生产发展的道路。
——摘编自郭松义等《略论我国封建时代的粮食生产》
材料二 中国1952-1990年粮食产量统计表(单位:万吨)
年份 1952年 1958年 1959年 1961年 1962年 1984年 1990年
产量 16392 20000 17000 14750 16000 40712 43500
材料三 中国某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系数曲线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粮食生产发展的原因。
(2)材料二表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和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农业生产发展各呈现怎样的特点?依据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从经济体制变革的角度指出20世纪80年代引起城乡收入差距变化的原因。
【答案】(1)原因:精耕细作技术的进步;政府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土地政策的调整;历代农民辛勤劳作。
(2)特点: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农业生产大幅下滑;20世纪80年代以后,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原因: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又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农业生产大幅下滑;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率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以20世纪80年代以后,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3)原因:1985年以前,经济体制改革主要在农村,农村经济因此得到了较大发展,城乡收入差距减小;1985年以后,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由农村转向城市,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搞活了城市经济,城乡收入差距又逐渐拉大。
【分析】(1)原因:根据材料“历代农民的辛勤劳动”得出,农民的辛勤劳作;根据材料“农民们逐步地实行精耕细作,扩大复种指数,提高亩产量”得出,精耕细作技术的进步;结合所学可知,政府重农抑商政策,土地赋税政策的调整等。
(2)特点:依据材料二中“1952年、1958年、1959年、1961年、1962年”年份的产量可以看出,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我国农业生产发展呈现的特点是农业生产大幅下滑;依据材料二中“1984年、1990年”年份的产量可以看出,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特点是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农业生产大幅下滑的原因主要有“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又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的影响,农业生产大幅下滑;20世纪80年代以后,农业生产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率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3)原因: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1978年至1985年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系数在变小,说明该时段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在缩小;1985年以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系数在变大,说明该时段我国城乡收入差距逐渐拉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5年以前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农村经济得到较大发展,农民收入增加,城乡收入差距减小;1985年以后,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由农村转向城市,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搞活了城市经济,城乡收入差距逐渐拉大。
22.(2021·沈阳市第八十三中学高一开学考试)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讲到:“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中国共产党100年的奋斗历程中,经历了风风雨雨,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取得了巨大成就。
材料一 目前我们党的任务是铲除近代中国之最大毒瘤——帝国主义,同时也要铲除阻碍中国进步的帝国主义在中国之走狗——封建军阀。以期建立民主自由的共和国。
——中共二大
材料二 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恐怖的包围中间,产生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红色政权区域,在目前的世界上只有中国有这种事。
——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
材料三
(1)通过材料一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
(2)材料二中第一块“红色政权区域”建在哪里?“红色政权区域”的建立开辟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3)从图1到图2的变化得益于哪次会议的召开?这次会议作出了什么历史性决策?
(4)通过中国共产党100年的奋斗历程,你有什么感悟?
【答案】(1)反帝反封建,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2)井冈山;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3)中共十届三中全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4)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中国共产党是新中国的缔造者,是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力量;坚持改革开放;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详解】(1)目标:根据材料“同时也要铲除阻碍中国进步的帝国主义在中国之走狗——封建军阀。以期建立民主自由的共和国”可归纳出反帝反封建,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2)位置及道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3)会议及决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届三中全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4)感悟: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中国共产党是新中国的缔造者,是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力量;坚持改革开放;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第2页,共2页
