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新文化运动 (课件+教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新文化运动 (课件+教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3.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1-03 10:58:37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2《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识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2.把我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两面大旗及主要内容。
3.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辜鸿铭演讲:中国人的精神,经典!
20世纪初期,在北大的讲坛上,有从海外归来的、西装革履的大力宣传新思想的进步人士;也有拖着长辫子、身穿马褂的满口之乎者也的封建遗老,他们相互抨击对方的思想观点,出现了激烈的思想冲突。为什么会有这样奇怪的现象出现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2课:新文化运动!
二、学习新课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背景
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经过痛苦的反思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新文化运动背景——桎梏
(1)社会现象
一个贞烈的女孩子 【《新青年》第七卷第2号】
背景:清末民初。
事件:该女子(阿毛)年十四岁,未婚夫(吴家孩子)死了。父母逼女儿饿死殉节。
女儿:“爸爸,我实在饿得忍不住了……你当真忍心看着我饿死吗?”
爸爸:“阿毛……我自从得了吴家那孩子的死信,就拿定注意叫你殉节。又叫你娘苦口劝你走这条路,成就你一生名节……绝粒而死……要算天底下第一种有体面的事,祖宗的面子上,都添许多光采,你老子娘沾你的光,更不用说了。你要明白,这样的做法,不是逼迫你,实在是成全你。你不懂得我成全你的意思,反要怨我,真是不懂事极了。”
贞烈可风
善良的觉新爱上了包办的妻子瑞珏。瑞珏要生孩子时,恰逢高老太爷去世。如果瑞珏在家生孩子,就会有“血光之灾”,爷爷的身上会到处流血,只有把瑞珏迁到郊外才能避免。觉新流着眼泪顺从了长辈们的安排,几天后,在城外一间阴暗潮湿的小屋里瑞珏难产,生下一个儿子后痛苦死去了 。
——节选自 巴金《家》
(2)政治新闻
(1)袁世凯率文武百官隆重复古祭孔。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专制,颁布《中华民国约法》,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一时间,封建余孽纷纷建立“孔教会”“宗圣会”,要求定“孔教”为“国教”,并列入“宪法”。
2.新文化运动背景——西方新思想传入中国
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深受知识阶层欢迎——袁世凯为实现独裁专制,规定“ 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
新生的中华民国陷入政治混乱,仅依靠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能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进行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运动吹遍中国大江南北,一个个思想的先驱将犀利的笔化作一把把锋利的匕首,刺向封建专制、封建礼教。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精神洗礼和灵魂的震撼。
3.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时间:1915年
标志:《青年杂志》的创刊(后改名为《新青年》)
代表: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重要阵地:北京大学和《新青年》。
新文化运动提倡男女平等、个性解放。大学是否应该开放女禁,成为当时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蔡元培、胡适等人都赞成大学开放女禁,很多女性也积极争取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1920年春,北京大学首次招收9名女生入学旁听,开创了中国国立大学男女同校的先例。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1.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1)针对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猖獗一时尊孔复古逆流,《新青年》发表了大量文章,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和文化。鲁迅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民起来推翻“黑漆漆”吃人社会。
(2)何为新道德?何为旧道德?
