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 8 7加几(教案) 数学一年级上册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10.2 8 7加几(教案) 数学一年级上册苏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11-03 10:32: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课时 8、7加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2~93页例2、“试一试”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自主探索和理解8、7加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计算8、7加几的进位加法。
难点:加深对“凑十法”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口算卡片。
9+5= 9+7= 9+4= 9+8=
2.指名说说口算时是怎样算的。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军号。
3.出示教科书第92页例2的情境图。
学生观察,并数一数。
二、探究新知
1.说一说,想一想。
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一共有多少把军号
师:你能列出算式吗
学生列出算式:8+7=15(教师板书:8+7=15)
师:真聪明,一下子就把得数算出来了,你能说说你是怎样算的吗
生:我从第二盒取2把放进第一盒,让第一盒先凑满10把,再加上第二盒剩下的5把,一共就是15把。
2.摆一摆,算一算。
师:你能用小棒代替军号,摆一摆、移一移吗
学生摆小棒。
组织学生交流。指名说一说是怎样摆的。
生1:我从7里面拿出了2,2和8凑成了10,10再加剩下的5,得15。
生2:先把7分成2和5,又因为8加2得10,故10再加5得15。(教师相机板书)
师:能先把第二盒凑满10把吗 该怎样移
生:我从第一盒取3把放进第二盒,让第二盒先凑满10把,再加第一盒剩下的5把,一共15把。
师:你能用小棒代替军号,把以上的算法摆一摆、移一移吗
学生摆小棒。
指名说一说是怎样摆的。
生1:我从8里面拿出了3,3和7凑成了10,10再加剩下的5,得15。
生2:我先把8分成3和5,又因为7加3得10,故10再加5得15。
(教师相机板书)
3.“试一试”。
师:你们会怎样计算“7+9”
小组内交流不同的算法。
生1:9可以分成3和6,先算7+3=10,再算10+6=16。
生2:7可以分成1和6,先算9+1=10,再算10+6=16。
生3:10+7=17,又因为“7+9”中的9比10少1,故7+9=16。
生4:9+7=16,故7+9=16。
师:同学们的算法真多,你们自己更喜欢哪种算法 为什么
组织学生交流。
师: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填一填。
学生完成“试一试”中的练习。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科书第93页“想想做做”第1题。
先看看图上画了什么 怎样列算式
说说你是把哪边的白菜先凑成10个。说说你是把哪边的苹果先凑成10个。
2.完成教科书第93页“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集体交流。
3.完成教科书第93页“想想做做”第3题。
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4.完成教科书第93页“想想做做”第4题。
引导学生明确:每组算式的加号前后的两个数相同,只是交换了位置。
师:猜猜每组算式的得数会怎样
学生说一说后,独立完成计算。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8、7加几(板书课题)的计算方法,通过学习,我们掌握了如何用语言表述不同的“凑十”过程,活跃了解题思路,对进位加法的计算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板书设计】
8、7加几
【教学反思】
这节课教师以探究“8+7”的算法为主线,创设情境并提问,唤起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产生学习动机,然后再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新知,动手操作,并与同学相互讨论。让学生在探索性的活动中,参与各个环节,逐步感受成功的喜悦。从不同角度或不同层面,引导学生对相关的各种方法作出比较,机智地抽取“凑十法”进行共同研究分析,巧妙地引领学生去学习“优化”的方法,为后面学习加、减法简便计算中的“凑百”“凑千”奠定基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