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折线统计图

文档属性

名称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折线统计图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2-09-09 17:41: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 获“联合国人居奖”的城市--统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知识是在学生学习了条形统计图之后安排的,学生已经会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各种数量。本单元以此为基础,引入对折线统计图的学习。本单元的知识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等统计知识的基础。主要内容是:认识折线统计图,能完成折线统计图并利用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需要,合理选择条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
教学目标:
1、借助实例,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作用,会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
2、在统计活动中,感受统计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
3、能深切体会统计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及作用 ,能根据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或预测,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4、乐于参与统计活动,在活动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态度
5、在统计与分析的过程中,体会折线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应用与价值,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折线统计图。
难点:能根据需要、合理选择条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有效的表示数据。
第一课时:认识折线统计图
教学内容:五年级数学上册第113页。
教学目标:
1.借助实例,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作用。
2.会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
3.在统计活动中,感受学习折线统计图的必要性,感受统计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重难点
会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感受学习折线统计图的必要性,感受统计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1.(课件演示威海图片并配以优美的音乐)
威海,是中国第一个“国家卫生城”、第一个“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也是“国家园林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这里依山傍海,气候宜人,城市建筑与自然景色融为一体,山在城中、城在海中、人在绿中。2003年威海获得联合国人居奖。
引导学生说一说威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课件展示)威海市区环保建设的相关资料
仔细观察,通过这张统计表你都能获得哪些信息?
(1)学生可以各抒己见,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2)说一说这个统计表给你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谈出自己的感受:统计表缺少条理性,从而让学生知道学习统计图的必要性。
二、自主学习 小组合作
1.下面咱们就以“垃圾无害化日处理能力”这项指标为例,看看从98年到02年数量是怎样变化的?
( 98年到99年数量减少了,99年到2000年没变,到2001年又增加了,到2002年还是增加。)
2.也就是说,这几年当中数量有时是增加的,有时是减少的。那同学们能不能将这种有增有减的变化情况更直观的表示出来呢?下面同学们就将你的想法画在练习本上。
(教师让学生自由发挥,运用所学知识把这种有增有减的的变化情况表现出来,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三、回报交流 评价质疑
1.教师让学生展示,介绍自己的成果。
大屏幕显示:
生1:我是用一个个竖条表示每一年的数量。(不少同学点头表示想法一样)
师:这位同学用咱们以前学过的条形统计图来表示。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2:我用点来表示每一年的数量,然后把这些点连起来,这条线向下,就表示减少了。这条线向上,就表示增加了。(同学们用赞赏的目光表示同意)
一位同学用高低不同的线段来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另一位同学用个点表示数量,在用线连起来表示增减变化,刚才这两位同学的想法,同学们认为哪一种更好?
2.讨论交流为什么第二种更好一些。
3.那生活中同学们见过这样的图吗?引导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经验,并给这个同起个名字。
(师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四、抽象概况 总结提升
1.仔细观察这幅统计图,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2002年的数量是最多的,1999年和2000年是一样多的。)你怎么知道这两年是一样多?
2.引导学生说出可以看出每一年的数量是多少和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板书:数量的多少,数量增减变化,)
3.小结:折线统计图既能看出每一年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五、巩固应用 拓展提高
1.自主练习第1题,体会折线统计图的作用。
独立填写。
班内交流。(关注学生对第4小题的回答,鼓励学生的个性化思考。)
2.用折线统计图描述其它事件的变化
全课总结
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根据学生交流,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有什么好处?
板书设计
折线统计图
数量的多少 数量的增减变化
使用说明:
1、教学反思
(1)我从现实的素材入手,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统计的兴趣,激活有关统计的经验,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引入对折线统计图的学习,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突出了统计的作用。
(2)我注意引导学生从统计表的反应数据的特点,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统计图的必要性。
2、使用建议:本案首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威海市1998---2002年市区环保建设情况统计表”,发现一般统计表缺乏一定的条理性这一特点,感受学习统计图的必要性,然后让学生思考如何更直观的表现出数量的多少和数量的增减变化。教学时可以改变教学过程的顺序,在新课结束前通过比较统计图和统计表的不同来让学生感受学习统计图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