新道德指资产阶级的道德,追求个性解放、男女平等。
旧道德指以孔子为代表的以三纲五常为中心的儒家传统道德。
2.提倡民主与科学
(1)陈独秀在《青年杂志》上对青年有怎样的期许?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之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民主)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
“三纲”之下,臣、子、妻是君、父、夫的附属品,丧失自由独立之人格,而陈独秀希望新青年挣脱旧思想的牢笼,大胆追求自由、平等的人权,变封建奴隶性的臣民为拥有独立思想的公民。
举凡一事之兴,一物之细,罔不诉之科学法则,以定其得失从违;其效将使人间之思想行为,一遵理性,而迷信斩焉,而无知妄作之风息焉。
——陈独秀《敬告青年》
陈独秀认为新青年要勇于破除权威,摒弃愚昧迷信,用科学的精神和理性的眼光去判断世间万事万物,从而真正的思想解放。
(2)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不同阶级、阶层的代表人物先后提出了自强求富、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等口号和主张,体现了时代的变化和发展。结合本课内容,请你谈谈民主与科学口号的进步意义。
提示:通过对近代历史发展进程的回顾,理解中国人对于近代化的探索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的。再从民主与科学口号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及在当时条件下的先进性来理解和把握。
3.提倡文学革命
(1)资料链接
从前有个秀才到村里闲逛,看到一则征婚启事,上面写着:“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秀才二话没说就娶了回去,回家一看,秀才差点就晕过去了。
文字是思想的载体和表现形式,而旧文学使用的文言文艰深晦涩、难以理解,因此,胡适提倡使用通俗易懂的白话文,让新文化运动的思想为更多的人广泛接受。
(2)文学革命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
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把反封建的思想内容同白话文形式结合起来,成为新文学的典范。
(3)材料研读
“有很长一段时间,每天除上课、阅报以外,看书,看《新青年》;谈话,谈《新青年》;思考,也思考《新青年》上所提出的问题。”
——毛泽东
《新青年》受到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的普遍欢迎,被誉为“青年界之金针”和青年的“良师益友”。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 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和科学的洗礼,为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有一定的片面性,但仍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三、合作探究
1.北大为何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活动基地?
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一时间,大师云集,百家争鸣,流派纷争。一个敢于担当的开明校长,一群思想独特的教授,造就了一群热血沸腾的学生,北大由原来的官僚政治中心发展成为学术研究中心,也成为新思想的发源地,成为两千年来中国的火山口。所以,有人说,新文化运动是“人的解放”运动,北大红楼则是守望思想黎明的灯塔。
2.材料研读
从下面材料中能看出陈独秀的什么想法?
青年如初春,
如朝日,
如百卉之萌动,
如利刃之新发于硎,
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
青年之于社会,
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
——陈独秀《敬告青年》
陈独秀把新中国的未来寄托在用新思想武装起来的新青年身上。
3.你对新文化运动中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这件事怎么看?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和文化构成了中国封建统治的理论和思想基础。要在思想领域反封建,就不得不把斗争矛头指向以孔子为首的儒家传统道德,以达到摧毁封建统治思想基石的目的。因此,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和文化,从新文化运动在当时和后世的进步影响上来看,是正确的。但是在新文化运动的过程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片面性。从这个角度看,新文化运动又有历史的局限性。
今天我们对祖国传统文化,要全面认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它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体现时代性。
4.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不同阶级、阶层的代表人物先后提出了自强求富、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等口号和主张,体现了时代的变化和发展。结合本课内容,请你谈谈民主与科学口号的进步意义。
提示:通过对近代历史发展进程的回顾,理解中国人对于近代化的探索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的。再从民主与科学口号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及在当时条件下的先进性来理解和把握。
四、课堂总结
新文化运动本质上是一场“人”的运动,站在21世纪的地平线上,回望百年前的历史,我们依然能感受到生命的温度、思考的力度。今天的我们面临新的挑战和使命,但是我们并不孤单,因为我们看见了他们坚毅的背影、踏着他们坚实的足迹,沐浴着那精神的日出。
历史、现实、未来是一条向着曙光的延长线。期待你们用鲜活青春的生命、富有活力的个性去创造崭新的未来。
五、随堂练习
1.“民国的创立并未带来人们期望的和平与秩序,于是中国的知识分子逐渐相信,如果不进行一场彻底的思想变革,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政府和社会”。在此背景下(C )
A.义和团运动兴起 B.辛亥革命兴起
C.新文化运动兴起 D.国民大革命兴起
2.胡适先生曾说:“《新青年》杂志代表和创造了一个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指的是( C )
A.君主立宪时代 B.民主共和时代
C.民主科学时代 D.社会主义时代
3.列举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1张PPT)
导入新课
20世纪初期,在北大的讲坛上,有从海外归来的、西装革履的大力宣传新思想的进步人士;也有拖着长辫子、身穿马褂的满口之乎者也的封建遗老,他们相互抨击对方的思想观点,出现了激烈的思想冲突。为什么会有这样奇怪的现象出现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2课:新文化运动!
导入新课
新文化运动
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标志、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理解新文化运动中“新”的含义。
了解新文化运动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学习目标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经过痛苦的反思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1.背景:
一个贞烈的女孩子 【《新青年》第七卷第2号】
背景:清末民初。
事件:该女子(阿毛)年十四岁,未婚夫(吴家孩子)死了。父母逼女儿饿死殉节。
女儿:“爸爸,我实在饿得忍不住了……你当真忍心看着我饿死吗?”