(
1
)
第1页,共11页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10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练 基础 (小题核心素养练)
1.(2021·河南省渑池高级中学高一月考)有学者指出:事实上农民远非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有着自己的期望、思想和要求。他们一直有着“反道而行”的“对应”行为,从而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下列史实中,最能佐证材料观点的是
A.发动农业合作化运动 B.“大跃进”运动的掀起
C.确立了人民公社体制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萌发
2.(2021·绥德中学高一月考)如表为1952—1985年中国投资(年平均,单位:百分比)统计表。据该表可推知中国
A.农业生产投资受到了重视 B.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业已失败
C.政府关注民众生活的改善 D.经济发展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
3.(2021·广东深圳市·高一期末)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广东出现了《大鹏湾》《外来工》等面向打工者的杂志。1992年《外来妹》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并获得当年的中国电视剧飞天奖。这表明
A.“双百方针”已经恢复 B.城市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
C.务工群体的荣誉感增强 D.广东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4.(2021·河南高一期末)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粮食市场出现了放开市场、价格和经营的做法,于是有的公司和私商跑到农村抢购粮食,粮价迅速上涨。为此,国家一方面强调国有粮食企业的主渠道作用,另一方面适时调整粮食价格,同时抛售专储粮,粮价因此得到控制。这说明
A.计划经济体制下存在着市场行为 B.市场作用与政府调控相辅相成
C.政府努力克服计划经济体制弊端 D.市场经济必须服从于计划经济
5.(2021·湖南)某学习小组制作了一张知识卡片(如图),该知识内容的主题应是
A.小康社会的建成 B.国防建设的突破 C.和平外交的开展 D.统一大业的推进
6.(2021·山东济南·高一开学考试)20世纪80年代,山东省邹平西王村建立西王集团,从棉油加工做起,经过努力,初步形成了完备的玉米深加工产业链条,打造了玉米油、果糖等终端品牌消费品,……这反映了西王村
A.开始实行土地改革 B.建起人民公社
C.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发展乡镇企业
7.(2021·沈阳市第八十三中学高一开学考试)澳门中联办主任傅自应在第六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上致辞表示:澳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始终与祖国荣辱相依、休戚与共,在国家安全问题上,只有“一国”之责,没有“两制”之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者是
A.毛泽东 B.孙中山 C.邓小平 D.朱德
8.(2021·安徽省舒城中学高一月考)下表为1979—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由此可以推知
收入 农村(家庭收入) 17.6%
城镇(职工货币收入) 8.0%
消费水平 农村 8.9%
城镇 4.5%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B.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差距缩小
C.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体制 D.对外开放政策已经初显成效
9.(2021·西藏山南二中高一期末)回顾中国共产党走过的90多年的足迹,有些城市永载史册。我们依次选择上海、南昌、延安、深圳的理由是
①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地 ②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③人民军队的创建之地 ④中国共产党七大召开地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③④①② D.①③④②
10.(2021·河南高一期末)下面三幅图片生动形象地反映了新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下列哪一项属于在调整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A.农民积极性 B.改革的实质 C.土地所有制 D.土地经营权
11.(2021·陕西高一期末)从1979年到1984年,深圳市商品价格的计划管理比重中,钢材由29.6%下降到3.59%,水泥由24.8%下降到9.3%,木材由54.9%下降到4.38%。到1984年10月,深圳市已放开价格的商品额占社会零售商品总额的80%左右。由此可知,深圳
A.工业化步伐逐渐加快 B.充当全国改革的先锋
C.市场经济体制已形成 D.经济体制改革成效大
12.(2021·马关县第一中学校)如图是开放的浦东局部图,它自开放以来创造了很多第一:“中华第一楼”——金茂大厦、“中国第一塔”——东方明珠电视塔、中国第一条磁悬浮铁路、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垃圾发电厂、全国第一个保税区——外高桥保税区、全国唯一的以“金融贸易”命名和定位的开发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下列有关其创造多个第一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有( )
A.依靠长期积累的经济和社会文化基础 B.凭借独特的地理优势、交通优势、人才和产业优势
C.充分利用了党的对外开放政策 D.成为中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13.(2021·罗平县第二中学高一期末)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在众多国际国内场合阐述、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持续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活力,不断为世界形势向好发展增加砝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①是各国解决全球性问题可供选择的理性方案 ②是解决世界难题的一剂“良药”