爸爸:“阿毛……我自从得了吴家那孩子的死信,就拿定注意叫你殉节。又叫你娘苦口劝你走这条路,成就你一生名节……绝粒而死……要算天底下第一种有体面的事,祖宗的面子上,都添许多光采,你老子娘沾你的光,更不用说了。你要明白,这样的做法,不是逼迫你,实在是成全你。你不懂得我成全你的意思,反要怨我,真是不懂事极了。”
贞烈可风
新文化运动背景——桎梏
社会现象
资料链接
善良的觉新爱上了包办的妻子瑞珏。瑞珏要生孩子时,恰逢高老太爷去世。如果瑞珏在家生孩子,就会有“血光之灾”,爷爷的身上会到处流血,只有把瑞珏迁到郊外才能避免。觉新流着眼泪顺从了长辈们的安排,几天后,在城外一间阴暗潮湿的小屋里瑞珏难产,生下一个儿子后痛苦死去了 。
——节选自 巴金《家》
社会现象
新文化运动背景——桎梏
政治新闻
袁世凯率文武百官隆重复古祭孔。
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专制,颁布《中华民国约法》,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一时间,封建余孽纷纷建立“孔教会”“宗圣会”,要求定“孔教”为“国教”,并列入“宪法”。
1913年祭天仪仗
1914年祭孔
新文化运动背景——桎梏
《海国图志》
“师夷长技以制夷”
《天演论》
“物竞天择”
《民报》
“三民主义”
新文化运动背景——西方新思想传入中国
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深受知识阶层欢迎
袁世凯为实现独裁专
制,规定“ 国民教育,
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
新旧思潮发生激励冲突
新文化运动背景——西方新思想传入中国
新生的中华民国陷入政治混乱,仅依靠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能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进行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运动吹遍中国大江南北,一个个思想的先驱将犀利的笔化作一把把锋利的匕首,刺向封建专制、封建礼教。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精神洗礼和灵魂的震撼。
2.兴起的时间和标志
时间:1915年
标志:《青年杂志》的创刊(后改名为《新青年》
陈独秀
《青年杂志》和《新青年》
陈独秀
鲁 迅
胡 适
李大钊
3.代表
4.重要阵地
北京大学和《新青年》
蔡元培
北京大学红楼
(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相关史事:
新文化运动提倡男女平等、个性解放。大学是否应该开放女禁,成为当时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蔡元培、胡适等人都赞成大学开放女禁,很多女性也积极争取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1920年春,北京大学首次招收9名女生入学旁听,开创了中国国立大学男女同校的先例。
人物扫描:
蔡元培,浙江绍兴人,中国近代著名民主革命家和教育家。蔡元培在1916年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之后,着力营造“兼容并包”和“思想自由”的学术研究氛围,聘请了一大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到北京大学任教,使得北京大学不仅成为人才鼎盛、学术兴旺的全国最高学府,也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大本营。
蔡元培(1868-1940)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针对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猖獗一时的尊孔复古逆流,《新青年》发表了大量文章,猛烈抨击封建的旧道德和旧文化。鲁迅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民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
陈独秀在《青年杂志》上对青年有怎样的期许?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之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民主)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
民主
科学
材料研读
提倡民主与科学
民主
科学
Democracy
Science
(德先生) (赛先生)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
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
西方近代科学
提倡民主与科学: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所标举的两大口号,由陈独秀首先提出。他还将它们形象地称为“德先生”和“赛先生”。
新文化运动“新”的思想
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
提倡民主
反对专制
提倡科学
反对迷信
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
除旧布新——内容
提倡文学革命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胡适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
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陈独秀
旧观念
重形式
难理解
新思想
重内容
好理解
从前有个秀才到村里闲逛,看到一则征婚启事,上面写着:“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秀才二话没说就娶了回去,回家一看,秀才差点就晕过去了。
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
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
文字是思想的载体和表现形式,而旧文学使用的文言文艰深晦涩、难以理解,因此,胡适提倡使用通俗易懂的白话文,让新文化运动的思想为更多的人广泛接受。
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把反封建的思想内容同白话文形式结合起来,成为新文学的典范。
资料链接
以新文化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们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
人血馒头:他的母亲端过一碟乌黑的圆东西,轻轻说:“吃下去罢,--病便好了”。 小栓撮起这黑东西,看了一会,似乎拿着自己的性命一般,心里说不出的奇怪。十分小心的拗开了,焦皮里面窜出一道白气,白气散了,是两半个白面的馒头。 ——鲁迅《药》
资料链接
文学革命的表现
人物
胡适
陈独秀
鲁迅
文章
影响
《文学改良刍议》
《文学革命论》
《狂人日记》
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
提出了“文学革命”的旗号
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2.影响
材料一:1919年的《大公报》报道:山 西省成为全国离婚率最高的省份,一年内离婚案多达2127件。浙江镇海县妇女都知道没有爱情就离婚。
材料二:聚集在《新青年》的知识分子的重要性是很难估价的。1919年“五四”运动后,这些学生是政治上的生力军… —莫里斯
材料三: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陈独秀
打倒孔家店--吴虞
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 陈独秀
动摇了 的统治地位,促进 解放
封建道德礼教
思想
为随后爆发的 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
五四运动
局限性:对于 _______ 文化的看法带一定的片面性。
传统
“新文化运动是人的运动。”
“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
《新青年》第七卷第五号
材料:“对于外国文化,排外主义的方针是错误的,应当尽量吸收进步的外国文化,作为发展中国新文化的借鉴;盲目搬用的方针也是错误的,应当以中国人民的实际需要为基础,批判地吸收外国文化~~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同样,既不是一概排斥,也不是盲目搬用,而是批判中接受它,以利于推进中国的新文化。”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结合材料,谈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东西方文化?
【总结】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辩证取舍,择善而从。这样,才是全面、客观的结果,这才是学习历史的价值所在。学习历史要努力以史为鉴,学以致用,辩证地看问题。
3.对东西文化的态度
北大为何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活动基地?
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一时间,大师云集,百家争鸣,流派纷争。一个敢于担当的开明校长,一群思想独特的教授,造就了一群热血沸腾的学生,北大由原来的官僚政治中心发展成为学术研究中心,也成为新思想的发源地,成为两千年来中国的火山口。所以,有人说,新文化运动是“人的解放”运动,北大红楼则是守望思想黎明的灯塔。
合作探究
青年如初春,
如朝日,
如百卉之萌动,
如利刃之新发于硎,
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
青年之于社会,
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
——陈独秀《敬告青年》
陈独秀把新中国的未来寄托在用新思想武装起来的新青年身上。
从下面材料中能看出陈独秀的什么想法?
你对新文化运动中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这件事怎么看?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和文化构成了中国封建统治的理论和思想基础。要在思想领域反封建,就不得不把斗争矛头指向以孔子为首的儒家传统道德,以达到摧毁封建统治思想基石的目的。因此,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和文化,从新文化运动在当时和后世的进步影响上来看,是正确的。但是在新文化运动的过程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片面性。从这个角度看,新文化运动又有历史的局限性。
  今天我们对祖国传统文化,要全面认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它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体现时代性。
 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不同阶级、阶层的代表人物先后提出了自强求富、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等口号和主张,体现了时代的变化和发展。结合本课内容,请你谈谈民主与科学口号的进步意义。
 提示:通过对近代历史发展进程的回顾,理解中国人对于近代化的探索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的。再从民主与科学口号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及在当时条件下的先进性来理解和把握。
新文化运动
开始:1915年,创办《青年杂志》
代表: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口号:民主、科学
内容:思想革命、文学革命
影响: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课堂总结
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技术
制度
思想
开端
特点:中国近代化之路经历了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的过程,呈现出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特点。
“民国的创立并未带来人们期望的和平与秩序,于是中国的知识分子逐渐相信,如果不进行一场彻底的思想变革,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政府和社会”。在此背景下( )
A.义和团运动兴起 B.辛亥革命兴起
C.新文化运动兴起 D.国民大革命兴起
C
随堂练习
胡适先生曾说:“《新青年》杂志代表和创造了一个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指的是( )
A.君主立宪时代 B.民主共和时代
C.民主科学时代 D.社会主义时代
C
列举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