③符合当前世界发展趋势 ④有利于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A.①③④ B.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14.(2021·云南玉溪·高一期末)下表为中国对外开放进程中发生的几次重大争论。由此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时间 争论内容 争论的平息
20世纪80年代 特区能不能办 邓小平视察经济特区,题词肯定
20世纪90年代 海南出让的土地是“租界”吗 邓小平“南方谈话”
20世纪90年代 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殖民地”吗 邓小平“南方谈话”,获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支持
A.对外开放依赖于领导人支持 B.双百方针在新时期影响巨大
C.思想解放推动对外开放进程 D.经济体制改革转轨的艰难性
15.(2021·青海西宁·)1992年春,有一位“老人”先后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在视察途中发表重要谈话,强调了党的基本路线、改革开放的步伐、三个“是否有利于”实践标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社会主义的本质、发展才是硬道理等六方面主要观点,对推进我国改革开放深入发展和中国人民“富起来”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位令人敬仰的“老人”是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16.(2021·福建漳州·高一期末)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呼呼,各国人民同心协力,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习近平总书记在此主张
A.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B.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
C.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D.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
17.(2021·宁夏固原一中高一期末)一位学者研究了中国共产党十一大(1977年)至十七大(2007年)七个报告的词汇变迁,其中四个报告的词汇使用有如下特点,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中国特色”和“市场经济”成为报告的新词汇
②“改革”“对外开放”第一次出现在报告中
③报告中“毛主席”一词高居所有实词的第一位,平均每个自然段提及两次
④报告中“三个代表”成为高频词汇
A.③②①④ B.③②④① C.①②③④ D.②③①④
18.(2021·福建南平·高一期末)2021年5月,习近平在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深空探测成为科技竞争的制高点”。如图所示成就,表明我国
A.基础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B.战略高技术取得新跨越
C.高端产业已取得新突破 D.民生科技取得显著成效
19.(2021·广西北海·高一期末)1983年底,服装改革的呼声迅速响遍全国。从遍地灰、黑、蓝到风靡全国的的确良、幸子衫,从红裙子、喇叭裤到蝙蝠衫、健美裤。到了90年代和21世纪,穿衣打扮讲求个性和多变,很难用一种款式或色彩来概括时尚潮流。这些变化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A.生活方式发生根本变革 B.彻底摆脱贫困全面实现小康
C.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D.人民消费观念发生根本变化
20.(2021·蒙城第一中学高一期末)2009年,中国代表在德国波恩召开的世界可持续发展教育大会高层会议上指出:我们鼓励学校在节约水、电、纸张、粮食和开展垃圾分类等方面制定制度、增加设施.并在全国农村中小学积极推行部分教科书循环使用。这表明
A.人类发展繁衍正面临空前严峻的挑战 B.和平发展逐渐发展为当今的时代主题
C.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成为各国共识 D.中国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办法
练 能力 (大题能力提升练)
21.(2021·陕西宝鸡市·高一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纵观我国两千余年粮食生产的发展历史,不难发现,粮食生产始终囿于小生产的手工劳动水平,发展速度相当缓慢。但也必须承认,由于历代农民的辛勤劳动,在小生产手工劳动范围内,随着生产经验的积累,农民们逐步地实行精耕细作,扩大复种指数,提高亩产量,形成了一条独特的中国粮食生产发展的道路。
——摘编自郭松义等《略论我国封建时代的粮食生产》
材料二 中国1952-1990年粮食产量统计表(单位:万吨)
年份 1952年 1958年 1959年 1961年 1962年 1984年 1990年
产量 16392 20000 17000 14750 16000 40712 43500
材料三 中国某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系数曲线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粮食生产发展的原因。
(2)材料二表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和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农业生产发展各呈现怎样的特点?依据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从经济体制变革的角度指出20世纪80年代引起城乡收入差距变化的原因。
22.(2021·沈阳市第八十三中学高一开学考试)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讲到:“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中国共产党100年的奋斗历程中,经历了风风雨雨,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取得了巨大成就。
材料一 目前我们党的任务是铲除近代中国之最大毒瘤——帝国主义,同时也要铲除阻碍中国进步的帝国主义在中国之走狗——封建军阀。以期建立民主自由的共和国。
——中共二大
材料二 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恐怖的包围中间,产生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红色政权区域,在目前的世界上只有中国有这种事。
——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
材料三
(1)通过材料一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
(2)材料二中第一块“红色政权区域”建在哪里?“红色政权区域”的建立开辟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3)从图1到图2的变化得益于哪次会议的召开?这次会议作出了什么历史性决策?
(4)通过中国共产党100年的奋斗历程,你有什么感悟?
第2页,共2页
(
7
)
第7页,共7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